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作文中心 > 散文 > 文兆《宿西山精舍》古詩散文翻譯

文兆《宿西山精舍》古詩散文翻譯

推薦人: 來源: 閱讀: 2.68W 次

文兆《宿西山精舍》賞析

文兆《宿西山精舍》古詩散文翻譯

原文

西山乘興宿,靜興寂寥心。

一徑鬆衫老,三更雨雪深。

草堂僧語息,雲閣磬聲沉。

未遂長棲此,雙峯曉待尋。

賞析

在中國,以“西”來命名的山有很多,大都以所在方位來定。此詩的“西山”本名“西巖山”,坐落在浦城縣(今屬福建)西,西山精舍即在其上。這首詩是詩僧文兆雲遊到西山,宿於此精舍時所作。

首聯點題,並抒感。第二句中“興”字,《瀛奎律髓刊誤》中作“稱”,根據詩意,應作“稱”。文兆是僧人,一路遊方;又是詩人,故又貪於觀賞景色,待他來到西山之時,早已夜色蒼茫了,便乘興歇宿在西山精舍中。一入精舍,他的最強烈的感覺,便是“靜”。佛家本以“清靜”爲本,因此他隨即感到,此處的靜寂,與他自己的“寂寥心”正相符。首聯兩句,已含蘊着他對西山精舍的好感。

這裏稱心宜人,他便不忙着就寢,而是先走出戶外,準備各處走走,好好領略一番。中間兩聯便具體描寫這個“靜”境。頷聯由視覺角度描寫:他獨自一人,慢慢在精舍內的一條小路上散步,看到老鬆、老杉森然排列在路的.兩旁;時已三更,除他而外,寂無一人,唯見天空之中,雪花裹着雨絲,紛紛揚揚,向人臉上飄來。四周萬籟俱寂,便是連那鬆杉之“老”與雨雪之“深”,也透發着不盡的“靜”意。頸聯自聽覺角度描寫:他又從小路盡頭折了回來,徘徊在戶外。此時,草堂之中,僧人們早已入眠了,唯有云閣那邊,隱隱傳來低沉的磬聲。更深人靜,兼風雪之夜,故說磬聲“沉”;低沉的磬聲尚能傳入他的耳鼓,益發襯出精舍之靜。

這種幽靜境界,使他歆羨不已,便想長棲於此,從此不歸。詩人繼而想到自己是遊方僧,四海爲家,不能不歸,因而尾聯便道:“未遂長棲此,雙峯曉待尋。”作爲一個僧人,固然未能久棲於此,但作爲一個詩人,他聽說西山精舍外雙峯奇絕,便要待天亮時飽覽一番。

這首五律首寫“靜”感,中間展開,具體寫“靜”,尾聯先呼應開頭,寫詩人愛其地卻欲棲未遂,再宕開一筆,預作天亮時的打算,意脈相連而又開闔自如。另外,這首僧人之詩,雖然微有禪味,卻因平易流暢,不事雕飾,而詩味更濃,故清人紀昀評價說,這首詩通體“氣韻翛然,無刻畫齷齪之習”。[1]

作者簡介

文兆,宋代僧人。南越(今廣東、廣西一帶)人。與希晝、保暹、惠崇、宇昭等合稱“九詩僧”。作品收入《九僧詩集》,已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