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作文中心 > 散文 > 四無糧倉精神永不過時散文

四無糧倉精神永不過時散文

推薦人: 來源: 閱讀: 2.48W 次

近日,筆者在《中國糧食經濟》雜誌上看到開展“‘四無糧倉,精神永傳承”的特別系列報道,深深的觸動了一位“老糧食人”的神經。沉浸在記憶的深潭中,回憶開展“四無糧倉”的活動,如幻燈片一般,一幅又一幅的呈現在我的眼前

四無糧倉精神永不過時散文

那是上個世紀六十年代初,高中畢業後的我參加了糧食工作。分配在江西武夷山北端的鉛山縣的山區湖坊糧站當糧食保管員,保管稻穀。以後的'39年我從未離開糧食部門,先後當任過出納員,覈算員,防化員等等。只有當任保管員防化員的時期,大力開展的“四無糧倉”活動讓我刻骨銘心。

解放後不久,政府把收繳的祠堂廟宇都改造成糧侖,用於國家糧食的收儲供應。湖坊糧站有兩座侖庫——黃家祠堂和姚家祠堂,兩祠堂裏又分割成10多個小木板倉,大小倉容不一,總侖容約300萬公斤,兩祠堂相距約2裏。倉庫儲存在當地收購的徵購糧——稻穀,小麥。

上班不久,我就知道了“四無糧倉”工作是糧食部門最重要、最重點的工作之一:站長,所長每次開會都有“四無糧倉”工作的佈置和要求,縣,市每年都要組織幾次的“四無糧倉”檢查,考覈。甚至還有全省聯合檢查。要求高標準保持“無蟲、無黴、無鼠雀、無事故”的“四無糧倉”標準難度很大。不流一身汗,手上不長老繭,要長期保持“四無糧倉”標準是很難的。當時有一句話說的好:“寧流千滴汗,不壞一粒糧”。“是“四無糧倉”的目標。

當時,每年糧食出庫空倉後,都要爲板倉再次刷石灰水,板倉牆壁的縫隙如果過大,還要用小木條補平。爲了提高防蟲效果,我們發明了在石灰水中摻入一定量的“六六粉”提高了防蟲作用,後來此法在上饒全區各縣推廣。記得有一年冬天在黃家祠刷倉,我和同事老丁在同一部樓梯上刷石灰水,他在上面,我在下。不知爲什麼,他掛在樓梯上的“石灰水桶”突然打翻了,大半桶石灰水全部灑在了我從頭到腳上。

每年的夏糧或秋糧收購入庫前都要清掃倉庫,並用滴滴涕進行空倉消毒。保持“四無糧倉”標準中最難的是防蟲治蟲。記的當年用“氯化苦”,藥劑燻蒸殺蟲時,那個要求之嚴,工作之細勘稱糧食工作之最。燻蒸要將整棟倉庫從上到下,從前到後做到基本密封,往往要經過幾天的準備工作。要把屋面重新粉刷,要把倉門用塑料薄膜和紙張把門窗全部封死不漏氣。總之既要保證薰蒸殺蟲效果,又要保證人員安全。糧食發熱,配合通風降溫,要在糧堆上“挖溝打井”,不但十分累人,而且灰塵很大。口罩上,工作服上全是灰塵。鼻子耳朵裏也是塞滿了灰,吐出的口痰都是黑色。和井下挖煤的的煤礦工人差不多。通風降溫要輔以經常性的耙動糧面,及時散發糧溫和水氣,防止溫差產生結露而黴變糧食。

要實現“四無糧倉”標準,我認爲:一是要提高保防人員的工作責任心,落實各項倉儲制度。二是要組織保防人員學習糧油保管知識。掌握糧油儲藏生理變化規律,根據糧食水分,糧溫等變化釆取相應措施,可獲得事半功倍的效果。三是要貫徹好“以防爲主,防治並主”的保糧方針。“四無糧倉”標準,實際上就是在防“四無”上做工作,下功夫,防範於未然。輔以各種有效的治理措施,達到“四無糧倉”標準。四是從源頭上抓起。從入庫糧食質量抓起。要嚴格執行國家糧食收購標準,尤其是控制好入庫糧食水分。糧食儲藏中的發熱、生蟲和黴變都和糧食含水量有直接關係。

幾十年的從事糧食保管防化工作,讓我體會到,開展“四無糧倉”活動是一種手段,目的是爲了糧食保管安全,減少損失,杜絕事故。在開展“四無糧倉”活動中,我既受過表揚,得過獎狀,帶過紅花。也捱過批評,甚至被扣除過季度綜合獎。但是我深知,開展好“四無糧倉”活動,是保管員的工作職責。是評判糧食安全最好途徑與最好平臺。時代在發展,科技在進步。現在的糧食倉儲工作已經是今非昔比。大量的倉儲機械和新器材,新方法,新技術已經運用到糧食保管中。但是開展“四無糧倉”活動仍然沒有過時。仍然是衡量糧食倉儲工作成績的最好標準。國家提出“糧食安全省長負責制”。我認爲:弘揚“四無糧倉”精神,繼續開展好“四無糧倉”活動,就是確保國家“糧食安全”工作的一個重要組成部分。“四無糧倉”精神永遠不會過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