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作文中心 > 散文 > 詩人王旺山印象散文

詩人王旺山印象散文

推薦人: 來源: 閱讀: 3.63W 次

王旺山,何許人也,乃“文史之鄉”韓塬人也,與漢朝偉大的司馬遷同鄉,也與當代寫出革命戰爭鉅著的杜鵬程同鄉。生長在這樣一個文化底蘊濃厚的故土,試想,詩人王旺山一定是深受他們的陶冶、薰染、鼓舞,從而拿起文筆,走向文學的征程。《尋找另一個自己》便是詩人走向文學征程上的一部傑出的代表作。

詩人王旺山印象散文

詩貴性靈,重感悟,抒發性靈,歌詠心志,這是詩歌自古及今亙古不變的自然法則。作爲詩歌愛好者,我曾經一度迷戀過詩歌,寫過詩歌,研讀過詩歌理論,對於詩歌塑造意象的技術熟稔於心。也曾發表過若干詩歌作品,但是後來,收穫最大的還是散文、雜文等。我們曾一度是詩歌的國度,但是到了當代詩歌以來,隨着“朦朧詩”等達到高峯以後,一些新生代詩人尋求怪異意象,詩句艱澀,陰晦等,造成閱讀隔離,詩歌由朦朧漸漸走向極端,演變成了普通百姓看不懂的文字符號。於是詩歌的讀者羣愈來愈少,詩歌作品也漸漸被評論家批評爲“詩人的自歌自吟”,甚至被稱人們爲“詩人的謎語”。詩貴含蓄,這一點審美價值沒有問題,但是含蓄並不是不讓人懂,含蓄也應該有一定的分寸。講求分寸但也並不意味着詩歌就要直白,直白的詩歌固然也有好的,但終究藝術成就上是不大的。

好多年都沒有寫過詩歌了,也很少讀詩歌,但是手頭拿到了詩人王旺山的《尋找另一個自己》的詩集,忽然心底裏有一種讀詩的衝動。這種衝動細究還是源自於自己對詩歌的喜愛。當我面對着詩人氣質的作協王主席時,忽然找到了年輕時的感覺。那是一個瘋狂讀詩的季節,對於詩歌的'熱愛如癡如醉。詩歌本來是文學上的皇冠,在文學史上,歷來被稱爲大文學家的都是以詩歌著稱,比如屈原、曹操、陶淵明、李白、杜甫、白居易等等,詩歌是純正的雅音,是純情的藝術,也是檢驗一個人是否有藝術氣質的試金石,故從古到今的文學家們無不是從讀詩、寫詩開始步入文學殿堂的。著名美學家朱光潛說過:散文、小說、戲劇等一切藝術無不屬於詩,好的文學作品是以詩爲魂的。故讀詩、寫詩是培養文學趣味的重要途徑。王主席在不惑之年依然堅持寫詩,詩心不老,這足以見得王主席對於文學的鐘情與癡迷。《讓心靈印滿牛羊的蹄印》具象與抽象一體,表達了詩人對於家鄉故土的癡戀。《紅,不只是一種顏色》頗見深度,詩句“紅,還是青春的潮汐/帶着猩紅的思想/盤旋在每一個人的心底/瘋狂,或者發酵",讀着這樣的句子讓你想到了一種不成熟的思維帶給自己的嚴重後果。這樣的詩句簡直猶如礦工鑽井挖出了一股泉眼一樣,令人沉思,令人警醒。好的詩是應該有深度的,也應該有一定的高度的。因此,詩歌要寫好是不易的,沒有深度的作品既不能打動自己,更難以打動別人。像重鼓槌敲打一樣,好的詩句往往有一定的分量,給人心底留下深刻的印象。因而,在我感覺裏王主席骨子裏就是一位很善於深思、很有敏感氣質的詩人形象。

初見王主席氣質儒雅,溫和,但是目光卻是非常敏銳,讓人能感受到他的與衆不同與善於觀察的稟賦。這一切在我認爲俱來源於他詩人般的氣質。王主席多才多藝,不僅詩歌寫得非常出色、驚人,而且評論也寫得入木三分,文筆犀利。創作之餘,王主席還浸淫於書法行列,篆書、行書等都頗見筆力。主編《西嶽》一刊,每期都有他的點評,他的點評簡潔明快,不拖泥帶水,但句句都有分量,落到實處。行年四十八歲的他,沒有看出對於文學的厭倦,他對文學的熱愛依然如火,正如他在2014年《西嶽》第一期上所言:讓《西嶽》像華山一樣,走出潼關,走向遠方。我們可以看出他的雄心壯志,也期待着《西嶽》能融入全國知名文學期刊的洪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