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作文中心 > 六年級作文 > 實用的春節六年級的作文錦集10篇

實用的春節六年級的作文錦集10篇

推薦人: 來源: 閱讀: 2.98W 次

在日常學習、工作或生活中,大家都不可避免地要接觸到作文吧,作文是一種言語活動,具有高度的綜合性和創造性。那麼你有了解過作文嗎?下面是小編收集整理的春節六年級的作文10篇,歡迎閱讀與收藏。

實用的春節六年級的作文錦集10篇

春節六年級的作文 篇1

過新年,家家戶戶都在購置年貨,忙得不可開交。

今天上午,媽媽送好年後,就準備請客吃年夜飯。於是,我想出了一個鬼點子,對媽媽說:“媽媽,今年的年夜飯應該有個新花樣。”媽媽聽了,丈二和尚摸不着頭腦,問我:“你又有什麼鬼點子了?” 我笑嘻嘻地說:“今年,我們年夜飯上的餃子不要到外面買,自己包,而且要包出新花樣。”我在媽媽的耳邊悄悄的告訴她。媽媽聽了哈哈大笑,邊笑邊說:“好!好!”

晚上,一桌豐盛的美味佳餚上桌了,親戚朋友也陸陸續續地來到我家。我先向大家拱手作揖,助長輩們福如東海,壽比南山。大家看了,被我逗得哈哈大笑,於是讚歎聲絡繹不絕,有的誇我大門口的那幅對聯的毛筆字寫得很漂亮;有的摸着我的腦袋樂呵呵地說:“這女孩有出息。”還有的乾脆拿出大洋賞我。我一邊說謝謝,一邊情不自禁地把錢藏進了口袋裏。

最精彩的還要算我的鬼點子了。當大家吃到一半的時候,外婆端來兩盆熱騰騰的餃子,我就津津樂道地對大家說:“餃子裏藏着玄機,請大家吃的時候要格外小心,吃到了還有重重有賞呢!”大家一聽,紛紛拿起勺子往餃子盆裏舀。剎時,餃子盆裏熱鬧極了,你一勺,我一個,兩大盆的餃子一掃而空。我也迫不及待地拿起一個長柄勺子舀了兩個餃子往嘴裏送,我居然吃到了一粒花生,我的運氣真好!接着,一位伯伯,還有大姐姐和阿姨每個人都分別吃到了一粒花生,我叫外婆把準備的250元錢分給了大家,伯伯和阿姨沒拿,把錢賞給了我。今天我真的發了,我太開心了!

過新年真快樂,希望每年的新年都有新花樣。

春節六年級的作文 篇2

春節即將到來,爲了乾乾淨淨過大年,爺爺出門買年貨前吩咐我們搞大掃除。

我們進行了勞動分工:奶奶掃天花板;爸爸插門窗玻璃;我負責掃地;媽媽因爲要帶弟弟就在旁指導。別看奶奶年紀大了,幹起活來還是風風火火的,算得上一個勞動好手。爲了不讓天花板上的髒東西掉到傢俱器皿上,奶奶特意找來了一塊大塑料薄膜蓋在上面。這樣,掃下來的髒東西都掉在了塑料薄膜上。奶奶將掃下來的髒東西收集起來倒進垃圾桶就行了,而不會弄髒傢俱器皿。那邊,爸爸正在擦洗門窗玻璃。他把可伸縮長杆玻璃擦伸進參有洗潔精的清水裏,等浸溼後再拿出去擦拭門窗玻璃。經過擦拭,門窗玻璃光亮了許多。但是,門窗玻璃上留下了一些水漬,把一些灰塵吸附了上去。這樣,門窗玻璃上又冒出了許多灰斑。爸爸見此情形開始犯愁了,覺得自己是白忙活了一場。在旁哄弟弟的媽媽似乎看出了爸爸的心思,提醒爸爸用幹拖再擦拭一遍。爸爸聽了趕緊找來幹拖擦拭門窗玻璃。很快地,門窗玻璃上的水漬和灰斑都沒了。爸爸高興地對媽媽說:“這招還真管用!”我呢,是勞逸結合,掃一會兒地,又休息一陣子……

爺爺買年貨回來,看到家裏潔淨如新,樂得更是合不攏嘴,直誇我們乾的好。

春節六年級的作文 篇3

過春節又稱“過年”,是雷州半島民間最古老、最隆重、內容最豐富的傳統節日,它有着較爲濃厚的地方特色。按雷州半島現有的歲時習俗,春節已不單指新年初一這一天,在愛熱鬧、愛過節的本地人心目中,春節是從臘月下旬開始,一直熱鬧到元宵節後纔算度過了。臘月下旬,雷州半島各地家家戶戶都忙着辦“年貨”,城鎮居民少不了年桔、春聯、鮮花、糖果、時髦衣裝、孩童玩具;鄉間農戶則備全香燈寶燭、門神年畫、鞭炮,還有自制糕餅諸類供品食物。

農曆臘月廿四或廿五日,雷州各地大搞清潔,俗稱“打囤”或“掃囤”,家家戶戶進行室內大掃除,以便乾乾淨淨地迎接新年。送竈”後,從廿六日到廿八磨米做新年糕餅。雷州半島是蔗糖之鄉,年糕甜,餅米乙種類繁多,令遠客驚奇的一尺餘直徑三、四寸厚的巨型年糕有:筐炊、團籠炊、籠傻,約八寸直徑一寸厚的筐箕炊、缸蓋炊、牛皮糕。米有:餃子餑、葉搭、菜包、田艾薇、紅印、白米果、煎堆、壽桃、米捏製的禽類和各式棕子。

農村廿九最熱鬧的場面是宰豬、捉塘魚、趕年晚圩,男女老少齊出動。家家戶戶貼“年紅”,既有室內的新年畫,也有傳統的“門神公”和春聯(俗稱“對”)。

除夕的傍晚,雷州人設祭祀香火神和祖先,同時在自家的庭院角落擺設酒餚、塘魚等祭品“圍爐”,燃爆竹(鞭炮)除舊歲。晚上,全家相聚一起,在家裏吃一頓豐盛的“團圓飯”,曰“吃年飯”,部分城裏人則闔家老少到酒樓飯館吃年夜飯。晚飯前先鳴炮慶賀,飯後父母給孩子以紅包,稱“壓歲錢”,臨睡前,母親教育孩子:大年初一半夜要起牀,忌喊人不答應,忌亂倒水,見人要說恭喜發財,忌惡語粗言。不少地方又有守歲的習俗,除夕之夜,全家老少歡聚一堂,看看春節晚會電視節目,說說笑笑,達旦不眠。

在新年初一,民間普遍忌掃地、倒垃圾。民間俗傳新年期間家中的東西包括垃圾都是財寶,只能進不能出,把垃圾掃走,就是掃掉財氣。實在太髒時,清掃的垃圾也只能放在門後,待初三開假時再倒,各地還忌操刀、殺生、倒水、挑水、洗澡,忌出村拜訪親戚。新年還忌說晦氣話或罵人,要講吉利話。不過即使小孩說了不吉利的話,家長也不能打罵,往往只用草紙擦擦孩子的嘴巴,意爲臭話如同放屁,不算數。新年初一這天,廣大村鎮舊貌換新顏,從早到晚鑼鼓喧天,遊園會、舞獅舞龍、耍武藝、球賽,顯揚出一派喜洋洋的節日氣氛。

春節期間,雷州 人盛行用“肉刀”、年糕、三鳥等禮品探親訪友,且必伴有生蒜,因生蒜農村人稱“蒜仔”,意味着多子多福,正月十五鬧元宵,這是舊時農曆新年的高潮,也是一年中最熱鬧的時候,從初六起,各村圩的元宵鑼鼓相繼擂響,不少人把慶元宵看作比朝廷大典還大典,家家主婦預先備好肥雞、水果、米乙等祭物,屆時在門外設席迎神。三聲鐵炮響,遊行大隊浩浩蕩蕩出發了,頭旗、紅綠大旗、六國牌、八寶花、獅子班、鷹熊班、彩龍、鑼鼓棚、八音隊、飄色臺……甚爲壯觀。晚上,一些鄉村,還大放“春花”(煙花)。花炮、花樹、火箭、風車、老鼠仔鯉魚吐珠……最後“炮頭”轟響,很多人奔上前搶“炮頭”,據說搶得者預兆很快會“添丁”,不管添不添,明年元宵前必須送一盆“春花”謝神。

春節期間,從城市到農村,一片迎春的熱鬧喜樂氣氛,舞獅、遊神、飄色遊行、做大戲、武術表演,放煙花,舉辦球賽等,各種民間活動應有盡有,一直熱鬧半個多月。

春節六年級的作文 篇4

春節,是所有人開心的一天!

在臘月二十九時,家家戶戶就開始貼春聯,有許多人家都倒着貼,因爲倒貼福字寓意着“福到(倒)了。”

貼完春聯後,就開始掛燈籠,將燈籠掛在大門上寓意着第二年紅紅火火。

有的人家還會在屋門上貼窗花,窗花也是紅的,上面畫有不同的圖案,很漂亮。

孩子們在今天也很開心,穿新衣,戴新帽,到處是一片歡樂的氛圍。

到了晚上,一家人圍坐在桌子前面,看春節聯歡晚會,看完之後,就帶着開心睡着了。

第二天一大早,便要起牀吃早飯,吃的是什麼呢?當然是餃子了。吃完早飯後,有人家開始放炮了,天空被染成了五顏六色的,美麗極了。

不一會兒,就要去拜年了,而這正是孩子們的最愛,說一聲新年好,便能討要紅包,而大人們也慷慨地在紅包裏裝上幾張紅色的毛爺爺。

春節這麼熱鬧,誰說春節不是個好日子呢?

春節六年級的作文 篇5

我眼中的春節是繽紛的,也是熱鬧的,更是喜悅的……是一個歡樂的節日。

走在那條原本有點兒孤僻的人行道上,春節的氣氛代替了孤僻,喜氣洋洋的氣息瀰漫於天空中,商店已掛上了醒目的紅色的打折橫幅,播放着永不過時的歌曲《喜洋洋》,商家與顧客正你一句我一句的說着價錢……也有一家三口手挽着挽走在路上,邊聊天,邊採購。個個臉上掛上了難得的笑容,似乎都回到了童年的美好時光,笑得像一朵朵盛開的花。也有趕着回孃家的,帶着一大筆壓歲錢孩子,大包小包上火車……

夜晚的春節也不屑於白天的春節,夜晚的春節也不失熱鬧的氣氛:一棵棵樹被打扮得張燈結綵,活像一個個滑稽的小丑:那快要聳入去霄的大樓更被一盞盞開戶的彩燈照得色彩斑斕了;最繽紛的,莫過於天空了,深藍色的天空染得紅一塊黃一塊,這兒的煙火剛剛綻放,那兒的煙火又腔而起……真是個喜悅的世界。

這就是我眼中的春節:繽紛、熱鬧,喜悅的代表。作文

春節六年級的作文 篇6

春節到,人們臉上洋溢着快樂的笑容,街上五彩繽紛,各種各樣的人都有,各種各樣的貨物都齊全,琳琅滿目,人們恐怕想買什麼都難選擇!

春節前,家家戶戶都燈火通明,家家都把房子打扮得別具一格,各有各的個性。他們把買來的年貨放得滿地都地。買來的年畫怎麼貼法,那就各有自己的風格和喜好。有的正着貼,有的倒着貼,還有的歪着貼,各有千秋。人們把買來的菜全部都弄好,只等春節一到,就可一飽口福。家家備有鞭炮,人們穿上新衣服,準備迎新年,在春節前,人們一出門,如果遇上好朋友,總是口中不忘說一句:“上街啊!”

人們殺豬宰羊,忙碌地準備着春節大吃大喝一番。

春節到,朋友們便早早起牀,來到爸爸媽媽房間,開始傳統的拜年儀式。朋友們對父母說着一些吉祥話兒,爸媽就拿出壓歲錢,讓孩子們高高興興。大家都希望今年能夠吉祥如意,招財進寶。

一些親朋好友歡聚一堂,品嚐着美酒佳餚,談着一些開心的話兒。而最高興的則是我們,可以大把大把地攢取壓歲錢,然後就歡天喜地跑到街上去買很多好玩的東西,如汽車、四驅車、玩具槍、足球等,而我們只要嘴巴甜一點,多說些祝福的話兒,那可就大賺一筆!

真的是一個快樂的春節,人們一直玩到深夜,不捨得入眠。

春節六年級的作文 篇7

多數人的春節都是帶着無比的歡樂,而我的春節卻被劃分到了少數人的部分。

春節來了,他遵守了那個約定。

除夕夜牽着每個中國人的手,所有的人都可以在這時與親人團圓,就算不能親眼看見,心也近了。

我坐在桌子旁,看着那一桌的菜,垂涎欲滴。母親坐下了,我那犀利的眼,望向了她的額頭——我在那皺紋羣中,看到了她一年沉重的負擔,一年來全心全意的愛,一年中從未間斷的辛酸……

就在這時,我變了——心變得憂鬱了,自責了,惋惜了;怨蒼天,怨自己,怨無力。

焰火結束了輝煌,也開始了輝煌。我知道,我必須去創造,去改變,不去怨。

我在焰火中許諾,在焰火中祝福,在焰火中改變。

守歲,不是爲守住權利、金錢;紅包,不是代表炫耀,而是一份祝福;皺紋,不是盛裝着醜陋,而是一份辛酸。

我守歲,是想守住那一份祝福;我守歲,是想守住那一份團圓;我守歲,還爲了守住那一份青春……

……

春節走了,我不得已揮手告別。

多想讓他永遠停住腳步,那樣,白髮和皺紋就永遠不會再爬上了。

但我知道,留不住,守不住,惟有珍惜,惟有創造。

春節六年級的作文 篇8

廣州濃濃的年味從年二十七就開始了。從車站、地鐵、街上都可以看見拿着大包、小包準備回去過年的外地人。

到了年二十八,廣州的人們在家裏大掃除、掃地、拖地、擦窗戶……連小孩也要幫忙。整理完了家,大人和小孩就去買東西備年貨。

除夕,老人一大早就上街買花,裝飾家裏,大人也一起起牀,便開始分工,有的陪老人去買花,有的準備年夜飯的食材。小孩子就去街上買一些糖,解解口饞。中午,大家草草吃完飯,又開始忙了起來。到了傍晚,近親來了,大家打着招呼,都坐了下來。有些人在說話,有些人在吃花生,只有婦女們在廚房裏忙。到吃年夜飯了,人們陸續入座,餐桌擺着魚,表示年年有餘。桌子上有肉、有菜、有海鮮,大家都開開心心地吃起來。稱讚聲、夾菜聲、笑聲,溶合在一起,體驗了濃濃的年味。小孩子吃飽了,就趕忙去開電視看春晚。小孩子坐在沙發上看,大人則一邊吃一邊看。這一夜,除了很小的小孩,沒有什麼人睡覺,都要守歲。每個人都爭着發新年的第一條短信。

迎來正月初一,大人和小孩都陪着老人去喝早菜。桌上的每一道廣府美食都體驗了廣州人會吃和能吃。廣州人稱紅包爲“利是”。過年期間,長輩會給晚輩“利是”,無論年齡大小,已婚的人都會給未婚的人“利是”,意爲事事順順利利。老人給了小孩“利是”,小孩會說幾句賀詞,使老人哈哈大笑。喝完早茶,大夥兒一起去親戚家、朋友家去拜年。孩子們可高興了,又可以拿到許多的“利是”。去別人家拜年,見面都要說“新年好”。一些調皮的小孩則說“恭喜發財,紅包拿來”。進屋後,大人們說話,小孩們各有各自的天地。有的在吃糖,有的在和其他小孩玩遊戲,十分快活。吃完晚飯,大夥兒就去公園看花燈。花燈在夜晚上格外美麗,各形各色。

正月初二,出嫁的女兒回孃家。這一天,回孃家的女兒要帶一些禮品,在孃家吃飯。臨走的時候,再照一張全家褔。

過了正月初七,商鋪大多開業。因爲人少,所以鋪中的員工並不很忙。

元宵上市,春節的又一個高潮到了。廣州的公園及娛樂場所,包括街道兩旁和珠江沿岸都張燈結綵。全城不分大街小巷,各式各樣的彩燈琳琅滿目。主要燈有紙紮燈、彩燈、花果燈等。各色各樣的.彩燈將廣州打扮在一個五彩繽紛的海洋。元宵晚上,廣州人都吃湯圓,意爲團團圓圓。湯圓里正宗的餡料,莫過於芝麻和花生了。不過現在,也有很多新式湯圓。吃湯圓意味着新的一年閤家幸福,團團圓圓。所以,正月十五元宵節,湯圓成了必備美食。

一眨眼,春節就結束了,春節在正月十七就結束了。學生該去上學,大人又照常做事。春節期間,是大家最閒的時候。過完春節,廣州人又勤奮地工作了,外地人又回來了,廣州又熱鬧了。

春節六年級的作文 篇9

初四,一大早,我們整裝待發,向三江--出發!!!路上經過一片油菜花田,我們興奮的下來拍照~

第一站,丹洲古城,需要坐渡船過去,聽說當地居民是以種植沙田柚爲主,裏面有很多柚子樹,樹上結滿了柚子。還有個丹洲書院,建於1823年,有190年的歷史了。書院裏還立着一根被燒焦的“恥辱柱”,此柱是1945年4月12日,日軍侵略丹洲,焚燒時留下的燒痕,幸虧鄉親們及時撲救,此柱及教室才得以倖免。這恥辱柱時刻提醒着我們:勿忘國恥!

到達三江程陽風雨橋時,已是下午4點左右了,雖然下着小雨,但遊人依然很多。程陽橋建於1916年,整座橋樑不用一釘一鉚,大小條木,鑿木相吻,以榫銜接,你不得不佩服侗族人巧奪天工的技藝。橋上有欄杆和屋頂,還有5個多角亭,具有獨特的侗族韻味。

三江鼓樓和桂林象鼻山是初五去的,天公不做美,一直在下着雨,路上還去了龍盛梯田景區,可惜山上全是霧,沒看到壯觀的梯田美景。在山上的農家吃了一餐正宗的土味農家菜,有剛從山上採來的冬筍,很好吃~ 到象鼻山時雨越下越大了,路上車也堵得厲害,旅遊的人實在太多了!

初六回到了柳州,天空放晴了,好難得!我們中午去爬了大鵝山,選了一條平時不爬的險路上山,好刺激!我太興奮了,還想沿險路下山,可是遭到了大人的一致反對

放假真好!可以去旅遊,還可以學到很多知識呢!

春節六年級的作文 篇10

家鄉的舊習俗,家鄉的春節在臘月初旬就已經開始了。我們家鄉有一句諺語“臘七臘八,凍死寒鴉,”因爲這是一年最冷的時候。

我們這些小孩子最喜歡的就是爆竹和煙花了。有一件事給我的印象特別深刻,當時我們都很調皮,經常到小賣部去買爆竹來玩。其中有一個男孩很喜歡捉弄人,他把爆竹放到水裏,正好我和同伴經過時爆炸了起來,那些水花也濺了起來,濺到了我們的臉上,當時我們非常生氣,狠狠地揍了他一頓,但後來我們居然成了玩鞭炮的好朋友。

我們農村臘月二十三過小年,差不多就是過春節的“彩排”。只要天一擦黑,鞭炮一響起來,便有了過年的味道。

過了臘月二十三,大家就更忙了,忙着大掃除,忙着準備好雞、鴨、魚、肉等。

我們家鄉的除夕,更是熱鬧非凡。家家都在趕做年菜,處處是酒肉的香味,男女老少都穿起了新衣服,大門貼上了火紅的對聯。還有我們家鄉的壓歲錢,說起壓歲錢,那可是大有來歷的,傳說除夕之夜便會有年怪到來,父母爲了保住自己孩子的性命,把一個紅包放在孩子的枕頭下,並告訴孩子們:如果有年怪來了,就把紅包送給它,用錢來賄賂它,然後它就離開,你便平安無事了。我也曾聽奶奶說:“除夕之夜,有一個大耳朵、尖鼻子、血噴大口的年怪,悄悄地來到一戶人家,獅的一聲把孩子驚醒,孩子見到年怪很害怕,後來小孩子壯着膽子叫年怪大哥不要吃他,年怪說你必須把所有紅包都給我,不然我就吃了你!儘管小孩捨不得自己的紅包,可性命要緊,不得不把紅包給了年怪。”這便是紅包的來歷。

一眨眼,春節在正月十九結束了,學生高高興興地去上學了,人們也該工作了,因爲大家都知道新的一年又開始了。

這就是我們家鄉的春節的風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