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作文中心 > 散文 > 牛情依依抒情散文

牛情依依抒情散文

推薦人: 來源: 閱讀: 1.71W 次

芒種時節,寂寞的田野裏熱鬧起來。割麥、耕地、耙田、插秧,像變魔術似的,金燦燦、黑油油、白茫茫、綠澄澄,田野在不停地變換顏色。烈日下,“好好……來來……”、“駕”、“噢噓”等牛號子聲悠揚悅耳,此起彼伏。耕牛手或手扶犁梢,或佇立犁耙,不時揮動牛鞭,凌空爆發脆響,那一頭頭水牛拱起脊背,夾着尾巴,低頭曲腿,奮蹄向前,身後犁出光滑黝黑的泥土,耙出細碎平整的田畦。這成爲上世紀六、七十年代繁忙田野中亮麗的風景。

牛情依依抒情散文

牛情依依。童年時,我們從父輩們那裏得知,“牛是農家寶,種田不可少”。接觸牛,親近牛,喜歡牛,對牛的崇敬、讚美之情滋生、瀰漫,與日俱增。

水鄉牛多。那時生產隊裏只有三十來戶,就有五六戶養牛。鄰居馬五叔餵養着一頭膘肥體壯的大公牛。它頭上犄角挓開,角尖上翹,“牛檳榔”從右向左穿過牛鼻子,“檳榔”的左端繫着一尺多長的鐵鏈連着牛繩,見到陌生人,睜着大眼睛“呼哧、呼哧”朝你望,讓人生畏。試探幾次,發覺大水牛性情溫順,善解人意,我們就大膽地接觸、親近它。大水牛身軀高大,我們無法從它的腹部兩側爬上脊背,都從它的犄角向上爬,它從不惱怒。從牛樁上解開牛繩,大水牛就知道是放它吃草、喝水。抓住它的'犄角,它就低下頭,一旦爬上去,它就擡頭把我們送到脊背上。抖動牛繩,它就信步出發,吃飽喝足後,蹬蹬它肚子,它就心領神會,一刻不停地往回走。

大水牛偶爾也會發怒。當它在吃草或反芻的時候,用一根柳枝去捅它的嘴、鼻子、耳朵,它被激怒,就“呼哧”一聲,頭一甩,用犄角來頂,我唯有落荒而逃。現在回想,大水牛在辛勤勞作後,只是吃草反芻休憩,沒有更多的奢求,我們還不讓它安寧,這是不解牛情啊。馬五叔教訓我們,也是應該的。

大水牛和夥伴們深諳“農家少閒月,五月人倍忙”,以勤勞踏實、任勞任怨、不畏難辛、默默奉獻的行動回報主人。那時生產隊300多畝田,耕田耙地,全靠大水牛它們。一到田裏,架上軛頭,繫好犁索,大水牛就低垂着頭,高聳的脊背緊繃着犁索,四蹄深陷,一步一個腳印向前走。肚皮貼着水面,“嘩啦嘩啦”的水響聲不絕於耳。馬五叔頭戴斗笠,身着襤褸衣褂短褲,肩扛牛鞭,右手扶着犁梢,左手拽着牛繩,打着牛號子,不疾不徐,悠然自得,心平氣和地邁着穩健的步伐,跟着犁梢遊走。到了田頭,馬五叔“哇”的一聲,大水牛自己拐彎、調頭,再回到那茬墒溝裏,沿着犁田的軌跡,繼續拉着犁。

驕陽似火,大水牛大汗淋漓,疲憊不堪,但它仍然負重挺進;大雨如注,大水牛全身淋溼,難艱困頓,但它始終不屈向前。牛在前,人在後,配合默契,和睦相伴。月上樹梢,大水牛卸下犁耙,又套上石碾,在打麥場上轉悠起來。日復一日,年復一年,我們對大水牛肅然起敬。

又到牛年農忙,走進田野,只見收割機、拖拉機轟鳴,來回奔忙,早已不見辛勤耕耘的牛影。眼前不禁浮現出昔日大水牛奮力勞作的情景,縈繞心頭,凝結成一座“金牛奮蹄”的雕像定格在腦海中,珍藏到心靈深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