當前位置

首頁 > 作文中心 > 散文 > 歌頌晚年生活的散文(精選11篇)

歌頌晚年生活的散文(精選11篇)

推薦人: 來源: 閱讀: 3.06W 次

在日常的學習、工作、生活中,許多人都寫過散文吧?散文常用記敘、說明、抒情、議論、描寫等表達方式。那麼,你會寫散文嗎?以下是小編收集整理的歌頌晚年生活的散文,歡迎大家借鑑與參考,希望對大家有所幫助。

歌頌晚年生活的散文(精選11篇)

歌頌晚年生活的散文 篇1

時間無聲地流逝,衝不掉對您刻骨銘心的記憶;四季無息地更替,帶不走對您與日俱增的思念。花開花落,金風吹來又一個您的節日。飄飛的思緒無由地飛到您的身邊。真想,託秋風捎去我對您的祝福。

——題記

塵滿面,鬢如霜

幾年前的一個初秋,萬木繁密,乍涼還熱。那天我和同學們都端坐在教室裏,懷着兒童的忐忑和好奇心理,靜靜地等待一位新來的語文老師。鈴聲過後,教室裏走進一位長相古怪,老態,但精神矍鑠的老師。同學們立即用狡黠的目光將他從頭到腳打量了個遍:凌亂的頭髮已夾了不少雪花,就如被霜打過的草地。瘦削的古銅色臉上布了一層灰,皺紋毫不留情地刻在額上。有點皺的長袖襯衫上,釦子一個不落地扣上,袖管卻挽得高高的,露出了佈滿青筋的手臂。“是個老頭”,“長得寒磣”,“是個老土”……幾個調皮的男生立即竊竊私語地交換了意見。您卻用溫和的目光在教室裏慈愛地掃了一遍,用粉筆在黑板上工整地寫了一個“唐”字,然後用四川話講話了:“同學們好!我姓唐,剛從農村小學調到這裏。這學期我將擔任大家的語文老師。”話音剛落,下面就有人偷偷地笑起來,因爲您把“老師”說成了“惱師”!說實在的,我對您的印象很不好,真有點土,還不講普通話。就這樣,一個“塵滿面,鬢如霜”的老教師就走進了我的世界。

潤物細無聲

因爲是語文科代表,經常要到您的辦公室,對您的瞭解就多了起來。當晨曦來臨時,同學們琅琅的讀書聲總是最先響起,因爲您總是第一個來到教室與大家一起朗讀(儘管你的普通話並不標準);當夜幕降臨時,走得最遲的總是您,因爲您總要忙着批改當天的作業;當夜深人靜的時候,您總是熬夜伏案工作,因爲您還要爲我們備課……漸漸地,我發現您並不土,您有一種吸鐵石般的魅力吸引着我。

最難忘的是那個考試後的傍晚,我因爲考試很糟糕,心情非常煩躁,灰心喪氣,整天只覺得昏昏沉沉,無所事事,坐在座位上,手中拿着一本書,翻來翻去什麼也看不進去。“××,出來一下。”這一聲打斷了我的遐想,我疾步走出了教室。當走到教室門口時,一股涼風撲面吹來,使我的身體發抖。我想退回來,但是看到您那單薄佝僂的身子風中晃動,我把腳邁出了教室,走到您的面前。您和藹地拉着我的手說:“××,你覺得這一陣子的學習怎樣?”我把頭低下,默默無語。您追問了一句:“是不是這次考試給你的打擊很大?”我點了點頭,頭扎得更低了,不爭氣的淚水也涌出了眼眶。您又拍拍我的肩說:“一次失敗決定不了什麼,失敗只是暫時的,要敢於面對失敗,失敗了要找到失敗的原因,找到原因,要對症下藥,這樣纔會有進步。把頭擡起來,要敢於面對生活!”

我擡起頭,遠處黑暗的天空中有一顆閃閃發光的星星。我和您面對站着,昏暗的燈光撒在我們的身上,我們的影子投射在牆上,勾勒出一幅美麗的人生圖畫。

老師,您就像春雨一樣,滋潤着我的心田。

永遠也忘不了那一天,風雨交加的一個早上。您仍然像往常一樣早地來到學校。一進教室我們就發現您臉色不對,平日健康的古銅色變成了灰白的蠟黃色。我們叫您休息,您卻說沒什麼。您仍然堅持在講臺前領我們讀書。可是,“咚”的一聲,您倒在了講臺前……

因爲過度操勞,年事已高的您終於累病了,躺在醫院裏。

白色的牆壁,白色的牀單,鬢如霜的您躺在那白色的世界裏。望着您那枯黃焦悴瘦削的臉龐,我流淚了。老師啊,如果不是嘔心瀝血地教育我們,如果不是起早貪黑地管理我們,如果不是夜裏夢裏都牽掛着我們,您怎麼會累倒這裏?您就像一支蠟燭,不停地燃燒着自己,直到生命最後一刻,老師啊,您是我心中最美的人!

歌頌晚年生活的散文 篇2

晚霞映紅了天邊,迷人的光彩中您依稀可見。

唐老師,您在那邊還好嗎?

秋風,請送去我的問候。

大雁,請帶去我的祝福。

天邊的夕陽,你慢些走。

最美夕陽

黃昏,夕陽開始散發金光,天空的顏色開始變深,由亮白變成了粉紅。

是夕陽開始下墜。

它彷彿有意渲染天空的色彩,有意製造這良辰美景。在夕陽的渲染下,雲朵彷彿喝醉了酒般,朵朵鮮紅,朵朵醉人。江水彷彿鍍了一層金似的,用淡淡的金光映照着周邊的花草樹木,緩緩向東流去。

江邊,一對年近七旬的老夫婦悠閒地漫步着。

衆多行人,他們與衆不同:一個老爺爺推着一把輪椅,輪椅上坐着他的老伴。

他們是一對恩愛的得讓人羨慕的老夫婦。老奶奶下半身殘疾,無法站立,可老爺爺不嫌棄老奶奶,細心地照料她,還時常推着老奶奶來江邊走走,看看晚霞,活動活動,儘管老爺爺自己的腿腳也有些跛。

“哎,你瞧,西邊的雲多好看啊,鮮紅的,着了火似的!”

“老頭子呀,要我說,還是東邊的好看嘛,像朵花兒!”

“祝你生日快樂……”灑水車從遠處開來,哼着悅耳的小調,噴發着快樂的源泉,滋潤了乾旱的大地。花草樹木得到了水的恩賜,透出一種水靈靈的柔美,與夕陽的金光交織在一起,更顯嫵媚。

灑水車前進着,路兩邊的行人紛紛躲避它噴出的水。

可那對老夫婦似乎渾然不知,沉浸在他們那快樂的交談中。

終於,灑水車的歌聲提醒了他們,可能躲到哪兒去呢?再說,也來不及了呀!

就在路人爲他們擔心時,灑水車的水量開始奇蹟般減弱,由原來瘋狂噴發的水變作一股細細的水流,開到老夫婦腳邊時,又變做一滴晶瑩的水珠,滴在老夫婦腳邊。

路人見到此情景,不禁爲司機的行爲豎起大拇指。老夫婦更是感激,老爺爺朝那位司機揮揮手,喊了一聲:“謝謝啊,同志!”司機笑着點點頭,灑水車又唱起了歡樂的歌,噴出快樂的水源。

老夫婦目送着灑水車漸漸遠去,成爲一個黑點,消失在太陽墜落的地平線。老夫婦繼續在江邊散步,笑着議論新安江的新風尚。夕陽的臉慢慢消失在遠處的山峯中。天空的顏色開始變深,直到濃稠的黑夜把老夫婦的身影吞沒…

歌頌晚年生活的散文 篇3

也許是閒來無事,從公司走回來的路上,毎次看着人羣稀稀拉拉的,低着頭行走,各懷心事,快樂的,亦或者,不快樂的。

我就想,還是要寫一點東西吧。

這幾天心裏頗不寧靜。

我覺得有寫一點東西的必要了。

每次走到海珠廣場,我總會狂奔一陣,盡情呼吸早上的清涼的空氣,看並不刺眼的朝陽冉冉上升並灑遍廣場的每個角落,以及榕樹上嘰嘰喳喳的鳥鳴。真的,如果你不是這麼清早起來,真的聽不到這些熱鬧的鳥鳴,就像是交響樂。不久就飛散了。它們起牀後爲什麼會這麼興奮呢,我想不出來,一定跟我一樣都是樂天派。

每天早上習慣去起義路老廣開的那家「關東美食」吃早餐,這裏有很清爽的皮蛋瘦肉粥,油條、拉腸,比起肉包,炒粉這些更容易讓胃舒服。我平時習慣坐在靠窗的位置,窗外的陽光還是暖暖的橘色。其實可以從這裏穿過去對面路就到公司、很近,但我總是喜歡繞走海珠廣場沿着珠江邊亦或華夏酒店後門咖啡館旁的那條小路,喜歡親近大自然的那種休閒感覺。清明時節的羊城風大,雨密,綿綿不斷、雨後寒意從天而降,此時的廣場裏落葉滿地,也平添了一些蕭索。這一帶並不熱鬧、一路靜悄悄的,白天路燈沒關有了不過跟沒有差不多。走在路沿,不自覺的會有思鄉或者增添了多少懷念歲月的情緒、是啊、我也五十多了、有點想家了。

周而復始的工作與生活,就像是被按下發條的鬧鐘,什麼時候響起來,什麼時候不響,都本是原初制定好的。安靜如水,恬淡如常。我不知多少次想過,這樣的生活,這樣的節奏,這樣的旋律,很受用,也開始有點不習慣了。

每但夜半時,也會想起很多。當下的,過去的、總是久久睡不下眠。回想這麼多年的那些上演過無數遍、難以忘懷的那些瞬間、像風鈴一樣被偶爾吹過的風弄的響個不停。

我知道,舊的一年過去了。新的一年也開始了。不管記得也好,忘掉了也好。很多瑣屑都將太多野心帶走了,何況,我本就是沒有野心的一個普通小男人而已。

每天一回到家,把自己扔到牀上,猶如回到一個結結實實的懷抱,發出一聲貌似爽的不得了的嘆息。妻子見我這麼早回家,又如此愜意,馬上眨巴着眼睛開問:

“怎麼……又回家偷懶了?”

“嗯。”我點了點頭,回以她滿足的神情。我這人是最不忍拂了大家的興致的。這完全激起了她的好奇心。

“你整天聊微信、都聊這麼晚?不累嗎?”

我笑着回她:在聽老同學們、聊童年趣事。

“就你同學多”

然後就不再有下文了、我們總是這樣。

在這樣看似一潭死水的生活裏,其實也滿幸福的。平時聽同學們在微信的,聊天、偶爾也會給我帶來了,很溫暖的浪花、感覺很溫馨、好像又回到童年時光裏。或許我生性太愛自由,我要的,或者我注重的,永遠都和自由或不自由,有關。

快兩點了,要不要再看一部電視劇?唉,還是寫點什麼吧,有時我真的懷疑,像我這種從小不愛讀書的老土、是怎麼混進寫作的行列的。會寫出什麼好文章嗎?都懶得對自己寫評論了,還敢再爛一點麼。所以我還是希望能寫出一部好的作品來安慰一下自己。或許這樣就沒時間想東想西的了啊?不是說好的一天一篇嗎?。那到底能寫下那麼多故事嘛?就那麼點水平、算了吧、能寫下多少算多少吧……

歌頌晚年生活的散文 篇4

父親去世兩年之後,在我的強制干預下,母親終於來到縣城與我一起生活。

母親只有我這樣一個男娃兒。我雖然有兩個姐兩個妹,但按我們這裏的風俗習慣,父母是不能長住女兒家的。父親在世時,爲了相互有個照應,都已耄耋之年的父母依舊獨自留守在老家。他們說,他們聞不慣城裏的汽油味,乘不慣電梯。實在逼得緊了,就給我這個當兒子的扔下一句話:當哪一天有一個先走了,另一個就隨我進城。話說到這份上,我已無話可說。

剛把父親的後事處理完畢,我就向母親提出要她隨我進城。而母親卻向我擺出不能出走的諸多理由:辦喪事借人家的東西要歸還,秋來農作物要收成,家中的雞鴨沒法一下子就處理……理由多得讓我都感到頭暈腦脹。末了最後來一句:過年你老爸的魂魄要歸家,總不能讓家裏冷冷清清吧?

過了年,我又堅持讓母親跟我進城,母親卻又說,你姐妹們都要來拜年,按習俗,舅家和舅子家也要來回拜,都回城了,他們進哪裏?母親說得很在理,親戚們總不能一窩蜂的擠進我那彈丸之地。

母親這一次進城,還是緣於她的一場大病。母親曾經動過大手術的地方舊病復發,村衛生員的妹妹根本無法處理,只好來縣城住院。出院後,沒有專車護送,母親是回不了老家的,這樣她就順理成章的住進了我那縣城裏的小窩。早在她住院期間,我就把母親餵養的那些雞鴨處理好,解除了她的後顧之憂。

在最初的幾天裏,母親常常鬧着要回老家。一會兒說她有幾百塊錢藏在某個地方,回去看是不是還在。一會兒又說她要去整理幾件衣服回來,新近買的衣服總不合身。一會兒又說,客廳裏開空調總不比烤炭火舒服,太悶。不幾天,我就會回老家把母親的衣服全部帶回來,甚至還從老家拖來幾袋木炭,這樣母親就可以在高樓上烤炭火了。儘管這樣會薰黃房間,但比起母親單獨住老家的風險,這算不了什麼。

母親看我們的態很堅決,她也就一心一意的留了下來。

來到縣城的母親作息相當規律性,她雖然八十五歲高齡了,除了血壓有些高,耳不聾,眼不花。每天清晨準時七點起牀,在我和女兒還沒有出門上班前,她就已經出門散步去了。她認識了周圍幾個講侗話的老太太,大夥結伴去縣城風雨橋上坐坐,拉拉家常用,倒也不寂寞。母親的早餐會按時到某一小店吃稀飯,中午十二點準時回家吃午飯。

母親是不睡午覺的,一吃完中午飯,她又會出去與一夥老太太曬太陽,或到熟悉的某一家坐坐。我有一個嫂子來縣城給孫女當陪讀,她住在一個二十九層的高樓。每天,母親都會走到那高樓下,母親不會按電梯,嫂子就下電梯來接她上去,末了又把母親送下樓來,每天都樂此不疲。母親聽說舅母也在縣城帶孫子,就嚷着要我帶她“回孃家”。每一次去舅母家回來,母親都是一臉安祥。

母親也漸漸喜歡上了電視,她喜歡看一些感情劇,不喜歡打打殺殺。她聽不懂對話,但對劇情的發展推測卻八九不離十。比如,一對男女坐在一起,母親可以根據兩人的坐姿,親密程度,講話語氣及其眼神判定兩人是什麼關係,她甚至於還能猜出某某是某某的小三……母親可是文盲啊,聽普通話就像我們聽英語,她是怎麼看出來的呢?我都有些佩服母親了!

母親不會使電器,在妻子和女兒都不在家的日子裏,常常是我負責煮飯,打開液化氣罐,母校負炒菜。母親炒的菜特別好吃,我吃出了少年時代的那種味道。

晚上,母親一般在九點準時上牀睡覺。但上牀後多半沒有馬上就睡,而是到處都打電話。她的電話無非就是姨家舅家和姐妹家,一打就是半個多小時。女兒給母親建了一個電話短號羣,打多長時間都不要幾個錢,母親從此就樂此不疲。有時半夜起夜,都還聽見母校在打電話……而如果我和女兒在外應酬晚歸,母親也能準確說出我來歸家的時間……

母親雖然老了,頭腦卻是異常的清醒。

母親雖然離開了老家,但老家發生什麼事,誰家的家長裏短她似乎全知道。

母親雖然離開了故土,但離開的.是身離不了的是心!

歌頌晚年生活的散文 篇5

去年終於搬進新樓,我們對面住的是一位老太太和她下崗的女兒一家,日子過得很是艱辛。老太太70多歲了,頭髮已花白,背已弓成了90度,然而,老太太卻總也不閒着,每天起早貪黑揹着一個破框子在小區的垃圾箱裏、角角落落搜尋着爛紙殼子、礦泉水瓶及一切可賣錢的廢品,似乎一刻也不閒着。

受老太太的引示,六歲的兒子也開始每次把喝過的飲料瓶存起來,見到路邊的各種瓶子也要撿回家。

那天,收破爛的來到樓下,老太太把她撿的廢品提到樓下賣。我便對兒子說,你看老奶奶生活那麼艱難,把你撿的瓶子給奶奶賣了吧?兒子想了想,答應了,我們父子倆把那堆爛瓶子放到門口,我對老太太說,阿姨,這點瓶子你也拿去賣了吧。老太太沒說什麼,便提着下樓了。誰知,晚上我們正在看電視,老太太敲開了房門,手裏拿着幾張紙幣,說這是我們賣的兩塊六毛錢,說着把錢放在門旁的鞋櫃上退出了門,我忙走到門口說,阿姨,那是給您賣的!但老太太堅決不要。

不久後,老太太又賣廢品,我又把兒子的瓶子放在門口,這次我對老太太說,阿姨,這幾個瓶子也值不了幾個錢,您就拿去賣吧。老太太猶豫了一下,便把那些瓶子和她撿的廢品放在一塊賣了。

然而一天後,老太太又敲開門,端來一大盤包子,說這是她女兒剛包的……

後來又有幾次,我把兒子的瓶子讓老太太賣,但每次賣後一兩天,老太太都會給我們送來一些水果、蔬菜及孩子愛吃的零食,雖然我們也給老太太送過一點東西,似乎鄰居間顯得很親近,但我總感到我那幾塊錢的瓶子給老太太帶來了很大的思想壓力。

再後來,我再也不給老太太瓶子賣了,收破爛的一來,我便和兒子把他撿到的各種瓶子提到樓下賣,哪怕一塊錢、幾毛錢,兒子也會高興得蹦蹦跳跳。我讓兒子懂得:只要是自己的辛勞所得,再少的錢也快樂!每次賣廢品,老太太也顯得神采飛揚,有時我們不知道收破爛的來了,她就會敲開門,高興地說,收瓶子的來了!我發現她的駝背也挺直了許多!

其實,生活中有很多像老太太那樣的弱勢羣體,他們活得卑微卻堅強!他們需要的並不是我們施捨的所謂的幫助,有時,僅僅需要我們放低自己的姿態。

歌頌晚年生活的散文 篇6

說好了,今年春節之後就接母親進城,母親曾經答應了的,可是,如今卻又反悔了。

早在幾年前,母親就答應過我,如果將來她和父親有一人去世了,另一人一人一定隨我進城,決不獨自留守老家。

今年六月,父親因病去世,母親主動把兩個老人的全部家底——兩萬元養老金交給了我,說是要我拿去料理父親的後事,然後就隨我進城。雖然父親的去世讓我悲痛,但母親的回心轉意卻讓我心安了許多。

我是家中的獨子,一直在縣城工作。讓年過耄耋的父母留守老家,一直是我的一塊心病。最初是父親不習慣小城裏的生活:不習慣空調,不習慣每日洗澡,不習慣不讓隨地吐痰,不習慣沒有酒歌的日子。因爲父親不習慣,母親爲照顧父親的飲食起居也只好不習慣。因爲相互之間有照應,更因爲姐妹們都嫁在寨上,離孃家不遠,我也就聽之任之的讓父母留在了老家。

父親去世後,我以爲母親會隨我進城。可是臨了母親卻又說,要等過七後父親的魂魄回家,要收拾種下的玉米和洋芋,要把剛孵出的兩窩雞仔養大,春節之後,在老家過上最後一次春節就隨我回城……

我聽從母親的意見,最近,我回老家舊事重提,母親卻又改變了主意:她要一直留守老家,直到哪一天她生活不能自理了才隨我進城……

今年八十有三的母親雖然在前幾年做過截腸手術,但身體一直很硬朗。在老家,她雖然早已不再從事田地勞作,但小規模的種養業一直沒有間斷過,常年餵養四五十隻雞,屋邊到處都種上了玉米、小米、辣椒和時興的瓜菜等。老家離縣城也就三十里路,每一次回家我們車子的後備箱都會被母親的這些愛心填滿。如果母親想我們了,就會給我們捎話說,家裏的瓜菜都熟了,雞蛋都堆滿了,讓我們回家去取……

接到我們回家的電話,母親就會顯得特別高興:忙着煮飯、忙着擇菜,忙着爲我們準備捎回的東西。當我們回到家的時候,一桌農家小宴就已經上桌。她知道我們不會在老家過夜,就常自言自語的說,再過十多天辣椒就該紅了……十多天後,不用母親捎話,我們又會再一次回家。

母親一生勤儉,唯獨對我們購買兩樣東西執支持態度。一是手機,她說有了手機,就能天天接到我們的電話,而且她還要我們與她建了一個親人羣,說這樣可以節省話費。親人裏誰家的家長裏短,母親總是第一個知道,她儼然成了親人中間的信息發佈中心:“聽說你二姨爹病重了,你們抽空去看一下。你父親病重的時候,他抱來了一隻母雞!”。八十多歲的母親耳不聾眼不花,嗓子還特別的大,可能是與耳聾的父親常年在一起養成了。母親不識字,不會存電話號碼,但我們的電話號碼她卻記得極準,要人幫忙打電話時分毫不差。最近,家鄉組建了幾個手機民歌羣,每天晚上網羣裏總是歌聲不斷。母親又悄悄的給我電話說,她想買一個能收聽侗歌的智能手機……

母親還極力支持我們購買私家車,她說,我們每一次回家,用單位的和借朋友的都不適合,還是自家有才好,想來就來,想走就走。母親還說,如果不夠錢買車,就把那幾十畝山林賣了吧!那本來就是留給我的,說得我十分感動。想不到工作臨退休了,還要讓母親爲我買一部私家車操心。說什麼今年都一定把私家車給辦了。

老了的母親喜歡串門,每一次給母親打電話,她不是在這一家聽侗歌,就是在自家裏煮油茶吃。如今,留守寨上的都是一夥老年人,天冷了,他們經常聚在一起烤火拉家常,末了,主人家還要留飯或煮油茶消日。苦慣了的老人們老來也知道了享受,那一碗碗的油茶吃得分外的香甜。有一次,我順路回家沒事先告訴母親,只見一屋的老人在家裏津津有味的品嚐着我以前給母親帶去的保健品,一見我回家一個個都作了鳥獸散,母親喊都喊不回來。母親直埋怨我:“回家也不事先講一聲,大家都有些怕你!”難道,我在家鄉老人面前就是這樣讓人感到害怕的麼?

母親在家裏或是去串門,身邊總少不了有個搓麻線的竹籃子,她一邊閒話一邊拎麻繩,話有多長那麻繩就有多長,我們身上的侗布家衣就是母親在閒話中拎出來的。沒有搓麻線的日子,母親反而感到日子特別漫長……

母親喜歡農村的那份濃濃的氣息。她喜歡雞飛狗跳,喜歡瓜菜綿長;喜歡原汁原味的侗歌,喜歡無聲無息的閒話;喜歡那暖融融的炭火,喜歡那冰涼涼的井水……更喜歡那直白達意的親情。

只要母親覺着快樂,就讓那快樂伴隨她永遠吧!

歌頌晚年生活的散文 篇7

去年暑假,我去了爺爺家,知道了爺爺一天的生活是豐富多彩的,有辛勤勞作,也有悠閒。

爺爺雖然有很大年紀了,但總閒不住。晚輩們勸他好好休息休息,度過一個安心的晚年,可爺爺一生勤勞慣了,總是起早貪黑,差不多達到了廢寢忘食的地步。

每天一大早,爺爺早早地起了牀,拿着長長的竹竿,趕着一羣鴨子去田野裏。一開始,我認爲那一隻只鴨子長得那麼壯,肯定是因爲吃了許多飼料,但後來,我才弄明白,爺爺把鴨子們放到田野裏,是想讓鴨子們吃田野裏的一些小蟲子,所以生下來的鴨蛋保證是純天然綠色食品!

放完鴨子,爺爺又急急忙忙趕回家,拿好噴水壺,鋤頭,直奔菜地裏去了。他一手拿着噴水壺,一邊灌溉,我從爺爺的眼神中知道,爺爺是多麼喜愛自己伺弄的各種蔬果呀!

從田裏回來,爺爺又開始詢問我喜歡吃什麼,當得知我喜歡吃田螺時,爺爺二話不說,迅速跑向屋後的小河,脫下衣褲,拿起一個大魚網,跳進河中,我還未弄明白這是怎麼一回事,只一會兒功夫,就見爺爺撈了一大網田螺上岸來。我不由自主地從心底佩服起爺爺來,爺爺已經這麼大年紀了,身體還是這麼棒,肯定與平時積極勞動有關。吃着那美味的田螺,我爲我有一位這麼好的爺爺感到驕傲。

到了傍晚,爺爺會和鄰居們坐在院子裏談天說地,嘴裏還吧嗒吧嗒抽着煙,那個樣子,可真愜意呀!

鄉村的人們,都像我的爺爺一樣善良、純樸、勤勞、熱情!

歌頌晚年生活的散文 篇8

我是一個閒不住的人,喜歡游泳、打檯球、騎自行車;喜歡用電腦寫日記,日記中感慨一些雜事,一年到頭,從日記裏把這些“雜事感慨”一匯聚,就印一本百十來頁的《荒歸鶴雜記》,退休十六年了,該出第八集了。

如往常一樣,我和老伴在每天四點就醒,起牀。用水果、大棗、蜂蜜、葡幹、酸奶打兩杯汁,我和老伴一人一杯。再燒開水,衝一杯紅糖、山楂粉、三七粉、山藥粉、咖啡、奶粉混合的糊糊,兩個人一人喝一半——這就是我的活兒。其實,這就已是半飽了。等到所謂的早飯就是再喝點粥。

我是個很容易滿足的人,因爲我對幸福的理解就是一碗熱騰騰的稀粥、烀地瓜、烀土豆、炸凍白菜,世界上吃的最慘的當家人大概就是我了,哈哈!每天喝點小酒就別算了。

我喜歡喝酒,每天中午一兩白酒,喝後就睡午覺。睡40分鐘左右起來就上大壩騎自行車。我也抽點小煙,一天抽4—5根菸,沒臉,挨人家說忌也忌不了,大丈夫“能屈能伸”嘛!我現在也越來越“固持己見”了喲!

別看我表面上是一個當家人,其實我說啊,是世上最慘的當家人嘍!哈哈,說到這裏,我就要哈哈一笑了。本來我是幾十年習慣形成的當家人,後來我不知怎麼的越老越聽老伴的了,老了老了“懼內”了,說來也蠻是莫名其妙的。可是我也覺得很奇怪。除了用自己的工資給全家花銷,連老拌的工資也是我管着,但還是全家花,過路財神唄。

上午,到活動室陪老伴打一個小時的乒乓球,中午喝酒睡一覺,下午騎車大壩跑,回來沒事打電腦。晚上老伴看電視劇我“搶不上槽兒”,只得寫文、發微信、打電腦。

每天晚上,兒子都要過來給老伴和我按摩一陣子,反正是兒子累得夠嗆,我倆也舒服得夠嗆。晚上兒子還要監督着我老伴吃“歐米伽-3、Q-10”,提醒我吃“維骨力”藥。睡前我們還要喝一杯“法國紅”。實不相瞞,我對兒子是嚴肅的,對孫子是有點“放縱”的,對兒媳是“睜隻眼閉隻眼”的。

——這就是我每天如是的“規律生活”。要說不規律的那就是隔着個半月二十天的,和高中同學、初中同學、在齊的知青、泳友們“小麻小喝”一天。

其實,我雜記寫得真是不咋地!但我自知菲薄,自我欣賞不外傳;寫的詩詞沒格、沒韻、沒意境,那就是順口溜四六句;我寫的散文就像“白菜地裏棄收的扒拉棵白菜——葉小沒菜心兒”;《荒歸鶴雜記》像搬家公司沒裝滿的車——“亂裝雜堆散半車”——這就是我的生活,總起來說就算:“吃喝玩樂度晚年,陪着老伴往前攆,稀裏糊塗雜亂記,快樂一天得一天”。

歌頌晚年生活的散文 篇9

爺爺近八十高齡,二零零七年做過直腸癌手術,病情得到了控制,但術後一根線頭在疤痕深處作梗,老是化膿,多次就醫,不得其蹤。

爺爺衣食無挑,健酒而不貪,一盅烈酒,一塊豆腐,一碗稀粥,一塊餅,飯後偶爾一壺香茶,一對老人,一份恬靜。坐在一邊已心靜神恬,頓覺簡潔清淡實爲口齒欲之最高境界。

他喜歡養花,每一盆都有着歲月的塵埃,開得極有靈性。素白的菊花開得雅緻,嬌黃的仙人球花開得馥郁,不知名的花草也次第開得超凡脫俗。爺爺脾氣急,幾十年來,和奶奶一說話總疙疙瘩瘩的,口氣嚴厲,加上不苟言笑,總叫人心懷惴惴。

但他與外人說話總是輕聲細氣,溫潤和藹。特別是侍弄他的花草,甚是仔細。

他還有一個很好的學習習慣,就是學習醫療知識,注重養生。每次前去,總享促膝相談之樂。車前草的功效,蒲公英的的藥性,艾草的採摘時令,脾胃虛寒體徵怎麼用藥,他不僅一五一十的記錄,耳熟能詳,每次聽他娓娓道來,心靜神怡,受益匪淺。每天他都按時聽廣播,看中央臺的養生節目,戴着老花鏡專心致志記筆記。那副認真勁兒讓功薰利染,心浮氣躁的我望塵莫及,更有羞爲人師之慨。當學習發展爲愛好,又成爲他年老生活中重要的內容。

爺爺自病癒以來,雖精神尚好,然體力大不如前。遂辭去村煤礦廠看門之職,不事農耕,專弄菜園。菜園居於院外,毗鄰他園,幾分薄地。南北兩頭種得一畦旱韭,一畦茄子,一畦空心菜,園中暫空菠菜畦和生菜畦,立秋種蘿蔔。最是喜人,一畦黃瓜,藤蔓蓊鬱半腰之高,葉綠花黃,綠黃瓜俏隱其間。尾隨盤桓,目醉神酣,詩意盎然。風燭晚年,猶植得青芬欲流,讓我頓生嚮往之念。

爺爺曰日躬耕侍弄,提水鬆土加肥,細緻而不厭倦。地不在廣與肥,能長就喜,見綠聞香最妙;菜不在繁與茂,能鮮就妙,夠吃最好。這也許是他老人家日日勤勞的寫照吧。青青菜園,悠悠我心。綠色無害蔬菜不僅是我們生活的依靠,心戀田園更是我們心靈淨土詩意的需要。正所謂“心遠地自偏”,幽境非止於高山遠谷,仄徑覆青草,遠芳侵古道,家院之外的菜園,依牆而攀的絲瓜藤蔓,可停風狂留雨濃,可韜天光養霞蔚,亦可棲靜。

臨淵羨魚,不如退而結網,居樓者難奈何也。

家有一老如有一寶。爺爺不曾與我耳提面命處世之道,我卻已窺斑見豹;相識九年有餘,卻心生忘年之誼。惟此,更願其福壽綿長,豈不是我之幸久也!

歌頌晚年生活的散文 篇10

過五奔六,進入了老年人的行列,故與幾位老友共同探討了如何求得年幸福的問題。大家認爲,一個人晚年幸福不幸福,主要看其是否具備“四有”。

一是要有老本。許多父母爲了孩子買房買車,一下子把所有的積蓄全部掏出來,自已兩手空空一點老本都不留。這種無私奉獻精神看起來十分偉大,其實是傻瓜蛋一個。因爲你拿出這一大筆錢奉獻時,子女也許是會爲此高興、感動一陣子,但當他們又有新的需求時你卻再也拿不出錢來支持,這種“高興、感動”情緒也就從此結束了。因此明智的父母給孩子錢時千萬要記住不能掏空,一定要注意細水長流分批進行,不斷地來個驚喜,這樣才能持續增進兩代人的感情。再說老人也要學會“留一手”,人老了不等於沒有需要花錢的時候,人情處世、購物看病都需要錢的,自有自順便。如果自己分文不留,有需要就伸手向孩子要錢,一是難以張口,二是弄不好就是個不愉快。現在的孩子大多是些80後、90後----養尊處優的獨生子女,你給他錢時他樂滋滋的,你要他出錢可不那麼容易----他們一般是不會主動給錢老人用的,你跟他要錢說不定又是一副臉色,你總不能反攻倒算去打官司吧。

二是要有老窩。許多父母見子女要買房買車就頭腦發熱了,不僅掏光家中多年積蓄,還要賣家併產全部投進去,然後搬到子女身邊合住。這種人自以爲從此可以坐享天倫了,其實是斷送了自已的後路。子女多的,做父母的從此像個游擊隊員,東住幾天西住幾月,始終沒個安安穩穩的家。其實,孩子的家畢竟是孩子的,那裏並不是你自已的家。試問與子女合住的父母:你住的是最大最陽光的房間還是最小最陰暗的房間?你有沒有自己專用的衣櫃辦公桌?如果只有一個子女的老人,不在老家留個自已的窩更可怕,一旦兒媳或女婿跟你反目,你連撤退的“根據地”都沒有,只好忍氣吞聲寄人檐下受氣吧。俗話說得好,金窩銀窩不如自己的狗窩,老年人還是留點退路留點回旋餘地纔是上策。

三是要有老伴。進入老年,社會活動量減少了,在家的時間佔很大比例。少年夫妻老來伴,老兩口成天說道說道,那怕是爭爭吵吵也是一種幸福。因爲現在的年青人工作節奏很快,下班回家的任務似乎就是吃飯睡覺,沒幾個人有心思有閒工夫陪父母嘮家常的,即使說上幾句,也可能是“他說的事你聽不懂,你說的事他不愛聽”。因此我認爲老年人要認真關心老伴的健康,須知只有老伴才能與你長相廝守,纔是關鍵時刻唯一盡心盡力照應你的人。如果失去老伴孤寡一人,又不願再找配偶,孩子們很少與你溝通,那你就成了孤獨的籠中鳥,老年癡呆症肯定離你越來越近了。

四是要有老友。老朋友、老相識往往是同一時代的人,有許多共同的往事可以回憶,有許多共同感興趣的話題可以討論,大家經常聚在一起喝喝小酒聊聊天,人會感到很充實、很開心。反之,身處他鄉爲異客,舉目無親,孩子們又在忙工作,你成天悶在家裏會感到一點生活樂趣都沒有,感到自已就是個閒人、廢人、等死的人。老友是靠年輕有爲時培養的,做好事、做善事纔會有人緣結好友,如果自己有權有勢時麻木不仁太張揚,那麼即使你晚年仍在原來工作或生活過的地方度過,也不會有人願意搭理你。

人老了,有老本可以自已花花,有老窩可以隨意住住,有老伴陪自己聊聊,有老友和自己玩玩,這樣的晚年生活纔是舒坦的、充實的。如果是窮困潦倒、寄人檐下、孤獨無助、無所事事,即使長命百歲,恐怕也只能算苟延殘喘,你的晚年生活會幸福嗎?

歌頌晚年生活的散文 篇11

一羣人聚在一起彈琴歌唱,薰陶在音樂之間,享受於陽光之中,在友情中徜徉,這樣的晚年,甚好,甚妙!---題記

朋友,你可看見過風燭殘年、年過八旬的老人同聚一堂、高聲歌唱;朋友,你可曾看見過雨露後太陽的溫暖;朋友,你可見過這妙不可言的晚年?

一輪雙一輪的春雨接二連三的撲過來,將大地的灰塵與污穢沖刷的無影無蹤,又在無聲無息中將勃勃生機注入其中。長達半個月的持續降雨後,天終於在這個黃道吉日的週六放晴了。在久違的陽光的催促下,我與媽媽陪着外公外婆來到了濱江公園。

“你去玩吧!我陪你外公外婆聊一聊。"我收到了媽媽的驅逐令,便滿心歡喜的開溜了。一層層的階梯踩在腳下,在自己的喃喃低語與精打細算中,便無意中來到資江河畔,此時春潮涌漲,還真有點“潮平兩岸闊,風正一帆懸”的壯闊,在豔陽的照耀下,水面波光粼粼,這是預計着生機要來了嗎?

“呼啦——秀水的江南……”遠方似有一陣歌聲,夾雜着二胡、短笛、大喇叭以及那人雄厚的聲音,這便是天籟之音。還在唱?還在唱?是在哪?是哪些閒情雅士呢?這一慾望之火把我心中的導火線點燃了,迫使我向前方尋探而去……

近了近了……聲音越來越清晰了,就在眼前了。

前方是一座硃紅色的小庭院,夷!旁邊怎麼聚集了這麼多的人呢?步伐不由得加快了。“人真多!”我一邊在心中暗暗腹誹,一邊踮起腳擠進人羣內。答案曝光了:1、2、3、4……原來是6把二胡,1個口笛,1個主唱兼主持的八個老人舉行的一場音樂盛會。

耀眼的陽光反射到他們的樂器上,雪白的頭髮也染上了金色,這裏的一切安靜而又美好,所有的人都融合到了金黃的陽光之中,臉上流淌着金色的液珠,每個人都心曠神怡的投入到這音樂奏曲中,彷彿這是一場世紀音樂會,聚集了世界頂尖的音樂家。

“啦啊——”在高聲中終將一曲《秀水江南》送向了尾聲,此時,爆發出雷鳴般的掌聲。

演奏者都站起來行禮了,我在這一瞬間看清了他們的面容:每個人臉上都爬上了歲月的痕跡,頭上的白髮如雪花。可在這一張張老態盡顯的臉上,卻有一雙雙炯炯有神的眼睛,裏面流露出着對音樂的熱爰與對生活的樂觀;一張張微微張開的嘴,裏面包含着對衆人掌聲的一種接受,謙遜而又明朗。

一曲又一曲,一個下午便在悄然間離去。不禁讓我想起《滬杭車中》的“催催催!是車輪還是光陰?催老了秋容,催老了人生!”但我想,這也是幸福吧。

老友齊聚,音樂待衆,輕鬆、悠閒,這樣的晚年,甚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