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作文中心 > 散文 > 赴約太白山散文

赴約太白山散文

推薦人: 來源: 閱讀: 2.44W 次

一、太白山我來了

赴約太白山散文

在此之前,我已連續四年去太白山穿越,四次都是同一線路的北南穿越,即從寶雞眉縣的太白山國家森林公園進山,兩天後穿越至周至縣的鐵甲樹森林公園下山。兩頭是景區,中間無人區,這樣的線路我很喜歡。

前四次中,三次都是在端午假期去的。這個時間太白山上的杜鵑花開了。隨着端午陽曆的不同,看到的杜鵑花也不同。在白色、桃紅和紫色三種杜鵑花中,我最喜歡開得最晚的紫杜鵑花。

今年在端午的前一週,我向太白山大爺海驛站的程老闆打聽山上情況,他說、“今年天氣忽冷忽熱,山上的白杜鵑和桃紅杜鵑,都比往年提前半月開過了。小文公廟之前的紫色杜鵑花也提前開了。不過,開得很不好,好多花都凍壞了。你要抓緊來,否則大爺海這邊的杜鵑花也保不準會凍壞的。”

我聽了後便決定端午一定去赴約。

然而,端午期間有了比爬山更重要的事。決定推遲到下週六去太白山。心想錯過了今年端午看花的最佳時間,一週之後去抓個“尾巴”,應該也是相對不錯的,總比不去強。

6月23日早晨六點半,一大車人在省體集合出發前往太白山。一路暢通,兩小時後抵達太白山遊客中心。我的第五次太白山行開始了。

進大廳後,看到的遊客多得前所未有。購票櫃檯前,無數條長長的隊伍擠得水泄不通,人聲鼎沸,空氣都是熱的,人人面色通紅,滿頭大汗。更重要的是,幾乎每一位排隊人手裏都攥着厚厚的年票卡,幫很多人買票。這也是景區要求的,儘可能分流人到大廳外等候。

這是我第五次來,卻是第一次看到如此轟轟烈烈的場面。本想着六月下旬了,年票人都來過了吧。真是沒有料到是這般陣勢,人也太多了。多得第二天返回時,途中聽說當天下午就停止賣票了。

這般陣仗在排隊去坐景區擺渡車時又讓我開了眼,大家如在“迷暈陣”般的曲折通道上,快速迂迴了幾十次後,總算走到車前。這時候回頭看到的人流蛇形飛奔,場面頻爲壯觀。

慶幸的是景區安排還算合理到位,遊客很快就上車直奔山中。到了名爲“天下第一索道”,遇到了令人不安卻又無奈的局面,那就是強制一箱八人,也就是纜車的最大額定。過去來四個人坐裏面都是很少見的。

哎,真是火熱的太白山遊啊。

“天下第一索道”質量名不虛傳,快速平穩地把我們送到了海拔3511米的“天圓地方”山頂。走出包箱,看到山頂廣場和步行廊橋上到處是喜悅的面孔,都是比我們早到的。

今天是晴天。因前幾天一直下雨,使得山間水汽很重,天空是灰濛濛的,沒有了漂亮的藍天白雲。可是雲層下方能見度很好,大白山的巍峨俊秀盡收眼底。廣場上的圍欄邊擠滿了俯看太白山大美風光的男女老少,臉上的表情都是歡喜中洋溢着意氣風發。時有聽到、快看,太白山太美啦!

可以看得出,這裏的遊客大多是第一次來。直達山頂的“天下第一索道”兩年前纔有。大家纔有機會輕鬆地到達天圓地方。不過,太白山上如此轟轟烈烈的場面,到此就是高潮。有十分之九的人,就此回返。

我們是要到十公里外更高的拔仙台去,天黑前必須趕到,這裏不能多逗留了。

天圓地方的標緻點是一定要去,還要與之合影。我把這稱爲到此來過的證明。

“天圓地方”四個鮮紅大字的石碑前遊人就更多了,山頂亂石中到處是人,都是等着拍照的。往往是一個人上去,幾十雙眼睛用目光催着。場面看上去很滑稽,每位爬上去的表情,看上去都是匆忙的心神不定,笑得像表演。

我在一旁看得笑了起來。因爲在這裏根本無法可以拍到一個人與“天圓地方”的合照。往往是畫面中有很多人,擺好姿勢向着不同方向看的笑臉。

我們拍照後就快步前進了。

二、花海太白山

走在通向小公文廟去的木階長廊上,看到的就是與之前完全不同的景色了。前面在天圓地方是居高臨下,看到太白山的溝壑萬千與羣峯疊嶂,還有山間霧氣瀰漫。

在木棧道的廊橋上向小文公廟望去,看到的是一條山脊上時而騰雲駕霧,時而白霧似海涌過山脊,再飛速向前追逐,飄過之處只見雲霧不見山。就這樣,雲霧在山上快速地時退時進,前面的山與成羣結隊的人,就時有時無,夢幻一般。

離開小文公廟,進入保護區,站在半山腰間被稱“石海”的這一頭,遠眺彼岸,雲霧前端的這座石海卻是清晰的,那條像是掛在山坡上的小路,如同草原上細細的河流一樣明亮,石海多長,小路有多長。而這條石海中的小路,當你站在拔仙台上俯看遠望時,又像是系在山脈間的一條長長飄動的白絲帶一樣,美到震撼。

今天的石海與前四次來又不同了,是鮮花盛開的花海,漂亮得出乎意料。

本來在小文公廟前,從天圓地方山頂下來時,看到滿山的紫杜鵑花謝了。零零星星的有幾朵,在大面積乾枯的花瓣中也顯得無精打采。這是我預料之中的。我比正常花期晚來了兩週,能看到幾棵花開正豔的紫杜鵑也是幸運的了,覺得紫杜花是在等着我一樣。

然而,讓我驚喜的是從小文公廟開始,竟然滿山遍野都是盛開的紫杜鵑花。花兒從小路下方的山谷,一路開滿山坡又躍上山頂。着實把太白山完美地披上了鮮豔的紫紗,漂亮極了。更讓我沒有想的是隨着海拔升高,紫杜鵑花竟然一路開到了大爺海,還又不歇氣地開到了拔仙台,太白山開成了花山,成了一座大花園。

置身花海,真是讓我歡喜得要雀躍了。這真是陰差陽錯,竟然趕上了太白山最美的紫杜鵑花季。

前四次來,第一次是五月底。看到了一色的白杜鵑花,那是高大的杜鵑樹,花兒大而潔白,把太白山開成了雪山一樣,讓我覺得太白山名字的由來,可能與之成千上萬畝的白杜鵑花有關,開成了“太白山”,也是“太白山”名字的由來。而從上板寺到玉皇池上面的那個大草甸上,看到到處都是高不過半米,葉子呈脫水狀的小葉杜鵑叢,頂着豆大的花苞,根本想象不到他們會不會開放和開的是什麼顏色的花兒。

第二和第三次都是六月中旬來,從天圓地方的山坡上開始,到海拔3500米的大文公廟前,一路開滿紫杜鵑花。然後是相同海拔玉皇池上面的草甸上,花兒美得令天南地北來重裝爬山的人們,相遇時第一句話是、快走,前面開滿了紫花,漂亮的很呀!

也是因爲前三次來,我總結出了經驗。原來太白山上有三類顏色的杜鵑花。它們分佈在不同的海拔,花期也是不同的。三者相差大約半月。最早是白色,半月後是貼地而生的.藤條壯桃紅色杜鵑花。最晚開的是太白山上最多的矮枝小葉紫杜鵑花。

去年我們踩着點來,我們在大文公廟附近的山坡上,就看到了盛開的桃紅大葉杜鵑花海,花兒鮮豔無比,美得讓人誤當成桃花,卻比桃花更豔麗。

今年來,沒有看到一朵桃紅杜鵑花,彷彿大公文廟的山頂上,從來沒有開過一地豔麗的桃紅花兒一樣,取而代之的是滿坡怒放的紫杜鵑花叢。紫色的花兒開得熱熱鬧鬧,在薄霧中更加鮮豔奪目。喜得我們停下腳步,坐在花叢中拍照不停,歡喜存念。當然,我也四年沒有在太白山看到開的更早的白杜鵑花了。

今年的這個時候竟然是紫杜鵑花的盛花期。只見花兒不遺餘力的開了個夠,把去大爺海的山坡上,崖畔邊,石縫間,目及所至,漫山都是,花團簇擁。把大爺海周圍也開遍了,更把拔仙台大梁開成了花樑。

如是不是今年晚來了半個月,之前我一直認爲此地海拔太高,寒冷風大,是不會開花的。否則,爲什麼前四次來時大文公廟前一路花開,大爺海和拔仙台上卻都是綠葉滿枝,花苞不見。

就此,不能不感嘆大自然的神奇。

至此,我看到了太白山上所有位置盛開的杜鵑花!

三、致敬大爺海

一路徜徉花海,歡快地走到位於海拔3590米的大爺海時已是傍晚快六點了。遠遠地看見太白山天池大爺海的一面湖水清澈如鏡,明光閃亮。只是今天是陰天,走近了沒能看到一池藍天白雲的花湖。不過,這也讓我很滿足。曾在第二次來時霧太濃,走到湖邊纔看到大爺海靜候我來。這也許就是大爺海的特點、無浪,無聲,安靜,大氣,聖潔。讓跋涉而來的人望見,心裏就安靜了下來。

我靜靜地站在潔淨的湖水邊,看着水中的自己,走過一年,是否還是素心清蓮。也讓大爺海看看我,與前次來有無不同。至於大爺海看到我怎麼想,我不全知道,但我猜它一定會說、來了就好。

而水中她衝着我直笑。可是笑着笑着,我就想哭了。湖中她的臉色也不好看了,於是,我就又笑了。剛纔心酸是想到了一句歌詞“高山上的湖水是淌在地球上的一滴眼淚”。可我看到的大爺海不應是淚水,而是一池聖水,是一面照得着靈魂的鏡子。讓我們在此彈冠理容,看看自己真實的模樣,是否初心依然。

這時飛來三隻“淨水童子”白頂溪鴝小鳥,站在池邊石頭上看着我,歡快地啾啾唱着。嘿,淨水童子應是在說、“快說,湖水乾淨麼?”我雙手舉起大拇指說、“太乾淨了,無寸草點塵。謝謝淨水童子們,爲日夜守護在池水的你們點贊啦。”

忽然間大爺海的“神帳子”升起來了,湖面霧靄瀰漫。這是大爺海在提醒我快快去安置今晚的住處了。

這次的住宿條件很好,住的是五張牀睡七人的通鋪。不是兩牀睡五人的架子牀了。與之前的一間鐵皮大房中近百人比,這真是如大爺海驛站的接待員小白講的、“這是驛站中最好的海景房。”可不是麼,坐在牀鋪上拉開窗簾看到的就是大爺海。

這一晚,我們睡的太好了,晚上八點就睡着了。

這真是要感謝大爺海驛站的程老闆了。特別是在我因住宿條件太差,之前每次都是睡着睡着就高反,使我對以後再來產生疑慮的時候,這個問題迎刃而解了。

凌晨四點,我被外面看日出的人們吵醒了。

我想起昨夜睡前同伴向陽說他要看日出。當時,他的朋友因高反說去不去不重要。我根本不打算去。一來,昨天是陰天。今天預報還有雨。跑上去看不到多失望。二來,我上次與新疆的小夥伴一起看到了壯麗的日出。最重要的是我實在不喜歡早起。

於是,我叫醒向陽,問他還看不看日出。他說“看。”向陽回答的語氣很堅定,可就是不起牀。

我則一點睡意都沒有了,可見昨晚睡的有多好。門外全是急促有力的腳步聲,讓睡在牀上的我有些不好意思。於是,我決定到外面看一下。看到漆黑的夜空中,東方有一小片已微露白光,覺得能看到日出。便回房間叫向陽快起牀。同時決定,我也去拔仙台上迎接日出。

四、夢幻拔仙台

我們可能是最晚出發的,已經四點五十分了。我臉都沒洗,快速向拔仙台奔去。

拔仙絕頂又名拔仙台,海拔3771.2米,獨自雄居羣峯之上,爲太白山絕頂,孤高崢嶸,參天入雲,三面陡峭,頂峯上是寬闊平坦的大梁,面積有8.4公頃,東窄西寬,呈長條狀。

在下面看是一條筆直的長方體,獨矗在大爺海旁。其實山頂樑上是東邊最高,向西略微傾斜。上拔仙台沒有路,全部是在陡峭的石堆(石海)中爬上181米上的山頂。我們選擇的是從相對最好上去西坡衝頂。

拐向大爺海西面的埡口不遠,我們就追上了大部隊。因爲天黑,看不清石海中的路,大家都是跟着走。我來過四次也搞不清楚正確的“路”是在石海的什麼地方。但是,我知道今天又與上一次看日出一樣,是估摸方向,偏離正確的“路”從石海中摸索上去的。因爲太陡,手腳並用的上爬也是最安全的。這些位置,白天在大爺海看都是近乎垂直,現是天黑看不到下方,反而不知道怕了。

大家跟着前面的帶頭大哥,在亂石中手腳並用的上爬。又都是戴着頭燈和打着手電,向前後望去,夜色中一條長長的隊伍,點點亮光中人影晃動,在石海中低頭摸索向前向上,活脫搜救隊一樣。

大約半小時後,等我們爬出石海,來到拔仙台大梁上時,天已麻黑微亮,卻是一片灰黑色的朦朧。寂靜空曠的山頂大梁上到處散落着人,身影綽綽,東張西望地向前快速奔走。還不時有從靠近大爺海方向坡邊摸上來的人,他們一露頭,就迅速散落在大梁上,加入朝向東方的人羣中。大家都是急匆匆的,一時間大梁上呈現的是,黎明前形色匆匆的趕路人,穿行在大梁上唯一高個的主人瑪尼堆間。

樑上的瑪尼堆一年比一年多,一年比一年高。山頂上到處都是瑪尼堆。由於拔仙台在千古傳說中,說是姜子牙在此封神點仙的地方。所以我一直都覺得拔仙台上的瑪尼堆,是在此夜宿的神仙們。因此,這也是我多次來拔仙台上,卻從未堆一座瑪尼堆的原因。擔心住在我堆的那個,不被封神成仙。

現在太早了,神仙們可能還沒有睡醒。因此,當無數人從無數座瑪尼堆中移動前行時,這一動一靜,畫面就神祕了。彷彿人是從瑪馬堆中飄出的,去東邊朝聖一樣。

這時候已看到濃灰色的天空中,唯有東方一團淡黃色微弱的明亮。這團光亮是指路明燈,大家關了手電,向着亮光直行。我也不能在思緒神遊了,喘着粗氣加快了腳步。

繼續向前,那團淡黃色亮光強了一些,前方走近光明的行人像剪影一樣立體起來。而我的周圍還是天未亮時的混頓一片。前方的明亮吸引的大家勇往直前。這時候,山頂大梁上不再是先前的“救援隊”了,而是爭先恐後的走向那明亮的地方,像是要參加什麼集會一樣,空曠的大梁上充滿了神祕的氛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