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作文中心 > 散文 > 印度博帕爾農藥廠毒氣泄漏事故觀後感

印度博帕爾農藥廠毒氣泄漏事故觀後感

推薦人: 來源: 閱讀: 9.76K 次

震驚世界的印度博帕爾農藥廠地下貯罐泄漏45t 甲基異氰酸酯事故,被人稱爲八十年代的“伊普雷斯”事件(指1915年12月19日,德國在伊普雷斯戰場上使用光氣)。下面是小編收集的印度博帕爾農藥廠毒氣泄漏事故觀後感,歡迎大家參考!

印度博帕爾農藥廠毒氣泄漏事故觀後感

  【印度博帕爾農藥廠毒氣泄漏事故觀後感1】

2016年7月19日廠安監部組織觀看《印度博帕爾毒氣泄漏事故》,事故發 生在 1984 年 12 月 3 日凌晨, 印度博帕爾農藥廠發生異氰酸甲酯 毒氣泄漏事故,這起事故是世界上最大的一次化工毒氣泄漏事故,造成 12.5 萬人中毒,6495 人死亡、20 萬人受傷,5 萬多人 終身受害,觀看後令人怵目驚心,也讓我對化工安全工作有了新 的認識。

通過觀看該視頻讓我深刻的意識到以後工作中應該注意的幾個方面:

第一、 檢修作業必須嚴格按照公司下發的檢修票證管理制度去執行,不能有一點鬆懈。如果,博帕爾的這次檢修按照制訂好的檢修措施將盲板上好再去進行作業,也就不會有水進入儲槽發生這麼大的事故。

第二、 牢固樹立“隱患就是事故”的安全理念,及時排查和消 除隱患。這起事故用血的代價證實了這一安全理念。如果儀表是正常的、如果洗滌塔的正常設計量達到要求、如果燃燒爐管道無斷裂安裝好的、如果噴淋裝置是好的等等,那麼也就不會出現這樣的事故。

第三、 我認爲最重要的就是事故的應急演練,什麼事都會有出錯的時候,那麼我們在發生事故後能不能有效的控制事故的發展,正確的處理。

總之,對於化工危險行業來說,安全歷來是工作的重中之 重。“安全第一,預防爲主,綜合治理”一直是我公司安全生產 強化管理的重要原則和永恆的主題。許多安全事故的發生,並不 在於制度的缺失,而是在於責任意識的淡薄,在於管理安全工作 的不到位,將責任落實工作作爲安全工作的重點,預防事故的發 生是安全工作的目的。

  【印度博帕爾農藥廠毒氣泄漏事故觀後感2】

1984年12月4日0時56分,位於印度博帕爾市的美國聯合碳化物公司農藥廠發生甲基異氰酸酯(Methyl Isocyanate,簡稱MIC)毒氣泄漏事故,造成6495人死亡、12.5萬人中毒、5萬人終身受害的讓世界震驚的重大事故。

儘管毒氣泄漏事件已過去30多年,但是許多家庭仍然生活在這一可怕的惡夢中,殘留的有毒氣體不但影響着存活者的健康,而且威脅着他們下一代的健康,許多人都因此患上了嚴重的精神疾病和身體疾病。

痛定思痛,人們不得不再次回憶起該起事故發生前的背景和原因。

事故工廠隸屬於聯合碳化公司(Union Carbide Corporation)在印度的一家合資公司,即聯合碳化印度有限公司,聯合碳化佔該公司50.9%的股份。

事故工廠始建於1969年,從1980年起生產殺蟲劑西維因(SEVIN)。

投產初期由聯合碳化總部委派了一名有良好安全意識和操作經驗的僱員擔任廠長,並且實現了50萬人工時無誤工事故的優良安全紀錄。

由於政治等各種原因,1980年公司決定由一名印度本地員工接替廠長職務。新廠長有很好的財務背景,但是對於安全和生產知之甚少。從1982年起,由於乾旱等原因,印度國內市場對於該工廠的產品需求減少,1983年工廠的銷售額下降了23%。在本次事故發生之前,由於市場需求疲軟,工廠停產了6個月。期間,工廠管理層採取了一系列措施來節約成本,諸如:

(1)縮短員工的培訓時間。最初的人事政策,要求聘請受過高等教育並獲得學位者擔任操作員,併爲他們提供長達6個月的脫產培訓。爲了節約成本,工廠放棄了這一政策,將操作人員的培訓時間由6個月減少至15天。

(2)減少員工數量。原本每個班組有1名班組主管、3名領班、12名操作工和2名維修工,後來減至1名領班和6名操作工,不再設班組主管。

(3)儘量聘請廉價的承包商(儘管他們缺乏經驗)和採用便宜的建造材料。

(4)減少對工藝設備的維護與維修(包括對關鍵安全設施的維護)。

(5)停用冷凍系統。發生事故的MIC儲罐本來有一套冷凍系統,其設計意圖是使MIC的儲存溫度保持在0℃左右;爲了節約成本,工廠停用了該冷凍系統。

就在該起事故發生的當天下午,維修人員嘗試清洗工藝管道上的過濾器。在用水反向沖洗過濾器之前,正常的作業程序要求關閉工藝管道上的閥門,並在“隔離法蘭”處安裝盲板。在開始這些工作之前,維修人員需要申請並獲得作業許可證。

但是,一系列問題出現了。

1、作業前,維修人員沒有申請作業許可證;

2、沒有安裝盲板以實現隔離;

3、由於腐蝕,儲罐進料管上的閥門發生內部泄漏;

4、作業過程中,沖洗水經過該閥門進入了MIC儲罐;

5、放熱反應,儲罐內的溫度和壓力升高;

6、相關的溫度和壓力儀表未正常工作,控制室內的操作人員沒有及時覺察到儲罐工況的異常變化;

7、事故前,儲罐內MIC的實際溫度約爲15~20℃(環境溫度);

8、蒸氣量超過洗滌器洗滌能力200倍;

9、火炬系統正處於維修當中,沒有燃燒。

10、12月3日凌晨00時15分,儲罐內壓力迅速升高,有人在工藝區內發現了泄漏出的MIC。於是,一名操作人員前往現場查看,他聽到儲罐內發出隆隆聲,並感受到來自儲罐的輻射熱,他立即嘗試啓動洗滌器,但沒有成功。

11、凌晨00時45分,儲罐超壓、安全閥起跳,隨即大量MIC泄漏到周圍環境中。在2h內,約25t MIC進入大氣中,工廠下風向8km內的區域都暴露在泄漏的化學品中,短時間內造成周圍居民大量傷亡。事故發生後,應急反應系統沒有有效運轉,當地醫院不知道泄漏的是什麼氣體,對泄漏氣體可能造成的後果及急救措施也毫不瞭解。

讓一個不懂安全的人員,擔任危化品廠長,負責危化品生產。在市場疲軟的情況下,盲目壓減安全投入,該培訓的不培訓,該配人的不配人,壓減材料投資,減少設備維修和維護,擅自更改生產工藝和設備。工藝管理混亂,未按本質安全操作等等。

這就是該起事故發生的令人慘痛的教訓,需要我們認真反思,深刻吸取該起事故的教訓。

當前,我國正處於經濟轉型時期,部分行業、部分企業在轉型中出現了暫時性經營困難,產品銷路不暢,生產處於間歇階段,我們如何抓好當前的安全生產工作,仍是人們關注的焦點和難點問題。尤其是危險化學品化工企業、倉儲企業和運輸企業以及煙花爆竹生產企業,面臨的安全生產和環保問題更爲嚴重,企業要轉型升級,在安全生產和減排設施方面需要大量的投入,面臨着職工工資收入和投資的雙增長。

在這樣內外交困的情況下,我們會不會犯印度博帕爾市的美國聯合碳化物公司農藥廠類似錯誤,走他們的老路,壓減培訓,壓縮投入,減少人員,擅自更改工藝,放鬆對安全生產管理的要求,這都是需要我們深入思考,認真反思的重大問題。

其實,在安全與生產,安全與效益,安全與質量等方面,安全生產工作並不與他們相矛盾,安全生產工作是爲了保證生產正常進行的一項重要工作,處於企業生產、質量、效益的第一位,沒有安全生產工作的加強和保障,企業是無法正常進行生產的,企業的效益和職工的收入增長是無法保障的。問題的關鍵是我們沒有牢固的安全第一,預防爲主的理念,始終擺不正安全的位置,在遇到這樣或那樣困難時,企業往往想到的是壓減安全投入,壓縮安全培訓,人員該配置的不配置,工作該要求的不要求,爲了圖省事,走捷徑,違章指揮,違規操作,放鬆了安全生產工作,結果一遇到突發情況,要麼手忙腳亂,不知所措,要麼無法應對,任其發展,使一件本該自己處置的事故事件,演變成大事故,大事件甚至災難性事故。

近日,總局下文要求各級安監局、企業負責人和安全管理人員再次學習印度博帕爾事故教訓,其目的是讓大家從事故災難中受到警示,把別人的事故當作自己的事故來看待,提高對安全生產工作重要性的認識,擺正安全的位置,時刻繃緊安全生產這根弦,做到時時處處想安全,時時處處保安全,在確保安全生產的前提下,通過技術改造和設備引進,完成企業轉型升級工作。

印度博帕爾事故雖然已過去三十多年,但是那慘重的事故後果還呈現在我們面前,17年後,博帕爾化學污染還在繼續影響當地的兩萬居民,他們每日仍面對各種各樣的致命化學混合物,飲用附近各種有毒物質的食用水,承受企業不肯面對責任遺留下來的惡果。

所以,每當我們對安全生產工作的擺位,安全生產工作重要性出現含糊的時候,每當安全與效益,安全與質量發生矛盾的時候,想採取削減安全培訓,削減安全投入時,擅自變更工藝管理,放鬆安全管理要求時,我們應該把印度博帕爾事故案例當作我們安全生產的一面鏡子,時刻警示自己,把安全生產工作抓緊抓好。

印度博帕爾事故告訴我們:安全生產工作一刻也不能放鬆!


更多熱門觀後感推薦:

1.警示片《生命至上》觀後感

2.2016年中小學生安全教育觀後感

3.2015年消防安全教育片觀後感300字

4.新聞大求真觀後感400字【溺水篇】

5.安全教育爲了我們的明天觀後感

6.新聞大求真觀後感:兒童安全

7.專題片《生命至上》觀後感

8.2016新聞大求真觀後感【交通安全篇】

9.新聞大求真觀後感400字:預防溺水

10.2016寒假安全警示教育觀後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