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作文中心 > 散文 > 散文欣賞:到黃昏點點滴滴

散文欣賞:到黃昏點點滴滴

推薦人: 來源: 閱讀: 2.58W 次

春來匆匆,春去匆匆,兩個匆匆,陷我幽懷悵惘。

散文欣賞:到黃昏點點滴滴

問題是,春的憔悴!憔悴損!

春是我早年同窗,曾經的小巧玲瓏,花叢間含着笑靨的女孩,清純若水,淑嫺,恬靜。胸前一長一短兩條似是絲綢質地的飄帶,隨風飄着,襯着圓潤而白皙的面頰,活潑,靚麗。活潑而恬靜,似乎並不很搭邊,卻是心底裏真切的感知。活潑是藏於心間的,如同春的萌動;恬靜是內在的,所以清純,婉約,恭良。那時候並不多說話,一個教室裏,課間和早晚的自習,時常也很喧沸,有淘氣的男生,也有躁動的女孩,但是春只跟娟在一起,形影不離,悄無聲息,就像兩隻乖順的小貓,兩片初生的葉子,或者說就是一對並蒂的蓮兒,很有小家碧玉的範兒。記不得是從何時起了,我便不由自主開始了默默的關注,並且因此生出過許多的夢幻和遐想。然卻心底羞澀,懦弱膽小,最終也不過一個簡單的擦肩,一別便是三十年。

三十年彈指一揮間,這個深深印在腦子裏的畫面,一直保持着清麗清新的鮮豔,雖經風雨,歲月滄桑,沒有絲毫的剝蝕和改變。

春是梅陪着來的,乍一見卻是驚喜摻着驚詫。弱不禁風,面色晦暗,笑靨也是灰嗆嗆的,十分揪心,走幾步臺階甚至也要停一停。知命之年,國企高管,卻緣何如此頹敗?

春自深圳來,說是出差一月,也爲兒子。兒子留洋歸來,工作在深圳。因爲正值婚配年齡,房子問題難爲得她吃不下睡不好,甚至幾次暈厥。深圳的`房價與半年前又翻一番,居然問鼎了北上廣,三十平米也要賣到二百萬,而且據預測還要再翻一倍!

“春節的時候,這樣三十平最小的房我還有能力幫助解決,孩子還貸的壓力也還不算大。可是那時候沒有料到還會漲,漲幅還這麼大!如今貸款的能力也不具備了。”儘管兒子理解,心疼母親,不肯讓母親身受煎熬,但是做母親的自責卻無力排遣。

春在國企,成長爲財務總監已經多年,行事嚴謹要強,容不得發生任何疏漏。且性情也並非柔弱,恬靜中蘊含着堅毅,品性不合者總是避而遠之。或許就是秉性使然,落下了一身的病痛。

這些年深有感觸,國企工作,品性剛直,執着於尊嚴、良知、責任,不肯低眉又不能同流納污者,莫論“成長”,甚至“生存”也並不容易,夫妻共同奮鬥幾十年,無力招架動輒幾十萬、上百萬、幾百萬的房子,哪裏還是怪事!

我也無能爲力,如此“巨大”的問題就不是工薪階層可以解決甚至不可以去想象的。高管也一樣,除非你肯或是不拒絕做那些登不得檯面的事情,當然可以不在此例。然我卻有一個自己慣常的“慫人之法”,十分妙用,並曾恬而揚之講給許多朋友:遇到無論如何無力解決的問題,不妨就索性“放挺”,任由事情發展,然後安心地去承受結果——不放挺是沒用的,着急上火只能追加煩惱,招致更多的痛苦和麻煩。有句話說得好,“車到山前必有路,船到橋頭自然直”。這種“Q”精神還是要有的,而且十分受用。東方不亮還有西方呢,老天不會餓死瞎麻雀,何況我們是泱泱華夏,這麼好的國度呢!

慫人自有慫人的樂趣。有人引用佛家的行事觀點,不攀不比不計較,如此便可修成個好心態,有修養,有層次,也有尊嚴。說它是智慧,是箴言,是德性,我卻覺得不如說是理性,是退而求其次更準確些,更易接納。保留一點慫人的清高,長一點“Q”某人的志氣,玩一點真正屬己的偏好,或許纔是人生最低也最有價值的底線。這便是好人,有良知的好人了,樂此不疲則快樂無限。至於尊嚴,自己覺得有也就便是有,或者說就是真的有,不可聽憑他人的菲薄。

除此之外能夠幫助春的就只有勸她多住幾日了,尤其有梅在。三人都是同窗,這幾年與梅的聯繫也稍多一些,而且熱心,和善,且頗解人意,到家自然便是“家庭主婦”,省了我好多的事。春的任務只有一項,就是好好休息!

然而春的性子卻依然急三火四,孱弱到如此程度還在惦記着家裏的工作。沒辦法,對於執拗的她是不能硬擰的,所以“勸導”就顯得尤爲重要。即使負面的情緒或是思維,此時也無所顧忌了!教她一定要調整心態,“正視困難”,理性、退而求其次也不是她一個人;一定要學會“慢生活”,只有“慢生活”纔會有幸福指數;知命之年,工作唯一的前提就應是“快樂”,快樂和幸福才該是自己最明智的選擇,否則……任何事情也沒有自己的身體重要。

話是這麼說,我自己也不能相信,骨子裏的東西誰又能改變呢?除非不幹,卻又不是春了!

這些年,權且也算是“歷盡滄桑”,總結出“慢生活”的好處。尤其對於中老年人,除非迫不得已,拼搏的事情還是讓給年輕人方爲理性。試想,拼搏半世無非如此,繼續苦瓜苦業又有何益!林則徐的一段話最有分量:“子孫若如我,留錢做什麼,賢而多財,則損其志;子孫不如我,留錢做什麼,愚而多財,益增其過。”記得柏楊的一篇文章提到過,加拿大人接待中國人爲兒子買房子:“誒,你們快看呀,中國人老子給兒子買房子!”而今的國人,不僅要爲子女的房子操心,還有工作、婚事、子女的子女等,又發展到甚至兒子養老的問題也要“老子”去給上保險了。究竟是什麼原因導致國人如此思維、如此心態呢,僅只是愛,是責任?一點是很顯然的,對未來的保障失去了信心,這個社會的未來充滿了不確定的疑惑!不能不說,這種思維拼合出了一個殘疾的民族!

家女的一句話卻讓我很欣慰:“我沒有吃過苦,需要補上這一課。”不僅省卻了老爸的可憐的心力,也讓我相信她的生活尤其“養老問題”,不需要我費心!

留點時間給自己,學會慢生活。讀讀書,寫寫字,三兩個好友聊聊天,品品茶,或斟一杯小酒,釣幾尾小魚,有條件的話,還可以帶上老伴兒,去親近一下疏離已久的山水,看一看遠方久違的老友故交。人生一世,怎可辜負了這一世的塵緣!

三人三天的小聚,和諧得像家人,更像知己。容顏改了,心卻近了——有些人就是住在生命裏的,即使不在身邊,不能相守,甚至遠在天涯,但是生命裏那個專屬的位置卻永遠不會空着,永遠不會失焦。此生有如此牽掛,也當是上天的恩賜,或許也是前世的修福吧,豈可不知足呢!

先送春,再送梅,孑然的自己獨立於濛濛細雨之中。秋風瑟瑟,細雨綿綿,蕭蕭而下的落葉,似乎頗解風情,又恰似這積鬱的心,沒有一絲縫隙——還是李清照的詞句最好:

“梧桐更兼細雨,到黃昏,點點滴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