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作文中心 > 三年級作文 > 三年級科普作文合集7篇

三年級科普作文合集7篇

推薦人: 來源: 閱讀: 3.24W 次

在平日的學習、工作和生活裏,大家對作文都再熟悉不過了吧,作文是經過人的思想考慮和語言組織,通過文字來表達一個主題意義的記敘方法。那麼問題來了,到底應如何寫一篇優秀的作文呢?下面是小編精心整理的三年級科普作文7篇,歡迎大家分享。

三年級科普作文合集7篇

三年級科普作文 篇1

今天在杭州科技館,我參加了索尼探夢——科普萬里行的室內大型科學試驗。

非常欣喜,因爲是第一次參加這樣的活動。這裏有許多有趣的實驗。“飛去來器”“空氣炮”“靜電杯”,還有前面三個小實驗,看得我眼花繚亂。

我特別感興趣,便高高舉起了手。很幸運,我被選入做“靜電杯”這個實驗。不過,做這個實驗是非常緊張的。雖然是肯定十分安全,但是還是很害怕。“5——4——3——2——1!”我猛地感覺被刺激了一下,雖然就一下,還是讓我“回味”好久。聽了博士的解說才明白,雖然這個電壓是非常大的,但是電流很低,所以只有那很短暫的一下。

這個很短暫的實驗讓我興奮了很久,我覺得這讓大家對科學更加有興趣了,希望有更多這樣的機會讓更多的人來參加。

三年級科普作文 篇2

鄭州市氣象科普館位於中州大道和南三環交叉口的劉南崗村的氣象局院內。它佔地40畝,場館內可參觀的區域有4層樓。內有天文與氣象展區、氣象服務展區、地球家園展區和趣味科學展區四大塊,通過這四個展區,我們學習了很多知識,包括氣象的防災減災;低碳生活;保護環境;氣象資源的利用等等。

我們還在一樓的地震廳體驗了一次5級的地震,它屬於中強度地震,地震來臨時,感覺地面和吊頂都在晃動,不穩定的東西都會倒下,水會從容器內溢出,人站立不穩、坐立不安,動物會四處逃竄。通過地震體驗,我們瞭解了有關地震的相關知識,感受到地震是多麼的可怕,學習了當地震來臨時的自救方法。

我們還去了4D電影院看了一場自然災害的電影,電影用畫面展示了地震、火山爆發、海嘯、泥石流、山體滑坡、閃電、雷雨等發生時對人類產生的危害,它們除了會帶給人類帶來經濟損失、人員傷亡、還會帶來次生災害,改變環境。爲了對抗這些自然災害,人類應該從自身做起,不破壞生態環境;低碳出行;植樹造林,減少土地沙漠化;對水、電、天然氣等不可再生的資源要節約。

通過本次的參觀,我瞭解到我做爲世界公民的使命,保護環境,愛護我們共同的家園。

三年級科普作文 篇3

20xx年12月2日15點,“索尼探夢”在杭州開展的“愛心助學-科普萬里行”最後一場活動在杭州科技館準時舉行。

到場的300多名大小朋友在熱烈的氣氛中觀看了“室內大型趣味實驗表演”,現場工作人員身着白大褂,扮演“博士”和“博士後”,幽默風趣的語言,手拉手互動表演形式,讓小朋友們寓教於樂,大呼過癮。

紙片可以做成“飛去來器”,在good ;very good;夾起;壓下;後仰等一系列工作後,飛去來器可以神奇地飛出旋轉並飛回手中,用膠帶增加重量後還可以增大飛行半徑。

大小紙箱做成的空氣炮“威力驚人”。乾冰煙霧在空中完美的顯示了空氣力學之美。

靜電杯聚集的高達上萬伏靜電,把上臺的20名大小朋友“瞬間擊穿”,心驚不已。

以生活中簡單易得的素材,巧妙地融合了知識和趣味,進行各類花樣翻新的實驗表演,成就了“探夢實驗室”最獨具匠心的特色。希望孩子們插上夢想的翅膀,努力的在科學的海洋遨遊!

三年級科普作文 篇4

今天上午,科普大篷車來到了我校,操場上建起了一個大大的舞臺。第一節課上課時,我們來到了操場上,展現在眼前的`是一千多把椅子。大概九點半,表演開始了。首先上場的是兩位身穿新疆服裝的舞蹈老師,她們即將表演的是新疆舞蹈《花兒爲什麼這樣紅》,這兩位老師跳的優雅精彩,猶如美麗的鮮花。下一個表演,由一位老師帶來二胡獨奏《賽馬》,聽到這個聲音,彷彿有萬匹馬兒在奔騰,進行着在蒙古大草原激烈的賽馬。接下來是由三位女同學帶來的古箏表演《豐收鑼鼓》,這曲音樂美妙而動聽,他們的手在古箏上來回彈動,靈巧極了。彷彿聽到了豐收人們的歡呼和喜悅。

經歷了音樂之旅後,我們又開啓了科幻之旅。兩位老師帶來了一個機器人,這個機器人大約有一張A4紙大小,它給我們表演了一段機械舞蹈,同學們見了十分驚訝,一陣雷鳴般的掌聲響了起來。然後,科技人員做了一個實驗,實驗名叫“大象牙膏”。實驗道具是三個大小不同的量杯和一些神奇的粉,量杯裏裝了不同顏色的水。科技人員喊道:“一,二,三!”量杯裏開始冒泡了,漸漸地,這些泡沫越來越多從量杯裏溢了出來,這個實驗讓大家感受到了科學的神奇。這時,空中飛來一架莫航飛機,大家的目光盯在了他的身上,這叫飛機可以在空中翻滾,真是厲害!

在大家的歡呼聲中,科技藝術節結束了,真令人難忘。

三年級科普作文 篇5

有人說,我們的地球應當叫水球。這是有一定道理的,因爲我們生活的這個星球有水,而且71%的表面積被水佔着。在宇航員看來,地球是一個藍色的球,十分璀燦,太陽系家庭中獨一無二。地球擁有的水量非常巨大,總量爲13.86億立方千米。其中,96.5%在海洋裏;1.76%在冰川、凍土、雪蓋中,是固體狀態;1.7%在地下;餘下的,分散在湖泊、江河、大氣和生物體中。因此可以說,從天空到地下,從陸地到海洋,到處都是水的世界。

驚天動地的水循環 ,全世界的水是一個有聯繫的整體。海水在陽光的照射下,不斷蒸發,水汽瀰漫在海洋上空;一部分水汽被氣流帶到陸地上空,遇冷就凝結成細小的水滴,變成雲,降落到地面就是雨或雪;雨雪水落地後,有的流到窪坑裏,有的滲入地下,有的流入小溝,匯進江河,奔向海洋。無數小水滴就是這樣一刻不停地在世界上旅遊。水循環保證了人類淡水的供應。知道水的循環以後,你就能解釋:雲的故鄉在哪裏?爲什麼江河裏日日夜夜總是川流不息?爲什麼千萬年來那麼多江河水流進海洋,而海洋不見滿溢出來?

淡水在哪能裏 地球上的水,儘管數量巨大,而能直接被人們生產和生活利用的,卻少得可憐。首先,海水又鹹又苦,不能飲用,不能澆地,也難以用於工業。其次,淡水只佔總水量的2.6%左右,其中的絕大部分(佔99%),被凍結在遠離人類的南北兩級和凍土中,無法利用,只有不到1%的淡水,它們散佈在湖泊裏、江河中和地底下。與全世界總水體比較起來,淡水量真如九牛一毛。

今天早上每個人的臉上都充滿了歡笑。這是爲什麼呢?原來,今天“科普大蓬車”將進我們學校開展科普活動。

開始了,可遺憾的是要先到六、五、四年級纔到我們三年級,我們只好在教室裏等,過了好久,總算到我們了,我帶着筆記,帶着激動的心情走向了展區。哇,這裏有“看得見摸不着”、“錐體上滾”、“動畫”、“看誰滾得快”、“滾出直線”、“穿針引線”、“光學轉盤”等等二十五個展品。可我最感興趣的還是錐體“上滾”。我走到錐體上滾展區那裏,看到有一個錐體在高處,我就把錐體向下滾動。我看到錐體慢慢向下滾到下方,可錐體又靈巧的從下方滾到上面,我心想:“咦,錐體怎麼會從下滾到上呢?”我帶着疑問看了對它的解“迷”,一看,迷霧都全解開了。原來,在錐體“上滾”的同時,它的重心隨之降低。再重力作用下,物體有降低其重心的運動趨勢。簡單的測量一下就可知道物體在軌道高端時,其重心最低。“啊,原來如此,簡單的事情就有這個大道理,”我輕聲說“我一定要好好學習科學”。

科學的世界真是奇妙,我一定要好好學習這“學不完的”科學。

今天早上每個人的臉上都充滿了歡笑。這是爲什麼呢?原來,今天“科普大蓬車”將進我們學校開展科普活動。

三年級科普作文 篇6

一上車我就興奮不已,路上車子一路歡快地抱着,突然車子放慢了速度,“咚”我可憐的額頭與車窗一吻。哦!原來到了星空莊園了。

這次我們科技小組的活動安排得很緊湊,沒有在每一個地方悠閒活動,我們排着隊伍直接向“地球”溫室走去。

老師說,這一次我們的任務是薄荷無性繁殖水培實踐活動,我在溫室參觀時發現一種植物叫幸福樹。幸福樹,原產於巴西,後來南美等地方也會產出,它的藥值用價可以抗風熱頭疼。

開始開展實踐活動了,我和小夥伴八個人分爲一組。在這次實踐活動中,由星空莊園農業部負責人介紹了薄荷水培的特點。楊老師介紹,水培植物技術是當前很先進的無公害培植模式之一,也是發達國家植物工廠內的一種重要生產方式,它具有空間利用最大化,操作簡易化,環境潔淨無公害化的特點,是目前生產安全型免使用農藥防治病蟲害的一種最先進的技術,是傳統農業發展到農業現代化的一次創新。

星空莊園是一個神奇的地方,在這裏我們可以看到許多神奇的植物,在講解員的介紹下,豐富自己的知識。在這個美如仙境般的地方,你會感受到一種不同的自然美。

在星空莊園我看到了平時我們在家種植植物時,所不敢用的方法,比如水培、無土培養。我曾經想,爲什麼星空莊園裏培養植物的方法我們不會用呢?這是因爲我們從來不敢大膽去試。

三年級科普作文 篇7

今天下午第一節體育課一下課,莊老師就帶同學們排着秩序井然的隊伍帶我們來到了一個神奇的世界。

我一到那裏,我就看見一個可以放電影的機器,於是我便把眼睛湊上去,看看。我看到了一個精彩的畫面,趙雨婷同學看到了一個盒子上有一個手印,於是她便把手放到那個手印上,他沒什麼感覺。我眼睛一亮,看到了一個可以轉的東西,我把那東西一搖,趙雨婷同學說:“啊,真神奇!”

陳藝雯和陳洋洋同學他們發現了一個像小房子一樣的機器,那個機器還有一個小口,我把手伸進去一摸摸到了一個軟綿綿的東西,我“啊”的尖叫了一聲。郭鴻亮同學聽到了我的尖叫,立馬跑了過來說怎麼了,有什麼東西。我說:“你你……。摸摸……。看裏面的東西。他一摸,他也嚇得直冒冷汗。接下來,有位叔叔走了過來說:“有事嗎”?我說:叔叔,你能把裏面的東西拿出來嗎?”可以啊,他拿了出來,我一看,原來是條紅領巾。

就在我們看得起勁的時候,莊老師就叫我們排好隊回教了,回到教室我對王成陽說:“現在科學越來越發達了,我們也要學科學用科學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