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作文中心 > 六年級作文 > 六年級端午節的作文15篇

六年級端午節的作文15篇

推薦人: 來源: 閱讀: 1.15W 次

在日常學習、工作和生活中,大家都嘗試過寫作文吧,作文根據體裁的不同可以分爲記敘文、說明文、應用文、議論文。你知道作文怎樣寫才規範嗎?以下是小編精心整理的六年級端午節的作文,希望對大家有所幫助。

六年級端午節的作文15篇

六年級端午節的作文1

今天的作文課上,老師給我們講了關於屈原的故事。老師說:“屈原是戰國時期的人物。”

我們都聽得非常專心,老師說:“糉子裏面的餡可以隨便自己放的。”有肉、紅豆、板栗,蛋黃肉……但我記得我媽媽最愛吃的是蜜棗糉子。

回到家裏後,我看見媽媽和姐姐在廚房裏搗騰着啥,走進一看,原來在弄糯米,她們把糯米蒸熟後,然後包在竹葉當中。我走近一看,原來他們在包糉子。

媽媽對我們講了很多很多有關屈原的故事。說了那麼多,我只聽見了其中重要的一句話:

屈原跳到了汨羅江裏去,我們都跑到汨羅江邊過去,看見漁夫們把自己的點心都扔到汨羅江,希望不要把屈原吃掉,小魚們快把我們的食物吃掉吧。小魚們雖然聽進了,都把他們的食物全吃光了,但是還沒有飽又去找屈原。

我們到艾葉草堆那裏,摘到了艾葉草,我們把艾葉草捆在一起,捆成一把一把地放在家門口。

我們一起回家,在家裏看別人賽龍舟,賽龍舟的水手都準備好了。他們都傾身划船,前面擊鼓的人有節奏的打着鼓。

今天是端午,吃糉子、包餃子,看賽龍舟……我們實在是太開心了。

六年級端午節的作文2

在我們的記憶中,端午給人的印象除了玩就就是吃。在端午節期間,我們除了能夠吃上香噴噴的鴨蛋,還有讓人記憶深刻的糉子呢?

包糉子也就是端午的保留節目之一。媽媽和阿姨總會買了好多的糉葉,用水少泡着,洗乾淨碼好。糉子的餡一般就是糯米,配上綠豆、紅棗等,煮熟。然後在媽媽和阿姨的一陣靈巧的忙碌之後,我們小孩便饞貓般圍着蒸籠轉,等待糉子出籠的時刻的到來……

長大了唸書才明白,包糉子的習俗和我國曆史上的愛國詩人屈原有關呢?據說屈原跳入汨羅江後,羣衆爲了不讓水裏的魚咬着詩人的身體便做了好多的糉子,扔到水裏。這樣魚兒有的吃就不會傷害到詩人了。於就是,爲了保護並紀念這位偉大的愛國詩人,之後有了更爲熱鬧的“賽龍舟”。

我們村裏沒有賽龍舟,但在黃石每年都會有這樣的熱鬧非凡的場面出現:

在木蘭溪畔,人們早早地圍在岸邊,鑼鼓震天鞭炮齊鳴。水面,數支整齊的龍舟隊伍,衣裳鮮豔隨風飄揚,小夥子們激情澎湃躍躍欲試。隨着一聲鑼響,各支隊伍爭相競發,大家齊心協力,奮力爭先。這一刻,鼓聲、鞭炮聲人們的吶喊聲……湊成一片熱鬧非凡的畫面。

六年級端午節的作文3

五月初五是一年一度的傳統節日——端午節,每年這一天,家家戶戶都會插艾葉、包糉子、做香囊、划龍舟來慶祝它。

聽媽媽說,在很久以前的中國,我一位名叫屈原的大臣,他忠心耿耿的爲國家出謀劃策,但是,糊塗的國王不但不採納他的意見,反而,多次把他發配到邊遠地區服勞役,在那年的五月初五,他的國家被其他國打敗了,聽到這個消息,屈原悲憤交加,投身跳進汨羅江裏,當地的人們爲了不讓魚蝦吃掉他,就把米團做成的糉子扔到江裏,並划船四處打撈屍體。

我的家鄉晉城也沿襲了這個傳統,每到端午節,我們村的人都會包各式各樣的糉子來紀念他。在我家,奶奶包的糉子可以說是色香味俱佳。清晨,奶奶先把綠色的葦葉和竹葉洗乾淨備用,再把昨晚泡的糯米、紅棗、花生米端過來,準備工作就緒後,只見奶奶把洗淨的竹葉折成一個三角形形狀的空殼,然後加上糯米、花生、紅棗和葦葉,填滿後再小心翼翼的包好,接着把它放入鍋裏用熱水蒸大約半小時,一個香噴噴、綠瑩瑩的糉子就出鍋了。

聞着清香誘人的糉子,我真想咬上一口,“喂,小饞貓,不怕燒着嘴嗎?”奶奶笑着說。我愛家鄉的端午節,更愛清香撲鼻的糉子!

六年級端午節的作文4

再過四十天就是端午節了,每年奶奶爲了讓我早點吃上糉子,早早地就把糯米發好了。我的家鄉農曆四月二十八是糉葉會,奶奶買上糉葉,做好包糉子的一切準備。

到了五月初一,家家戶戶貼神牛,掛艾葉。媽媽用五色線擰成一股栓到我和妹妹的脖子上、手腕上和腳腕上。聽老人說這是爲了辟邪。這辟邪的五色線是有規定的,顏色分別爲紅、黃、藍、綠、紫。媽媽用硬紙片折成手工糉子,再用同樣的五色線纏成漂亮的顏色,掛在我的扣環上,鄰居們看到漂亮的手工糉子紛紛誇讚不已。

到了初二就是奶奶包糉子的日子了。一大早奶奶起來把發好的糯米淘好,糉葉和棗洗好,準備就緒後,媽媽和奶奶一起包。不到一會就包好了。我迫不及待地想吃,奶奶說:“得煮好了才能吃。”我說:“要煮多長時間啊!”媽媽說:“兩個小時。”真難熬的兩個小時啊!

過了一會兒,我聞到了糉子的香味,啊!好香啊,我口水都快流出來了,終於等到了兩個小時。我津津有味的吃着糉子,手裏一邊還豎起大拇指呢。啊,我好想留住端午節啊!

六年級端午節的作文5

今天第四節課的時候老師提前給我們過了紀念屈原的節日,有的地方在這個日子也紀念伍子胥。這個節日大家一定都能脫口而出,就是端午節。

上課啦,上課啦!同學們的心裏對這節課充滿了期待,越美好的憧憬。老師先打開一個視頻,讓我們一邊看,一邊吃糉子。第一個視頻是關於端午節的由來。講了愛國詩人屈原偉大的一生。愛博是人遭到了大臣的反對,大臣們聯合起來在大王面前說屈原的壞話,結果屈原遭到了被流放到很遠的地方。當前我大將白起率領大兵,功打楚國首都。屈原便跳進羅江自殺。大家聽到消息後。便用船打撈,沒打撈上。漸漸的,便有了賽龍舟的風俗。大家怕河裏的蝦蟹會吃掉屈原的屍體,便用糯米做成飯糰投入羅江。漸漸的,也有了吃糉子的風俗。我們還看沙畫視頻,是用沙子畫成的端午節的由來的畫面,沙畫畫的栩栩如生,好漂亮呀!

吃着甜甜的糉子,看着好看的視頻,好美啊!

六年級端午節的作文6

香噴噴的糉子熟了,黃澄澄的雄黃酒釀好了,賽龍舟的船也準備好了,端午節也就隨着風來到了。

彩繪的龍舟,整齊的着裝,如潮的人羣,那熱烈的'場面實在令人神往。

比賽,在人們的翹首以待中終於開始了,青年橈手手們意氣風發,頭上,腰上各帶一塊紅布,在朝陽的光線下耀耀生輝。鼓聲響起,龍舟便如一隻支支離弦的箭,在江上來去如飛。一時間,吶喊聲聲鑼鼓聲,噼噼啪啪的鞭炮聲,交匯在了一起,在江上回蕩,震耳欲聾。

端午節又怎能少了糉子呢?我們的糉子是所有糉子中體積最大,用料最豐富,做法最講究的。糉內鹹餡,有鹹肉,買黃,燒雞,叉燒,香菇等;甜餡有蓬蓉,綠豆沙,慄蓉。棗泥等。

這一天還得帶香囊,不但有避邪驅瘟之意,而且有,鏡頭,點綴之風,香囊內有硃砂,雄黃,香藥外包是絲線做成清香四溢,再以五色絲線做成索結成一串。形形色色,玲瓏奪目。佩戴香囊一種民俗,同時也是一種預防的方法,夏季傳染病開始擡頭的時候,古人爲了確保孩子的健康,用中藥製成相當香囊,拴在孩子們的衣襟上。

我非常喜歡端午節,因爲其中蘊含着豐富的歷史文化。

六年級端午節的作文7

端午節有許多的習俗,如吃棕子、賽龍舟等。在我媽媽的故鄉——三明就有一種“插茱萸”的習俗。

茱萸是一種草,它細細長長的,又是綠油油的。每到端午節,當地的老人們就會在自家的每一個門的兩旁都插上一?茱萸,以求神靈保佑平安。

有一次端午節,我們一家人回到了三明。那天,我第一次看見外公、外婆插茱萸。只見外公搬來一節長梯,在門的旁邊架好,然後小心翼翼地拿出一?茱萸草,拜了拜天,口裏唸唸有詞,然後慢慢地爬上梯子。最後,外公仔細找這門邊的裂縫,等到找到了裂縫之後,再把那一?茱萸草插上去,然後下來。

我們和外公在遠處得意洋洋望着大大小小的門上被我們用心插上的茱萸。微風徐徐吹過,門旁的茱萸在微風中輕輕搖擺着身體,好像笑這對我們說“放心吧!我一定回保佑大家平安的!”

這就是我的家鄉的端午節習俗之一—插茱萸。但是,隨這時代的進步,越來越少人會要想要插茱了。

因此,我向大家提議:大家都是要保持這種習俗把古老又悠久的習俗一代又一代地傳下去。

六年級端午節的作文8

農曆五月初五,是我國的傳統節日——端午節。我最喜歡過端午節了!

每年的端午節,奶奶都會起個大早包糉子,我也會跟着很早就起了牀。只見碧綠的糉葉、雪白的糯米、鮮紅的大棗……都被一一擺放在桌子上。“我要吃肉糉!”我迫不及待地嚷着。奶奶笑着說:“瞧瞧,我家的小饞貓多着急啊!”說着,奶奶已經熟練地拿起三張糉葉,把它們並排疊放在一起,然後一隻手捏着糉葉尾、一隻手捏在中間,輕輕一扭。咦!三張糉葉就變成了一個倒三角。接着,奶奶在倒三角里裝上了糯米和紅棗,再把剩餘的糉葉蓋上、纏緊,最後用細繩認真地紮起來,一個神奇的糉子就包好了!奶奶包了不少的紅棗糉,更不會少了我喜愛吃的鮮肉糉。

包好了糉子,奶奶又帶着我去郊外採摘菖蒲和艾葉。據說它們掛在家裏的大門上可以辟邪驅瘴。

沒過幾個小時,糉子煮好了。揭開鍋蓋,滿屋子都是糉葉和糯米的清香。我一口氣吃了好幾個鮮肉糉,嚇得奶奶直喊停,生怕我消化不了。哦,奶奶包的糉子真是世上獨一無二的美味啊,但願每天都能過上端午節!

六年級端午節的作文9

我今天非常高興,你知道麼?今天是農曆五月初五端午節。

端午節是我們中國一個傳統節日,據說是爲了紀念古代楚國大忠臣屈原。他是投江而死,當地居民趕來營救,撈了半天也沒撈到,大家就把糉子投下去餵魚。漸漸就成了風俗,端午節也就有了吃糉子、賽龍舟習俗。聽爸爸說,我們這裏習俗是端午節吃糉子、喝雄黃酒、掛艾草與菖蒲劍。我還與爸爸一起在門口掛了艾草與菖蒲劍,聽說是驅邪。

奶奶要做糉子了,我連忙跑去觀看。奶奶做是蜜棗棕,她先準備好箬葉,然後再把糯米放進裹成錐形箬葉裏,再在糯米中間放顆蜜棗,最後把葉子包起來,緊緊地紮上線就可以了。把裹好糉子放進鍋裏煮,我就開始耐心等待了。

糉子煮好了。我接過糉子就是一口,啊!又甜又軟,真好吃!我吃了好幾個,肚子都快撐破了!

六年級端午節的作文10

提到端午節,就會想起投江自盡的愛國詩人屈原,人們爲了讓屈原的屍體不被餘下吃掉,就包糉子偷到合理,後來,人們爲了紀念這位偉大的詩人就在端午節這天吃糉子,賽龍舟,插艾葉等等。

端午節是,我們家鄉的“大潤發”“時代”“蘇果”等大型超市,爲了吸引顧客前來購買商品,舉辦了許多活動,還有一些小型超市,則用了:凡購物者均可得到玩偶一個。這種方法來吸引顧客。

端午節前夕,許多小學門口都會有人買香角子,五色線,虎頭鞋……吸引了許多小學生和一些“媽媽輩”的婦女來買這些玩意兒。

在端午節那天,家長們會把在前一天包好的糉子放到鍋裏煮,一大早,家家戶戶飄着竹葉香味兒,早餐自然就是吃糉子了。孩子們總會拿出糉子放在口袋裏,帶在身上,肚子餓了的時候再拿出來吃。有些家長在孩子的手腕上,脖子上繫着五色線,讓孩子喝雄黃酒。爲什麼要喝雄黃酒呢?據說是因爲,毒蛇,蜈蚣,蠍子等有毒的蟲子都害怕雄黃,所以喝雄黃酒不會被蛇,蜈蚣,蠍子要上而中毒了。有的家長還會在後院,前門,撒白糖,撒雄黃酒,這樣就可以保證家裏不會被蛇“入侵”了。香角子則是掛在蚊帳裏,這樣可以驅趕蚊蠅。

六年級端午節的作文11

“初一糕,初二糉,初三螺,初四桃,初五插艾草……”每當唱起這首兒時的歌謠,我就會想起家鄉的端午節來了。

每年端午節來臨前,我就會挎上籃子和姐姐一起去上山採艾草。初五這一天,家家戶戶門上都會插上艾草,據說艾草能鎮邪避災。問一問那清新奇異的艾草的清香。對我來說是一件快樂的事情,所以我們每年都爭着到山上來,採下一藍的艾草,也採下了一藍的快樂。媽媽會用艾草、石榴葉、梔子花等合成的“五味草”給我們煮上好多的鴨蛋,據說小孩子吃了這樣的鴨蛋還不咳嗽呢。而我總是拿着心靈手巧的姐姐用五彩毛線編的袋子裝滿鴨蛋,到處炫耀。吃過午飯,媽媽又會用“五味草”煮鴨蛋的水給我們洗澡,真是又香又舒服,我整個夏天都沒長痱子呢……

在我的記憶中,端午節除了會吃上香噴噴的鴨蛋,還有讓人記憶深刻的糉子。那糉子真是太好吃了。每到端午節,媽媽和阿姨都會買好多糉子,我們小孩子便等待着糉子出籠的那一刻……

端午節真是熱鬧!

六年級端午節的作文12

今天是我國傳統的節日——端午節,在這一天,家家戶戶都要吃糉子。一大早,媽媽也給我們做了香噴噴的糉子,我覺得糉子實在太好吃了。

中午,我們去香蜜湖度假村參加山西老鄉端午聚會。一去那兒,就收到小記叔叔送給我的禮物,是一張688元的兒童攝影券,我開心地跳了起來。

聚會開始了,第一個節目是威風鑼鼓,我覺得好像奧運會開幕式上敲的鼓,鼓的聲音很大,屋頂都似乎要被震翻了。我連忙捂住耳朵。

接下來是一個五歲的小男孩登臺演唱,他梳了一個很酷的髮型,身上揹着一把吉他,他的歌聲又好聽又宏亮。我一定要向那個小男孩努力學習呀!

這時,一盤盤好吃的菜端上來了,我們一邊吃着美食一邊欣賞着精彩的節目,桌子上還有各種口味的糉子,我覺得過端午節真好。

聚會結束了,我又跟哥哥去海岸城溜冰。看着又光又白的冰,我好緊張啊,因爲我好久沒來,有點忘記怎麼滑了。我穿好溜冰鞋,就進去溜了。一開始,我溜得不太好,後來就慢慢得適應了。我在上面像一隻小燕子在飛舞,真過癮。

溜完冰,我們就回家了,今年的端午節過得真有意思!

六年級端午節的作文13

昨天,我們班進行了一次“包糉子”實踐活動,還邀請了許多老師跟我們一起包糉子,熱鬧極了。

老師給我們分了組,每四人一組。並詳細的告訴我們怎樣包糉子。大家就紛紛包了起來,叫聲、響聲、歡笑聲、說話聲響成一片,教室裏一下子變得熱鬧起來。

我按照老師說得去做,首先拿出一張糉葉,把它下面的一頭握起來,變成一個“小漏斗”的形狀。然後再往“小漏斗”裏面裝江米、花生和蜜棗。裝好後像做手工一樣把它包起來,注意要包成四個角的形狀。最後用線把糉子捆住,一個形狀漂亮的糉子就包好了。

我原來學過包糉子,所以包得很快,我一共包了11個糉子呢。只是,我包出來的糉子有點像“蝴蝶結”。

最後大家都學會了包糉子,我們和老師一共包了滿滿一大盆還多呢。中午送到了學校食堂,下午就吃到了甜甜的糉子。

熱騰騰的糉子飄着香氣,吃着自己包的糉子心裏比吃了蜜還甜呢。感謝老師讓我們過了一個有意義的端午節,不僅學會了包糉子,還體會到了動手的快樂。

六年級端午節的作文14

“年歲雖少,可師長兮”。這句詩選自屈原的《橘頌》。

端午節是我國的傳統節日之一,每到這天,人們都會賽龍舟、吃糉子。關於這個節日還有一個動人的傳說。

傳說戰國時期楚國有個人叫屈原,他是我國古代偉大的愛國主義詩人。他的代表作有《離騷》、《九歌》等不朽詩篇。他舉賢授能,提出了很多好的建議,卻沒有被採納,後來被流放。屈原看到百姓生活在水深火熱之中,卻無力報國,他就投江自盡。

老百姓知道後,大家很傷心,他們帶着飯糰拿着雄黃酒划着船,把東西投到江裏,爲的是讓魚蝦吃飽,不要傷害到屈原的身體,後來,人們就用葉子把飯糰包在裏面,就是現在的糉子。

從此以後,每年農曆五月初五端午節,賽龍舟、吃糉子就是爲了紀念偉大的詩人屈原。

六年級端午節的作文15

每年農曆五月初五爲端午節,你們知道它來歷嗎?讓我給你們講一講。

從前,有一個愛國詩人屈原,有一次,他進京去辦事,看到國家變非常衰敗,就投汩羅江自殺了。臨死前,他還寫了一首詩。人們爲了紀念這個愛國詩人,就把每年農曆五月初設成端午節。

端午節主要內容就是划龍舟、包糉子。

賽龍舟場面很熱鬧,河岸邊被擠水泄不通。只聽槍聲一響,船上人拼命向前劃,而河岸邊滿是加油聲。

包糉子,就是用竹葉包,用糯米作餡。包時候很粘手,不是專業人員可是包不好哦!

在端午節,人們還要把房子打掃乾淨,在廚房裏灑上雄黃水,用來殺死毒蟲孳生。

相傳龍舟競賽是爲了打撈投汩羅江而死愛國詩人屈原。把糉子投進河裏,是讓魚蝦蟹吃飽了,不再去吃屈原遺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