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作文中心 > 散文 > 愛與擔當散文

愛與擔當散文

推薦人: 來源: 閱讀: 1.12W 次

一個家庭的幸福,不能沒有愛與擔當。一個孩子的成長,不能沒有良好的家風影響。而一個人在家庭中最大的意義,應該是因愛與付出帶給家人的幸福感覺。

愛與擔當散文

自從18年前女兒出生後,寡居的母親就選擇了和我這個長女生活在一起。如何照顧母親,如何營造溫馨歡樂的家庭氛圍,與家人建立和諧友善的關係,同時,讓孩子在成長的過程中感受到愛的溫暖和擔當的光榮,一直是我和愛人努力的方向。

母親由於中耳炎後遺症導致雙耳幾乎失聰,同時,還患有多種慢性疾病,因此,除了日常生活上的照顧,我格外注重對母親心靈上的呵護。爲了防止母親由於聽力障礙可能造成語言表達能力退化,每天我都會抽出一定的時間陪母親聊天,藉助口形和手勢,達到交流和鍛鍊的目的。母親因耳部手術導致視神經受損,看電視會情不自禁地流淚。我試着讓母親看書,發現這個辦法很好,母親不但不流淚,還對大部頭文學作品癡迷起來。我特意去圖書館辦了借書證,每個月給母親借書、還書。母親對書籍的依賴,儼然她桌子上的藥品,只不過,那是一劑心靈雞湯。

有一段時間,母親跟我說她肩膀不舒服,到醫院也沒診斷出病因,我猜測:年邁的母親會不會如嬰兒一樣屬於皮膚飢餓?就試着給母親按摩,每天堅持。特別是夏天,常常累得滿臉流汗,可看到母親很舒服很享受的樣子,內心的充實代替了手上的辛勞。一年後,母親再也不說肩膀不舒服了,還誇她的大閨女可以開家個體診所了。

從1998年開始,利用幹部休假機會,我帶着母親遠途旅行。北京、北戴河、青島、大連、五大連池、上海、南京……在上海世博園裏,母親開心得像個孩子,說她死而無憾了!

由於我們是多子女家庭,我清楚地記得,在最艱辛的歲月裏,母親曾20年不逛商場給自己買新衣服。我們長大成人後,經濟條件相繼改善了,必然想到要把老年的母親裝扮起來。母親的衣櫃可謂琳琅滿目,白天獨自在家最大的樂趣之一就是時裝表演。

時間長了,女兒認爲照顧老人是天經地義的常情。她也學會了關心姥姥,從來不惹姥姥生氣。

去年4月的一天午夜,還在預習功課的女兒突然把我叫醒:“媽媽,姥姥說胃疼!”

年近八旬的母親臉色蒼白,正在牀上虛弱地喘氣。

“孩子,你掛120,媽媽帶姥姥看病去!”我和愛人火速穿衣、拿錢、帶母親的身份證。救護車10多分鐘後到達。

“媽媽,你和爸爸一起去吧,我一個人在家不害怕!”女兒堅定地說,還拉了拉我的胳膊,像是給我注入一份勇氣和力量。

到了醫大二院,自稱“胃疼”的母親,被確診爲急性心梗。由於送診及時,母親得救。

一個家庭,關起門來,是社會最小的細胞,敞開門去,可能就是展現這個細胞內力、修養、風尚的平臺。

姥姥85歲以後,對我這個大外孫女的依賴就是顯而易見的了,當然,我也不遺餘力地爲姥姥的晚年創造出一系列幸福的瞬間。我會時常給姥姥拍照,買食品、服裝,把工資分得一部分給姥姥。爲姥姥花錢的感覺真就有如送人玫瑰,手中的餘香久久縈繞着,沒等散盡,就又想送新的“玫瑰”了。姥姥91歲時,我得以住上百米大房,第一個想到的就是接姥姥過來同住。8個月的時間讓我有機會照顧姥姥,體會一個蒼老卻天真的生命像一首動聽的童謠,盪滌了心中世俗的煩躁與鉛華。在那段溫馨的時光中,我時常會在浴缸裏註上適度的水,讓姥姥舒舒服服地泡一泡,然後用手指一點點地按摩式地搓洗她的每一寸肌膚。姥姥身上的皮膚被歲月抽走了光潤和油脂,留下來的是包裹身體的一層軟軟的皮層,讓人不忍以大些的手力去觸碰它們。有一次,姥姥看到我一臉的汗水不停地往下淌,就說:“你讓姥兒怎麼報答你呀?”最觸動我的,是我發現了姥姥的短褲裏竟然像年輕的女人一樣還墊着潔白的紙巾!我在想,愛乾淨的姥姥一定是不想麻煩她的後代每天爲她洗短褲,而她又想如年輕的時候一樣,讓身體最隱諱的私處每日潔淨清爽。從那以後,我給姥姥洗衣服的頻率更高了。

二侄上中學以前,每到週末、過節、寒暑假,都被送到我們家來。我們都習慣了這個編外成員。每次出行,我總會一手領着女兒,一手領着二侄,帶着他們一起玩。二侄非常淘氣,女兒常常被他惹哭。有一次,他在屋裏扔球,把餐廳的吊燈給打碎了,雖然心裏很不是滋味,也只是看他傷到沒有,一句責備的'話也說。弟妹一再地表示:“姐,孩子放在你這,我一百個放心!”女兒時常就說:“媽媽,我看你對哥哥比對我還好!”

有一年夏天,智障的表妹寄養在我們家一週。20歲的表妹智商相當於兩歲的孩子。我像對待幼兒一樣照顧她。女兒見我一點都沒有嫌棄表妹,就找來自己的蠟筆、圖畫本,要教表妹畫畫。見表妹怎麼也畫不出一個圓圓的太陽,她又耐心地教表妹握鉛筆,在大田字方格本上學寫名字。表妹終於學會了寫不大規範的“王”。回家那天,表妹哭得像個哄不好的兒童,說她喜歡這個新家,喜歡姐姐,喜歡外甥女,她還要寫多多的“王”。

與家最近的是鄰居。

4樓9歲的男孩忘了帶鑰匙,餓着肚子坐在單元樓口。問清情況後,我把他領回家裏,照顧孩子吃過午飯,哄着他和女兒一起玩,直到他媽媽下班把他領回家;和愛人去早市買菜,碰到同樓的徐大娘拎着十幾斤土豆,我們主動幫她拎回家;對門的老人心臟病猝死,身邊唯一的兒子不知所措,我給愛人打電話,他特意從外面趕回來幫助料理;7樓的大娘兒子在國外,家裏修暖氣,需要從6樓設備間打開閥門,我特意請了假爲她提供方便;樓上跑水,把我家的房頂泡掉了皮,衣物鞋子被泡溼,我們沒有提出任何要求……進門出門,遇上誰,打個招呼、問聲好,感覺友善與親和如春風一樣暖在心頭。

在兼任團支部書記期間,我組織帶領機關的團員青年每學期去慰問兩名“春蕾”貧困女童。每一次活動後,我都會講給孩子聽,還用自己的工資給兩個女童買羽絨服、文具和書,並堅持給她們寫信,鼓勵兩個孩子好好學習,珍愛生活。

有一次,女兒所在班級要捐助貧困山區的小夥伴,大多數小朋友都捐5元、10元,女兒要捐200元,我和愛人都表示贊成。我還把一件新童裝捐了出去。就在上週,孩子學校組織爲一位患腦出血的學哥捐款,女兒匿名捐出的數目佔班級總數的30%。

有了表哥的相伴成長,女兒從不以爲自己是獨生女兒,小小年紀就能納事,能容人。女兒還覺悟出要想照顧好親人,僅有愛心還不夠,還得學會創造價值,否則,你自己都吃不上飯了,還怎麼去幫助別人?女兒可謂品學兼優,熱忱善良,她的班主任評價道:“當老師十幾年,她是我見過的心靈最美好的孩子!”

愛人少年喪父,青年喪母。他把滿腔的親情無私地獻給了我的孃家人。逢年過節,兄弟姐妹以及他們的家人十五六口在我們家團聚,愛人總是在廚房裏忙得團團轉卻樂此不疲。有一次,我領母親看病趕不回來,愛人放棄應酬,特意回家給姥姥做飯。爲了營造家庭的書香之氣,他常常主動放棄熱衷的電視節目,追隨着母親和我,靜靜地看書、看雜誌。在女兒成長的十幾年裏,一直沐浴着書香,感受着親情。

如今,我們三代同堂,共享歡樂時光。家人常相伴,親友勤登門。20幾雙拖鞋的磨損、淘汰、更新,見證了我們的熱情好客。

雖然人到中年,要承擔大量的工作任務,在班後要照顧病弱的母親,早晚要送接上學的孩子,每天忙到很晚才能休息,第二天早上4點半起牀做飯……有時累得疲憊已極,甚至悄然落淚。但是,內心深處的某種定力在告訴自己:一定要堅持,一定要挺住,因爲你的崗位還需要你;母親因你的付出而安適;丈夫因你的勞碌而放心地工作;兄弟姐妹因你的親和得以團聚;女兒因你的照顧日漸成長……每天唯一屬於自己的時光便是睡前能看上一會兒書,彷彿書籍就是晚霞,它爲一天中的勞碌而燦爛地落幕。

應該承認,平素我們並沒有刻意去樹立和建設家風,只是在日常的生活中,於不經意間,踐行出這樣一種家風意識:

敬老扶幼愛在先,

樂善好施心爲鑑。

責任義務當明晰,

書香繞樑譜詩篇。

或許,生活的跑道漫長而艱辛,但只要人在路上,那麼,就會有一個希望的遠方在等待着我們!

2017年5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