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作文中心 > 散文 > 精準扶貧工作彙報材料

精準扶貧工作彙報材料

推薦人: 來源: 閱讀: 8.57K 次

  篇一

精準扶貧工作彙報材料

  一、基本情況

我縣於1980年被列爲國家“老、少、邊、窮”縣,1986年被列爲國家貧困縣,1993年因農民人均年收入超出國家界定標準13.6元退出國家貧困縣。近年來,在中央、省、市的關心支持下,我縣認真貫徹落實上級扶貧攻堅和強農惠農政策,自我加壓,奮力追趕,牢固樹立“發展爲先、生態爲重、創新爲魂、民生爲本”理念,不等不靠、主動作爲,大力實施“強攻工業、主攻旅遊、產業興縣、富民強縣”發展戰略,農民收入穩步提高,農村面貌不斷改觀,全縣經濟社會事業發展呈現出良好的態勢。2012年,全縣生產總值增長11.5%;財政總收入增長30%,連續四年實現“三年翻番”。今年上半年,全縣實現生產總值13.8億元、財政總收入2.5億元,分別增長10.6%和28.9%;農民人均現金收入、城鎮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分別增長24.6%和13%;500萬元以上固定資產投資、財政總收入、規模以上工業增加值、外貿出口、農民人均現金收入等5個指標增速列全市首位。

  二、產業扶貧工作

我鎮今年共安排扶貧資金64萬,通過貧困家庭檔案,各村經過村民代表會議投票選出貧困家庭共175戶779人進行產業扶持。通過科學規劃、實施“一村一品”產業發展,並將產業扶貧資金、“貧困村互助資金”等向重點村集中投入,各重點村已逐步形成了適合自己的“一村一品”主導產業,如:蕉子壩村34戶農戶自行組織成立了“村興旺葛根種植專業合作社”。該社葛根種植面積達15畝,預計年產值達20多萬元。在經營管理過程中,做到了“五個統一”,即統一進苗、統一技術培訓、統一種植、統一品牌、統一銷售。通過“公司+基地+農戶”的經營模式使農民增加收入。

  三、搬遷移民扶貧工作

採取集中安置與分散安置相結合,實施下山扶貧。在鎮政府所在地的圩鎮內實施集中安置,積極動員和引導高山邊遠的農戶搬遷下來,幾年來共扶貧搬遷94戶456人,集中安置30戶135人,在全鎮逐步形成了山裏面耕作圩鎮消費、山裏面掙錢圩鎮享受的局面。

  四、整村推進工作

一是把紮實推進新農村建設作爲扶貧攻堅整村推進的有效載體,以做優做大村莊規模爲突破口,突出抓好村鎮聯動、村落連片、綜合示範區建設、公路沿線整治,着力改變農村面貌。二是推進農村危舊土坯房改造。把農村危舊土坯房改造作爲貫徹《若干意見》、促進扶貧攻堅的首要大事、開局工程和民生工程。近年來,我鎮共硬化村組公路5.4公里,投資103萬元;新建水圳2200米,投資19萬元,修建漫水橋一座,投資4萬元。

  五、存在的主要問題

(一)基礎設施依然相對薄弱。從基礎設施上看,我鎮地處偏僻山區,自然條件惡劣,自然災害較多,貧困人羣的生產生活條件差,如交通不便、水利設施老化失修、抗旱排澇條件不足,抵禦自然災害能力較弱。近年來,雖然通過扶貧項目建設,基礎設施有所改善,但仍不能滿足當前及今後的發展需要。從人口素質上看,貧困人口普遍接受教育程度低,觀念陳舊,科技意識不強,缺乏致富能力和發展門路。在走訪農戶中發現,貧困戶中有相當一部分是病殘戶或無勞動力戶,脫貧難度較大。

(二)扶貧資金投入仍顯不足。目前,我鎮扶貧資金主要是依靠扶貧辦項目資金和各縣直幫扶單位支持,貧困村籌資較爲困難。

(三)返貧現象比較突出。目前我鎮仍然有相當數量的貧困人口,另外,每年都會出現一部分已經脫貧的人羣,由於脫貧基礎不穩,因病、因災、因學等原因又重新返貧,由於整村推進工作重點在基礎設施方面,難以顧及這部分貧困戶。

  六、幾點建議

1、增加扶貧重點村個數。這些村農業基礎設施薄弱,生產條件差,村容村貌亟待改善。爲此,請求上級對實行差異化扶貧,幫助羣衆儘快脫貧致富。逐年增加貧困村的數量,力爭6個行政村都能享受到扶貧重點村的扶持政策。

2、在扶貧政策上給予特殊扶持。加大資金支持貧困村實施整村推進扶貧攻堅工作,擴大“貧困村村級互助資金試點”範圍,提高移民搬遷補助標準,防止出現農民因建房返貧現象。

3、增強貧困羣衆自我發展能力。大力開展貧困勞動力職業技能培訓和農業實用技術培訓,充分利用雨露計劃和民生工程新型農民培訓,認真做好貧困人口的職業教育、務工技能培訓和創業培訓。確保達到培訓一人,就業一人,脫貧一戶的目標和培訓一門技術,振興一項產業,致富一方羣衆的目標。

  篇二

  一、精準扶貧工作

我鎮以“建檔立卡”落實扶貧到戶政策。全面開展了貧困家庭的調查摸底,建立了貧困家庭檔案813戶2930人,完善扶貧對象動態識別機制,通過項目規劃到戶、資金扶持到戶、產業發展到戶、素質提升到人、幫扶責任到人、檔案建立到人,確保扶貧到戶政策全面落實。爲實施分類扶貧、制定幫扶計劃和措施、確定扶貧內容、方法、途徑和落實各項惠農政策提供可靠依據。

  二、主要工作措施

1.堅持村莊整治推進。一是紮實推進新農村建設。把紮實推進新農村建設作爲扶貧攻堅整村推進的有效載體,以做優做大村莊規模爲突破口,突出抓好村鎮聯動、村落連片、綜合示範區建設、公路沿線整治,着力改變農村面貌。截至目前,全縣先後共完成了589個省批建設點村莊整治任務(含2013年68個省批建設點),涉及23600多戶農戶、92000多人直接受益,改路、改廁、改水“三改”基本到位,16200農戶改造了住房。打造了一大批如古井、古鬆、客家源、大畲旅遊新村等獨具特色的鄉村旅遊新村、文化新村、生態新村。二是推進農村危舊土坯房改造。把農村危舊土坯房改造作爲貫徹《若干意見》、促進扶貧攻堅的首要大事、開局工程和民生工程,2012年完成了4770戶農村危舊土坯房改造,2013年市下達我縣的農村危舊土坯房改造任務爲14410戶(其中新建和維修加固9063戶,拆除空心房5347戶),截止到9月6日,全縣落實改造對象9208戶、已開工6184戶、完工1431戶,拆除空心房3985戶。全縣規劃建設的50個危舊土坯房集中改造點已全面啓動建設。

2.堅持產業發展推進。一是做優農業產業促農業增效。通過多年加大農業產業結構調整力度,基本形成了“田裏煙、蓮、稻三分天下,山上油茶、果業、香樟三業並舉”的農業產業格局,今年種植菸葉3.2991萬畝、白蓮4.5萬畝,收購菸葉9.4773萬擔、預計收購幹蓮3500噸以上,白蓮、菸葉兩項產業可實現農民人均增收約1500元。此外,全縣油茶麪積達10萬畝,香樟面積達5萬畝,成爲新興農業產業,我縣被列爲“中央財政現代農業油茶產業項目示範縣”,並連續多年在國家、省組織的年度油茶發展業績考覈中名列前茅。二是突出“一村一品”促農民增收。通過科學規劃、實施“一村一品”產業發展,並將科技扶貧資金、扶貧貼息貸款等向重點村集中投入,各重點村已逐步形成了適合自己的“一村一品”主導產業,如:木蘭鄉東坑村63戶農戶自行組織成立了“縣山地土雞養殖專業合作社”。該社山地雞年出欄量達30萬隻,年產值達1500萬元。在經營管理過程中,做到了“五個統一”,即統一進苗、統一技術培訓、統一防疫、統一品牌、統一銷售。種源生態農業科技開發有限公司在小松鎮瑤上村建立蔬菜種植基地300畝。帶動基地農戶500戶,其中貧困農戶240餘戶,通過“公司+基地+農戶”的經營模式不僅帶動企業的發展,也使農民增加了收入。琴江鎮大畲旅遊新村,依託通天寨景區,捆綁新農村建設、旅遊、扶貧開發、農村危舊土坯房改造、產業發展等項目資金,努力打造一個“客家氣息濃郁”宜居、宜遊、宜業新型村落。年接待遊客達200萬人次,爲當地農民創收人均達3000元以上,使該村農民既改了房又致了富。2012年,琴江鎮大畲旅遊新村被評爲全省首批4A級鄉村旅遊點。三是發展旅遊帶動服務業和農產品銷售。依託我縣豐富的旅遊資源,已建成通天寨4A級景區、大畲鄉村旅遊示範區、九寨溫泉、贛江源漂流等四大核心景區,成功舉辦兩屆鄉村旅遊文化節。今年1-8月,累計接待遊客87.3萬人次,同比增長29.8%,旅遊總收入2.33億元,同比增長32.4%。旅遊促進了城鄉餐飲酒店業的發展,使農村一大部分人員轉移到服務業脫貧增收。通天寨景區、贛江源景區周邊農民依託旅遊的驅動,經營賓招酒店和經銷土特產品,增加了收入。

3.堅持項目建設推進。一是加快項目建設進度。目前,我縣共有國家和省級貧困村29個,佔行政村總數的22%,上級下達整村推進資金1216萬元,其中:省級貧困村項目資金290萬元,國家貧困村項目資金66萬元,危舊土坯房改造資金420萬元,2013年整村推進(村莊整治)440萬元;截止目前,貧困村申報項目140個,已完工項目109個,佔申報項目總數的77%。二是加強項目對接工作。我縣根據《若干意見》出臺了35條實施意見,編制了《縣連片特困地區區域發展與扶貧攻堅規劃》,加強項目儲備,目前已編制重大項目385個,總投資達476億元,其中投資億元以上的重大項目180個;積極申報爭取國家、省扶持資金或報批的項目102個,總投資128.9億元,爲把國家政策儘快轉化爲項目、促進新一輪扶貧攻堅儘快取得實效打下了堅實基礎。

4.堅持社會扶貧推進。一是推行“三聯繫一掛職”機制。全面推行縣領導聯繫鄉、縣直部門聯繫村、幹部聯繫戶、新列後備幹部和新聘工作人員到村掛職鍛鍊,全縣29名縣領導聯繫10個鄉鎮,每人掛點一個國家或省級重點扶貧村,落實“領導掛點、部門包村、幹部幫戶”扶貧開發工作責任制,有力推動了扶貧開發工作的落實。二是成立縣老區促進會。加強與上級老區促進會和社會各界的聯繫溝通,爲爭取更多的社會扶貧資金提供了平臺。2012年,鎢業集團公司向縣老促會捐助5萬元作扶貧救助資金。三是積極爭取上級幫扶。省委、省政府“四個一”組合式扶貧舉措,省財政連續十年每年1000萬元的專項扶貧資金,將爲我縣扶貧工作提供強有力的資金支撐。四是深入推進“三送”工作。積極推行“三代”、“六民”工作機制,開展“五進農家五同步”活動。今年,縣財政出資2000萬元,分兩批實施376個交通、水利等“三送”民生工程項目,項目覆蓋全縣131個行政村。

  三、存在的主要困難

1.經濟發展水平低,農村貧困面較大。2012年,實現生產總值31.06億元,僅佔全國的0.06‰、全省的2‰;財政總收入3.9億元,是全省唯一一個財政未過4億元的縣,絕對值僅佔全國的0.03‰、全省的2‰。實現人均生產總值11085元,僅爲全國的28.8%、全省的38.5%;人均財政總收入1226元,僅爲全國的14.1%、全省的26.9%;城鎮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9918元,僅爲全國的40.4%、全省的49.9%;農民人均純收入3556元,僅爲全國的44.9%、全省的45.4%。全縣農民年人均純收入在2300元以下的貧困人口還有76935人,佔全縣農業人口的29%。

2.基礎設施欠賬大,自身“造血”功能弱。一是交通基礎設施落後。仍有15個行政村不通客車,有四級以下低等級公路460公里,四、五類危橋38座;仍有757個村小組、1251個自然村未通公路。二是農田水利設施薄弱。還有24座及393座重點山塘存在安全隱患,有20座小(2)型病險水庫需要除險加固,4000多座山塘需要加固整治,還有60%的灌區需要配套改造。三是農村人畜飲水極不安全。還有77個行政村、1255個村民小組、1745個自然村、38847戶農家不通自來水,涉及人口75900人,多數農民的飲用水基本上是溪水、河水、井水、塘水等不安全用水。四是電力供應能力差。只有110KV輸變電站,高峯時期突然斷電現象時有發生。

3.農業產業化程度低,農民持續增收難。農民增收的主要傳統產業煙、蓮、稻,受自然災害和市場波動影響,效益不高,特別缺少技術研發和產業培訓支撐,產業深加工跟進難,農業產業附加值低,農民持續增收難。此外,我縣人均耕地僅爲0.63畝,外出務工者具備專業技能的人少,大多從事體力型勞動,收入微薄,務工要脫貧也很難。

  四、下一步工作打算

切實加快扶貧攻堅工作,是推進蘇區振興發展的重要途徑。我縣將緊緊抓住國務院扶貧辦對口支援我縣發展機遇,全力推動扶貧攻堅工作上臺階、上水平,努力爲振興發展當好“助力器”。

1.以整村推進改善貧困村人居環境。按照建設和諧秀美鄉村的總體要求,將整村推進與新農村建設、土坯房改造有效銜接,加大貧困村危舊土坯房改造基礎設施建設力度,確保每個點改造整治到位,貧困村人居環境得到更大改善。

2.以“建檔立卡”落實扶貧到戶政策。提高扶貧精準度,對國家新扶貧標準下農村扶貧對象基礎信息數據進行統計分析,完善扶貧對象動態識別機制,通過項目規劃到戶、資金扶持到戶、產業發展到戶、素質提升到人、幫扶責任到人、檔案建立到人,確保扶貧到戶政策全面落實。

3.以模式創新加快移民搬遷步伐。通過與新農村建設、危舊土坯房改造、生態建設、圩鎮建設、工業園區建設相結合,提升移民搬遷工作。到2020年,計劃投資5720萬元,完成4084戶14300人的深山移民及地質災害避災移民任務,精心打造100個集中移民安置點。

4.以產業扶貧提高貧困羣衆生活水平。爭取開展中央彩票公益金、貧困村互助資金、扶貧到戶貸款貼息、扶貧項目貸款貼息等試點工作,重點培育壯大扶貧龍頭企業和貧困村特色產業發展,努力構建“一鄉一業、一村一品”的產業發展格局,拓寬貧困羣衆增收渠道。特別是立足豐富的旅遊資源,加大旅遊扶貧工作力度,努力將打造成旅遊扶貧示範縣。

5.以智力扶貧提高貧困羣衆自我發展能力。堅持“輸血”式扶貧向“造血”式扶貧轉變,大力實施“雨露計劃”、農村勞動力轉移等培訓工程,增強貧困羣衆自我發展的能力。到2020年,實現農民培訓全覆蓋,普遍掌握1-2門實用技術。

6.以專項扶貧營造濃厚氛圍。整合政府和社會資源,建立全社會參與扶貧工作機制,組織好縣直單位(企業)定點扶持貧困村、黨員幹部結對幫扶貧困戶,落實各項幫扶措施。圍繞中央開展行業扶貧的新要求,着力推進行業扶貧,積極推動行業部門支持扶貧的責任全面落到實處。

  五、幾點建議請求

1.逐年增加扶貧重點村個數。131個行政村中在“十一五”、“十二五”期間被列爲扶貧開發重點村的只有50個,佔總行政村的38.2%,還有81個行政村未實施整村推進工作,這些村農業基礎設施薄弱,生產條件差,村容村貌亟待改善。爲此,請求上級對實行差異化扶貧,幫助老區羣衆儘快脫貧致富。逐年增加貧困村的數量,力爭到2020年全縣131個行政村都能享受到扶貧重點村的扶持政策。

2.在扶貧政策上給予特殊扶持。一是請求將列入中央彩票公益金項目試點縣,從2014年起安排中央彩票公益金支持貧困村實施整村推進扶貧攻堅工作,並連續安排七年,幫助實現“至2020年與全國人民同步邁進全面小康社會”目標。二是請求將列入“貧困村村級互助資金試點”範圍,支持貧困戶開展“一村一品”建設。

3.在資金上給予特殊扶持。請求加大對農村危舊土坯房改造工作的資金扶持,提高移民搬遷補助標準,防止出現農民因建房返貧現象。加大對農業龍頭企業的扶持力度,幫助企業做大做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