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作文中心 > 散文 > 康南印象記散文

康南印象記散文

推薦人: 來源: 閱讀: 2.79W 次

上世紀七十年代中期,我結束了上山下鄉的知青生活,被分配到康縣工作。當時國內旅遊業還沒有興起,地處秦巴山區的康縣,信息、交通還十分閉塞。而那時候就有一種說法:到了隴南,沒有去過康縣,就等於沒有去過隴南;到了康縣,沒有去過陽壩,就等於沒有去過康縣。可見,以陽壩爲代表的康南,早已經是我們隴南最具標誌性的地域之一。

康南印象記散文

我有幸在很多人嚮往的康縣,工作生活了十年,這裏給我留下了許多美好的難以磨滅的記憶。

由於工作關係,我曾經多次到康南,尤其是到陽壩下鄉;即使調到市上以後,也還因公因私,多次去過那裏。現在被列爲國家AAAA級森林公園的陽壩梅園溝,名聞遐邇,每年都有幾十萬人次去那裏旅遊觀光。而我第一次去的時候,她還是未被開發的處女地。我乘坐212北京吉普,第一次進溝,通往梅園溝的簡易公路上長滿了高高的青草,山民家裏養的狗狗們一路追着我們的汽車狂吠——可見當時的那裏,幾乎還處於“原始生態”。

從康縣縣城出發,順着康陽公路,沿着清凌凌的燕子河一路南下,公路兩側是莽莽蒼蒼的大山林,在不同的季節裏,呈現出不同的主調色彩,雲霧繚繞中,林木蒼鬱,百花爛漫,羣鳥唱答,山籟隱隱。燕子河裏,魚翔淺底,更有成羣結隊的團魚,從河裏走出來,聚集在大青石板上曬太陽。到了海拔800米以下時,油桶、棕櫚、茶葉等亞熱帶植物,隨處可見。從蘭州來的遊客,到了陽壩,曾經發出過難以置信的感慨:這哪兒是大漠駝鈴的甘肅啊,明明是江南嘛!

我第一次到陽壩,是1976年夏天,我帶着文工隊十幾個20歲左右的女孩,去那裏輔導農村演出隊排練文藝節目。按照公社安排,我們被分別安排在幾個生產大隊裏,由於我是唯一的男士,並不固定在某個大隊,而是可以巡迴的。當夜,我和五個女孩到了一個叫做大莊子的地方,被大隊支書安排在他家居住,五個女孩住一間大房子,我住一間小房子。夜已經很深了,正睡得迷糊時,那五個女孩敲我住的房門,說要和我調換住房。我問原因,說是她們害怕,睡不着覺。我說你們五個人呢,怕啥?可她們非要堅持和我換,換到她們的大房子裏不禁令我失笑,凡是能用來頂門的工具都使用上了,這些女孩真膽小!細細想來,也難怪,那時候還沒有電燈,屋裏屋外,一片漆黑,密密匝匝的老山林裏,不時傳來貓頭鷹或其他野獸的怪叫聲,令人毛骨怵然。

後來,我又到了葉家坪,與兩個女孩同住在一個黃姓大隊支書家裏。那天,黃支書說請我們參加村裏的一家婚宴。我們說參加婚宴是要隨禮的,我們沒有禮品,不大好吧?黃支書說,你們是貴客,請都請不來,還隨什麼禮?在婚宴上唱幾首歌子熱鬧熱鬧就好得很。這次婚宴讓我第一次知道了,康南男嫁女娶的奇特婚俗。那個陝西燕子砭的小夥子是“嫁”到這裏來的`,他給我們敬酒,我們其中的一個女孩打趣他:“出嫁”的感覺咋樣啊?小夥子一臉歡笑,回答說挺好,沒有一點不好意思的表情。後來才知道,這種婚姻形式在當地十分普遍,是很正常的事情,那些“出嫁”的小夥子從來不會覺得有什麼尷尬。

1980年,我調到縣委報道組工作,一次到陽壩鎮龍潭村去採訪,夜宿村支書家。夜半時分,支書敲門,已經睡了一覺的我問他有何事,說是請我吃夜飯。我說晚飯已經吃過了,深更半夜的,還吃什麼夜飯?支書說,他請了村裏的幾位老漢陪我,不吃不行;還說晚飯和夜飯是不一樣的,他們不僅要吃夜飯,而且還在深夜用夜飯待客。我只好穿衣起牀,按照他的安排吃夜飯。這頓“夜飯”的菜品很豐富,有康南特產木耳、香菇、竹筍等等,還有康南特色名吃豆花酸菜面;但最令我難忘的,還是其中的一菜一酒。

那“一菜”是純肥的臘肉,如同巴掌一樣寬大,兩邊炕得金黃,入口就化,滿嘴流油。那“一酒”叫做“二腦殼”,是當地山民自釀的土酒,是隴南民間釀造的很有名的特色飲品之一,度數較低,糧食的香味很濃,口感很好,因其甲醇含量較高,需要放在爐子或火盆溫熱,揮發掉一部分甲醇,方能飲用。據當地人解釋,它之所以叫“二腦殼”,是因爲喝醉了看人是兩個腦袋的緣故。我在這個特殊的夜晚,第一次吃夜飯,第一次吃純肥的巴掌般寬大的臘肉,第一次喝“二腦殼”酒。

陪我吃夜飯的是村裏德高望重的四位老人,對我十分熱情,一個勁給我的碗裏拈肥肉,頻頻地邀我舉杯。我的酒量還行,來者不拒;只是吃了幾片純肥的巴掌般寬大的臘肉之後,雖然覺得特別香,卻再也無法享用了。看着碗裏還有很多,只好對那四位老者說:俗話說,爺爺孫兒沒大小,我碗裏的,您幾位爺爺就幫我吃了吧。他們都很高興,四雙筷子齊動,很爽快地就幫我啖了。——這頓夜飯,讓我領略了康縣陽壩民間獨特的飲食和飲食習慣,領略了“二腦殼”酒的飲用方式和清醇綿長的香味,更讓我領受了康縣陽壩老百姓人情的美好。

上世紀八十年代,康南還保留着刀耕火種的生產方式。放火燒山,把蒿草、細小灌叢清除掉,農民腰上挎一個裝着玉米種子的巴籠,手握撅頭,挖一個小坑,丟下去一兩粒種子,種好後,就再也不管了,任其自然生長到成熟收穫。就是這麼一個落後的地方,人們卻不封建。我陪着甘肅畫報社的記者去採訪,竟然看見陽壩河裏有成羣男女同在一塊洗澡,記者一邊感嘆,一邊拍照,高興得如同發現了新生事物一般。

康南物產極爲豐富,土特產品有木耳、猴頭、香菇、竹筍、天麻等等上百種,最主要的還是茶葉。這裏是隴南三大茶葉適生區之一,也是最大的主產區。一片片茶園,四季碧綠,不僅是當地的支柱產業,農民的主要經濟來源之一,還是獨具康南特色的靚麗的觀賞風景之一。康南種植茶樹歷史很悠久了,但過去主要依靠手工製作,產量較低,質量不高,主要是茶農自用,少量的作爲商品出售。現在,隨着現代化加工技術和設備的引進,茶葉加工已經主要着眼於高中檔產品了;至於那些已經長成大葉子的,由於價格低廉,採摘成本高,茶農們就大面積的放棄了,很是可惜。

隨着旅遊業的快速發展,來康縣陽壩旅遊觀光的遊客數量逐年上升,除了觀賞這裏特有的山水自然風光之外,吃這裏獨特風味的農家飯,喝別具風格的“二腦殼”酒,也是另一種不可多得的享受。康南的農家樂很多,數步一家,數公里一片,比比皆是,無論是原材料,還是飯菜廚藝,都是當地的無需掛牌子的正宗,豆花面、清炒菌菇、涼拌竹筍、面裹肉、油炸野生小魚,等等;如果你運氣好,還能吃到野味,當然不是獵殺的。

在康南的茫茫原始森林裏,生活生長着大熊貓、金絲猴、藍馬雞、紅腹錦雞、楠木、紅豆杉等稀有動植物。在清凌凌的燕子河裏,還有娃娃魚(大鯢)、團魚(鱉)、黃魚等稀有魚類。天空中,飛翔着灰喜鵲、小黃鷹、隼等稀有飛禽。至於蜂兒蝶兒,以及那些叫不上名字的昆蟲,就數不勝數了。

康縣的最南端,有一個叫做太平的地方,過去是一個鄉,現在合併到陽壩鎮了。據考證,這個地名與150多年前的太平天國的太平軍很有關係,男嫁女娶的奇特婚俗,就是當年太平軍的遺俗;那裏的老年山民纏頭、束腰、綁裹腳的裝束打扮,也是當年太平軍流傳下來的。

康縣南部山區的方言,接近於陝南川北語音,在隴南方言中,屬於獨特的片區;其生產方式、生活習慣、衣飾穿着、民俗風情等都帶有明顯的巴蜀文化的痕跡,與康縣北部乃至大多數隴南地域極不相同,具有非常鮮明的地方特色。這裏的一切,都很獨特。

還值得一說的是,也許是因了山明水秀、鳥語花香的這方水土養育的結果吧?康南的女子不僅聰明伶俐,而且清秀靚麗,還多情大方。尤其是中老年婦女,處於家庭的核心主導地位,更是一副主人公的姿態,主動待客,陪着客人抽菸喝酒,談笑風生,無所顧忌,幸福值很高,真是羨煞生活在男權下的許多女人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