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作文中心 > 六年級作文 > 【推薦】六年級包糉子作文6篇

【推薦】六年級包糉子作文6篇

推薦人: 來源: 閱讀: 2.86W 次

在學習、工作、生活中,大家都不可避免地會接觸到作文吧,作文根據寫作時限的不同可以分爲限時作文和非限時作文。相信許多人會覺得作文很難寫吧,以下是小編整理的六年級包糉子作文6篇,僅供參考,大家一起來看看吧。

【推薦】六年級包糉子作文6篇

六年級包糉子作文 篇1

又是一年端午到,看到媽媽在廚房裏忙着包糉子的身影,我心裏癢癢的,也想去試一試。跑進廚房,眼前一亮,哇!包糉子的材料可真豐富,有五花肉、糯米、紅豆、花生、蜜棗……看得我眼花繚亂。

我搬來凳子,在媽媽身邊坐下,默記着包糉子的步驟:先把三到四片糉葉捲成一個喇叭形,放入少許糯米和紅豆,然後根據個人口味加入蜜棗或豬肉,最後用早已撕好的棕葉條把糉子較大的一頭捆紮好。

我一邊默唸方法,一邊學着包起糉子來。前面的程序倒不是很難,最後一步可成了攔路虎。我左手握着糉子的半成品,右手拿着棕葉條,剛想做一個纏繞的動作,沒想到左手一下就鬆了,糯米和餡兒撒了一地。媽媽趕緊安慰我:“萬事開頭難,慢慢學就會了。”接着,她特意放慢了捆紮的動作,一邊纏繞一邊交代要領:“把糉子攥緊點,捆綁時得用點勁。這樣纔不會撒,煮的時候也不會散開。”在媽媽的指點下,我費了九牛二虎之力才包好一個糉子。轉眼看看媽媽,居然已經包了一盤。我不着急,慢慢學,一會兒,基本能趕上媽媽的節奏了。真可謂“熟能生巧”!

媽媽看到我包的糉子,笑着說:“你包的怎麼像個三角形?不過還是蠻漂亮的,有創意!”我一看,還真是,媽媽包的是一個個圓錐形的糉子,有模有樣的。

該煮糉子了,媽媽往鍋裏放了一些水,然後放入一個金屬架子,把糉子一層一層壘上去。一個小時後,糉子出鍋了,一股濃郁的糉葉香撲鼻而來,聞着就想吃。我搶先嚐了一個,哇!好燙!我只好一小口一小口地吃,這樣反而更能品味到糉子的清香了。

吃着自己親手包的糉子,聞着濃濃的糉香,真是妙不可言!

六年級包糉子作文 篇2

“叮鈴鈴……”鬧鐘把我給吵醒了,我高興地從牀上蹦下來。剛走出房間,就聞到一股淡淡的藥草味,回頭一看,家裏的門的兩端都插上了艾草。哦,一年一度的端午節到了。

媽媽早早就起牀了,正在忙着包糉子呢。走近一看,洗好的糯米放在一個盆子裏,洗乾淨的糉葉放在框裏,備好的餡料有臘肉、紅豆、紅棗和鹹鴨蛋等各種餡料。

只見媽媽把兩片洗乾淨的糉葉疊成一個漏斗形,然後放上糯米鋪好,夾上一塊臘肉,加上紅豆等餡料,再鋪上一點糯米,然後再用糉葉包成一個立體三角形,用五彩線纏緊,打個結,一個漂亮的糉子就在媽媽的手中誕生了。

我按照媽媽包糉子的順序,包了一個糉子,可是因爲沒有纏緊,糯米都漏出來了。我沒有灰心,再包了一個糉子,可是因爲米放太多了,把糉葉都撐破了。媽媽看着我,她耐心地對我說:“我來教你吧!”

媽媽教我先鋪好糉葉,放上適量的糯米和餡料,然後小心地把糯米和餡料包裹起來綁緊。在媽媽耐心地教導下我用心地學包糉子,一個個漂亮的糉子終於做好了,我高興極了,接二連三接着包糉子。

媽媽把我和她包的糉子放進了高壓鍋裏,蒸了半個小時後,香噴噴的糉子出鍋了,我迫不及待地拿起一個嚐了嚐,好吃極了。

媽媽看着我笑了,她說:“你這個小饞貓,去照照鏡子吧。”我跑去看鏡子,鏡子裏的我,滿嘴都是糯米,我和媽媽四目對視,哈哈大笑起來。

今年端午節我不僅吃到了美味的糉子,還學會了包糉子,我從包糉子中還領悟了一個道理:世上無難事,只怕有心人,只要努力就會獲得成功。

六年級包糉子作文 篇3

又到了傳統節日端午節。每當這個時候,我就想起傳統節日端午節的糉子。

傳統節日端午節前幾天,媽媽就從市場上買來包糉子的糉葉、糯米、綠豆等,到傳統節日端午節那天,就把它們拿出來,用水浸溼,洗乾淨,然後開始包糉子。她拿起一些糉葉,疊成開列一排,隨後一層糯米、一層綠豆、一粒豬肉,最後加上一層糯米把綠豆和豬肉包在中間,再把疊好的糉葉,壓緊,按平,摺疊,最後用線捆住,就這樣一個糉子在她們的手上包好了。

糉子包完後,她就把糉子放進鍋裏,加上合適的水,讓它蒸煮。大約煮到兩個小時吧,廚房裏飄散出一股糉子的清香,深深地聞一口,沁透心脾。這時,饞嘴的我就迫不及待地讓媽媽從鍋裏抓起一條糉子,不管它炙熱燙手,就解開線團,送進嘴裏,用牙齒咬一口,滾燙的糉子,有時弄得我牙齒根,舌頭嘴上頓時起滿了大大小小的泡泡,儘管這樣我還是不肯吐出來,味道好極啦。

聽大人們說,傳統節日端午節這天有一個古老的故事。據史料記載,春秋時期楚國的大詩人屈原因仗義直言遭革職放逐。眼見國破家亡,流離失所,屈原是有心報國而無力迴天,憤然之下,於五月初五,在寫下了絕筆作《懷沙》之後,抱石投汨羅江身死。傳說屈原死後,紛紛擁到汨羅江邊去憑弔屈原。漁夫們划起船隻,在江上來回打撈他的真身。有的還拿出食物丟進江裏,說是讓魚龍蝦蟹吃飽了,就不會去咬屈大夫的身體。因此,在以後每年的五月初五,就有了龍舟競渡、吃糉子等的風俗,以此來紀念屈原。時過境遷,人事物非,可傳統節日端午節一直流傳至今,成了中華民族的傳統節日和文化。

六年級包糉子作文 篇4

在端午節,吃糉子是由來已久的習俗。據說,偉大愛國詩人屈原投河自盡後,人民們搜索屍體未果,爲讓屈原的屍體不被水中的魚吃掉,就把糯米用葉子包起來,投入河中餵魚。於是,吃糉子的習俗就這樣流傳了下來。今天,我們進行了一次社會實踐活動,內容是:爲孤寡老人包糉子。

一下車,走到敬老院裏,我感到孤寡老人一雙雙眼睛都盯在了我們的身上,看得我好不自在。小狗汪汪直叫,是在歡迎我們吧!我往材料堆裏一擠,哈!還真豐富,有肉、葡萄幹、蠶豆等糉子餡料,最重要的是還有好多糉子葉和糯米。我們一個個“爭葉奪米”,不在話下。可是,我們不知道怎麼包呀?一個個同學都拿着那一片片糉子葉發呆。

於是,幾個老奶奶就來教我們:先把糉子葉一卷。做成一個小碗,然後把餡料填在小碗裏,填滿之後把小碗捏成三角形,把上面剩餘的部分蓋下來,用繩子紮緊,OK,一個糉子就完成了!

於是同學們都照着這個樣子去做,但還有些人不懂。此時,我看見有的同學去孝敬老奶奶了,一位同學在老奶奶身後輕輕地敲着背,老奶奶高興地笑了。

過了一會,同學們都多多少少做了糉子。我仍然二丈和尚摸不着頭腦,直到後來纔在媽媽的'幫助下做了兩個“微型糉子”,看着這兩個小小的糉子,我無奈地笑了笑。

到了該走的時候了,我們都戀戀不捨的把糉子送給老奶奶,然後,一步一步地離開。

六年級包糉子作文 篇5

今天我起了個大早,陪媽媽到菜市場採購包糉子的食材,準備到外婆家聚會,順便大家一起包糉子。我們買了五花肉、蝦米、香菇、糯米及糉葉等材料,全家一同開車前往外婆家。

今年的端午前夕雖然吃了各式各樣的糉子,但還是覺得外婆包的糉子最好吃。爲了不讓這種美味失傳,媽媽特地爲了我們親自學習這項手藝,這樣我們在每一年的端午節,都可以吃到有“媽媽味”的糉子,而我也希望能把這項技術學習起來,才能讓美味傳承下去。

首先我們先把糯米泡水,糉葉清洗乾淨。接下來爆香紅蔥頭,放入切好的餡料在鍋裏炒香,再加入鹽、醬油和胡椒粉調味,這樣就完成了餡料的製作。比較特別的是,糉葉是選用綠色的新鮮竹葉,這樣才能夠將糉葉的香味蒸進糯米中,而且非常清爽不油膩!糯米也在鍋裏炒過產生黏性,接着就正式開始包糉子囉!

別小看這小小的三角形,要包得漂亮還真不容易呢!我試了幾次都沒有成功,媽媽說:“別急!這對你來說太困難了些,長大再慢慢練習也不遲。”我們將包好的糉子蒸來試吃,果然美味可口!不但享受到“自已動手做”的樂趣,也不用擔心食材的安全與衛生,真是一舉兩得!以後每年的端午節,我都要和媽媽一起親自動手包糉子。

六年級包糉子作文 篇6

今天一早,正在睡懶覺的我被媽媽揪了起來,揪就揪吧,還在我耳邊大吼“起牀啦!太陽曬屁股啦!”我發誓,當時我的耳膜真的快被震穿了。在老媽的威逼利誘下,我十分,非常,特別不情願的坐了起來,穿衣服。

刷牙時媽媽還在嘮叨“我說你這熊孩子,速度還能再慢點麼,早飯要冷了。”吃過早飯,我又被拖着去了菜市場,買了一大把糉葉,又買了些其他東西,而我,很榮幸地做起了搬運工。回到家,媽媽立刻拿來一個大桶,在裏面倒入清水,將糉葉泡在裏面。隨和又拿了些小米和蜜棗放在籃子裏。接着便開始包了。

我還是個新手,只能眼睜睜地看着媽媽包,邊看邊學。只見媽媽拿起兩三片糉葉,重疊在一起,左手那麼一扭,就形成了一個筒狀。然後用勺子舀了一些米,又拿了一個蜜棗放在筒裏,用餘下的糉葉一層層包裹起來,最後用草繩緊緊紮起來,免得煮的時候鬆開,一個糉葉就保好了。

看着媽媽包,我也忍不住了,學着媽媽的樣子拿起糉葉,開始包了……一開始包的不怎麼樣,不是沒紮緊就是米放多了或放少了。不過熟能生巧嘛!我一個接着一個包,越包越好。

很快,糉葉都被我們用完了,糉子也下鍋了。不一會兒,糉子就熟了,我輕輕拿起一個剝了皮,咬了一口,嗯,真好吃,甜而不膩,酥而不軟,讓人吃了想再吃一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