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作文中心 > 散文 > 風行風語的散文

風行風語的散文

推薦人: 來源: 閱讀: 3.59W 次

一、錦繡暮雲山:深秋探路髦仁寺

風行風語的散文

初秋,我和朋友騎行六固途經凌井溝時,就已經可以隱約看到大山深處隨意點染的叢叢紅樹了,再過一段時間,秋風一起,秋霜一落,滿山遍野的秋色定會讓人陶然忘歸的。朋友開玩笑說:那隱約的幾點秋色,就如美人回眸,驚鴻一瞥,讓人遙生遐想;千山紅遍層林盡染之際,定當重訪此山,一醉秋色。

今天,我們踐約而來。一爲欣賞北國秋色,一爲探出一條從凌井溝穿越大山到達髦仁寺的徒步路線。耄仁寺所在之山稱暮雲山。

早五點半打車出發,六點乘833至天門關,七點尋路進山;山迴路轉,滿山秋色,亦如畫屏般隨山勢宛轉展開,愈是深處,愈是絢爛,使人有漸入佳境之感。九時,到達深山一戶人家處,據說是池家水;從此處向左,循山間細路繼續前行,其間秋風漸勁,瑟瑟作聲,黃葉隨風上下,翩然如蝶舞。至山頂,四面秋色入目,秋風入耳,戀戀不去。山頂有岔路,路邊紅樹叢密,豔若雲霞;歧路徘徊,略有耽擱,遙見對面山間有細路蜿蜒,就走迴路尋覓此徑,幾經試探,才得以發現叢棘掩沒的小徑;雖崎嶇難行,但充滿探險野趣;眼前一座大山橫亙,山後應該就是髦仁寺所在位置。十一點,下到山底,有廢棄村落,從破石碑可辨出爲麻地港。眼前兩條路,一上山,一穿谷;選擇上山,穿插榛莽,尋路未果;又折至村腳,穿谷而行;眼前路徑漸熟,髦仁寺就在此山右後方;一點時分,到達髦仁寺腳下。探路之旅大功告成。

進山之前,我能夠想象到山中秋色的斑斕絢麗,但當我們真正進入大山深處時,展現在我們眼前的秋山之美遠遠地超乎了我們的想象。古人言美,常曰“春花秋月”,其實,我倒是覺得秋月固然美,但秋葉之美秋色之濃更是令人陶醉。大山之中,春可觀花,秋可賞葉,而且,你會強烈地感覺到秋葉更比春花豔呢,紅紅黃黃的秋葉大氣豪邁,任意揮灑,染遍山坡溝壑,那是一種讓你驚歎無言的美,一種讓你能真正體會到什麼是迷醉的美,一種能讓你久久的地望着風景默默發呆的美。

三、小五臺頂度重陽

十月二十五日,與衆驢友同赴陽曲忻州界的小五臺山。

小五臺山雖不及名聲赫赫的佛教聖地五臺山,但其文化淵源亦甚爲深厚。太原古稱龍城,其龍角即在小五臺山;小五臺高峻挺拔,雄踞城北,爲太原鎮城之山。又傳大禹治水,曾系舟於此,故亦名系舟山。金代文豪元好問之父曾隱讀於此,時人稱此處爲讀書山。能於九九重陽之際登臨此山,送目遠眺,實爲賞心快事。

小五臺山勢雄峻,植被豐茂,春可賞山花,秋宜醉紅樹,堪爲佳境。我們來時,已屆深秋,滿山葉落草枯,斑斕不再;雖說秋色已老,然驢行之樂,所在亦多。

山路蜿蜒,曲折而上;足踏落葉松軟,耳聽秋風蕭颯;長聲舒嘯,山鳴谷應,一樂也。

有巉巖嶙峋,突兀崢嶸,手足並用,蛇行至頂;登臨送目,豪氣飛揚,一樂也。

西臺頂上,草甸空曠,延展舒緩;黃草披離,柔軟如墊,宜坐宜臥,一樂也。

逢沙棘數叢,果粒晶瑩喜人,經霜之後,入口酸甜;山野之間飽口福,一樂也。

天高雲淡,秋氣送爽;草枯葉落,山色疏朗;遊心其間,神境共渺,一樂也。

雖說驢蹤遲緩,不能領略小五臺的絢爛秋色,但能於登臨之際,得暢享五樂,亦誠如古人所言:幸甚至哉!

詩云:

驢行四季步履忙,最是三秋好風光。

呼朋引伴相攜去,穿榛越莽笑聲揚。

莫嗟山色隨風老,宜喜登高興味長。

來年載酒系舟處,共伴禹王醉重陽。

四、初冬再探天龍山

去年深秋,曾經徒步穿越天龍山,當時就琢磨着來年秋天重走此路。沒想到這一計劃一直遷延到立冬之日才成行。

早七點二十分,一行八人從官地出發,沿官地溝,上到經廟前山去古交的一條公路。新鋪的路面黑黝黝的,平展而有光澤,上月國慶休假時,我們曾經騎行經過這條路,十幾公里的下坡,如飛一般的感覺。好像現在還能感覺到飛馳而下時從耳邊掠過的呼呼風聲。

九點二十分,到達馬蓮凹。是個蠻好聽的名字,地圖上並沒有標記。一片幽寂的落葉松林,沐浴在初冬的暖陽裏,有一種沉思般的寧靜。去年秋天,我曾帶一位車友來此,他看着眼前這片蕭疏的松林,發了好一陣呆,他說,以前一直以爲只有在圖畫中電視上才能看到這景色,沒想到眼前就有如此美景,真捨不得離開了。光陰似水,倏忽間一載已過,不知我的這位小友是否還記得這片曾經讓他爲之發呆的小松林。

到達要子莊,已是十點四十左右了。莊後高坡上有一座小山神廟,小廟其貌不揚,但廟前的一株老鬆卻是閱歷了五六百年的滄桑歲月,依然遒勁挺拔,蒼翠蔥鬱。廟下有片果園,去秋路過時,曾在這裏摘過蘋果,現在早已是葉落枝空了;莊子裏靜悄悄的,連鄉村特有的犬吠聲都聽不到。一條清淺的小溪流從莊前安靜地淌過;溪畔幾株棗樹,葉子已被秋風掃盡,而結在樹頂的棗子還繁星般綴在枝頭。石頭棍子一陣亂扔,棗落如雨,簌簌有聲;錯過了採摘瓜果之樂,卻得了撿拾落棗之趣。經過自然風乾的棗子,嚼起來更有韌勁,更有回味了。村野之間,這樣的意外之喜,每每會讓艱苦的驢行充滿快樂。

接下來的行程就不像是撿棗那麼輕鬆有趣了。穿荊棘,過土崗,涉淺溪,履沙坡,翻石樑,一路上儘管小心翼翼,前後相攜,但依然有人不斷滑倒坐地或是被棘刺劃傷。十二點半左右,終於翻過“箭頭嶺”。這裏原本是個無名的石嶺,站在高處回望,形似離弦之箭,我們遂即興命名這裏爲“箭頭嶺”。箭頭嶺一帶風景獨特,成片的砂岩,經年深日久的自然風化,形成了飽滿和緩的沙坡,細碎的沙粒在陽光下泛着金黃的光澤,讓人有暖暖的感覺。

過了“箭頭嶺”,其實就已經進入了天龍山了。繞過五坡村,就可以直達聖壽寺,但這一段路要繞兩個山彎兒,較費時間,加上老張一直想探條能直接插到山腰大路的捷徑,於是,捨棄大道,尋路前行。又一次的鑽進了荊棘叢裏,經歷摔跤刺扎的考驗。沒有想到這段路比剛纔過箭頭嶺還艱難。走到一半時,望見一條谷底小溪,順着溪流就可以通到路上,於是,尋路直插到谷底。一彎溪流安安靜靜的宛轉於谷底亂石間。

五、有鬆無雪不精神——廟前山踏雪記

二十二日,小雪節氣。前一陣,曾連續兩次赴廟前山尋賞秋色。山上多鬆,滿山蒼翠,形成一片鬱鬱蔥蔥的林海。當時就想,如能落場大雪,一定要踏雪山中,來領略這雪映青松,青松掛雪的北國奇景。

真是天遂人意。2009年的第一場雪竟然來的這樣早,這樣大。連續幾天,紛紛揚揚地,下了個痛快淋漓。彷佛是前時一念,感應於上蒼,要有意成全我踏雪廟前山的夙願似的。

上蒼有意,我豈無心?雖說雜務纏身,略微晚了幾天,但我們還是不避天寒路滑,來尋訪林海雪原的風光了。

原本是爲踏雪而來的,然而沿途公路上基本無雪可踏了。多數路段的積雪已經融盡;陰面背陽處則還是冰堅路滑,走在上面得額外加幾分小心。路邊的雪還是厚厚的積着,由於地勢起伏凹凸不平,看似白茫茫的一片,底下卻是深淺不一,有的地方,一腳踏下去,早已沒過了膝蓋。成排的小白楊樹已經落盡了葉子;葉子深埋在雪被下面,將於枯草同腐,而筆直的枝幹依然挺立在寒天雪地裏,沐浴着初冬溫和的陽光,安安靜靜的,若有思又若無思;沒有了亂草雜花的簇擁,沒有了枝葉招搖的喧譁,這些樹反倒如智者般怡然淡然而又超然。同樣是這幾排白楊,踏春賞秋的季節裏,我也曾從它們身邊經過,也曾因爲它們玉立搖曳的風姿而駐足,卻都沒有涌起過什麼特別的感受,反而是它們白雪皚皚中蕭疏靜立冥然若思的形象吸引了我,讓我有所思有所悟。真是有意思,也不知是樹不是原來的樹了,還是我不是原來的我了。

天氣真好。陽光暖暖的,天空藍藍的,空氣涼涼的,山林靜靜的。回望身後的城市,就像是被濛濛灰霧裹挾着似的。咫尺之間,卻是兩重天地。生活在都市之中,能夠有份心情,於閒暇之際暫避市囂,遨遊山林,已經就是一種幸福了。

山中積雪未盡,腳踏上去,綿綿的,鬆鬆的,發出咯吱咯吱的輕響;時有山鳥騰跳,松枝輕顫,雪霰便簌簌而落;偶爾幾聲啼囀,點破山中的.幽靜。

山中幽靜,卻不寂寞。古人有踏雪尋梅的雅興,北地雖沒有梅花,但我們也不缺少尋梅一般發現和雅興。

比如,映雪沙棘。枝頭的雪消盡了,黃燦燦的沙棘果反倒擁擠得滿樹滿枝,陽光一照,白雪一襯,更是瑩潤可愛;經冰雪一凍,原先潑辣的酸與含蓄的甜這兩種味道醞釀融合,像雞尾酒一般被調製得服服帖帖恰到好處,咂在嘴裏,軟軟的甜,柔柔的酸,就都立刻涼津津的瀰漫開來,那味道,那感覺,簡直是一種妙不可言的溫柔。

比如,雪松樹掛。落滿松枝的雪花經過一融一凍,就由純淨潔白變得晶瑩剔透;遠遠近近,疏疏密密,形成了樹掛奇觀。遠遠望去,有似一掛銀瀑飛瀉,有如幾樹梨花爛漫。近處細賞,有的如叢叢潔白的珊瑚,有的如簇簇怒放的銀菊;或如白梅斂香,或如清露墜枝。稀疏點綴處,如瑩玉,如水晶,如冰珠,讓人目不暇接,歎爲觀止。

再比如,鬆雪精神。“大雪壓青松,青松挺且直。 要知鬆高潔, 待到雪化時。”這是陳毅讚頌青松的詩。看鬆,是一定要在大雪之後的。天寒地凍,積雪皚皚之中,看青松傲雪,卓然挺立,你才能真正體會的蒼松的姿態,風骨,氣度,精神。辛棄疾贊梅說:“更無花態度,全是雪精神。”我倒更願意拿這句詩來頌讚傲骨錚錚的鬆雪精神。

我們一路走,一路贊,一路嘆。讚的是雪地風光美不勝收,嘆的是如此美景,只有我們二人清賞。

今早八點入山,正午至廟前山腳,一點左右,迤儷來到山頂。登高送目,但見長天寥廓無雲色,山原空曠黑白中,又是一番蕭疏淡遠的北地風光了。

詩曰:

冰堅路滑入嚴冬,二友直上廟前峯。

溪凍暫作白龍舞,雪壓更覺青松勁。

銀菊怒放思秋色,珊瑚映日疑海空。

北國風光無限好,歲寒方顯真精神。

下到谷底,也就意味着探路成功了。看看時間,兩點半;經過整整七個小時不停歇的跋涉,大家早已是飢腸轆轆,於是,就在溪邊平坦處搬石爲凳,環坐一處,舉杯慶祝這次徒步天龍山的成功。

今天是立冬後的的第一天。一股即將南下的寒潮,會用一場持續的雨雪把北方正式拉進冬季。我們選擇這一天進行高強度的天龍山徒步,也算是爲2009年的冬天獻上的一份見面禮吧。

詩云:

曉嵐未盡迷遠山,暖陽初照沐疏林。

馬蓮凹中鬆姿秀,箭頭嶺上豪興濃。

幽谷時阻棘叢密,流溪宛轉亂石橫。

莫言冬日無意趣,驢行何處不怡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