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作文中心 > 散文 > 而立之年話陀螺散文

而立之年話陀螺散文

推薦人: 來源: 閱讀: 1.79W 次

如今,我已三十開外,育有一子。某天,在商場看到兒時的最愛——陀螺,心中大喜,便買下。本以爲兒子會興沖沖地玩上一陣兒,可第二天,便不知其蹤,答曰:大概沙發底下。我便趴在地板磚上,輾轉於沙發、衣櫃、牀的“隱私空間”。後來,我在牀底下將其救出,看着它“梨花帶雨”的可憐狀,着實讓我搞不懂,爲何兒時的最愛,僅僅兩天便被兒子“打入冷宮”。我在思索之時,似乎又看到那個流着鼻涕,揮舞着鞭子大呼小叫的二多十年前的我。

而立之年話陀螺散文

陀螺有很多地方名,在我們這兒幾乎沒人稱其爲陀螺,都管它叫“懶老婆”。至於爲什麼叫“懶老婆”,我曾求教於老爸,他對我的解釋爲:“這東西不抽它它不轉,只有不停地抽,它才轉,不叫懶老婆叫什麼。”聽罷,我哈哈大笑,對這個看似荒唐的答覆,似乎還有那麼一點兒“冠冕堂皇”的滑稽形象。

  一、自制陀螺

那時的農村生活物資匱乏,小夥伴們的陀螺都是自制的。論材質,槐木的太硬,不易製作;楊木的太軟,容易開裂;只有柳木的硬度稍遜槐木,便成爲大家的首選。一到了週末,我們便結夥兒朝村外的乾涸河溝奔去,溝兩岸那一排排的大柳樹,屢次慘遭我們的毒手。爲求製作更大的陀螺,我哥他們甚至將一棵碗口粗的柳樹齊樁砍下。

那時我還小,怕自己做不好陀螺,都是纏着爸爸製造。首先,選中粗度適中的枝幹,削掉樹皮,隨後用筆畫好陀螺的“身材”上下比例,再按着筆線用柴刀砍削,隨着木屑像雪花一樣片片飛出去,一個小陀螺的輪廓逐漸成型,這時的造型倒像個放大好幾倍比例的鉛筆。成型之後,再根據整體比例,將其從原料上鋸下來,再在尖端小心翼翼地釘上一顆廢棄的自行車軸裏的鋼珠,如果用勁兒大了,整個陀螺有可能一分兩半而前功盡棄。最後將凹凸不平的.表面打磨光滑、圓潤,一個漂亮的小陀螺就出世了。

那些大點的孩子一般都是自己製作。他們製作的陀螺更講究,求大;有的還在陀螺上塗上自己喜歡的各種顏色。大陀螺在小夥伴們的眼中是威風凜凜的,誰的大,誰就像個王者一樣,特有面子,就像現在比拼誰的汽車更勝一籌一樣。我曾要求爸爸給我弄個大的,卻捱了一頓呵斥:“弄那麼大幹什麼,小個兒的不也一樣轉嗎!”我心裏憤憤不平地說:“不弄拉倒,我自己弄!”趁爸媽不在家,我操起家裏的菜刀就“吭哧吭哧”地開始了,菜刀比柴刀好使呀!陀螺倒是製造出來了,好不好先不說,菜刀卻捲刃了。我爸知道後,照我屁股“咣、咣、咣”給了我幾大腳。我象徵着號喪了一通,就又跑開向小夥伴們炫耀心愛的陀螺去了。

我哥爲了製作那碗口粗的大陀螺,結果把家裏的菜刀崩了一塊兒,大伯下班後,在柴房裏用軸承帶抽他。我哥瞪着眼,冒着仇恨的目光迎向他老子那憤怒的眼光,死咬着牙,一聲不吭!這父子倆,真是狠呀!真是擰啊!躲在一旁的我可看不下去,吸足了氣兒,咧開嘴放聲嚎哭,差點兒把柴房震塌!好像我纔是捱打的人!我的哭聲把街坊四鄰都招來了,大伯只好作罷,這才放過我哥。

更有意思的是,有個小夥伴,造陀螺造上癮了,一中午的時間竟造出來三個。到學校後,有人就問他:“兄弟,今兒娶了幾個懶老婆呀?”他倒不惱,舉起三個手指頭,晃着腦袋,帶着炫耀地口氣說:“仨。”如果繼續問他:“明天打算娶幾個?”他就不耐煩了,瞪着眼回敬一句:“連上你媽,五個!”

抽陀螺的鞭子也是有講究的,不知是誰先發現磚窯廠廢棄的傳送帶裏有鞭稍(就是和軸承傳送帶內部融爲一體的尼龍線)。鞭稍是我們對它的俗稱,可以從傳送帶裏擇出來。鞭稍編成的麻花鞭子特別耐用,抽好幾天都不帶斷的,比那麻繩、滌綸繩實多了。尤其是抽大陀螺的粗鞭子,非鞭稍莫屬。

  二、鬥陀螺

童年時代,什麼時候玩什麼遊戲是隨着季節而安排的。抽陀螺大都選擇在冬季,越抽越暖和,不一會兒,腦門就沁出汗珠兒來了,還有就是在光滑的冰層上,陀螺要轉上好半天。

人少的時候,幾個小夥伴先個抽個的,等都轉起來,就會在同一時間停住鞭子,看看誰的陀螺先倒下。有的小夥伴會一個人同時抽着三個陀螺,瞧哪個更愛轉,看着都過癮!我也曾這樣瘋狂過,結果到第二天早上,胳膊痠疼痠疼的,快擡不起來了。

到學校裏,一下課,整個操場上到處都是抽陀螺的。由於人多,手裏的鞭子在揮舞的時候,有可能與附近的鞭子纏繞在一起,也可能抽着附近的人,引起一場爭鬥。

那些高年級同學的陀螺一個比一個大。大陀螺之間的比試就不是看誰的更愛轉了,而是互撞。雙方用鞭子將自己的陀螺朝對方的陀螺上趕,這一趕,兩個陀螺有時會撞在一起,個頭大的由於自重而重心穩,只歪扭兩下,就又嗖嗖地轉起來了,個頭稍遜一籌的會被對方的陀螺撞飛,進而失去平衡,再靜止。這也是我們追求大陀螺、喜歡大陀螺的根本原因。這樣的爭鬥往往很吸引人,一羣人圍成一圈,扯着嗓子吶喊助威,或者像看足球賽的球迷一樣分爲兩派,爲自己看好的參賽手加油。輸了的參賽手在聲聲抱怨中垂頭喪氣,贏了的在一片誇獎中滿面紅光。

想到這兒,我忍不住嘿嘿笑出聲來。隨着社會的進步,現在陀螺的樣式繁雜多了,有靠彈簧發力旋轉的塑料陀螺。有的陀螺上有五彩閃光二極管,晚上轉起來閃着五彩斑斕的光,特別漂亮。

  三、新時代的超級陀螺

近幾年,一些童心未泯的成年人竟然發明出鐵質超級大陀螺。那規模,那“身材”,和小型垃圾桶差不多,高三十多公分,直徑將近二十公分,用手掂量掂量,大概二斤左右。整個陀螺身軀用鐵皮焊制的,這需要周密的計算和一絲不苟地打磨。陀螺的尖端鑲着櫻桃大小的鐵珠,側面兒鑲嵌着幾個紅黃綠藍的閃光燈,晚上轉起來,閃着光,就像外星人的飛碟一樣。

抽大陀螺要沒兩下子,根本轉不起來,由於“身軀”過於龐大,又重,起步非常不容易。尤其是初學者,往往會失敗幾次,直到你摸清它的脾氣,順着它,它纔會乖乖地轉起來“享受”你的鞭子。

到了夏天的晚上,去公園納涼。公園門口,有很多大媽隨着音樂跳廣場舞。當你仔細聽,音樂裏夾雜着尖銳的,猶如爆竹爆響的聲音,特別脆,便循着聲音尋去。到公園裏的小廣場,四五個漢子直立着身,左手插着腰,整個右胳膊掄圓了做轉圈動作揮舞着長鞭,揮向大陀螺,發出“啪啪”的脆響,像過年的爆竹炸開一樣,有些震耳呢!

大陀螺特別愛轉,對它一連甩個幾鞭子之後,它可以一直轉個五六分鐘。所以,抽陀螺的人甩幾鞭後,就坐一邊喝水歇息一會兒,或者抽袋煙,或者和朋友閒聊幾句。這時,我會懷着好奇心走到大陀螺面前近距離觀察,大陀螺的五彩燈,在晚上轉成一道道紅、黃、綠、藍多種色彩的光圈,而且陀螺轉時還發出“嗚嗚”的聲響,真想外星人的飛碟在盤旋一樣,看得我不由得嘖嘖稱讚!至於爲什麼夏天晚上抽陀螺,大概是因爲白天都在工作,晚上睡覺又遲,而且又適合閃光燈大放異彩。冬天由於天氣寒冷,抽陀螺的人反倒寥寥無幾。

  四、陀螺節

陀螺節是少數民族——壯族的傳統體育盛會,至今已有300多年的歷史。舉辦時間大致由除夕到正月十六。另外,還有少數民族瑤族的瑤山陀螺節,浙江大溪鎮的大溪陀螺節。

南方少數民族的陀螺造型和北方不大一樣,整個外觀扁扁的,像個大盤子,底部角度呈鈍角形狀;而北方的陀螺則是瘦高的,底部呈銳角形狀。由於其特殊造型,南方打陀螺和北方有些區別:南方只需要一條麻繩,往陀螺上纏繞到自己認爲合適的地方,再用手扯住繩子,將陀螺往前一甩,繩子往身後一拉,脫繩的陀螺隨着慣性,落到地上就“呼呼”地轉起來了,直到停止。北方的陀螺則用鞭子抽,抽得越歡,轉得越快、越久。

舉辦陀螺節,是少數民族過春節的一道“壓軸菜”。瑤山人還把春節稱爲陀螺節呢!比賽時,由族長或德高望重的老者當裁判,衆多選手拿出看家本領,各顯神通。贏了的選手被評爲“陀螺王”,就像凱旋而歸的將軍一樣風光,尤其是奪冠的小夥子,深受年輕姑娘的青睞。

如今,人們的室外活動越來越少了,整天除了工作學習之外,就是圍着電腦、手機、電視轉了。到了過年,看春晚吐槽似乎比看春晚更有意思,年的味道越來越淡了。我想,如果我們也學少數民族在過年時,在自己的家鄉舉辦一場陀螺節盛會,那該多好!這將給越來越淡的年味兒增添新的樂趣,還可重溫我們那難以忘懷的童年時光。

現在回想那些內心深處的童年記憶,似乎就像發生在昨天一樣。時間過得真快呀!這一晃,二十多年過去了。小小的陀螺承載着幾代人的童年回憶,昔日的玩童早已長大成人,進入社會。當看他們到旋轉的陀螺時,似乎又想起充滿歡笑的童真年代,似乎又想起好久不聯繫的兒時玩伴,似乎又想起早已遺忘的童年夢想……

2016-7-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