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作文中心 > 散文 > 溫暖的火爐散文

溫暖的火爐散文

推薦人: 來源: 閱讀: 8.79K 次

那個年月,山裏的冬天很冷,經常下雪。

溫暖的火爐散文

天剛矇矇亮,母親早起在室外臺階上生火爐。柴火在引燃,木炭在火爐裏燃燒,映紅了窗戶紙。母親叫醒我,起牀,穿衣,洗臉,戴手套,手提火爐,跨出院門去上學。

學校位於一個高出公路幾十米的高坡地,我們的教室在一座破廟裏。那時,讀小學是五年制。廟裏的三間教室分爲三個班,一三年級一個班,二四年級一個班,五年級單獨一個班。廟裏的神臺就是老師的講臺,長方形黑板就在神臺後邊,白灰砌成的黑板,學期初用黑墨水刷新一次,往往不到學期末,黑板變成了白板。老師所寫的字我們看不清,認不清黑板上寫的是“白溝”,還是“白狗”?我們認讀生字“白溝”,有個俏皮的學生故意高聲讀作“白狗”,惹得班裏兩個年級學生鬨堂大笑。老師讓他走到黑板前認讀,他顫抖着身子向前走了幾步,機敏地大聲讀出“白溝”二字,老師揚起的教鞭緩緩落下,“老師,白字白板我看不清。”老師看看斑駁的黑板,示意他坐回座位。此時,另一年級的學生看到老師的眼神也默不作聲了,獨自完成自己的作業。

上小學我就愛上了作文課。隔壁班是五年級教室,語文老師朗讀大哥哥大姐姐的作文,我們常常偷聽失神,課堂老師提問總會鬧出笑話。破廟裏無頂棚,隔牆的三間教室上空空蕩蕩,那位老師授課聲音高自然聽得到。我們班語文老師上《小馬過河》,老師提問一個女生,“在媽媽的鼓勵下小馬試探着過河,他明白了什麼?”那位女生回答:“小雞們在一起爭食,他們知道撒在地面上的玉米有數,不搶吃不到。”女生回答,逗得師生都笑了。原來隔壁教室五年級語文老師在朗讀學生作文《可愛的小雞》,難怪會“張冠李戴”。

寒風吹徹的冬日,教室的窗戶紙簌簌作響。我們坐在教室裏上課,眼睛朝着黑板,雙手不由伸向腳下的火爐。偶爾,哪位學生無意間腳踩着了火爐邊沿,火爐掀翻,炭火炭灰撒了一地不說,這節課的授課內容就算停止了。老師忙着看炭火是否燒着了學生腳面?無事還好。老師幫學生清理地面,炭火重新放進爐裏,火往往就不旺了,直至熄滅。有時剛上課,“嘭”的一聲響,引起一片譁然。原來課間學生爆米花,餘下的玉米粒此時剛好炸開了,無奈。

說到手提“火爐”,那是家裏大人給孩子自制的,大孩子手提的是破舊的瓷盆做的大火爐,小孩子手提的是舊瓷碗做的小火爐。火爐邊穿三個對等的洞,用三根長度相等的鐵絲固定向上擰在一起,再擰一個手提的小環,提着平穩自如。小學畢業那年,我的手提小火爐換成了舊瓷盆做的大火爐。得益於那紅紅的火爐的溫暖,我的那間小屋牆上貼滿了學校老師發給我的一張張獎狀,我的作文被老師朗讀講評,放學路上我的身邊多了一羣小夥伴,他們樂意聽我講所見所聞、編故事。

積雪的日子,腳下咔嚓咔嚓作響,一不小心在雪地裏一腳踩空或滑倒,人連火爐一起重重地摔在地上,逗得夥伴們笑得前俯後仰,你追我趕沒完沒了……

那年月,冬日的雪總是下不完,厚厚的雪覆蓋了山川、河流,到處一片白茫茫。從上學到放學,我們都在火爐中度過那段美好的時光。

那年月,我們生火爐用的木炭是生產隊按戶分配的,往往不夠用就完了。父親爲了節省木炭,燒炕時在灰中埋下燒透了的.硬雜木柴火碳,第二天早晨好引燃木炭,夾在其間也能當作木炭用。讀初中,老師講解白居易的《賣炭翁》,“賣炭翁,伐薪燒炭南山中。滿面塵灰煙火色,兩鬢蒼蒼十指黑。”我纔對伐木燒炭者的艱辛勞作有了更深的理解。讀唐詩,白居易《問劉十七》詩云:“綠蟻新醅酒,紅泥小火爐;晚來天欲雪,能飲一杯無?”詩中的意境恬適,回味不盡,那種清新純樸的泥土氣息,讓身居鋼筋水泥中的我們望塵莫及啊!

如今的孩子多麼幸福!家裏有取暖設備,上學路上有暖手寶,教室安裝取暖的空調。看到這些,懷念提着火爐上學校的年代,那看似不起眼的自制火爐溫暖了我的心房,讓我有了人生最美好的回味。有火爐的日子,冬天不再寒冷;有火爐的童年,感覺總是那麼溫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