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作文中心 > 散文 > 再看董卿朗讀者觀後感

再看董卿朗讀者觀後感

推薦人: 來源: 閱讀: 2.45W 次

朗讀者,一個人,一段文。下面是本站小編蒐集的再看董卿朗讀者觀後感,歡迎大家參考!

再看董卿朗讀者觀後感

  【再看董卿朗讀者觀後感1】

昨天晚上的朗讀者,主題詞是“選擇”。選擇關注普通人的生活狀態,關注普通人的情感經歷,人生遭遇;即令是公衆人物,也是以普通人的身份出現,從而引發聽者的關注以及情感的分享與交流。

王千源在選擇作品時,選擇的是堅守,是承諾。雖失之冬隅,卻收之桑榆;耶魯畢業生秦玥飛面對回國後職業的選擇,選擇的是獻身泥土,爲農民的脫貧致富服務,走自己別樣人生路;紅絲帶學校校長在院長與校長之間,選擇“校長”一職,對艾滋病遺孤送上自己的拳拳愛心;來自美國的理查德.西爾斯選擇研究中國文字,癡迷中國文化,奉上了自己全部積蓄;麥家面對父子情,選擇用書信與兒子交流,溝通,洋溢着濃濃的父愛親情;徐靜蕾思念逝去的奶奶,哽咽着,抑制不住自己的淚水,讓人動容。

選擇,就是選擇一種人生道路。在人生的多元選擇時,該怎麼做,這些朗讀者的人生故事,朗讀的內容引發我們更多啓迪,更多人生思索,更多生活感悟……在朗讀材料的選擇上,史鐵生的《奶奶的星星》、海明威的《老人與海》、劉禹錫的《陋室銘》等,作品的文學性、人文性與朗讀者的人生故事高度契合。朗讀者的眼噙淚花,真情流露,不做作,不矯情,呈現更真實的狀態,更產生震懾人心的效果,更喚起我們一起去閱讀文學作品的興趣。

  【再看董卿朗讀者觀後感2】

《朗讀者》是一檔傳播中華傳統文化的節目,來自各行各業、有一定生活閱歷的人用深情朗讀這一極具中國風的方式,來分享一段詩篇或者一個段落對他人生的積極影響。這檔節目既有接地氣的人情味表達,也有引發人們共鳴的故事分享,而最讓人無法忘懷的,是“朗讀者”們在故事分享前所經歷的真實人生經歷。每一個朗讀者都在行走中感悟人生,聆聽和觀察他人帶給自己的感動,繼而將這份感動通過朗誦這一方式分享給更多人。

朗讀是每一箇中國人都會經歷的學習方式,學生時代中,每一個人都在校園朗讀中感悟文字表達的力量和魅力。但是限於當時人生閱歷尚淺,朗讀顯得較爲功利,年輕的學生們更習慣用背誦一詞,來替換“朗讀”這一概念。其實,朗讀是一種和文字的互動,更是一種讀書人和作者的內心交流,朗讀若到情深處,時時刻刻會牽引情感,人們會情不自禁地在朗讀過程中放緩速度,甚至乾脆停下來,用心品味作者在寫下這段文字時的心情。而背誦更像是一種走馬觀花的體驗,即便耗費了時間,卻無法讓人產生足夠共鳴。因此,當有了一定閱歷的人們邂逅牽引回憶的綜藝節目《朗讀者》時,對詩篇和文章會有更深刻的理解,也會隨着朗讀者的表達產生更多思考和共鳴。

朗讀是一種重新講述故事的溫情方法。在這樣一款主打朗讀的綜藝節目中,我們不但能看到名人、長者偏愛的詩篇和文章類型,還可以通過他們走心的分享來走近他們的內心世界,瞭解他們曾經面對的抉擇和掙扎。這些都是讀者們期盼多時的寶貴的人生財富,不同年齡的人看待人生的角度不同,思考方式不同,但是卻可以在和他人互動交流中感受不同的思考方式,提前爲自己可能會面對的人和事打好鋪墊。以後再遇到這樣的事情時,處理起來也會更加從容。每一個人的人生,或者說每一個人的成功,其實都是獨一無二、不可複製的,但是在這些長者的故事分享中,我們能夠感受到真實人生故事的魅力。我們通過這些長者的故事去發現世界,重新看待父子情、友情、愛情,告別稚嫩和執拗,用更加包容的態度去面對感情,這些都是非常有用的人生體驗。它通過朗讀被傳達,通過故事分享而影響更多人。

《朗讀者》看上去像一個靜態表達的.節目,但是當人們通過朗讀這種形式進入到講述者的人生意境中後,能夠發現不同的講述者呈現的是不同的人生見解和人生表達,他們爲我們的全新思考提供了多種可能。我們能夠藉助他們的故事擴大視野,隨他們的故事去感受發現的力量、行走的力量,而這些正是《朗讀者》這個節目真正要賦予我們的內心滋養。

  【再看董卿朗讀者觀後感3】

伴隨着春天的到來,央視董卿新主持的《朗讀者》節目上線了。雖然剛剛播出了三期,那給人的感覺就像一股和煦的春風輕輕撫面,又如一股甜甜的清流趟過心田,清新而自然。第一期的遇見,第二期的陪伴,第三期的選擇,期期主題新穎,異彩紛呈。《朗讀者》中的每一個朗讀者都珍藏着一段刻骨銘心的心路歷程,在他們敞開心扉的娓娓敘述中,一個個動人的故事躍然而出。在他們充滿深情的朗聲誦讀中,傳播着廣博高雅的文化內涵,讓聽衆感受到知識的力量和人性的光輝,從而產生髮自心底的共鳴與感動,激起人們沉寂已久的對知識的汲取與渴求。

《朗讀者》其新穎的創意在於把文字和閱讀者通過閱讀的方式緊密地連結在了一起,融合在了一起,是人與文字的和諧統一。一個朗讀者就是一個故事,就是一部作品;而朗讀者所誦讀的每一部作品、每一段文字都是朗讀者最真摯的心聲和最切身的感悟。

首期推出的朗讀者之一許淵衝,是北京大學的教授、翻譯家,至今已從事文學翻譯長達六十多年,特別是古詩翻譯,世界稱奇,號稱“詩譯英法唯一人”。他能做到英漢、法漢互譯,成爲中外文化傳播交流的使者。至今96歲了還在翻譯莎士比亞的著作,且立下豪言壯語,一百歲完成莎士比亞全部著作的翻譯工作。在談到翻譯林徽因的詩《別丟掉》時,還引出了老人的一段美好的愛情故事,當時爲了喜歡一個女同學才翻譯這首詩送給她的,但是,直到50年以後才收到這位女同學的回信。老人說起來曾經的美好往事也是動情的熱淚盈眶,不禁感慨“生命並不是你活了多少日子,而在於你記住了多少日子”。這樣的朗讀者,這樣的故事,就是《朗讀者》饋贈給觀衆的饕殄大餐,面對老人活到老幹到老的錚錚誓言和未泯情愫,我們還有什麼理由不只爭朝夕地工作,不發奮努力地修身養性?相信每個人都會在敬佩他的同時被其深深地感染,定會思考自己的路怎樣走,自己的目標是什麼,怎樣更能體現自己的價值

朗讀者來自社會各界,有知名學者、文藝名流、企業家,也有普普通通的民衆。無國界醫生、16年陪讀失聰兒子的母親、選擇與艾滋病患兒共成長的校長等等,他們都在平凡的工作崗位上,在普普通通的生活中,用實際行動默默詮釋着人性的光輝。他們能夠敞開心扉暢談一個個親身經歷、親身感受的人和事,朗讀着自己鍾愛的作品或自己寫作的作品,能夠感染人的不是他們的朗讀水平高低,而是朗讀者背後所凝聚和散發着的一種積極向上的人生態度,一份沉甸甸的愛,一份對社會、對國家及對家庭的無私的奉獻精神。

關注《朗讀者》,做一個朗讀者吧,朗讀可以讓人遇見更好的自己,喜歡上朗讀,你便會發現整個世界都在偷偷愛着你,朗讀者的世界也因此變得絢麗多彩,充滿關愛,充滿和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