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作文中心 > 散文 > 關於夢醉撈刀河的散文

關於夢醉撈刀河的散文

推薦人: 來源: 閱讀: 9.69K 次

沙市鎮位於瀏陽市的北面,是管轄幾萬人口的大的行政農貿中心,撈刀河水就從集市邊山腳下的紅石頭河牀上滑過。河兩岸有一座古老的石橋相連,從鎮上沿一條沙石公路往平江方向行走三公里多的山路,又到了一個叫山上羅的小集市,再往前行幾十米後,往左邊放眼望去,地勢豁然開朗,只見有良田數千頃,是一個橢圓形的小平原,橢圓邊上是幾層重疊的、密密麻麻少有間斷的、幾乎同一模式的兩層土木結構的瓦房,再外層即是“緊箍”着房屋的高矮不一、層巒疊嶂、綿延不斷的羣山。山上大部分是青翠的,但也有一部分是禿頂的,只有稀疏的幾顆松樹硬“粘”在光滑的“細沙岩”石板上。整個田野西北邊高,東南邊低,中間水渠縱橫交錯,寬窄不一的道路也清晰可見。這個地方叫高標塅。從小集市出發,沿着山腳下的村子往塅的西邊走一公里半,到了高標塅位置最高處的村莊,叫做沙山袁的地方。這兒就是我的家園了。

關於夢醉撈刀河的散文

站在塅中的田基上,擡頭觀察沙山袁地貌,只見有三個幾十米高的小山包並列一字型排列,蹲在百多米高的羣山前面。每個小山包的右邊緊接着有人工修築的塘基,貯藏着汪汪的一塘清澈的山水,方便小山包早晨“醒來”照着鏡子梳理容顏,體面地度過風光的每一天。左邊的小山嶺叫蛇嘴嶺,像從環形羣山的身軀邊小角度伸出的長長手臂前的拳頭,也像巨大的蟒蛇拖着長長的身體從山頂匍匐而下的'蛇頭。爲了防止它再向前“伺機攻擊”,先祖們以塘基充當鏈條將這一威脅之勢捆綁化解在羣山的腳下。塘基上長滿了高矮不一的樹木,與羣山有了天衣無縫的銜接,就像自然的山腳突出延伸。

中間的小土包叫“烏洲堖”,嶺上是較平的,靠近塅的一邊是懸崖。崖上多是青草,只有少量的樹木,對嶺上的視野沒有遮擋。幾十米長的塘基將烏洲堖與左邊的叫“老廟嶺”的串聯了起來。塘基靠水面的一邊長有低矮而根部發達的、有密密的節疤的水柳灌木,其反面多是小竹子和狗尾巴草。也有幾棵掛滿了圓圓的、輕薄而密密麻麻的綠葉的木子樹在塘的拐彎處“站崗”。老廟嶺是原生態的,沒有人工挖鑿的痕跡,樹木茂盛,樹種豐富,野果子也多,比另兩個山包要高出很多,“身軀”也強壯幾倍。嶺的右邊山腳有相對低矮些但修長的塘基,向對面的有些光禿的禇紅色癩子石羣山延伸。基上也長有小灌木和霸根草和金櫻子藤、腹盆子藤,顯得特別的穩固而又華麗。在蛇嘴嶺、烏洲堖和後面的羣山相夾顯現出長方型的狹長地盤中,就藏着一片沙山袁家的土牆瓦頂的房屋了。後面緊靠羣山,前面是由水渠相隔的、由高走低的大片稻田。站在屋檐下,每天可望到高標塅四周數不清遠近村落的裊裊炊煙和萬家燈火,天氣晴朗時,也可以正面望見幾十公里遠的聳入雲霄的石柱峯。

站在沙山袁屋靠背的紅石頭山頂上,對着塅觀察,右邊有蛇嘴嶺與相近的羣山合圍成的V字型山衝叫尾巴塘衝。衝口是頭尾一寬一窄的碧波漣漣的杉樹塘。烏洲堖與老廟嶺之間的魚塘裏水質因爲塘底泥的關係而清中帶黃色,形狀像長是寬的兩倍的長方形,是離村子最近的、村民洗菜洗衣的日用塘;在靠老廟嶺的塘邊,建有熱鬧忙碌的大隊部和村辦小學。

再向左看,老廟嶺與羣山之間有一依山腳而彎曲的半月形的湖泊,有幾百米長,百多米寬,水質清澈。這裏叫鄭家塘。在塘與羣山之間,是長長的一片高低錯落、被“兩邊地勢”擠壓得形狀各異的菜地和稻田。三口塘高矮有序,杉樹塘的水可經過山邊的水溝依次流到另外的兩口魚塘。

三個小山嶺站在一條直線上,羣山從直線的頭尾外的不遠處包抄合圍,將小山嶺抱入懷裏,終生相伴,形成一個大的三角形輪廓。

小山崗能幫助我們的瓦房遮風擋雨,我們在兩個矮的山崗上建起了曬穀場,除了農忙時曬穀,還可在夏天供人乘涼,在朦朧的夜色籠罩下,這裏的山、水、田、屋和人組合成了一幅美麗的圖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