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作文中心 > 散文 > 萬里路後方知萬卷書的散文

萬里路後方知萬卷書的散文

推薦人: 來源: 閱讀: 1.25W 次

  不一樣的藍天白雲

萬里路後方知萬卷書的散文

偶然看見朋友圈轉發的一篇關於見識的文章,某男對某女去旅遊感到十分不能理解:真不知道旅遊有什麼玩的,花幾千還累死人了,不如在家睡覺!你們就是太虛榮,跟人家攀比什麼?

我身上也出現過類似的情節,不瞭解我經濟狀況的人會說:你真有錢,可以到處去玩;瞭解我收入的人會說:辛苦工作幾個月,一下子花光,不心疼麼。對於這樣的情況,我從來都是插科打諢搪塞過去,因爲這世上不是所有人都能懂你在想什麼,想要什麼,在乎什麼的,所以人類才創造了“知音”這個詞。

我曾經也問過我自己,爲什麼如此執着於旅遊這件事?好吧,那就來講一講我的心路歷程吧。

我不止一次表達過自己是一個熱愛閱讀的人,從年幼時開始,詩詞、小說、散文、民間文學、神話傳說……各類書籍都有涉獵,逮到什麼讀什麼,加之想象嚴重,於是出現了“閱讀後遺症”。何謂“閱讀後遺症”呢?看神話傳說,覺得自己一定有某項絕技,只是尚未練成;看武俠小說覺得自己上輩子一定是個行走江湖、行俠仗義的女俠;讀詩詞,又覺得自己肯定滿腹文采,某天必定能一語驚人……所以,看過了那些名山大川、人文景觀,被吸引、被震撼,總想着長大了能出去走一走。

  在路上

長大後,煩惱太多,總想着逃離現有的生活模式,出去換換心情,放鬆自己,覺得這大概就是旅行的意義:逃離一座城,忘記一個人。慢慢成熟,然後發現旅行的意義其實是在於路途的所見所聞、所知所感。

  小火車

兩年前與朋友結伴出遊,在大理去麗江的火車上遇到了一對母女,小女孩大概三四歲的樣子,途中睡醒後讓她媽媽給她講故事,她媽媽快速整理好自己的妝容,拿出一本書給她念,書名是什麼我已記不清,但我清楚地記得當年輕的媽媽唸到小主人公出門前和回家後必跟父母打招呼時,她引導小女孩:“這跟媽媽之前教你的《弟子規》中哪一句是一個意思?”孩子笑着接:“出必告,反必面。”我忽然覺得被什麼東西碰了一下,柔軟得不像話,忍不住去想在那媽媽教育下的孩子長大後一定特別討人喜歡。那趟旅行中的美景我可能需要照片才能記起,但那對母女的一舉一動都深深地刻在了我的腦海中,不曾忘卻。我在想,如果我有個孩子,我也要像那母親一般帶她走遍天南海北,去江南的煙雨朦朧裏感受“小橋流水人家”的默默溫情,和戴望舒先生一樣邂逅一個“丁香一樣結着愁怨的姑娘”;去大西北的高山草原裏感受“風吹草低見牛羊”的景象,感受西北人民“大口吃肉大碗喝酒”的豪氣;我要帶她走過革命老區,去感受“塞上秋風悲戰馬,神州落日泣哀鴻”的悲壯,去感受“一腔熱血勤珍重,灑去猶能化碧濤”的豪情萬丈……在這些路途中給她講中國的傳統文化,講老祖宗留下的精髓。

去到一個地方,遇見一些人,或許萍水相逢,或許轉身即忘,但相遇的時候總是坦誠而交心的。

  驪山上拍攝的西安城一角

“八百里秦川塵土飛揚,三千萬兒女齊吼秦腔。”西安是一座被歷史文化浸潤的古城,有太多我們不瞭解的東西,也有太多我們想去探索的東西。今年八月和朋友一起去的西安,幾天下來,遇到了很多司機師傅,從他們口中知道了西安的另一個模樣,不是銀屏上的西安,不是導遊嘴裏的西安,不是我們以爲的西安,是他們生活了幾十年、土生土長的記憶中的西安:對回民街的吐槽,對西安交通的不滿,對古城文化的.解讀,對歷史和今天的理解,對陝西人的剖析……炫耀中帶着些許遺憾,飽滿而真實。

  茶卡鹽湖

後來轉站青海,在去茶卡鹽湖的路上,司機師傅得知我是老師,便和我提起如何教育孩子的問題,進而提到了他的婚姻,提起他對前妻的種種懷念和不捨,提起他當時的愛情觀,提起他現在的婚姻觀……我也一路思考,或許我這樣單身太久的人對於愛情和婚姻的遲鈍太習以爲常,又或者把這兩者理想化了,一直覺得“是就是是、非就是非”的道理依然適用於感情中,根本不知道該怎麼遷就和寬容,也不知道其實每段感情都有着這樣那樣的無可奈何、心酸遺憾,也並不是一張離婚證就可以抹殺掉一切,就能說服自己愛錯了人,選錯了婚姻,就能立即轉身,然後從容地開始新生。

於我而言,我喜歡旅行,並不是因爲可以在朋友圈發圖給別人羨慕點贊,也並不是因爲我有多土豪,或者我有多虛榮,我時常想出去走一走,是因爲我想在沿途多看一些風景,多遇見一些人,多聽一些故事,是因爲我始終覺得見識比知識更重要,在旅行的途中我們看過的那些風景,遇見的那些人,聽說的那些故事,都將成爲我們的見識,進而引發自我思考,以改變自己從前就有但一直未改變的那些不可取之處,跳出固有的天地,無負擔地走一段路,重新思考生活和定位自我,這就是旅行令我着迷的原因。

常常和身邊的朋友說多出去走一走,不用定太高大上的目的地,有能力了我就走遠一點,沒能力了我就在周圍的小城鎮轉一轉,不管去哪兒都好,只要換一方天地,你都會有很多很多的想法。

  黑水河落日

也許生活早已被界定,但你還是你自己,在圈內做現實中的自己,走出圈外做理想中的自己。人們常說“讀萬卷書,行萬里路”,我自以爲唯有走過萬里路的見識,才能更瞭解萬卷書的知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