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作文中心 > 散文 > 重陽節隨筆散文(精選12篇)

重陽節隨筆散文(精選12篇)

推薦人: 來源: 閱讀: 1.4W 次

在日常學習和工作生活中,大家沒少接觸或者看到經典的隨筆吧?隨筆其實就是日常生活中對一些事件的想法,及時捕捉,隨手記錄下來。爲了讓大家在寫隨筆的時候更加簡單方便,以下是小編爲大家整理的重陽節隨筆散文,僅供參考,大家一起來看看吧。

重陽節隨筆散文(精選12篇)

重陽節隨筆散文 篇1

今天早上起得很早,一大早(大概才六點吧),我穿好衣服,走出房間,看見爸爸媽媽還在酣睡,心裏想:怎麼還在睡覺啊,我都起來了!我想當然地把他們推醒。爸爸媽媽揉了揉惺忪的睡眼——看得出來,他們還很困。可是不知道爲什麼,他們還是擠出了笑容:“喲,起來啦。恩,我們也該起來了。你先去洗臉刷牙吧。”

剛洗漱完畢,爸媽就走了出來。爸爸馬上就在廚房裏忙開了。我走到鏡子前:“媽媽,快來幫我梳頭啦!”“來了,來了!”對着鏡子,看到的是爸爸忙得不可開交的身影和媽媽認認真真、小心翼翼的幫我梳頭的情景。“唉呀,你看你,都多大了還不會自己梳頭,以後自己一個人的時候可怎麼辦啊!……”媽媽絮絮叨叨地說。

梳完了頭,我坐在桌前,望着豐盛的早餐:熱牛奶、香甜的果醬配上可口的麪包、剝好的雞蛋……這時,媽媽又坐在我旁邊,邊看我吃早餐邊說:“慢慢吃啊!多吃點,你現在正在長身體,要多補充營養……”我在一旁大口大口地吃着,心裏想:嘮嘮叨叨真是煩死了。吃完了早餐,說了聲“拜”就拿起書包往外衝。媽媽還在後面說:“上課認真聽,過馬路當心點,作業認真做……”“唉,囉嗦啊!”我在心裏長嘆道。

到了學校做完早操的時候,教務處主任說什麼今天是什麼什麼節,我沒認真聽,回過神來,聽見了三個字——“敬老節”。我不由得心裏一怔,什麼節?敬老節?敬老節就是重陽節吧。我從小便沒見過我的爺爺、奶奶和外公,外婆也是在我六歲時去世的,所以我對他們沒什麼印象。但在我心裏,他們一定都很慈祥,今天又是重陽節,心中不免有點想他們。這時,我陷入了沉思中,今天是重陽節,爸爸媽媽是我們的長輩,我們也應該尊敬他們,爲他們做點事,讓他們開心。想到今天早上,媽媽那麼關心我,我心裏還嫌她煩,真是不應該。

難熬的一天終於過去了,我一出校門,忽然看見一個熟悉的身影——是媽媽!真沒想到媽媽會來接我!當我牽着媽媽的手時,一陣溫暖涌上我的心頭,可媽媽的手卻不像以前那麼柔軟了。跟在媽媽身後,忽然瞥見媽媽兩鬢上的白髮。咦,媽媽的頭髮什麼時候白了,媽媽的手什麼時候變粗了?記得小時候,媽媽的手白白的、嫩嫩的;頭髮黑黑的、亮亮的。想到這,一陣酸楚涌上我的心頭,我強忍着淚回到了家。

到了家,爸爸正忙裏忙外地燒菜。一會切肉絲,一會炒青菜……這麼多年來,爸爸本來並不會燒菜,但因爲我,每天都在學燒不同的菜——爲了我能補充營養。

我的淚再也忍不住了,一個人偷偷跑進房間。淚水像斷了線的珠子似的往下流。我翻出了我平時攢的零用錢,決定要爲爸媽做點事,讓爸媽感到高興和欣慰。我藉口說有事要出去一趟,一出門,就往花店奔去。我買了3種不同的花,加上“滿天星”來點綴,用漂亮的包裝紙包好,最後用一根紅絲帶紮緊,附上一張心形卡片,在上面寫上“爸爸媽媽我永遠愛你們!”;然後直奔點心店,買了一些精緻的糕點帶回去。在回家的路上,我憧憬着回到家時的情景……

回到了家,發現爸媽不在家,覺得有點奇怪——這時候他們能上哪去呢?不過我充分利用了爸媽不在的這段時間:爲媽媽衝上一杯果汁,爲爸爸泡上一杯清茶,在桌子當中放上一盤糕點。這時,爸爸媽媽正好回來,原來他們是看到天黑了,而我又出去了那麼長時間不回來,很擔心我,就出去找我了,看到我在家,才舒了一口氣。

我的眼睛裏頓時有了一層霧氣,我雙手捧着花:“爸,媽,這是送給你們的,重陽節快樂!”“恩,重陽節?”媽媽一臉疑惑。“是啊,今天就是重陽節啊。這三朵花分別代表我們一家人,‘滿天星’包圍着這三朵花,代表着幸福包圍着我們,紅絲帶把它們緊緊紮在了一起,說明我們是一家人,是永遠不會分開的!”

爸爸媽媽顯然非常驚喜,而且桌上的東西讓他們感到很欣慰。爸爸媽媽欣慰地說:“孩子長大了,懂事了……”看着我們一家人圍在一塊一起吃着晚餐,這種幸福真是難以言喻的。

望着爸爸媽媽,我在心裏默默地說:“爸爸媽媽你們放心吧,我不會讓你們失望的。我一定會好好努力,以後報答你們!我以後不會再惹你們生氣了!……”

後記

第二天一早,爸爸媽媽還是很嘮叨,但此刻,爸媽的嘮叨卻不再感覺煩人,而它在我心中多了一份溫馨,一份快樂,一份滿足……

重陽節隨筆散文 篇2

今天是重陽節,外婆卻住進了醫院。

昨晚我帶着全家去看望了住在中心醫院的外婆,她躺在牀上,氣色很是不好。我疑惑這是早些日子看到的外婆嗎?聽到我們到來,她掙扎着要起來,我扶着她,生怕她會倒下去。我詢問着情況,因爲胸口有一根血管堵塞,呼吸困難,胸痛。問她是否要喝我帶過來的雞湯,她搖頭。她渾身是管子,大口喘着粗氣但仍和我說着話:“我不想住醫院,到處是管子渾身不舒服,我反正也活到八十了,死就死了,怕什麼?可是你舅舅他們一定要我住到這來。我不來他就抱,唉!這把年紀還要他抱也不象話呀!……”我安慰着,要她安心養病。她仍斷斷續續說着,“這醫院害人咧!”母親接着她的話,講醫院不是害人,是救人。我依偎着母親,母親扶着外婆,有母親在就等於有人疼呀!

因爲兒子還要做作業,就趕着時間回家了。我拿了點錢給外婆,她使勁地推着。後來竟生氣地睡下,別過腦袋不看我了,我便悄悄讓母親替她收着。回家的路上,我和老公說起了早些日子做的那個夢,但願不是真的。然後我想起了他的奶奶,他的外公,我的外公,爺爺,一個個老者,漸漸逝去,不免傷感。

外公走時,我帶着一歲多的孩子趕了回去。他當時躺在牀上,只剩一口痰在喉嚨裏來回吞吐着,整個房間只有系在牀上的那個鈴鐺隨着他的呼吸搖晃着。我輕聲的喚了聲“外公”,他微閉的眼睛動了一下,沒有出聲只當是迴應了。記得晚上我和幾個舅舅坐在他的牀邊打紙牌,剛過二局,我突然心一沉,把牌一丟就跑了出去,大叫:“外公不行了!”然後只聽見裏面的人開始哭泣。然後狂風大作,把門和窗颳得很響,我站在一邊看着他們開始跪着燒錢紙,撕線,抽泣……據母親講外公走之前是冥冥中給我捎了信的,外公那樣的好好先生到了那邊也應當是做神仙了。直到現在我都不能忘懷在我出嫁的當晚,得了老年性癡呆的外公竟然踩着泥深一腳淺一腳的在凌晨二點就來我孃家門前等候的情景。

外公走了不久,就是爺爺了。

爺爺是上山撿柴火時摔了,然後腦溢血。趕回家時,他已如外公一樣在牀上只存一息了。剛睡到半晚,叔叔說是爺爺走了。我飛快地披上衣服,跑了過去。奶奶說早幾日,爺爺還說要來湘潭看我,興許是對我心願未了,一時之間我哭得很是厲害,雖然爺爺一家小時並沒有給過我一絲溫暖的回憶。我總記得小時候,因爲自己父親的不長進,爺爺也沒有把我和弟弟當孫子看待過,每當吃飯時,他總會狠狠的喝斥着我們回自己的家,然後長大後,我也會恨爺爺的偏心眼很少與他親近。可是他走了,我真的哭得很是傷心,沒有誰會明白一個曾經倔強的孫女會哭得如此重,因爲恩怨,因爲血濃於水,因爲一切都來不及了……

想到這,總會有眼淚溢出。於是我開始每年給孤單的奶奶過生,每回到鄉下,都要去看望自家的老人們。

這個重陽節,我想起了念親恩。往後日日,都要記得念親恩!

重陽節隨筆散文 篇3

秋天也變了。往年那沁入心脾的涼意,還未到來。天空煩躁,不住的翻滾着那嘶啞的氣息,車流滾滾的世界更是不安。我把收音機打開,播音員的新聞,卻似一陣風在車內迴旋:很遠的城市颶風來了,一個芝麻官的鞋子差點打溼了。滿城的百姓在冷水中奔跑,他們沒有鞋子,鞋子丟失了。那是個過分的城市,這是個過分的秋天。

副駕駛座的女孩伸手按動一下,音響裏響起一首很少聽到的《梭羅河》,女孩居然隨之哼唱起來。很老的歌,很老的時光。我恍然看見窗前的車陣,在漂浮,在升起各色的帆,在河流上遠航。女孩唱完歌,歪頭燦然一笑。“你說我像極你的曾經的女友, 等會真的能見到她嗎?”

我斜睨着她,答非所問:“相對而言,你摸起來白。”

女孩咯咯的笑,媚眼流盼。“你就一個是說也壞,做也壞的傢伙!”

車啓動了,向着郊外馳驅。車陣漸漸散開,寬闊的大道伸展開來;那一輪夕陽在前方慢慢下沉。往事還掛在在遠方的天空,噼噼啪啪的緩緩燃燒;許多逝去的愛情故事,永遠停泊在那些青春的小道。那些小道鋪滿一地金黃落葉,我也不能再感覺到它的芬芳,它的蜿蜒,再不能。

包房裏歌聲震盪, 她沒有來,她的同學嘉嘉來了。

嘉嘉一首握着一瓶啤酒,一手指着我倆驚呼:“啊!這不是她小時候嗎?”

女孩立即走到她身邊坐下,二人嘰嘰喳喳說不完,笑不停。滿屋的哥們姐們在一番遇到鬼的詫異後,紛紛起身舉杯,恭賀重陽,今又重陽,滿屋黃花分外香。

狂呼亂唱,酒酣耳熱。

“我知道她不會來的,可你爲什麼不告訴我,她現在到底在哪兒呢?”我的表情肯定很卑微。

嘉嘉看看女孩,狠狠的說:“她不讓我告訴你!她說再見你,對她是更大、最大的傷害!”

我彎下腰,用手按住肚子,卻像是握住一把刀在刺進內臟。

嘉嘉爬上沙發,坐在高高的沙發背脊上,高高的舉杯,爽朗的大叫:“老傢伙!祝你和你的小花分外香!”她的眼睛很大,似乎是調侃,似乎是鄙夷的光芒在閃爍。

我擡頭指着女孩說:“你唱首歌,看香不香?”

“我來點歌。”女孩跑到點歌器上鼓搗幾下。

美麗的梭羅河,我爲你歌唱。

嘉嘉高擎酒杯,晃動着身子,隨着節奏左右擺動,杯中的紅酒,在燈光裏金光閃閃......滿屋的朋友都在舞動着憂傷.......

那年秋天,我告訴她:我要乘船楊帆,我要去做商人.......分別時,她就是唱的這首歌。商人們乘船遠航,在美麗的河面上......

我忍不住喧囂,獨自走到歌城大廳窗下。坐在沙發上,扭頭看着窗外,卻看不見,室內的燈光在立地玻璃上鍍上一層白銀,反映着大廳的影像。我想外面的秋夜,雖然不是那麼涼爽,卻似這手中的白葡萄酒,喝下去,有甜有澀。那一天,也是秋夜,也是在這城市,這樣的廣場。她仰起臉龐,淚珠和星星一起墜落;那一陣風輕輕吹過,帶走我心中的懊悔和嘆息.....我忍住淚,告訴她:秋天不是分手的季節,下一個秋天,我們再來收穫。她搖搖頭,說:“你守不住冬天,我不能經歷冬天。不會再有燦爛的秋天了。”

可她居然還是來了,她獨自一個人朝我走來,還是那秀麗的面孔,還是那笑盈盈的模樣,她還是習慣的甩着黑髮,走過來。我頓時滿腦漿糊,全身抽搐,我大叫她的名字,站起,向前撲去------猛的撞在大玻璃上。我跌倒在地,推翻椅子,甩掉了酒杯。

女孩蹲下,摸着我的額頭,臉龐。悄聲說:“你已經第二次撞玻璃了。”

女孩不住的擦着我的滿面淚水,揉着我的額頭。

“我們走吧,你醉了。”女孩挽起我。我知道我沒醉酒,我醉在秋天的情緒裏;醉在虛幻的日子裏.......

女孩駕車,把我送到重陽的後半夜。這是沒有過去的,沒有愛情的秋夜,只有躁動不安的世界,這是一個空蕩蕩的,即將老去的夜。

重陽節隨筆散文 篇4

秋菊開,重陽來。今年重陽節,天氣格外晴好。我受保健養生食品“無限極”公司,垣曲總代理惠備良邀請,到歷山鎮神後村看望一位百歲老人。

聽說這個村的人高壽,有位老壽星108歲。她生活在怎樣的環境,有何養生祕訣?這引起了我極大的興趣。

隨着村長的帶領,我們走向一個農家小院,還未進院我就被眼前的情景吸引。院牆外有盞個性特製的節能燈罩:一根長竹竿挑着半截色拉油壺。石頭夯起的院牆外的大杮樹上,一隻喜鵲在鳴唱。大樹上葉兒已經落光,只剩招人眼球的紅彤彤的“小燈籠”,通過半人高的院牆,探頭向院裏望,柿葉爲院子鋪就了彩色的地毯,若不是門簾高挑門開着,老掉牙的太師椅放在石塄上。一定感到這院子沒住人。

無限極公司衆多拜訪者,在惠備良的帶領下提着慰問品,走進院子。進屋子半天都沒找見人。莫非老人今天不在家?

此時,一位老太太從廁所出來了。大家一下圍住了她。細細打量,她的一雙纏過的小腳格外引人注目,也許已沒人會做與她合腳的鞋了,買來的鞋穿上很不協調。她走起路來精神還算硬朗。

大家扶她坐在太師椅上,問寒問暖,她高興得合不攏嘴,笑盈盈的臉上,露出已無一顆齒的牙牀。歲月的年輪已在她臉上刻下深深的皺紋,一隻眼睛已深陷成眼眶。那麼多美女衆星捧月般圍着,老太太幸福得笑成一朵山菊花。

村幹部告訴我,她的年齡應該是108歲。身體好着呢。村上年年組織老年人體檢,她的心臟還和年輕人一樣,吃飯穿衣都能自理。她最小的孩子也近七十歲了。來參加公益活動的年輕人,有的爲老人捶背,有的和老人拉家常,有的在院子裏大掃除,老人激動得無以言表,只是樂呵呵地看看這個人的臉,摸摸那個人的手。

我又一次把目光投向老人生活的院子。一座老式土丕房座北朝南。院子東西兩邊各有一個小菜園,西邊的菜園裏南瓜蔓兒爬在架上,上邊還結了兩個像碗口那麼大的南瓜,從架子上枯了的豆角蔓兒可想象到,豆角當時長得有多旺盛。還有幾苗西紅柿新抽出的枝兒上,結了幾嘟嚕綠西紅柿。右邊的菜園裏種了黃白蘿蔔,大蔥香菜。我低頭看看院子,院子裏的落葉被大家掃成了一堆,露出了鬆軟有彈性的泥土,院子中間鋪着間距很小平平的搭石。

不用問老人平時活動範圍,就在這座院子裏。她與泥土同呼吸,與樹木蔬菜同沐陽光。一切的一切都是純天然的,無公害的。我想起一首歌詞:大海航行靠舵手,萬物生長靠太陽,雨露滋潤禾苗壯……這位老壽星經歷過舊社會的苦難,經歷過戰爭的硝煙,經歷過缺吃少穿的歲月,如今沐浴着黨的陽光雨露:不缺吃,不缺穿,有病就醫有人管。生活保證金都化不完,在家待夠了還能進敬老院。她不僅享受子孫滿堂的孝順,還受到社會的關注和敬重。幸福幸不完。

出了農家院,走在陽光裏,我又一次被眼前田園風景驚呆了。不僅各家門口有壘起玉米棒子大囤,若大的場院也被金黃的玉米棒子填滿,一柱柱用鐵絲網圍起的大囤裏,玉米閃着金光。明媚輕柔的陽光與一絲不掛的玉米娃娃,交相輝映。太有詩意了!

我把目光投向遠處,緊挨村莊的菜園裏,白菜大腹便便,胡籮卜翹着綠尾巴……村莊背靠着的山上秋菊黃燦燦,紅葉似一堆堆火在燃燒,加上那一樹樹紅燈籠般的柿子,喜慶和諧又富有。

一方水土養一方人,舜井就在這個村子中間,難怪這村裏人高壽,原來他們住在仙境裏,吃的是純天然的糧食蔬菜,喝着神泉裏的水,加上黨的富民政策好,天時地利人和,那真是不長壽都難呀!

重陽節隨筆散文 篇5

記得讀小學的時候老師就教了我們唐代大詩人王維的名作《九月九日憶山東兄弟》“獨在異鄉爲異客,每逢佳節倍思親,遙知兄弟登高處,遍插茱萸少一人。”

每逢重陽節的時候這首詩就在我心頭盪漾,我與重陽節有不捨的情緣,我喜歡這個季節,更喜歡這個日子,每年的九月九日是所有老人的節日,也是我母親的生日,當我在祝願所有老人晚年幸福安康的時候,我總會把最虔誠最炙熱的'祝福送給自己的母親。

母親在世的時候,每年的重陽節我都會放下手中所有的事,帶着女兒,坐上班車享受着醉了的秋色回到母親的身邊,陪母親一起度過她的生日。歲月的刀痕在她臉上刻了一個又一個的深深皺紋,歷經滄桑的面孔是那麼的慈愛,母親高興的給我做着各種好吃的,我和女兒一起享受着這來自母愛的勞動成果,晚上我們睡在熱乎乎的炕頭和母親拉家常,直到月亮爬上枝頭張望,我們才迷迷糊糊的進入夢鄉,每年的這個日子是我最高興的日子,也是母親最開心的日子,我們在家陪伴母親三天才離開。

許多年來,母親從不讓我們爲她舉辦生日宴會,她說,她的生日是祖母的苦難日,辛苦的是祖母,她生日這天要爲祖母祈福,雖然母親從沒享受過生日宴,但母親生日這天一直是幸福的,因爲有我們的陪伴,她很知足。

母親去世整八年了,在這八年裏,每逢重陽節莫大的失落涌上心頭,回到老家,人去樓空,一切都照舊,母親的音容笑貌依舊在耳邊迴盪,?只是多了無盡的荒涼和冷清,眼睛酸酸的,思母情結涌上心頭。

一年一度的重陽節又到了,?在我心裏讓我倍感幸福美好的重陽節成了永遠美好的回憶,現在的重陽節讓我多了無盡的思念。

我喜歡秋色,秋色是多彩的,有紅葉,?這個季節是母親的生月,我喜歡重陽節,這個日子誕辰了我善良慈愛的母親,母親就像這個季節的紅葉用她的一生帶給了我們健康向上火紅的激情和愛心。在這個秋高氣爽的好日子裏我祝願在天國的母親倖福快樂,我也祝願所有的老人幸福安康!

“遙知兄弟登高處,遍插茱萸少一人。”你不在我身邊,卻永遠活在我心裏。

重陽節隨筆散文 篇6

國慶節的第二天就是重陽節,又稱敬老節。相比昨日歡度國慶的鞭炮齊鳴,彩旗飛舞,重陽節更顯出一種蕭瑟的氣氛來,人們要麼登高,要麼吃重陽糕,要麼遍插茱萸,更有甚者直接便回到了老家與親人團聚,何人還在乎這點悽清。

然而我家則不同。之前團支部發下通知來說每個學生都要爲父母洗腳,並且還要拍照寫心得。爲父母洗腳的差使似乎歷史很是久遠,自小學便聽說了這樣弘揚孝道的方法,大概都是受了尤浩然那條著名的公益廣告的影響。現在發生在自己身上,除了自嘲,就是不屑:難道如今的風氣是區區一次洗腳的經歷就可以改變的嗎?

九月三十號晚上,我就把這件事告訴了父親。我和他關係並不很親密,因此在提及時也選了一種不卑不亢的態度,他先是愣了愣,然後笑起來,說你還是給你媽媽洗吧,我生怕把腳伸出來時薰到你們。我不置可否。洗腳——無論爲了誰都沒有多大區別。

只是我分明見到了父親眼中那道一閃而過的光。

那天晚上,倒水,拖鞋,洗腳,拍照,一氣呵成。我不斷地笑,從許多小事中找尋着笑點,僅僅是爲了掩蓋心中的尷尬。我慢慢地擦着,聽着那咔擦聲,彷彿在撫摸一座落滿灰塵的雕像。父親也在笑,笑得像個彌勒,笑得像個孩子。

水濺了一地。

終於結束了,我帶着餘留下的笑意,最後爲父親倒去那盆水。盆磕到了水池邊緣,又濺出幾點。我終於顫抖着觸上那平靜的水面,又迅速地縮回,一層漣漪蕩起,沾溼了一地情。

水很燙。沒有白氣。但真的很燙。燙得灼心。

我似乎懂了什麼。重陽節……這原就不是給子女們過的節日,所謂洗腳,也本就不是爲了讓正處於叛逆期的子女們痛哭流涕洗心革面回頭是岸的工具,這純粹就是一次爲了飽經滄桑的父母們精心排演的舞臺劇,讓他們第一次品嚐來自子女的成長的碩果,讓他們充滿希望,相信未來會更好,從而堅持堅持堅持。

即使今後子女的迴歸帶來的落差會將他們壓垮,即使明知這僅僅是一抹強顏的虛假的歡笑,但至少,已然收穫過。

父親心中的淚終於淌下來了。

重陽節隨筆散文 篇7

金風送爽,秋陽宜人。九月初九是我國傳統的重陽節。它爲何叫重陽節呢?因爲我國古代對數字的稱謂頗有講究:一、三、五、七、九等奇數稱陽數;二、四、六、八、十等偶數叫陰數。九月初九,兩九相重,故稱爲“重九”。日月並陽,兩陽相重,故名重陽。

重陽節人們要登高望遠,所以又叫登高節。重陽登高究竟因何而起?對此,人們歷來說法不一。不過“桓景避難”之說比較普遍:東漢時,汝南人桓景拜仙人費長房爲師。費長房對桓景說:九月初九你家中有大災,應該馬上離家,讓全家作絳囊盛茱萸系在手臂上,登上高山飲菊花酒,災禍可消除。”桓景全照師父的話去做了,舉家登山,果然平安無事。傍晚回家,卻見雞犬牛羊都死了。此後,人們每到九月初幾就登高,野宴,佩戴茱萸,飲菊花酒,以求免災呈祥,歷代相沿,逐成節日風俗。

古人的重陽登高既反映了人們消災避禍的美好願望,又蒙上了一層迷信色彩。但現代卻給它賦予了具有時代氣息的嶄新意義。秋高氣爽,有人遠足旅行,飽覽風光,寄滿腔熱情于山水;有人蔘觀菊花展會,抒節日愉悅之情於詩畫;還有人去戶外活動筋骨,調整心態,融健身、休閒於一體。

重陽節又叫老人節。古人對數字“九”很重視,把它當作“天長地久”的象徵。在這一天人們要給老人贈送糕點,因“糕”、“高”諧音,體現對老人高壽的慶賀,也是祝福他們活得更長久的意思。從晉魏時期開始,我國就有將重陽糕和菊花獻給老人的傳統。現代社會的重陽節,各級老年協會都要給老人發放慰問金,並組織他們參加歌詠、舞蹈、書畫等有益身心的慶賀活動,讓老人們老有所樂,真正分享和諧社會帶來的祥和與溫暖。

重陽節隨筆散文 篇8

老公一早跟我說今天是重陽節把爸爸媽媽接過來吃個飯玩一下!我自己都沒有想到今天是重陽節,難得老公這麼有心!早上老公開車去把爸爸媽媽接來了,然後帶着二老去菜場買菜,讓他們自己挑自己吃的!我知道爸爸媽媽肯定不會去挑的,說實話,他們就怕我們花錢錢!

中午大家一起去二姨家看望了她們纔出生的孫子,所以沒有在家吃!下午我回幼兒園上班去了,老公帶着二老出去轉悠了一下,下午三四點就跟我打電話說,晚上早點回家吃飯!晚上下班回家以後,看到滿桌子的菜菜,真是感嘆有老人在身邊真好!因爲我知道這桌菜肯定是媽媽做的,老公那手藝做不出那色香味俱全的菜兒!一家人圍在一起,說說笑笑的,不知覺中到了八九點了。老公給了爸爸媽媽一人一千元錢,但爸爸媽媽沒有接,二老說,他們倆現在的收入比我們還好些,不需要我們的錢,只要我們一家小日子過得好,平時不忙的時候回家看看就行了!

唉!說實話,心裏挺內疚的,長這麼大,都是爸爸媽媽爲我操碎了心,真沒有怎麼的爲他們做點什麼,想想剛結婚的時候真是一個實實在在的啃老族,週末鐵定是要回家去的,可以省錢啊,呵呵!每次回去都是兩手空空的,爸爸媽媽總是買好多的菜,生怕我們吃不好,然後到了週日就是一大滿包的東西提回自己的小家,可是爸爸媽媽每次看到我們回去都是滿臉的笑容。後來慢慢的小家庭的人情事故什麼的越來越多,週六週日很少有時間再回家,偶爾回去也是馬上回去,馬上走,特別買車以後,那更是回去也就是吃餐飯就走,其實現在想想回媽媽家就算坐車也只有三十來分鐘,自己開車最多二十分鐘,但是每次都是來去匆匆,記得上次,媽媽跟我說,你們現在一年到頭能在家住上十天就是我最高興的事情了。我現在連你們在家睡覺的牀都直接跟你們收了,鋪上去了沾灰!那時候只是笑了笑,說太忙了!再想想現在,其實爸爸媽媽就是希望我們可以回家去陪陪二老,再細想一下每週五媽媽都會打個電話給我,但從來沒有提要求我們回家去什麼的,只是說說孩子,問問這一週怎麼樣?唉!其實老人是希望我們回家啊!可是想想自己,總會有很多的理由,比如說工作忙,店子裏的事情多,週六週日要陪老公出去見拜見客戶,見領導,談工作什麼的,其實這些都是理由,爸爸媽媽的家並不遠,完全是可以抽時間回去看一看,多回去一下,那怕不在家過夜,老人家看到小外甥,看到我們,也會很開心的。就像媽媽說的只要我們平時不忙的時候回家看看就行了!人生就是這樣,一輩子,都不會圖兒女爲自己做點什麼,不管到什麼時候心裏想的永遠是兒女! 以後一定常回家看看!祝爸爸媽媽重陽節快樂!祝天下所有的老人都健康快樂平安!

重陽節隨筆散文 篇9

就要重陽節了,打開手機,微信羣裏滿是暖暖的問候。比如:“今天九月九,久久的情誼,久久的問候。祝你健康久久,平安久久,好運久久,幸福久久,開心久久,快樂久久。”再如《九月初九送祝福》:“每一瓣菊花都寫滿了思念;每一罈老酒都醞釀了濃情;每一縷陽光都灑滿了吉祥;每一陣微風都收藏了喜慶。又是一年重陽節!親們:登高望遠,打開心窗,放飛快樂心情吧!”當然,也有悲慼戚的盼望。如:《憶秦娥.重陽節》“重陽節,鴻雁聲聲盼兒歸。盼兒歸,心急如焚,羣山巍巍。淚眼深深鬢髮白,盼我兒能何時回。何時回,千里迢迢,夢繞魂追。”

黃土披上,新學年才參加工作走上講臺的東子,恰逢國慶在家裏休息,學生們也放假了,自然玩微信就比較多了。這一天,東子發現有好幾個當老師的同學建立了自己班級的微信羣,覺得很有創意。比如東子的妹子在初中109班上學,家長的電話留的是東子的號碼。9月30號109班微信羣裏有:“學生下午6點放假,請家長按時來接孩子。7號下午五點返校。家長在接送孩子的路上,請注意交通安全。假期各科我們都有適量的作業,請家長督促孩子完成。”

這則微信東子看了好幾遍後,就想自己也建一個微信羣,搞一個家校平臺,聯合管理。好在東子在棗莊小學教的四年級班裏也只有七個學生,都還留着聯繫電話。東子便試圖加上家長的微信,也建立一個班級管理羣。

但是東子的熱心,在國慶這一天從早上到中午竟然慢慢地冷卻了。僅有的七個學生家長就有三個提示微信沒有開通。東子便打電話,一遍一遍地打電話。沒人接,還是沒人接。東子便在連同自己僅有五個人的微信羣裏發了這樣的一條信息:“爲了交流溝通,促進孩子成長。麻煩大家把家長朋友都拉進來,共同培養好咱們的孩子。”

過了半天,不頂事。羣裏就一直是這五個人。東子便又發了這樣的一條信息:“人在該教育和照顧孩子的時候,千萬不要藉口工作忙而忽略對孩子的管理,在年老的時候,一切榮譽和金錢都是過眼雲煙,而一個不成器的孩子,足以讓你晚景慘淡。——林格(寫給所有父母)”

東子在棗莊上班僅僅一個多月,早就深深地愛上了這裏的孩子。東子多想在這個邊遠的小山村裏出一把力,改變一下這裏的狀況呀。

但一直等到中午,羣裏就一直是這五個人,還沒有一個說話的。東子內心深處已經是拔涼拔涼了。便在羣裏又發出了這樣的一條信息:“親愛的家長朋友,管理孩子不該只是教師的事情,建一個家校聯合溝通的羣不該太費勁。麻煩大家努力一下,把全部的家長拉進來好麼?”

鍋裏還有早上母親蒸好的紅薯,棗子。竈上火沒有滅,鍋裏還熱着。早上,東子說是想給學校裏乾點活,父親母親去地裏種麥時也沒有說什麼。羣裏就一直是這五個人,東子感到沮喪。揭開鍋胡吃了一口,騎上摩托準備去地裏看一看父親,看能不能幫着做一點什麼。反正學校的這一點子事是沒有辦法再做了。雖然地裏幾乎全機械化了,父親本來就沒有指望他。父親母親也多次強調:既然走上了教學崗位,不說賺錢多少,千萬千萬不能耽誤了人家孩子。

出了村子的時候,東子犯了心思:反正距離棗莊也不遠,乾脆去自己任教的棗莊學校看看,再搞一個家訪。聯繫不上的也就三個學生的家長,佳佳,倩倩,靚靚。都是好名字,但是就都聯繫不上。東子的摩托就拐上了去棗莊的路。

棗莊村口路邊有一把大大的遮陽傘,傘下面支着一塊預製板,上面擺着幾袋子棗,預製板後面一個老人坐在小馬叉上。

“要棗?都是剛從棗樹上摘下的。正宗的稷山棗,不放心也可以自己去摘。”老人蠻熱情的,見東子的摩托停了下來,弓着腰,手扶着預製板,就要站起來。

“不要棗,我就是想找學生佳佳的,家長。娃在咱棗莊唸書。”東子說。之所以先說佳佳,是東子知道倩倩母親去世了父親常年在外打工不回來,爺爺奶奶照管着,放假前東子去過倩倩家;東子知道靚靚的父母都去世了,是和奶奶一塊生活的。

“我是他爺爺。你說,唉!他媽走了後,他爸又找了個,娃死活就要我和他奶奶管,沒法呀。”老人站了起來,“要做什麼,要不我給他奶奶打個電話……”

路邊的田野裏玉米幾乎都收完了,有一個老太太在地裏提着小桶桶撒化肥,耕地的機子在旁邊的地裏吼着。老人說着掏出一個已經看不出到底是什麼顏色的手機……看着老人粗糙的手和佈滿皺紋的臉,東子才知道這也是一個和爺爺奶奶一起生活的孩子。

“他奶奶帶着佳佳在槐樹下給人剝玉米去了,也沒有什麼事,賺幾個是幾個。”

“我過幾天去家裏看看佳佳吧。”東子內心裏開始自責了,竟然不知道佳佳這情況。東子從口袋裏掏出煙,給老人遞上一支,“我還有點事,先回去了……”

回家的路上,東子的摩托騎得很是慢,東子的心情變得很是沉重:在黃土坡、在棗莊,留守着的也許就只有老人和兒童了,他們不發紅包,沒有微信祝福,他們不適宜建立“家校共管微信羣”。

田野裏,機器吼叫着,秸稈還田後,老人們傴僂着腰平整着田地準備播種;地頭上有玩耍的兒童;走上一段,路邊就有一把大大的遮陽傘,傘下面擺着幾袋子棗,一個老人坐在小馬叉上……東子陷入深深地自責:自己怎麼就沒有想到這一點呢?

東子回到家裏打開手機的時候,又是一個接一個的重陽節的問候。

東子到底沒有高興起來,不是因爲沒有登高遊玩,自己收到的祝福紅包也不少……

重陽節隨筆散文 篇10

佳節重陽剛過,心裏還惦念着什麼。重陽曆史淵遠,蘊意豐沛,古人也是奇怪,一個個本該閒適享樂的日子偏偏傷情傷懷,重陽也不例外。“佳節又重陽,玉枕紗櫥,半夜涼初透。”沒了出遊賞景的情趣,多了一番斷腸的淒涼牽掛;“強插黃花三兩枝,還圖一醉浸愁眉。半牀斜月醉醒後,惆悵多於未醉時”缺了“更待菊黃家釀熟,與君一醉一陶然”的縱情,滿了愁腸百結的旅夜情懷;“遙遠知兄弟登高處,遍插茱萸少一人”,失了縱目眺望的宏闊,有了充溢恣肆的情愫。但毛爺爺“歲歲重陽,今又重陽。戰地黃花分外香”的豪情萬丈是一個特例。九月初九,無論如何,都脫不了登高的干係。今年重陽因是週五而錯失感受古人習俗的機緣,但錯失有時未嘗不是一種美麗。重陽後第二天攜妻兒登臨龍山,領略着別一番意趣。

錯失重陽登高的美麗在於心靈的輕盈,不必緊繃心絃惦記重陽,不必在乎菊蕊暗香盈袖,不必忍受酒氣充鼻綿絕,以一種平和自然的心態行事,正如我所登的龍山,我並不熟稔它的掌故,以免讓自己擔着太重的歷史文化負壓。它在我看來只是平常的一座山,由“土、石形成的高聳的部分”,而它一路的景緻也是平常至極,猶如山裏村民日夜跋涉的回家路一般,如此平靜寧謐。但我還是有必要敘述我路上的感受。路上行人三三兩兩,或來或往,與我們擦肩而過。兒子五歲,欣喜於爬向高處的石階,雀躍在通往山頂曲折蜿蜒的道上。路兩邊多荊棘灌木,密密匝匝,綠意仍舊耀眼在秋光裏。素淡的無名小花昭示着生命的存在。路不陡,登山比爬山更確切,人工的鋪砌讓爬的姿勢停留在荒涼的深山密林裏。路上撒滿了兒子清脆的笑語。不經意的回望攝入心底的是鱗次櫛比的高樓。路不長也不短,山腰有一小亭,稍憩片刻,晨風暖日,綠樹薄雲,秋天標準的背景,拈一支枯草,哼幾句心情,跟兒子嬉戲,用相機攝下歡笑的片刻。一切正在不知不絕中演繹,一切與重陽無關,一切似乎與龍山無關,任何的文化與厚重在錯失與忽略中消遁失重,心情的內存無比寬餘。

登山的人大抵把目標總鎖定高聳的頂點,那是征服的峯頂,可以敞開襟懷盡情吶喊,四方風景盡收心底。壯哉,當你把山踏在腳下。然而我以爲登山不必求至頂。登山而不能達頂者情況有二,一是現實無奈,或因不識去路,徘徊迂迴;或因無路可走,荊棘叢生;或是體力不夠,前程可望,心餘力竭;或是同伴打退堂鼓,同舟共濟共回;或是登臨隨意,折回無憾;其次,卻是興之所至,興盡而返。登臨是一種歷練,一種體悟,征程過半,興致蓬勃,內心噴薄的情感被激發,再衝頂也不過如此。此種情趣如居山陰之王子猷,“夜大雪,眠覺,開室,命酌酒。四望皎然,因起彷徨,詠左思《招隱詩》。忽憶戴安道,時戴在剡,即便夜乘小船就之。經宿方至,造門不前而返。人問其故,王曰:‘吾本乘興而行,興盡而返,何必見戴?’”這是一種瀟灑脫俗。興致的催動可以讓人匪夷所思,張岱雪夜湖心亭的癡舉讓人咋舌,一痕長堤,一點湖亭,一芥小舟,兩三粒人詮釋着興致。秉承古人興致者總有幾個迂腐書生,搖首晃耳,在路上吟詠詩句,和清風融日,不亦快哉。然此類人少矣。而我們也只到半山腰戛然而止,緣於第一次登臨,前路遠近未卜,更是兒子撒嬌要我馱行,不登也罷,興隨情終。

重陽節隨筆散文 篇11

農曆九月初九,是中國的一個古老的傳統佳節——重陽節。或許現在很多年輕人都不太瞭解這個中華民族傳統的節日了,而我自己也不太瞭解。於是,我搜索了一下關於重陽節的來歷和解釋,這才明白,中國古人以九爲陽數,九月初九,兩陽相重,故叫“重陽”。

重陽節,又有“老人節”之稱。重陽這一天,按照傳統的習慣,人們一般是賞玩菊花,佩戴茱萸,攜酒登山,暢遊歡飲。

關於重陽節的來歷,有一段很有意思的故事,東漢方士費長房對他的弟子桓景說:“九月九日你們家有大災難,如果用紅色的囊袋盛茱萸,掛在臂上,登高山飲菊花酒,就可以免禍。”於是,桓景到那天就率領全家老小到山上避難去了,等到晚上回來的時候,發現家裏的雞犬全都死了。從此,人們每到九月九日就去登高避邪,於是沿襲成俗,遂成佳節。

很多人都不知道茱萸是什麼,其實茱萸也叫越椒,是一種中藥植物,氣味辛烈,中國古人認爲“折以插頭”,可以防止惡濁邪氣的侵襲;燃薰後可以避蟲咬,在這“百足之蟲,死而未僵”之時,薰佩以避之,猶似端午節薰雄黃一樣,是很符合傳統衛生習慣的。

希望每一個人,都善待老人,都能盡做兒女的孝心。讓父母過上幸福的晚年生活。

之所以羅嗦了這麼多,其實我想表達的意思,就是希望保留和繼承傳統文化。

雖然我已而立之年,但看到越來越多的八零後、九零後的年輕一代,對於情人節、聖誕節這樣的洋節日的熱衷程度,遠遠超越了類似重陽節、端午節這種傳統節日,心中不免還是有幾分難過的。

節日是人類日常生活中的精華,並在節日活動中,保留了該民族文化中最精緻、最具代表性的一面。中國歷史悠久,所蘊育的節日活動十分多采多姿,無一不是代代相傳的文化資產,個別的節日形式雖然風格迥異,但都保留了一定程度的先人智慧及經驗成果。它們反映了民族的傳統習慣、道德風尚和宗教觀念,寄託着整個民族的憧憬,是千百年來一代代歲月長河中流傳下來的瑰寶。

中華五千年的文明,孕育了我們的祖先,孕育了黃皮膚、黑眼睛的華夏兒女。許許多多的智慧結晶,被保留了下來。例如二十四節氣,儘管由於地球氣候變化等多種因素導致了不似以往般的意義重大,但這卻是我們炎黃祖先的智慧結晶。而七夕、元宵、除夕之類的傳統節日,更是每一個都充滿着民族氣息和美麗的故事。

可以說,傳統的節日在文化內涵和風俗形式上正在走向虛空,留在人們腦海中的只是模糊的概念,而從西方舶來的“洋節”卻是大大地衝擊着青年人的心,傳統節日沒落的同時,“洋節”則大行其道,諸如聖誕節、情人節等格外受到大學生的寵愛。他們知道過西方的情人節,並要在這天要給戀人送上火紅的玫瑰花和甜蜜的巧克力,他們可曾知道在中國同樣有一個這樣的節日——七夕!即便是認同這樣的節日,貌似也遠遠不如那情人節給他們的感覺時尚而又充滿激情。

大家都知道,端午節這樣一箇中國人世世代代過了幾千年的傳統節日,居然在2004年被韓國申報爲本國文化遺產,且還將其列入了國家遺產名錄。我們僅有憤怒夠麼?其實從今年中秋等節日實行放假的政策,也看出了政府在爲挽救傳統文化而做的努力。但是,作爲中華民族的子孫,我們應該做的,真的不止是這些。

韓國人都懂得去申報文化遺產,我們坐在這裏只是調侃他們下一個會把什麼人劃歸韓國國籍是沒有用的。從這樣的事情裏,應該讓我們感到一種危機,一種民族傳承的古老文化即將在我們這一代消亡的危機。弘揚傳統文化,理應從我做起。

重陽節隨筆散文 篇12

九九重陽還有幾日,今天,局機關組織離退休老同志參觀活動,提前過老年節。我五月退的休,第一次參加這樣的節日。

重陽節,過去我是看着別人過,今年給自己過,退休了,老年了......我卻是老同志裏最年輕的。祝酒時,我說:讓我們年年有重陽,歲歲聚白頭。有同事開玩笑說,廢話,哪年沒有重陽?我說,不一定,誰誰誰誰就沒有了今年的重陽......我說罷,大家唏噓不已。

他們中有拄着柺杖,上下車有年輕同志攙扶,我望着他們蹣跚的步履和呆滯的眼神,我無語。這些過去的局長處長們,曾經的輝煌和自負,久了,連他們自己都忘記了,似乎從沒有存在過......座談會上他們說得最多的是今冬的供暖,住院費用的報銷和一些婆婆媽媽的瑣事......老幹處的同志一口一個“叔叔阿姨”地叫着,陪着小心。這個羣體已是我的歸宿了。

老,是必然。我雖剛過六十,老年癡呆正在發生,今日出門老婆拿出衣服讓我換上,結果,舊羊毛衫仍套在了身上,新的卻讓我塞進了洗衣機裏......想起近日社會關於爲老年癡呆症的正名的討論,衛生部說稱呼老年人“老年癡呆”是一種歧視,要改。改叫“阿爾茨海默病”?太醫學太拗口。叫“失憶症”“失智症”?“腦退化症”?其實,叫與不叫,癡呆,它都存在着:流口水,晃頭,說話不利索,無法正常行走,大小便失禁,有時不認識家裏人,迷失途徑出門找不到回家的路......無眠,打盹,丟三落四,固執,焦慮,發脾氣,行爲舉止像個孩子。其實,並不是孩子,孩子的幼稚和頑皮,人們總以歡笑去迎接,因爲孩子有着成長的希望,而老人不是,他們是在衰沒......我並不很老,卻感到老之將至,“我從哪裏來?”我從沒有想過,因爲我從沒有哲學過,如今,有時望着茫茫的星空,模糊了生死的界限,不免生出一種莫名的孤獨感,一種漸行漸遠辭世的孤獨,一個哲學的問題便讓我的心空曠得悸慄:我到哪裏去?

霜重重陽。

爲什麼重陽在了暮秋?爲什麼秋心是謂愁?記得有一句“最是人間留不住,朱顏辭鏡花辭樹。”這是王國維寫在《蝶戀花》中的句子,也詮釋着另一句:“自古美人如名將,不許人間見白頭!”

同樣的年齡,有同樣的思考,李銀河寫《空曠》:我會常常想着宇宙和我的生存,演練死亡。我想把每晚睡去想象爲死亡,因爲它有一段時間是全無知覺的......經過這樣的演練,我希望在死亡到來的時候我的心情會無比平靜,因爲我已經無數次地演練過死亡。

生寄死歸。生的意義存在於死中。思考死而珍重生:“把每天早上醒來想象爲出生,因爲這樣才能使我的生命中新的一天過得有新奇感,興奮感。我的每一天都應當以梭羅那篇日記的態度來度過,他在瓦爾登湖畔19世紀某天的日記中鄭重其事地寫道:我現在開始過某年某月某日這一天......”(李銀河《空曠》),也只有漸老的人才會如此得吝嗇自己的生命,他們已無浪費的資本。

死亡是一個漫長的老去的過程。三毛說“我來不及認真地年輕,待明白過來時,只能選擇認真地老去。”三毛,她活得極明白。

有一種說法,“夕陽無限好,只是近黃昏”;還有一種說法,“莫道桑榆晚,爲霞尚滿天。”這兩段古詩句都是人們在重陽時常常記起和引用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