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作文中心 > 散文 > 百團大戰觀後感600字

百團大戰觀後感600字

推薦人: 來源: 閱讀: 8.93K 次

  篇一

百團大戰觀後感600字

關於電影《百團大戰》的其它問題,我想,很多評論者已經敘述清楚。我今天只想聊聊這部電影在技術上與韓國戰爭片的巨大差距。

第一項,顯而易見的戰爭場面戲份,差距太大。導演在戰爭場面的畫面構圖上,還是屬於三流導演水準。國內同期一流的馮小剛的《集結號》和張藝謀的《金陵十三釵》可以做對比。戰爭戲份,並非爆破了多少炸藥就轟轟烈烈,最重要的,還是呈現在鏡頭中的場面是否緊張激烈。更細緻的批評,期待擅長戰爭戲的美術師們聊。

第二項,劇本上,想要表現的東西嚷嚷過度了。整部電影,實在是使勁強調“百團大戰”在世界反法西斯戰爭中的舉足輕重的地位。懂劇本的都知道,想要表現的東西,越嚷嚷,是越疲軟。這一項上,編劇們用力過猛,反而失去強調力。劇本橋段切忌嚷嚷我們牛逼、我們威武、我們拯救了整個戰局之類的話。應該從小處說,說細節,大話不說,等着觀衆幫着說,纔會有成效。

第三項,戰爭戲只剩下開槍放炮了。《百團大戰》,拋開意識形態,單獨看電影內容,當做戰爭戲來審美,也是極差的。爲什麼呢?因爲它的戰爭戲就是開槍放炮,就是各種熱火力的疊加剪輯,順序性極差。拿幾個例子做對比,就會更清晰了。

比如,去年在韓國引起巨大觀影熱潮的《鳴樑海戰》,這些的好處是,講求戰爭細節。朝鮮軍隊用怎樣的戰術變換,最終幹掉了日寇。戰術變換,在電影中拍攝的非常到位。反觀《百團大戰》,實在是有戰鬥而沒戰術。

沒有戰術,就沒有敵我之間的攻防,沒有攻防,實際上就沒有推進故事的矛盾衝突。《百團大戰》把這場大戰拍成小孩玩打架的混戰了。拋開意識形態不談,拍戰爭戲,主要還是拍戰術。我舉個最簡單的例子。

《三國演義》裏邊,關羽鬥毆華雄那段大夥估計都記得。怎麼寫的?很簡單,關羽說,酒先不喝,砍了丫草的,回來喝。然後就是大帳中聽着擂鼓助威,然後就是拎着腦袋回來了。最後,是酒還他母親的熱乎着。這是三國裏邊怎麼寫戰鬥。甚至於都不交代什麼正面怎麼打的,怎麼掄大刀,砍丫操的。

然後,我們看三國裏邊的戰術。赤壁之戰那段好了。怎麼草船借箭,怎麼黃蓋詐降,怎麼借東風,怎麼燒戰船……這就是戰術。把戰術的部分,實際講,詳細地講!拍戰爭片,絕對不是讓演員們掄斧子、拿菜刀,上去就砍丫的倆小時。一定是,兩邊都怎麼排兵佈陣,怎麼調度,怎麼爾虞我詐,怎麼攻堅戰,甚至於最後怎麼拿下制高點,怎麼全殲,怎麼……

“百團大戰”讓這部《百團大戰》講的亂七八糟,根本沒有兩邊的戰術橋段,所以,沒了看點。《三國演義》扣人心絃,正是講戰術。包括韓國的《鳴樑海戰》,不願其煩地給影迷講海船的戰術配合,有戰術,纔能有勝利。在這方面,《百團大戰》差距太明顯了。

因此,就不得不拎出《亮劍》來說事兒了。這部斷尾的電視劇爲什麼好看?全然就是講戰術的。李雲龍如何拿自己的戰術打日寇,日寇如何反擊,他又如何再反擊。這種一來二去,讓故事精彩了。戰爭片,在一定程度上,實在是可以拋開意識形態,用講戰術的方式,把一場戰爭拍的非常好看。

然而,這些基本的戰爭電影的劇本常識,《百團大戰》都沒有,他們與韓國乃至中國一些劇作的技術性差距,還是非常大的。技術都不過關,還用得着談別的嗎?

  篇二

下午和兒子去萬達看了《百團大戰》。

幾乎座無虛席。

總的說來,是個不錯的商業片。

打醬油的鄧超開場,戰爭的殘酷就顯現出來了。

一共拍了三場戰役,娘子關,西營鄔和關家堖。

畫面和音效的震撼力很不錯,如果做成3D是不是更贊? 但我向來支持2D電影。

描寫鬼子如何燒殺搶掠,貪吃好色是免不了的,

描寫八路英勇無畏,犧牲自我是免不了的,

描寫軍民一家親是免不了的,

好在沒到讓我反感的地步。

主旋律的電影很難與觀衆產生情感對接,此片也是差強人意。

娘子關扳道口那段,戰士的無畏倒是讓人唏噓。

西營鄔班長捨身救民女就顯得太刻意了。

無論如何, 作爲了解一下抗日曆史,對孩子進行愛國主義薰陶來說,

此片是值得一看的。

我也第一次知道 左權 這個在百團大戰後犧牲的八路軍高級將領。

總之,

不想去吐槽的主旋律電影該算得上是個好電影了。

尤其在今天,

作爲中國人,我驕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