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作文中心 > 散文 > 2017關於春節的散文:春節的記憶

2017關於春節的散文:春節的記憶

推薦人: 來源: 閱讀: 1.61W 次

曾有的春節的微笑,又勾起我的思念,有如一汪碧水,有如一面明鏡,映照常春藤一蓬如蓋的綠蔭,擁抱潔白而靜謐的雲天。下面是本站小編整理的2017關於春節的散文:春節的記憶,歡迎大家閱讀!

2017關於春節的散文:春節的記憶

  【2017關於春節的散文:春節的記憶1】

現在過春節,覺得沒有一點意思。

而兒時的春節留在記憶裏卻永遠忘不了的。

我對過春節有印象大概是六、七歲時吧,記得過了臘八,媽媽就開始忙活了,先要蒸很多的饅頭,當然和現在城裏買的或圓或方的饅頭不一樣了。家鄉的饅頭其實不叫饅頭,而且平時是不這樣做的,只有在重大節日和走親戚的時候纔會這樣做。媽媽蒸的叫棗花,另一種叫糕。每到蒸糕的時候,媽媽早早就忙起來了,先天晚上發上面,第二天起的很早,還要和幾個關係好的鄰居一起蒸。在鄰居家被竈火薰的黢黑的竈間裏,男人們壓面,女人們捏棗花,我和一幫年齡差不多的孩子一會到屋裏看看,一會又跑的沒有了蹤影,總之這一天家長是不管孩子的,也許是顧不上管吧。媽媽蒸的糕主要是用來祭祖的,記得我小的時候,每逢遇到重大的升學考試,媽媽都要蒸個糕祭奠一下,而且故意不把糕蒸熟了,媽媽說是爲了讓兒子“高升”啊。

棗花和糕,媽媽現在還是年年蒸,但是有一種東西現在已經沒有了,家鄉人叫“黃蒸”,具體是哪兩個字我也說不準,姑且就用這兩個字吧。它其實就是用玉米麪做的,只是在裏面包了點陷,有白菜,也有白蘿蔔什麼的,但是我小時候特別不喜歡吃,在我離開家到縣城上學以前,我們家平時的主食就是玉米麪窩頭和玉米麪粥,吃的我經常胃酸。在天津工作的那些年,有時候和朋友一起到飯店吃飯,有人特別愛點貼餑餑熬小魚,我看着玉米麪做的餑餑從來也不吃一口。天津的楊村鎮有一家貼餑餑熬小魚特別有名,市裏有人開車跑到那兒去吃,有一年我和朋友從承德迴天津,他們要去吃楊村的貼餑餑熬小魚,那個餑餑貼的真好,但是我也沒有吃一口。童年的記憶裏對玉米麪特別的牴觸,這種牴觸持續了很多年。

到了大年三十是孩子們最興奮的時候,我小的時候沒有電視看,更沒有春節晚會了,只是等着三十晚上的餃子熟了,就該我放炮了。但是頭鍋煮熟的餃子是不讓吃的,要先祭奠神仙和祖先,媽媽在每個碗裏盛兩個餃子和一點湯,我和弟弟妹妹端着放在媽媽燒香的地方,有的在門口,有的在院子裏,也有的在堂屋的正中,然後就該放炮了,我是家裏的老大,又是男孩,放炮的事當然由我來,小我七歲的弟弟一直想接替我放炮重擔,但是我從來沒有讓過,直到我對放炮沒有了興趣。小時候祭奠的事情我一直記得,但又不知道祭奠的是誰,很多年以後我問媽媽,她笑笑說,其實她也不清楚祭奠的都是誰,只是從老人哪兒學來的,爲了祈求來年一家人平安幸福才這樣做的。只到現在媽媽每年還在重複着這樣的活動,因爲只有這樣她才能覺得心理安生。

三十晚上還有一件事情是我期待的,那就是穿新衣服,小的時候家裏窮,小孩子過年的時候才能做件新衣服,而且不讓年前穿,要等到三十晚上纔給拿出來。睡覺前,媽媽把新衣服給拿出來,把舊的衣服換下來,我聞着新衣服那淡淡的棉布的香味才入睡的。

兒時的大年初一起的特別早,聽到炮聲就起來了,穿着媽媽換好的新衣服跑了出去,和幾個同齡的孩子去給長輩們拜年了。小時候拜年我們叫磕頭,那是真的跪在地上磕頭的,大人有時候故意逗我們,不把頭磕響了不給禮物的,說是禮物,其實就是一顆糖或者一把花生什麼的,但是對我們來說已經是很特別的禮物了。農村拜年很講究的,先給自己最近的親屬拜年,然後是一姓的其他親屬,最後的外姓的鄰居,但是不給輩分比自己低的人拜年。我小的時候對鄰居的輩分老是分不太明白,經常和同伴們去比自己輩分低的鄰居家拜年,惹得大人們笑話。初一這一天孩子們都是解放的,幾乎是想幹什麼就幹什麼,大人不干涉的,我經常是和同伴們去做我們之間的遊戲了。

初二是閨女回孃家的日子,姥姥家離的很近,我又是姥姥帶大的,所以一早就去老老家了,在那裏又是無拘無束的一天,一直到過了初五,大人們該上班了,我們也快開學了,年才漸漸離我們遠去了。

  【2017關於春節的散文:春節的記憶2】

在“春節”這個盛大的節日裏,我和家人一直呆在家裏。觀看電視節目、烹調美味佳餚是這幾天的全部生活內容。“每逢佳節倍思親”,我又一次用心體會了她的深刻含義!“找點空閒、找點時間,帶着愛人和孩子常回家看看。我何嘗不想常回家看看,可是母親不在了,心裏總會有種難以名狀的惆悵,即使回到老家,心裏也會空蕩蕩的少了一份寄託和踏實感!

我們生活在通訊發達的時代,打一打電話上一上網,就能和親朋好友直接的聯繫上。這既是一種幸福也是一種不幸。現代通訊結省了時間,有事沒事聊一聊,也會使感情有所昇華,但這種不用見面就能對話的便捷方式,把人們的感情變得有些形式化了。人與人之間總喜歡帶着面具做人做事,少了一份真實,多了一份虛幻!很多人覺得活的很累,但又不得不在這樣的環境中生存,這也是現實中的一種無奈。人人渴望真摯的感情,但自己最不願付出的,卻往往就是發自內心深處的真情實感!

我懷念小時候親朋鄰里間那純真的情誼。每到春節的時候,人們走出家門互訪“拜年”,孩子們更是歡欣雀躍,成雙結對地到各戶給長輩拜年,長輩們也會熱情地接待他們,並拿出備好的糖果、花生等招待來訪的客人,這是一種禮節,更是民族傳統習慣的延續。

我喜歡那個年代人們的摯樸和純真的感情。現在不是真情太少,而是人與人之間變的太現實,太利益化了!孩子上幼兒園就開始送禮,不送就會對你的孩子不聞不問;上小學瞭如果不上好處,分班分坐就會受到不公正待遇;去醫院如果沒有熟人,看病就會花很多冤枉錢不說,連住院的牀鋪都難安排!這樣的例子真是舉不勝舉!因爲我們每天都生活在這樣或那樣的有形的或無形的網裏,這時才覺得真情對人們來說有多麼的珍貴!

現在是越來越不願意過年了,是怕自己又年長了一歲,還是害怕孩子長的太快,給心裏造成了恐懼感?總之心裏就是害怕!“歲月催人老,時間不待人啊!


1.2017春節散文

2.2017春節散文隨筆

3.2017新年暢想散文

4.2017新年暢想散文詩

5.2017關於春節的散文隨筆

6.2017春節散文:過年的味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