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作文中心 > 散文 > 學會傾聽散文

學會傾聽散文

推薦人: 來源: 閱讀: 2.99W 次

想起早些年前學過的一篇課文,題目和作者統統忘記了,只記得大概內容是俄國沙皇時期吧,一個窮苦的馬車伕,兒子死了,他的心情很苦惱,希望向別人傾訴,可是誰也不願意聽,最後他只好跟自己的小母馬訴說起來。

學會傾聽散文

這是個悲涼傷感的故事,當然是爲了控訴舊制度下人性的冷漠。後來我在百度上搜索到這是俄國著名作家契柯夫的短篇小說《苦惱》,副標題是聖經舊約裏的一個句子——“我拿我的苦惱向誰傾訴”。

一般而言,大多數的時候,人們更喜歡傾訴,願意表達自己所熟悉、所感興趣的話題,無論是繪聲繪色的描述,還是語無倫次的嘮叨,都是一種自身情感的宣泄。魯迅筆下的祥林嫂,見人就說“阿毛啊、剝豆啊、被狼吃了啊……”等等,開始還能博得街坊鄰居的同情,安慰幾句,勸導一番,時間久了,別人便不再可憐她,看到祥林嫂就望風而走,恐避之而不及,把她當成魔魔怔怔的瘋子和精神病。可見,傾訴者並沒有厭倦,而傾聽者卻已經疲憊和麻木了。

千百年來,傳統的道德教育人們要克己、要忍耐,所以纔有“人生失意十之八九,能與人言百二三”的古語。許多時候,由於各種原因,人們寧願自己把苦惱放在心裏,而不想輕易告訴別人,覺得丟臉,沒面子。久而久之,就鬱結於心,抑鬱成疾,嚴重的甚至厭世、輕生。現代社會,生活節奏瞬息萬變,我們每個人都努力的迎合着時代的步伐,每每感覺疲憊和壓抑,自我心理調適不當,也可能出現意想不到的嚴重後果。現代醫學將這種情況定義爲病態,稱爲抑鬱症。可見,傾訴,不僅僅是心理需求,更是生理需求,日益成爲提高生活質量所必需的要素和手段。

在這種情況下,傾訴煩惱、發泄怨憤就成爲與我們的身心健康休慼相關的重要事情了。但是,就像契柯夫筆下的馬車伕姚納一樣,傾訴不是簡單的說話,更不是對牛彈琴,傾訴需要選擇對象,需要有人傾聽,從而博取理解和共鳴,達到釋放壓力,緩解心情的目的。從這種意義上說,擁有良好的傾聽者就是莫大的幸福,更顯得彌足珍貴。

但是,跟傾訴相比,做一個合格的傾聽者並不是一件輕而易舉的事情。因爲傾訴是主動的,而傾聽卻是被動的,傾聽者的角色往往更容易產生倦怠情緒。即便是朋友,他傾訴的事情也未必與你相關,或許跟你完全不搭界,他的表達方式也未必妥當,很可能絮絮叨叨,顛三倒四,你都不能表現出厭倦和膩煩情緒,要時刻保持旺盛的興趣,努力融入傾訴者營造的氛圍中,認真去聽,留意去記,站在傾訴者的角度,儘可能的迎合傾訴者的思維脈絡,進行必要的梳理和分析,進而在適當的時候加以點評,贊成或者不贊成他的觀點無所謂,首先讓他知道你一直在聽,你對他的話很關注,這是作爲傾聽者的基本素質和要求。

記得丁遠峙的《方與圓》中就講述了這樣一則小故事:說他有兩個朋友來訪,其中一個跟主人對弈,廝殺興起,另一個則去跟主人的父親閒談起來。後來朋友離開的時候,父親竟然親自送出門來,頻頻致意,相當的熱情和留戀。主人很不解,就問朋友:父親對我的朋友一般都淡淡的,爲什麼唯獨對你如此青睞呢?朋友也納悶,其實他並沒有跟主人的父親談些什麼,只是微笑着聽老人講些瑣事,不時的插一兩句話而已,也不知道老人爲什麼對他印象這麼好。

現在想來,就是這位朋友做了老人最好的'聽衆,傾聽老人的訴說,就是對老人最大的尊重吧。年輕人往往都不喜歡聽老人的嘮叨,所以老人對能坐下來跟他嘮嗑的人相當欣賞和看重。

有人做過一項社會調查,在所有的各行各業中,出租車司機的親和力是最好的。這也不難理解,因爲人們都坐過出租車,或許都跟司機進行過簡單的交談。出租車司機跟乘客萍水相逢,素昧平生,無論說些什麼,隨着乘客的下車都如船過水無痕,消失得無影無蹤,不會產生任何影響。呵呵,由此看來,出租車司機就是最龐大最安全的傾聽者羣體,對於放鬆精神壓力、緩解家庭矛盾、維護社會和諧穩定方面還發揮着不小的作用呢。

“心理醫生”是近些年出現的一種新興職業,就是針對人們的各種心理問題進行科學的調適和疏導,達到身心健康的目的。我想,“心理醫生”應該是與時俱進、應運而生的職業傾聽者。他們的主要工作就是傾聽病人的訴說,瞭解產生心理問題的前因後果,然後進行因勢利導,幫助病人克服困難,化解矛盾,看到生活的陽光和美好,樹立生活的信心和希望。

有句話說,有人分享快樂,快樂就增加一倍,有人分擔痛苦,痛苦就減少一半。讓我們都學會傾聽,做一個寬容、善良的傾聽者。編輯評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