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作文中心 > 散文 > 王林森的胡楊散文

王林森的胡楊散文

推薦人: 來源: 閱讀: 1.69W 次

王林森的胡楊散文

林森先生去遙遠的內蒙古額濟納旗,爲的是胡楊。

坦率地講,官員從事藝術,江湖多聞微言。

直到我佇立在王林森先生的胡楊面前,那雄渾的氣場將我震住,墨立於紙上,內心在撞擊中變得格外的強大。市井間那固執的偏頗言論突然間散盡。這畫,不但是成熟畫家的手筆,更是懂得力透紙背的精神內涵的作品。

其實,古代的藝術家相當一部分是官員。或許正是胡楊,開始了我對王林森先生的另一番理解。

我們的初識是偶遇,他竟一眼認出了我。後來我才知道。他年輕時也是孜孜不倦的文學青年,受中國百姓廣爲尊重的鄭培民書記派人把他從考場拉回來,否則現在的他該是著作等身的學究了。

錯過了或許就是得到了,王林森的仕途經歷和個人氣質正是造就他作品風格的原動力。

其一:王林森作品呈現出大氣之勢的由來。

劉大爲先生曾一針見血地指出:有一個顯著特點,就是大氣磅礴、元氣淋漓,頗具視覺衝擊力和陽剛之氣。

王林森先生長期主政一方,養成大氣而決斷的氣質。他是一個厚重的人,雖然有着當我父輩的年齡,但坐在一起閒談,尤如家兄,甚至讓我找到了一個可以吐露胸襟的人。

我所看到的是共產黨高級幹部和藹、謙虛和廣博,恰恰他的這種品格,讓我洞察他爲官爲藝堅定的內勁。

畫如其人。他作品擊碎了我愚蠢的偏信,也讓我決意要讀讀他這個人。

他熱愛生他養他的土地,熱愛面對黃土背朝天的低層民衆,尤其對江西有着深厚、質樸的情感,所以他的作品多取材於江右。

但胡楊例外,他畫胡楊在畫自己飽含的深情,理性的官員把感性的一面揮寫宣上。

畫平凡的樹易,畫不平凡的胡楊非凡手可爲。

在王林森心裏,每一株胡楊就是一座山。

他注視看額濟納旗的胡楊,一位一米八幾的漢子,閱人無數的老人竟落淚了。

“那就是戰事之後的場景,橫七豎八的是戰士的軀體呀!”

於是,他決定用百折不貳其志、千鈞不彎其腰、萬變不革其心三個主題對胡楊進行又一次創作。

我聽着沉默了,王林森表現出來是藝術家的情感,當然也有爲官者體現出來的特有的父愛精神。

其二:王林森作品的筆墨師法何家?

林森先生寫過一篇文章,題目叫做《關於“立藝”的思考》,談了自己學習繪畫過程中的認識。一是獲益於石濤的觀點,“我之爲我,自有我在”、“我自用我法”、“無法之法,乃爲至法”。王林森用自己的創作詮釋了石濤語錄的深刻內涵。二是李可染的“用最大的力氣打進去,用最大的勇氣打出來”來指導自己的實踐。

王林森的這篇心得對業內人士都有啓示,客觀而理性地闡述了作者作爲已過“耳順”之年的畫家對創作的生動理解。

他向古人學,今人學,甚至周邊的朋友學,學他人之長處,創個人之特色。王林森走上繪畫之路不是心血來潮,只是近些年才呈現給世人看,他從小就鍾情於國畫,日後公務再忙,也要偷閒在宣紙上一展心跡,今天的成果就在於他不敢懈怠的日積和月累。

王林森多年來一直潛心修於《芥子園畫譜》,在對傳統技法下足功夫的同時,又融入西方繪畫的一些手法,比如西方畫家長於用的造型和光影,從而使他的作品不會過於平面化。這點我們可以從他對山的創作中感受得到,其山或險,或裂,或幽,或沉,千姿百態的山展示王林森在創作時主題突出,拿捏準確,同時立體感和層次感使在視覺效果上有一種氣勢上的衝擊力。

當然,還有他動感的墨雲。

王林森的雲有獨到之處,拖水帶墨的手法,呈現出或洶涌,或寂寥,或迷離,或紛飛之氣。

從畫雲可以看出他對傳統技法的鑽研是有深度的,構圖佈局和充滿生活氣息的人物也是其作品中較爲突出的長處。劉大爲的一句“懷古開今,筆墨精神”算是對立意很強,體裁很廣的王林森繪畫的高度總結。

不過,我還是要爲他的胡楊囉嗦幾句。

中國古代畫家以胡楊爲體裁算是稀缺,然而王林森能夠把自己對繪畫的理解貫注於胡楊這一形象,使胡楊成爲王林森衆多創作體裁中最具個人面貌的代表。一些傳統的皴法、勾法以及線條和枯墨的表現力得以集中體現。他爲畫好胡楊,不懼千里之遙去寫生,他說我不怕冒險,這是一位老畫家的藝術精神,正是這種精神使他對傳統文化的理解更透徹,正是這種精神,使他有了擒神捕韻的本領,王林森先生從而具備一個優秀藝術家所有的特質。

其三,王林森作品的高度在哪裏?

一位文化界的摯友是外地人,曾拜會過王林森家裏,他滿臉驚詫地對我說,沒想到領導家如此簡陋。

我回答說,這正是林森先生作品無齷齪,低俗之氣的根本,也是劉大爲評價王林森“畫裏還有一種深度的‘靜’”的原因吧。

筆墨之內是一種功夫,筆墨之外是一種境界。

決定性因素是後者,也是最難的。作品成色實際上在於作者的人生觀、思想觀,人格之魅是作品脫俗的重要成因。

讀王林森作品,就是讀他的'人品,讀到浮華世間積極向上的意志。

王林森讀懂了中國傳統文化的精髓,所以才讓我們讀到了他的精氣神,這是我偏愛他胡楊之所在。我期待這不久,能在中國美術館看到他的胡楊。

夜過深更,他從額濟納旗回來不久,收到我半個月前爲他的胡楊寫的一首現代詩:

一個老畫家/用145㎝×145㎝紙本的/總結他的大半生/蒼古的枝杈抵住了我的咽喉/讓我結舌/錯綜的盤根埋進心裏/我彷彿支起胡楊一樣的脊/於是,一株活了上千年的生命/和一軀活了四十年的生命/有了既遠又近的對視/比鐵還硬的命死死咬住時間/在沙洗臉,風披肩的荒涼中/成長着犟勁/世道的更替與胡楊無關/它只知道周圍還有數萬株同類/從古代就這樣直挺挺地站着/不死的好漢,活着的兵傭/紙本上的胡楊呵,正鄙視着/我們這些來來去去的肉身。

王森林一生做過許多次抉擇,最後一次是爲自己抉擇:做一個畫家,讓深潛於心的才華和老辣噴顯出來。胡楊就是他最生動的自畫像。

令人折服的長者呵,一輩子都活在自己的精神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