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作文中心 > 三年級作文 > 初三年級學生議論文

初三年級學生議論文

推薦人: 來源: 閱讀: 1.5W 次

初三年級學生議論文1

有人說:“距離可以產生美”。也有人說:“距離產生隔閡”。到底距離會產生什麼呢?試想一下,如果人和人之間真的有了距離,那麼於距離隨之而行的到底是什麼呢?

初三年級學生議論文

距離其實就是任何人之間最常見的一種現象,朋友之間的距離,家人之間的距離,以及戀人之間的距離都會造成一系列的問題。我們不去追究這些距離過後到底會產生什麼,但是我們明白這些距離之後我們到底會失去什麼。也許我們因爲久不聯繫與再次相見無法敞開心扉。或許我們因爲與家人長期不見而更加珍惜重聚。也可能與戀人分隔兩地最後分道揚鑣。但是無論是哪一種結果我們都無法避免,因爲生活就是這樣它讓許多人走進了你的生活有的陪你歡笑,有的陪你哭泣。有的陪你相守,而有的則是用來緬懷的。

但無論是哪一種結果我們都不應該傷心和惆悵。因爲人生就是因爲有了缺憾才顯得格外的動人。沒有人一生下來就和父母一直在一起。也不會有人從來都有摯友的陪伴。而戀人的也並非與你永遠長相守。而這些因爲時間,金錢,地位等產生的距離。則成就了我們現在的生活。而我們所能做的就是在這個會產生隔閡的儘量把自己的感情流失量降到最低。

在這個距離的時代我們無法避免這些問題。就先魯迅筆下的閏土與水生多年分隔,早已經不是當年那個懵懂少年。物是人非的生活把我們的一切都改變了,而我們所能保留的就是當初相處是那一份純真的美好。等我們有一天面對距離是,我們不是恐慌的,無助的,我們是淡定的。是從容的。因爲我們有了那麼多美好的回憶這些就足夠了。

初三年級學生議論文2

如果苦難是成長中最好的催化劑,我願意笑着接受。

——題記

“天將降大任與是人也,必先苦其心志,勞其筋骨,餓起體膚,空乏其身,行拂亂其所爲,所以動心忍性,增益其所不能。”是啊,早在兩千多年前,孟子就已經發現了苦難造就人才,人才需在逆境中磨練這一道理。

奔騰不息的歷史長河也以無數人才的實例證明了這一觀點。

no。1:司馬遷

他的一句話觸動了天顏,被處以宮刑。可是,他並沒有因此而失落。相反,他嘔心瀝血,閱讀了大量史料,遍訪大漢山河,歷時數十載,終於完成了中華燦爛文化的一部不朽之作。魯迅先生譽之爲“史家之絕唱,無韻之離騷。”試想一下,如果不經此大苦大難,司馬遷也許只是名不見經傳的小史官,也不會有此歷史鉅作了。苦難,成長中最好的催化劑。

no。2:貝多芬

一代音樂天才,在音樂事業到達頂峯的時候,他的聽力日益衰退,以至於到最後失聰。可是,他以堅強的意志與之奮鬥。他說:“我要扼住命運的喉嚨,它決不能讓我屈服!”他以自己的生命歷程完美地詮釋了他的傳世樂章——《命運交響曲》的深刻內涵。苦難,成長中最好的催化劑。

no。3:愛迪生

有人說他真是個天才。他笑着說:“天才是百分之一的靈感加上百分之九十九的汗水。”回首當年,在研究電燈泡燈絲取材時,他經歷了上千次的失敗,才尋找到可以用的燈絲。正是他的這一品格,鍛造了他上千項的發明創造。苦難,成長中最好的催化劑。

現在我願意接受一切苦難的洗禮,所有的苦難都將成爲我成長中最好的催化劑。

——後記

初三年級學生議論文3

語言不一定是用說的,只要能正確表達自己的意思,它就會像陽光一樣融化人與人之間的冰雪,就會像春雨一樣滋潤人們的生活,就會像黃鶯一樣喚醒孤寂冷漠的心。

錢鍾書教授曾這樣婉拒一個急於採訪他的記者:“如果你吃到一個雞蛋味道很好,你會想去見那隻下蛋的母雞嗎?”這句話不僅表達出自己拒絕來訪的想法,又不失大雅。既不使氣氛僵冷,而且還讓人們更加尊敬這位談吐幽默的老人。同樣是拒絕,卻拒絕的不動聲色,這就是語言交流的魅力所在。

傑克迷上了遊戲機,不管家人如何訓斥都不肯消停。週末,鄰居太太來訪,恰巧傑克正想打遊戲,鄰居太太趕忙阻止,媽媽則笑着說:“我家傑克倒是能管住自己,說一會就一會,我相信他。”沒過多久,傑克痛痛快快地主動退出了遊戲。從此傑克每次打遊戲,都自覺地上好鬧鐘,鬧鐘一響,便及時地退出。媽媽在語言上的信任,讓傑克有了責任心。言語上的信任,也成爲了語言的魅力之一。

德蘭修女萊絲挽救過很多在絕望痛苦邊緣掙扎的人,有的是心靈不安的,有的是身患疾病的。人們非常崇敬她能夠通過個人努力幫助那麼多人時,她說:“我並沒有做什麼,我只是不斷用語言向他們表達我的關係、我的祝福。”憑着關愛的語言,萊絲拯救了戰爭時期的一個個生命,一次次打破了語言溝通的障礙,在這一特殊時期讓無數顆心靈從黑暗走向光明,擁有繼續戰鬥的動力,這又是語言的一大魅力。

如果不會正確使用語言,我們不僅不會擁有良好的人緣,還會處處得罪人,那人的心靈豈不化爲了荒蕪的沙漠?那麼,我們將失去“粉身碎骨渾不怕,要留清白在人間”的高尚情操,失去“海上生明月,天涯共此時”的共鳴。與其如此,不如讓我們學會如何“說話”,用語言架起溝通的橋樑。

初三年級學生議論文4

落差,成就了瀑布“飛流直下三千尺,疑是銀河落九天”的磅礴;落差,成就了高山“一覽衆山小”的壯麗;落差,改變了人生軌跡,成就最具價值的生命意義。

人的一生總是先經歷苦難與磨練,才能擁有成功與璀璨,好比奔流向東的一江春水,從高峯發源,途經沙石阻隔,風霜雨打,才得以“山隨平野盡,江入大荒流”,又恰如火山口的地下森林,在幽暗的峽谷中,就連大地似乎都遺忘了它,因爲它在地下幾百米的深淵中自生自滅,但時間的眷顧使在幾萬年後成就了一片鬱鬱蔥蔥的森林。

俞敏洪,“新東方”教育集團的創始人,曾就讀於國內一流的高等學府——北大。都說“山外有山,人外有人”,在北大這所人才濟濟的學府內,俞敏洪就像是鶴羣中的雞,與尖子生們的差距幾丈開外。正因爲這般懸殊的差距改寫了他的人生,帶着全班倒數第一的畢業成績走進社會,他立志要成爲強者。雖然他屢屢走向低谷,但每一次的退步都積蓄着更大的動力,終於,他成功了,他站在了一個全新的人生高度。

唐駿,着名的“打工之王”,這位在美國攻讀博士學位時就已是十萬美元富翁的企業家。在他創辦三家公司,擁有百萬首家,事業達到高峯時,他卻毅然決定拋棄所有,走向社會的最底層——成爲比爾·蓋茨公司的一名基層員工,目的只是爲了學習蓋茨的經營之道。拿着比自己發給員工還少的工資,他堅持了兩年以後成爲中國上海微軟中心的首席執行官。唐駿掌握了自己的命運,與其說是命運眷顧他,倒不如說是身份的落差造就了他的人生巔峯。

人生總有低谷與高峯,如果現在是低谷那麼落差是奮鬥的動力,如果現在是高峯那麼落差是堅持的理由,存在落差,纔有生命的不凡價值。

初三年級學生議論文5

曾經認爲,“完美”與“缺憾”只是兩條永不相交的平行線,毫無關聯。然而,是誰,脫離了思想的束縛,在缺憾中演繹了一次次的完美?又是誰,在令人扼腕嘆息之中,傲挺立,走盡了一條充滿缺憾卻又完美的人生旅程?

然何謂缺憾?缺憾是司馬遷縱然身負才名,卻慘遭宮刑的屈辱,是嶽武穆縱然一世英名,卻遭人暗算於“莫須有”罪名之下;缺憾是魚玄機孤坐咸宜觀內,一句“易求無價寶,難得有心郎”的嗟嘆,是柳如是在秦淮河邊,吟罷“可憐明月三五夜,度曲吹簫向碧流”後忠心殉國的悲愴;缺憾是焦仲卿忽聞劉蘭芝赴池逐流之後,“徘徊庭樹下,自掛東南枝”的悽慘,是梁山伯積鬱成疾身死後,祝英臺毅然躍入墳墓,“生不能同衾,死也要同穴”的悲慼;缺憾是李易安國破家亡後,“物是人非事事休,欲語淚先流”的無奈,是李後主作爲亡國之君,吟作“雕欄玉砌應猶在,只是朱顏改”的遺憾。

然則何謂完美?完美是司馬遷遭受宮刑後忍辱負重,堅強不屈寫就的《史記》,是秦檜一干人即使用十二道金牌亦無法奪取嶽武穆“精忠報國”的赤子之心;是魚玄機浪蕩一世,換來癡女豔名的千古流芳,是柳如是國破山河已碎中隻身殉節的錚錚女兒骨;完美是梧桐葉中棲鴛鴦,“仰頭相向鳴”的平淡恬適,是破墳而出蝴蝶雙宿雙飛翩躚的舞姿;完美是李易安用一生的磨難,在“風住塵香花已盡”之後,換回最後的風清月朗,是李後主“問君能有幾多愁,恰似一江春水向東流”的灑脫。

完美的缺憾是痛,是傷,而人生卻正是在缺憾中愈發彰顯完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