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作文中心 > 散文 > “捐款”引發的思考散文

“捐款”引發的思考散文

推薦人: 來源: 閱讀: 3.14W 次

幾天前上時,在單位的羣裏看到一個姓“吳”的同事因患“急性胰腺炎壞死”到西華醫院搶救治療的消息,同時看到了單位上發起的對小吳的捐款資助暢議書。讓我感到“震驚”和“疑惑”!“驚”的正是這個小吳,十四年前同樣是因爲生重病住院,當時他家經濟條件差,只好單位上組織全體同事給他“捐款”近六萬元,才把他從死亡線上拉了回來。小吳出院後,因身體不適應,在家休息了兩年,等完全康復又纔回到工作崗位上。後來他結婚生子,老婆無工作,兒子現在才八歲。這次怎麼又生病了?我“疑惑”不已?

“捐款”引發的思考散文

小吳工作還不錯,但他的消費方式我不是很贊同,有一次,小吳在同事面前說他穿的體恤五百多元一件(我的體恤剛好一百元),便宜的是假貨(對此我不以爲然)。我一直認爲男人只要吃飽、穿暖就行,更多的是對家庭的責任和擔當。在我的意識裏,小吳對自己是捨得花錢的,儘管他家境並不寬裕。特別是他愛喝酒的習慣(我曾多次心裏認爲他不該再喝酒了),也許酒是真的害了他。

昨天單位組織職工爲“小吳”捐款,大多數人都捐的倆百元,同他們聊起這個事時,有個職工說了實話“這幾個月每個月工資才三千元不到,我只捐了一百元。”(事實上是最近幾年職工每年都在爲類似這種事捐款,心裏難免埋怨)。單位組織職工獻愛心本意無可厚非,但操作過程中,不應規定數額,既然是捐款,就看捐款者的`自願,捐款畢竟不是攤派!這會讓員工之間借“捐款”而產生嚴重的“攀比”扭曲心理,給員工本來健康的心理留下陰影。在不經意中曲解了“捐”字的真正含義,讓人誤讀傳統的中國文化。

本來隨着國企改革的進一步深入,許多職工未來的日子並不好過,在這種背景下,不該將“捐款”常態化,更不該有這種好大喜功的攀比心理!想來也是,職工本來工資就低,現在物價壓力的確挺大的。職工捐款也只能在職工的經濟承受範圍之內呀!否則,肯定會讓大家反感,影響員工之間的團結,並激化一些矛盾。

再說,“小吳”有醫療保險,費用可以通過這塊來解決的,只是說要自己先墊付這部分費用,他的家人可以先向親戚或銀行甚至單位借,等醫療保險部門報銷後歸還就行。話說回來,小吳因已被“捐款”救助過一次了,應該說他理應學會懂得感恩、懂得珍惜才行,對“臨渴掘井”的理解比我們更深入。何況誰都知道,生病住院要自己出錢的道理。“捐款”真的會催化他與中華民族“節儉”的傳統美德背道而馳、漸行漸遠!試想,中華民族在存亡之秋的關鍵時刻,總不能讓外國人給中國出錢打仗吧?

中國現行的醫療保障體系並不是很完善,中間還有許多爭議,有繳納保險費用多少的問題之爭,有繳納保險費後享受不同報銷比例的問題之爭,有繳納保險費與不繳納保險費今後是否一刀切的問題之爭。隨着城鄉一體化的進一步深入,這方面的問題真的值得人們深醒!如果在這種背景下再無論遇到老百姓生死攸關的大事時,醫保及紅十字機構不作爲,什麼都只依靠民間或單位輕言“捐款”,勢必帶來更多的不公平,引發更大的社會矛盾。

在我們中華民族這個有着傳統“節儉”美德的國度,應將“奢侈、浪費”四字牢牢的釘在羞恥柱上。同時,政府也要科學麪對和解決發展過程中存在的問題,引領中國各行各業在更加健康的軌道上前行。或許是我寫這篇文字的唯一理由!

尋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