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作文中心 > 三年級作文 > 【精品】傳統文化三年級作文合集8篇

【精品】傳統文化三年級作文合集8篇

推薦人: 來源: 閱讀: 3.57W 次

在平凡的學習、工作、生活中,大家都經常接觸到作文吧,根據寫作命題的特點,作文可以分爲命題作文和非命題作文。你寫作文時總是無從下筆?以下是小編整理的傳統文化三年級作文8篇,歡迎閱讀,希望大家能夠喜歡。

【精品】傳統文化三年級作文合集8篇

傳統文化三年級作文 篇1

生活中有很多傳統文化,比如:端午節、賽龍舟、中秋節賞月、元宵節吃餃子、吹春節放鞭炮。

就拿“春節放鞭炮”來說吧!過年爲什麼有放鞭炮?原來傳說從前,又叫“年”的怪獸,每年大年三十就會到村子裏去危害人類。村子李德仁大驚失色,嚇得魂飛鬼散,卻毫無還手之力,只好多一天是一天。因爲:“年”一口能吃掉整個村子裏的人,搞的民不聊生,人心惶惶。有一年這個叫“年”的怪獸又來了。天漸漸黑了起來,一位大膽的老人點起了火堆,頓時熊熊的大火燃燒起來。就當火快滅時,一個小孩找了根竹節扔進了火堆,那是“年”正要吃人,被這突然發出“噼裏啪啦”的聲響,嚇得狼狽地落慌而逃。

雖然從此“年”不來了,但人們仍舊擔心它還會再來騷擾。就這樣“過年放鞭炮”的習俗就形成了。

我們中國的傳統文化真是博大精深,源遠。

傳統文化三年級作文 篇2

我感興趣的傳統節日中最喜歡的是春節,因爲它是中國民間最隆重的傳統節日。

在農曆正月初一,又叫陰曆年,俗稱“過年”,“新年”。

每年過年,街上掛滿了紅紅的燈籠,彩旗飄飄。商場是人山人海,購買年貨,可熱鬧了。

奶奶準備了豐盛的食物,外面有許多“砰、砰、砰”的鞭炮聲。每個小朋友都穿上了漂亮的新衣服,大人們露出了滿意的笑容。爸爸給我買了許多禮花和鞭炮,到了晚上,我就拿出禮花下樓和小朋友一起放,我們玩得非常高興,到了晚會開始,我才戀戀不捨地回家,與家人一起一邊吃水果一邊觀看晚會,精彩的表演把我們逗得哈哈大笑,心想:要是天天都過年該多好啊!

我還喜歡過“重陽節”,農曆9月9日,是中國的一個古老的傳統佳節——重陽節。

重陽節,又稱“老人節”。重陽這一天,人們賞菊花,佩帶茱萸,攜上山,暢遊歡愉。這一天放學,我和爸爸媽媽準備了一份禮物去看望爺爺奶奶,我心中非常開心,因爲我明白尊老愛幼是我們中華的傳統美德。

“元宵節”也讓我難忘。每年農曆的正月十五日,春節剛過,迎來的就是中國的傳統節日元宵節,這一天我們也放了許多煙花,還吃了元宵,猜了燈謎,還到公園裏觀了燈。一家團團圓圓,那時的我心中充滿無比的幸福和歡樂。

中國的傳統節日真是豐富多彩,它是中國的文化。我瞭解的傳統節日還有:端午節、清明、七夕節、中秋節等。這些傳統節日同樣給我們帶來了歡樂和幸福,所以我們要記住這些節日,並永遠繼承下去。

中國的傳統文化更是光輝燦爛的古代文化,作爲我們新一代要加強,大力弘揚中國的這些傳統文化。

傳統文化三年級作文 篇3

農曆五月初五是中國的傳統佳節。端午節又可以叫做端陽節,傳說那天是中國古代偉大詩人屈原抱石投江的日子。那天愛國詩人屈原聽到自己的國家快要滅亡的消息後,悲憤交加、心如刀割,抱起一塊石頭,縱身跳入江河裏。

人們爲了紀念屈原,每到端午節時,大家就划着船把飯投進江裏。後來,他們知道這飯已經被魚吃了。就想了一個辦法:把米放到四片長葉裏面包起來,就像一個三角形,這個樣子飯就不會被魚吃了。人們把這一個被葉子包裹而成的“米三角”起了個名字叫糉子。

以後,每年的這一天,家家戶戶都要吃糉子,孩子們都帶上了香袋,在門上的兩邊插上艾草和桃枝……我最喜歡的節日就是端午節啦!

端午節有美味的糉子吃,端午節真好!

傳統文化三年級作文 篇4

生活中的傳統文化,讓我感動的一件事,誦讀經典,感悟成長,感恩,那是小生活中的傳統文化燦爛的陽光穿過樹葉間的空隙,透過早霧,一縷縷地灑滿了校園。生活中的傳統文化暗藍色的高空中閃耀着一顆白亮耀眼如鑽石的星星——啓明星。

青蛙碧綠的身體上佈滿了墨綠色的斑點,白白的大肚子像是充過了氣,一鼓一鼓的。春雨不停地下着,細細的雨絲織成了一張碩大無比的網,從雲層裏一直垂到地面上,遠處黛色的羣山,近處粉紅的桃花,嫩綠的楊樹,柔軟的柳枝,都被籠罩在這張無邊的大網裏,這張網是春姑娘巧手織成的紗巾,蓋在天地間,技在羣山上。表姐剛來的時候,身穿一件方格襯衣,補了幾塊補丁,腳穿一雙沾着泥土的白涼鞋,走路說話都不敢大聲,我們都說她土裏土氣。

可是現在,我們不敢說表姐了。你看她穿一件漂亮的上衣,一條緊身牛倉褲,一雙鋥亮的高跟鞋,脖子上戴着閃光的金項鍊,肩上披着長長的黑髮,顯得神氣大方。回到家裏又說又笑,像生活在蜜糖中一樣。人物,再見了,母校,家鄉的變盛夏,天熱得連蜻蜓都只敢貼着樹蔭處飛,好像怕陽s光傷了自己的翅膀。他雖然只四十剛出頭,卻早已兩鬢飛霜,瘦削而蠟黃的臉上皺紋密佈,青筋暴露的雙手長滿了硬生生的繭皮。呂可頌嚴冬的夜晚,幾顆赤裸的星星可憐巴巴地挨着凍,瑟瑟發抖幾乎聽得見它們的牙齒冷得捉對兒廝打的聲音。

傳統文化三年級作文 篇5

中國傳統文化我與中華傳統文化攜手。在不少作文裏,作者們爲中華民族永不改變的傳統文化拼命吶喊,竭力控訴着人們對於傳統文化的漠視。我與中華傳統文化攜手。在我國傳統節日裏,我“遙望”古代詩句而感慨。傳統文化在我的腦海裏似乎已轉化成了一串串飲食文化的符碼,爲我品嚐中華“小吃”劃定了時間表,我津津有味的咀嚼着傳統文化的結晶,我不論在什麼時候,都察覺得到它的存在。

正月十五元宵節,我知道吃湯圓的時候又到了。“湯圓呢?今天可是元宵節啊!”餐桌上的麪包既讓我驚訝又讓我納悶。湯圓湯圓,就是一大家子人要團團圓圓的意思。傳統文化在不同的節日裏,用不同的東西告訴我們。它沒有消失,就像大家春節一家要團聚在一起,吃着年飯。不同的人用它們不同的眼光看待它,它的重要性也隨之改變。傳統文化不僅是流動時間的凝固劑,更是民族個性的烙印。

自古以來,中華民族用自己的個性情感,彷彿羣體無意識般地充實着傳統文化。內斂含蓄,善良仁義,樂觀信賴,天人合一……這是一種純粹的情感,更是中國傳統文化的精髓。傳統文化經過幾千年的洗禮一路走來,不同時代的人們賦予了它不同的形式,有的至今爲人們所熟知,有的已湮沒在時代的滾滾洪流中,而現在的我們,儘管奮力追溯着一切傳統文化的習俗,爭相效仿,但同時並存的,卻是日漸冷漠的人情,有的人可以爲了工作利益而擠壓出更多的時間,卻從不爲自己的親友,家人甚至是自己的心靈留一點空間。漸漸地,他們看不見世間的'大象,聽不到世間的大音,他們與傳統文化分手,他們與人間真情絕緣。我們回憶着傳統文化,那我們何時能回味傳統文化呢?莎士比亞曾經說過:我們所謂的玫瑰,如果換一個名字,不也一樣芳香嗎?傳統文化需要我們的傳承,但花謝了無關緊要,我們所必須做的,是讓那餘香漸飄漸遠。

傳統文化三年級作文 篇6

中國有許許多多民間節日,但我最喜歡的就是春節了。每到這個時候,家家戶戶都要吃餃子,放鞭炮等,我們家也不例外。

那天晚上,我們家包了許許多多種陷的餃子。吃飯的時間到了,我的眼裏來回尋覓着,希望得到豆腐、錢和糖陷的餃子。終於,功夫不負有心人,找到了一個白色的,我心裏想:不知道是糖的還是豆腐的。於是我迫不及待地拿起來往嘴裏送。果然,是一個豆腐餡的,明年我可以有福了。然後,我們又去放鞭炮。一會兒,春節晚會開始了,我只好回去看了。

我國的民間節日,豐富多彩,真爲自己生活在這樣一個國家而自豪。

傳統文化三年級作文 篇7

在我們中國,每逢春節,無論城市還是農村,家家戶戶都要精選一幅大紅春聯貼在門上,爲節日增加喜慶的氣氛。這一天你到大街上去看看,到處是喜氣盈門。

春聯代表着歡樂祥和。我們的寒假作業中就有一項是抄寫春聯,有“大地春光好,長天曉日紅”,“歲歲皆如意,年年盡平安”,“江山萬里如畫,神州四時皆春”,“春風送春處處春色美,喜鵲報喜家家喜事多”等等,我還上網瞭解到春聯的種類比較多,按照使用場所,可分爲門心、框對、橫批、春條、斗方等。因此,貼的位置也不同,如“門心”貼在門板上端中心部位;“橫批”貼在門楣的橫木上。

抄寫了春聯,我才知道中華傳統文化的博大精深,開闊了視野,感受到了語文學習的樂趣。我國的傳統文化還有剪紙、戲劇等等,有待我們繼續學習。

傳統文化三年級作文 篇8

中國皮影藝術是中華民俗文化中的一支奇葩。皮影戲是世界上最早的幕影文化娛樂形式。千餘年耒,她爲中華大地生生不息的兒女增添了無數年節與豐收的喜悅,寄託了對平安福祉的祈盼和對未來無窮的嚮往。它是歷代廣大民衆的精神食糧。

過去在農村、廠礦、部隊、機關、學校都常有業餘皮影戲社團組織,豐富了廣大羣衆的文 化生活。

我國先民所發明的皮影戲,是利用幕影原理,將表演的影子與音樂伴湊和說唱配音聯合運用最早的一種視影藝術。國際電影史理論界公認,皮影戲藝術是後來發明電影的先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