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作文中心 > 散文 > 尋夢水峪口散文

尋夢水峪口散文

推薦人: 來源: 閱讀: 2.85W 次

久居鋼筋水泥建築林立的城市,行走在車水馬龍的柏油路,每日坐在辦公室電腦前敲鍵盤碼字,案牘之勞難免會讓人身心疲倦、心煩意燥。偶有空閒放鬆,大都成了聚會吃喝、朋友圈刷存在感等無聊娛樂。長此以往,難免會讓人神經麻木、精神萎靡、身體累垮、理想“骨感”……

尋夢水峪口散文

有人說過,靈魂和身體都須在路上。意思是生命要有意義地延續,既要追求物質滿足,更要注重精神生活豐富。既要讀萬卷書,也要行萬里路。只讀書不行路,容易脫離實際,很可能只會“紙上談兵”;只旅行不閱讀,會成爲不折不扣的“郵差”,走馬觀花,只會被表象迷住,沒有感悟。只有不斷地讀有字書和“無字書”,月積日累、久久爲功,才能讓自己的心智更加成熟,視野更加寬廣,思想更加深邃,精神更加豐富。

2016年2月,我與兩個兄弟慕名去永濟水峪口遊玩,以期縱情自然、放飛心靈

當我領略了水峪口的復古風貌、古樸風情後,心中那古村情懷才油然而生,許多感觸在心中氤氳而出……

古村情懷是什麼?是鄉愁,是返璞歸真,是心靈歸宿。這不,在許多去過古村人的眼中,這裏便是他們理想的桃花源。有這麼一處遠離市區、環山抱水、環境幽靜的去處,人們可以將息疲憊的身體,慰藉浮躁的心靈。

好酒不怕巷子深的觀念在今天好像已經過時,如今人們總是十分重視廣告的效益,信服炒作效果。君不見,衆多景區無名之時,即便身處鬧市也無人問津,一旦報紙有名、電視有影、廣播有聲後,便可遠在深山有人知。當然,景區的硬件設施建設、軟件服務質量也要跟上來,否則,就是“一錘子買賣”。水峪口還未開發前,也是“養在深閨人未識”,沒有幾個人知道這個深山老林深處還藏着這麼一處有歷史、有品位的誘人佳境。

水峪口古村,位於素有“天下之中”之稱的古蒲州新永濟市內,距市區約有一公里。它東傍黃河水,西望華山,北靠中條山,南鄰神潭大峽谷,真乃一處鍾靈毓秀的風水寶地。

古村原名水谷,歷史悠久、綿延千載。自唐朝貞觀年間起,這裏便是貿易交往的交通要道,商賈不息、絡繹不絕。古村的先輩們抓住商機,在此處修道建屋、設市交易,積沙成塔、終成氣候。古村落依山而建、錯落有致,古鹽道穿村而過,路兩邊的商鋪客棧鱗次櫛比,小吃美食花樣繁多。故數百年來,這裏就是黃河金三角地區小有名氣的商貿重鎮。

走進新修建的水峪口古村仿古牌樓,映入眼簾的乃是一座吱呀呀、慢悠悠的水車,雖然是仿古做舊,但新造的痕跡仍很明顯。

難不成這所謂的古村落全是高仿的?當我失落感嘆之時,只見一縷炊煙裊裊升起,聞得一股香味直撲鼻中。此時風和日麗,天朗氣清,四周回顧,腳下古樸油光的青石板路,兩旁鱗次櫛比的“老屋”,不遠處水車不緊不慢悠閒地轉動,深巷中瀰漫的炊煙與香味如夢如幻,恍如仙境。風味多樣的農家飯菜,風格迥異的工藝品店鋪,遊人如織戲耍的熱鬧,無不體現出水峪口的繁華與熱鬧,猶如一幅別緻的“清明上河圖”。

晉南小吃名天下,實惠可口人稱讚。沿着一排排錯落有致的晉南明清式的建築,順着長長的青石板路西行,上百種本地小吃特產呈現在眼前:稷山餅子、卷腸、麻花、釀菜;永濟粉皮雞、自釀米醋、老豆腐;垣曲炒棋子、山蘑菇、土蜂蜜;萬榮水疙瘩、涼粉餄餎、拌麪菜;新絳臊子面、蓮菜;芮城麻片、滷肉;河津芝麻糖、草莓汁;聞喜煮餅、蔥花餅……數不勝數、不可枚舉,令人目不暇接、食慾開動;宛若一位絕世美女,使人回味無窮、念念不忘。這些美味小吃,代表着河東五千年文明,它們從遠古的洪荒中走來,從歷史的雲煙裏走來,從薪火綿延的民間走來,是本地傳統文化的`傳承與民族智慧千錘萬煉的結晶。

當然,這巷子裏並不只是“吃貨”們的天下,還有許多諸如老粗布、字畫以及耍猴、捏麪人、古法釀醋、爆米花等傳統技藝,能滿足不同層次、不同愛好遊人的興趣。我們從中也能略知一個人的學養與內涵。

我便被一個攤位前的捏“麪人”師傅吸引了。只見老師傅手巧而技絕,三下五除二,不出片刻,一個栩栩如生的美猴王便大功告成,精巧細膩,活靈活現,令人叫絕。因爲今年是農曆猴年,所以買捏面美猴的遊人可真不少,我們也各自搶購了一個。

在師傅抽菸小憩的功夫,我走上前與他聊天套近乎。老師傅姓董,祖祖輩輩都是捏麪人的行家裏手。要想道行深,必須下苦心。董師傅從藝三十六年,方纔有了這般手上功夫。據他講,每個麪人賣十元錢,生意好的情況下每天能賣四十多個。當然,生意也有冷淡的時候,有時每天只出手寥寥數個。他說,在此賣麪人希望能賺點錢不假,但主要還是想弘揚傳統技藝,不讓捏麪人這門手藝絕代消失。遺憾的是現在年輕人都看不上這手藝,認爲又苦又累還賺不下大錢,都不願意從事此業。

董師傅這種爲傳承傳統技藝的擔心和焦慮並非“杞人憂天”。他在這裏展示絕活,就是希望能夠碰上一個有興趣、有天資、有培養前途的“好苗子”。

如今經濟社會快速發展,科技發展日新月異,三P打印、高仿技術迅猛發展,再加上外來文化的侵襲,一些傳統技藝逐漸被湮沒,留住民族文化的根以引起無數仁人志士的關注。民族的,就是世界的。希望更多的人關注民族文化傳承。讓博大精深的民族傳統文化發揚光大。從這點來說,我們應該給董師傅點個贊,給水峪口點個贊。

在水峪口古村,置身於琳琅滿目的商鋪店,聽着店主熱情地招呼,聞着農家飯香,賞着“捏面美猴”,我彷彿回到了童年時代,一抹淡淡的鄉思涌上心頭,一種強烈的歸屬感悄然而生。

前邊建有一個不大不小的戲臺,臺上的演員唱的是那麼投入,臺下的觀衆聽得是那麼入迷。那繞耳迴響的戲曲是那麼熟悉,我突然想起了兒時的歌謠:拉大鋸,扯大鋸,姥姥家門前唱大戲……那拉磨驢兒身上的鈴鐺聲響,伴我到魂牽夢縈的故鄉。我雖然在老家生活的時間不長,但驢兒拉磨這一生活場景,從影視劇中,在長輩們的口中我也略知一二。這大概就是鄉愁的模樣吧。那露天的茶攤,讓我好想學做蒲松齡,坐在木凳上,搖着大蒲扇,用大碗茶招呼過往客人,以便記錄他們口中的奇聞怪錄……

其實,這樣的街全國各地都屢見不鮮。

我曾去過西安的回民街。這街道雖不及西安回民街的規模大,歷史久、影響遠,卻也有着小家碧玉的美。西安回民街由於地理位置優越,唐代之皇城,如今大都市,歷經千年繁華,南北日益交融,東西逐步同化,食物品種花樣繁多,且大多價格不菲,舌尖上的滋味雖美,但吃着心疼,自然是無法體會鄉愁的韻味,毫不誇張地說水峪口更具有代入感。

穿過小吃街,步入神潭大峽谷,我立即折服於大自然的鬼斧神工,將神潭大峽谷造化得神奇秀麗。峽谷幽靜巍峨,許多山體似潑墨一般,黑黝黝的;有的岩石如刀劈斧砍一般,形狀各異。山澗裏,雪花石俯拾皆是,潔白如玉,遍佈河灘……

一路不歇腳,全身汗溼身。體乏且享受,健體纔是真。這種鍛鍊,對於久居鬧市的我們真是不亦樂乎。溪水歡騰,潭水清澈,臺階如梯,石頭光滑。可能是累了,我們不約而同地坐在水邊的石頭上,掬一把潭水,漱漱口、洗洗面,頓感疲乏全無、精神倍增,於是竟玩起了打水仗的遊戲。我們無所顧忌地笑聲,引得遊人們注目而視,驚得山澗衆鳥振翅飛入樹林。仰望藍天白雲,俯察碧水透底,環顧蒼山如黛,如詩如畫,豈不美哉?

瘋夠了,我們便背靠背地坐着,靜下心,閉上眼,聆聽那汪汪潭水的潺潺流淌之音,感受那空谷傳聲的天籟神韻。

只要你留心,就會發現這裏雖然其貌不揚、名不見經傳,但卻處處盡是歷史遺蹟,時時體現河東文化。三國時期,武聖關公殺死惡霸呂雄之後曾隱居於此鑄刀習武,爲日後縱橫沙場奠定了基礎;北宋年間,因批駁王安石的青苗法而深得宋英宗、宋神宗賞識,官至開封府尹的趙瞻,曾攜龍圖閣學士蔡延慶、雷周輔同遊於此,並留下了或古樸渾厚、大氣磅礴,或俊逸瀟灑、靈動秀雅,或行或楷、風格迥異的墨寶,精美的摩崖石刻,爲峽谷增添了幾分厚重。唐宋八大家之一的歐陽修,遊覽此地時,才思泉涌,“高河瀉長空,勢落九州外”的佳句脫口而出,至今仍廣爲傳頌。更有海拔1778.3米的“九州疙瘩”主峯,突兀於羣山之中,山坡陡峭,山頂平緩,青煙瀰漫,亦真亦幻,自古被寓爲“九州太平”。

面對此等美景,我也即興口拈四句,不望流傳千古,只爲抒發情懷:

條山巍峨多奇麗,飛泉蜿蜒自成溪。神潭峽谷如仙境,桃源漫步悟真意。

峽谷聽水奏天籟,古村尋夢念鄉愁。古村依水傍山,古樹老幹新枝,溪水溫情脈脈,民居古風盎然。村口,那個木然轉動的水車,依然不緊不慢地轉着,一瓢一瓢舀着那清澈的泉水,倒入水槽流向遠方,是那樣的淡定,悠然。在這個快節奏的時代,我們真應該向水車學習,學習它氣定神閒不急不躁的心態,學習它永不停轉、連續作戰的韌勁。我們在今後的工作學習中,應“不畏浮雲遮望眼”,“任爾東西南北風”,堅持夢想,堅守底線,堅定信心,朝着自己認定的目標,不斷努力、永不止步。

據聞,自古村開始運營之際,便已多次出現“爆棚”的壯觀景象。的確,古村的開發,帶動了當地的經濟,造福了一方百姓,也讓遊人在領略美景、品嚐美食的同時,體會到了鄉愁,享受到了快樂,也悟到了許多生活的真諦。

正所謂:遊客到古村旅遊尋到了心中夢境,村民在古村開發中致富奔向小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