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作文中心 > 三年級作文 > 有關讀三年級作文彙總9篇

有關讀三年級作文彙總9篇

推薦人: 來源: 閱讀: 1.06W 次

在我們平凡的日常裏,大家都寫過作文,肯定對各類作文都很熟悉吧,作文根據寫作時限的不同可以分爲限時作文和非限時作文。你知道作文怎樣才能寫的好嗎?以下是小編精心整理的讀三年級作文9篇,供大家參考借鑑,希望可以幫助到有需要的朋友。

有關讀三年級作文彙總9篇

讀三年級作文 篇1

今天,我讀完《弟子規》,深有感觸。

我想:如果在馬路上看見老奶奶要過馬路時,要及時攙扶她過去;看見不公平的事時要挺身而出,不能視而不見;當在家看見爺爺奶奶累的時候,就幫他們捶捶背;當媽媽生病時,就要學會關心媽媽並照顧她……弟子規裏面有許多讓我們尊老愛幼的格言,明事理,懂禮貌。誰知,就是這個《弟子規》改變了我。

以前的我從來不知道心疼家人,總覺得父母爲我做的事都是應該的。在我讀過國學經典後,我能爲他人着想了。我清楚的記得我爲媽媽做的第一件事。

那是一個週末的早晨,媽媽在廚房裏做飯,我在客廳正津津有味地看電視。突然,廚房裏“啊!”的一聲,是媽媽的聲音,我立刻跑了過去。“怎麼了?怎麼了?”我焦急地問。“菜刀切到手了。”媽媽回答道。我一看心疼了,不知道媽媽平日裏受過幾次傷了。我心想,弟子規不是就有孝敬父母的言行嗎?這正是我成長的好機會啊!不如讓我學做飯吧,以後還能幫幫媽媽呢!於是,我笑眯眯地對媽媽說:“媽媽你教我做飯吧,以後您累了,我就可以替你做了。”這時媽媽的臉上再也看不到受傷的痛苦,而是笑着對我說:“好呀!”說完,我就在媽媽的指點下,一步一步地學。終於把飯做好了。爸爸回來了一進門就說:“嗯!真香!”“是瑩瑩做的!”媽媽笑着說。爸爸吃驚地答道:“是嗎!我們的盈盈長大了!”爸爸親親我,我心裏面感覺好幸福,這都是《弟子規》帶給我的影響。我也爲我自己感到自豪!

讀三年級作文 篇2

我利用暑假期間讀了姜戎的《狼圖騰》。它是一本耐人尋味的好書。它講述了30多年前,知青們在內蒙古的額侖草原的生活經歷,故事長達XX年之久。

本書作者姜戎先生,在小說中擬名爲陳陣,他通過長時間的考察和發現,將狼的世界看得很徹底,我非常佩服他。姜戎先生看透了草原生態,看透了惡毒的環境破壞者,看透了狼的性格,看透了中國歷史遊牧勝於農耕。

本書一開始就講了知青陳陣在畢利格老人的帶下看狼捕黃羊的經過。我也在電視裏看過獅子捕獵,但與草原狼捕獵完全不同。狼羣殺得多,狠,準,而獅羣就差得遠了。另外,頭狼非常聰明,三面埋伏狼,留一面沒有狼,但那一面的大泡子凍死了幾百只黃羊。文章構思很精巧,在這個故事中插進了三件事。後來,老人以及很多牧民去撿死黃羊,人們真是快活。可是沒有想到狼的感受,人和狼的矛盾就變得更加濃烈。

在草原上,人和狼是強勢羣體,是草原的主宰。只有靠人和狼共同治理草原,草原才能保下來,但人沒有狼的力量,就無法管理草原,因爲狼能維持草原的生態平衡。所以,爲了不破壞草原,只有人不那麼貪心,不讓任何一種生物滅絕,尤其是狼。草原的規矩千萬不能破。草原地廣人稀,方圓幾十裏見不到一個蒙古包,不跟狼打交道,不出去打打獵,非把人憋死不可。狼是草原的圖騰,這句話一定要明白。

人們撿了那麼多狼食,掏了那麼多狼崽,真是太貪心了,畢利格老人說:"狼羣該發狠了。"

果然沒錯,巴圖和沙茨楞的軍馬羣被狼全殲了,白毛風和大狼羣餓狠的攻擊,將軍馬羣殺得血流成河,連白狼王都去殺馬了,可見後果的嚴重性。巴圖的殺狼精神也驗證了蒙古人的兇猛,可是草原狼更加兇猛,它們用自殺式攻擊,不放棄最後希望的殺法,殺死了許多馬,自己也損失了不少。雖然巴圖盡力將馬羣引出大泡子,但飛奔的羣馬還是被狼王趕進了大泡子。巴圖死裏逃生,才跑到家裏。通過這次的事故,場長烏力吉被撤職。沒有人性的包順貴太恨狼了,非要打狼,掏狼崽,下指標。他瘋狂地要求人們,嚴厲打擊護狼的牧民。

哎,人又要打狼了,狼真可憐,又要受到所謂的"神罰"了。人,狗,馬,狼在軍馬羣死過的大泡子的周圍打了起來。二十多頭草原狼被幹掉了,死了近一半。其實,指揮這場戰鬥的畢格利老人並不想打狼,這是包順貴等所謂的"領導"要求的。這還不夠,包順貴這個壞蛋又要爲了錢而要掏狼崽,真是無知。一共只有幾百頭狼在額侖草原,不能再打狼了。狼,狼,狼是神聖的,不要打狼,這是規矩呀!可惜年幼的知青陳陣也去掏了一窩狼崽,他真是愚蠢。這個不解之緣變成了不解之仇。狼性十足的狼崽吃得多,長得快,野性十足,陳陣真想仔細研究一下。

後來,烏力吉和老人發現了一塊風水寶地,可惜,東北來的包順貴老家的農民來這裏了,破壞了天鵝湖,趕走了狼羣,殺了不少狼。這真可惜,美麗的額侖草原越來越"醜"了。老鼠猖狂了,載畜量超標了。接着,狼沒了,狗沒了,黃羊沒了,老鷹沒了,只剩下人,畜了。在文章的末尾,草原沙化了,一切都沒了。

我看到這裏,非常氣憤,這些無知的漢人破壞了草原,真是太可惡了,他不但破壞了額侖草原,而且破壞了中國,乃至破壞了地球。

以前我們不注重科學,亂砍亂伐,破壞了動物的生存環境,造成水土流失,沙漠迅速擴大。還有人在河流下游開墾荒地,圍湖造田,造成河流淤積,洪水氾濫。現在人們開始認識到種草,種樹,退耕還林,水土保持,減少空氣污染,是延長人類的生存空間,,使我們能更好的生活。我們要努力學習科學知識,瞭解自然,認識自然,合理的利用自然,做到人與自然的和諧人與生物的共同繁榮。, 讓我們保護大自然,保護我們已瀕臨滅絕的草原吧!

讀三年級作文 篇3

寒假裏,我讀了《年輕的翅》這本書,書中的一篇文章《老漢學外語》給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故事是這樣的:韓語學習班新一期開學報名時,來了一位老人。“給孫子報名?”登記小姐問。“不,自己。”老人回答,小姐愕然。老人解釋:“兒子在韓國找了個媳婦,他每次回來,說話嘰裏咕嚕,我聽着着急。我想能夠同他們交流。”“您今年高壽?”小姐問,“六十八。”“您聽懂他們的話至少要學兩年。可兩年以後您都七十了!”老人笑吟吟地問:“姑娘,你以爲我不學,兩年以後就是六十六嗎?”

這位老爺爺都六十八歲了,還報名學韓語,我們小學生還有什麼理由不好好學習呢?讀了這個故事,我懂得了不管你是幹什麼的,不管你有多大年紀,只要願意學習,不論什麼時候開始永遠不晚。

讀三年級作文 篇4

一本書又被我啃完了,真是痛快!《五月35日》中的康德拉的形象始終在我的腦海裏縈繞。這個名叫"康德拉"的小孩爲了完成一篇"關於南太平洋"的作文,他正在苦腦的不知怎樣完成時,一匹會說話的黑馬出現了……

黑馬向康德拉要方糖吃,可是康德拉身上沒有帶。看到愁眉苦臉的康德拉,好心的黑馬決定幫一幫這個可憐的孩子。看看,康德拉多幸運啊,爲什麼我就從來沒有遇到過這樣的黑馬呢,要是那樣我的作文也不用這麼愁了,爸爸媽媽不知道有多開心!……黑馬爲了完成康德拉的作文,就帶他同他的叔叔從一個陳舊的櫃子裏出發了,踏上了去南太平洋的路,一路上他們經過了懶人國,懶人國的人都是大胖子每個人的體重都超過250磅,真叫人吃驚!

接着住前走,他們又來到古城堡,在這裏,他們見到了一些過去的侯爵好將軍,在顛倒的世界裏,有許多父母在上課受教育,太不可思議了!接下來他們來到了自動城,那裏的一切都是自動的,人民幸福的生活着。讀到這裏,我又開始浮想聯翩了!如果我們國家的人民和他們一樣過上世界上最最幸福的生活該多好啊!爸爸媽媽再也不用像以前那樣奔波勞碌了,一家人只要坐在飯桌前就有可口的飯菜,媽媽不知道會省多少力氣!

不過,後來那裏的一切都亂了套,因爲電流太大,所有東西都失靈了,幸虧康拉德他們騎着馬才逃了出來,真危險!終於,他們到了南太平洋看見了很多可愛的小動物,最後他們在拉巴拉絲的幫助下回到了家裏。

讀完這本書後,讓我感悟很深,總覺得我們的生活不應該像現在這個樣子,如果我能讓爸爸媽媽生活在自動城裏,我想他們一定會非常開心,非常幸福的。所以,我要努力學習,將來也要建設一座自動之城,讓天下所有辛苦的父母生活在裏面,那該多好……

讀三年級作文 篇5

我讀完了烏塔這篇課文,覺得烏塔非常了不起,14歲遊戲歐洲。如果按這樣來算,11歲時應該把自己的國家都遊遍了。而我呢?現在還寸步不離家,視成“寶貝”呢!

讀着這篇作文,讓我想起了幼兒園時的自己。那時,我不太敢出門,媽媽一走自己也立刻跟上。晚上,在外面總是緊貼着媽媽,怕突然冒出什麼妖魔鬼怪來,回到家裏已嚇出一身冷汗。睡覺時,哪怕再怎麼擠怎麼不會舒服,也要和媽媽在一起睡。好似媽媽是我的保鏢或者護身符,能把什麼東西都嚇倒一般。

現在,媽媽時常鼓勵我,讓我慢慢不再依靠大人,而是與生活融爲一體。自從獨立了以後,我才發現,原來生活是那麼有趣、豐富、多彩。由此可見,只有不靠大人才能有一個更全面的自我。有時,我自己一個人到公園與小夥伴玩;有時,我在媽媽沒在的情況下自己燒飯、炒菜,還有時獨自一人睡覺。這都可以認爲是我的“成長的足跡”。

同學們,讓我們掙脫依靠的束縛,到廣大的天裏來呢!

讀三年級作文 篇6

從前,有一個不識字的農夫,非常喜歡和讀書人交朋友,有一天,他看見李秀才在那兒乘涼,便跑過去和他搭訕。

農夫問秀才令尊是什麼?秀才想捉弄農夫說:“令尊就是兒女。”農夫說:“那請問先生有幾個令尊?”“有一個,早就死了。”秀才不耐煩地說。農夫說:“那我把小兒子送給你當令尊吧!”“你……這……”李秀才氣得臉都紅了,一句話都說不出來。

樸實的農夫羨慕讀書人的談吐,秀才卻戲弄農夫,最後反而被農夫無心戲弄!這就叫搬起石頭砸自己的腳——自作自受。

人生來都是平等的,沒有富貴低賤之分。“人不如已,尊重別人;已不如人,尊重自己。”意思是說當你比別人優越時,要尊重別人。有些人以爲貶低別人就能夠提高自己,卻不知道這隻會降低別人心目中的形象,失去別人的尊重。

一個懂得尊重他人的人才會獲得他人的尊重。學會尊重別人,這是人生最重要的一堂必修課。

讀三年級作文 篇7

圓明園由康熙、雍正、和乾隆精心設計,着手打造,用了151年的時間建造了一個好比人間仙境,漂亮精美,無法用語言形容的圓明園。並藏有大量奇珍異寶。圓明園內有數不盡的宮殿和令人陶醉的景點。乾隆皇帝認爲圓明園十分了不起,不論外表,和建築所蘊含的含義都別有一番風味。

這樣的好景不長,1860年,英法聯軍入侵中國,清軍也在大力抵抗。但是,英法聯軍僅有三千人,用先進的武器把超過三萬名的用鳥槍和腰刀抵抗清軍統統殺死,讓我感到無比的痛惜。我同時也十分憤怒,中國擁有人力物力,擁有許多資源,就是沒有好好地利用起來。龐大的軍隊沒有優秀的武器和高超的武技,最終只能全軍覆沒。更何況國家擁有着英式槍炮,但又未曾批量生產,給清軍使用。令我最氣憤的,就是乾隆對科學的厭惡,甚至認爲科學是玩物喪志。一個國家的統治者不認同科學,那麼,國家的強大又從何談起?就是因爲大清帝國的落後,才使得英法聯軍得逞。

乾隆皇帝實在是對外國太敏感,只想靠自己的實力走下去。合作可以促進國家的文化發展,科學技術發展,還可以使兩國更加了解對方,並對對方更加友好,能保持和平。相反,乾隆皇帝對他國的不認同,讓英軍難以完成女王使命,才用武力侵入中國。對於咸豐,他實在是個敗家子,享受皇帝所擁有的豪華生活,但又不治理國家,在危機爆發之時,也不想辦法,只顧着逃難。因爲這樣的皇帝,在危機關頭,我們只有飽受折磨。一個國家文明的落後,和不做事的統治者,加起來就是一場不可言喻的災難。

我對英法聯軍是十分痛恨,這龐大的'軍隊用機槍無情地奪走了三萬多人的生命,又侵入了圓明園,可以搶的東西都被士兵們搶光了,拿不走的就任意破壞。幾千聲打破玻璃瓷器聲在同一秒同時發出,這樣的情景也持續了許久,這多年前的精美藝術品在瞬間就變成了碎陶瓷塊兒,當今誰也不知道這曾是價值連城的藝術品,誰也不知道破壞它們的人是誰。這些還不算什麼,英法聯軍還有條不紊地把火把統統投向圓明園,使圓明園在幾分鐘內便燃起熊熊大火,三天三夜的時間裏火帶着圓明園和三百名官女一起離開了我們。英法聯軍卻帶着勝利的笑容。這羣人從此讓了令人神往是圓明園永遠的離開了我們。我的心頭充滿着憤怒的氣,久久不能平息。

簡單的說,一樣好東西突然失去,你只會痛心。法國作家雨果曾經說過:“在地球上某個地方,曾經有一個世界奇蹟,它的名字叫圓明園......一天,有兩個強盜走進了圓明園,兩個勝利者毀滅了圓明園......在歷史面前,這兩個強盜分別叫英法西和英格蘭。”

《 圓明園》是我們國家的建築驕傲,同時也是我們的恥辱。我們這後輩要好好學習,做個國家棟梁,保家衛國......

讀三年級作文 篇8

看了《何以》,我有種想哭又有點想笑的感覺。趙默笙和何以琛在一起,確實是個圓滿的結局啊。僅僅只有十一萬字的小說,能把這個故事描繪到這麼動人的程度,不得不說顧漫是個很有實力的女作家,嗯,就是更文速度慢了點兒。

《何以》這麼一篇十一萬字的文章居然連載了七年。記得六年級的時候,不到一年我就寫了八萬多字然後結局,可是那和漫漫不能比,人家是用自身的感情慢慢醞釀這篇小說的,所以我很佩服烏龜漫。可是當我看見何以玫的番外篇,她自己的心理時,卻覺得比正篇更加震撼人心。

她自己的哥哥,何以琛,居然是和她不是親生的,而自己也喜歡這自己的這個鄰家過來的男孩,卻不敢說。她慶幸的是,何以琛的眼界很高,沒有看中哪個女生。可是到後來趙默笙站在她面前,微笑着對她說“你好,我是趙默笙,是你哥哥的女朋友”的時候,我想何以玫已經覺得有種崩潰的感覺了,因爲何以玫和何以琛根本就不是兄妹關係。後來當我回顧結局的時候,心中想的不是默笙,而是何以玫——這個可憐的姑娘。或許這就是何以玫的命吧。

如果《何以》會出第二部,我希望看見以玫會有一個幸福的結局。

讀三年級作文 篇9

《一碗剩飯》這個故事是我從《養成小學生好習慣的100個故事》裏看到的,讀了這個故事以後,我感覺受益匪淺。

這個故事講的是:從前有一家人很窮,有天晚上煮了一鍋粥,小孩吃飽了,父母才吃了些,還剩下大半鍋。過了兩天,還剩一點,又過了一天,還剩差不多一碗,只夠小孩吃了,但是粥已經發黴了,不能再吃了。

是啊,就是這一鍋粥,一家人你謙我讓地喝了三天,直到粥壞了,還是有一碗沒有喝完,其實小孩的父母也很餓,也很想喝,但爲了孩子,他們忍住了,直到發黴也沒有喝。看了這個故事,我不由得想到了自己,早上家裏燒的不想吃,到外面買水煎包、喝胡辣湯……,喝了半碗就不喝了,吃不下的就扔掉,就這樣浪費糧食。晚上吃飯時,還挑三揀四,這也不好吃,那也不好吃,爺爺對我說:“我們小時候連米飯都很少吃到。”

和故事裏的一家人相比,我簡直就生活在天堂,同時也是在對糧食犯罪啊。看了這篇故事,我明白了以前生活的艱苦,我真正理解了“鋤禾日當午,汗滴禾下土”和“可憐天下父母心”的真實含義。以後我一定要做一個勤儉節約珍惜每一粒糧食,做一個真正的“低碳”簇,同時又懂得孝順父母的好孩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