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作文中心 > 六年級作文 > 春節的六年級作文彙總4篇

春節的六年級作文彙總4篇

推薦人: 來源: 閱讀: 2.18W 次

在平平淡淡的日常中,大家都不可避免地會接觸到作文吧,根據寫作命題的特點,作文可以分爲命題作文和非命題作文。一篇什麼樣的作文才能稱之爲優秀作文呢?以下是小編收集整理的春節的六年級作文5篇,歡迎大家借鑑與參考,希望對大家有所幫助。

春節的六年級作文彙總4篇

春節的六年級作文 篇1

除夕之前,奶奶和二嬸嬸爲大家的五臟廟,因而準備烹煮一大桌色香味俱全的精美美食。但是由於精美美食要洗、切和煮,所以後來我和媽媽就去幫忙。

哇!一盤盤美食上桌,香味讓人垂涎三尺。”開動!”在奶奶的一聲令下,大家迫不及待的把香噴噴的食物塞到口裏。吃完圍爐飯後的重頭戲就是發紅包啦!發完紅包後,大家邊看着電視,邊喝着飲料,過一個快樂的除夕夜。

初一早上,我們起個大早,因爲爸爸要帶我們去”花開餐廳”以及夜市玩。到”花開餐廳”,大家都在外面看歌手唱歌,我卻跑去後面的可愛動物區;裏面有高傲的孔雀,還有”可怕”麝香豬呢!調皮的我跑去拔草喂麝香豬,喂到一半時,突然,”吼!”一聲,宛如寧靜的天空突然發出一陣響雷,我趕緊跑走,回到爸媽的身邊。接下來,就是去夜市吃東西啦!吃完“阿竈伯”羊肉湯後,我們就邊塞車邊開車回家。這次的春節過得很有趣,也使我獲益良多,讓我見識到可愛的麝香豬也是很”可怕”的。希望下次過春節也可以這麼有趣。

春節的六年級作文 篇2

一年一度的新春佳節到了,春節作爲中華民族的傳統節日,每個人心中都對春節有着不一樣的情懷和獨特的年味兒。今天看到一篇文章,講的是名人們眼中的春節,我也想起了我兒時眼中的春節,想起了許多過春節的趣事。

進入臘月,年關將至,讓我記憶很深刻的一件事,就是包點心。點心是從農村的大集上買回來的,幾乎家家戶戶過年都要買,以前物質匱乏也沒有鮮奶啊,八寶粥這些東西,過年就放上兩包點心,無外乎再放上幾個蘋果,就這樣走親戚。買回來的點心是散裝的,所以要動手自己包裝起來,於是,我爹我娘加上我齊動手,妹妹小,也守在一邊看着,我知道,她還有一個目的,等裝完點心,她就可以吃剩下的點心沫子。我爹找來鋼鋸,再點起蠟燭,就開始包,我和我娘負責把點心先十塊一摞摞好,再慢慢把它放在包裝袋裏,通常放兩摞,只撿整塊的放,我爹則負責技術活兒,把裝好點心的包裝袋烙起口來。只見他先拿小鋼鋸往點燃的蠟燭上燙一燙,再迅速比着將兩面的塑料紙對齊烙一烙,塑料遇熱就粘在一起,一包美觀美味的點心就做好了。等做完點心,天也就不早了,但我們卻還沒有睏意,剩下不能裝的碎點心沫子,就歸我跟妹妹了。

還有許多關於過春節的記憶,一些風俗現在還在延續着,例如蒸年糕蒸饅頭,趕年集買年貨,貼對聯貼落門錢等。現如今雖然年味兒淡了許多,但國家變得強大了,人民生活富裕了,我們的父母也不用爲了一家人的生計,到了年關就愁苦了,這是以前老一輩人做夢也想不到的。我們要珍惜我們現在的每一天,既要與時俱進,緊跟時代步伐,又要守住老祖宗的精氣神兒,重拾中華傳統文化,做一個受全世界尊重的中國人

春節的六年級作文 篇3

“春柳深處農家好,白楊水邊村舍新。”這是我最喜歡的一副春聯。這幅春聯也象徵着我的家鄉的春節。

我的家鄉在山東省的`菏澤市。那裏有“中國牡丹花之都”的美稱。而我就在那裏的一個小村子出生的。

說起那裏的春節,那個是非常有意思的。

除夕那一天,咱們的長輩,早早起來開始包餃子。而咱們小孩子呢!就去跟着爺爺貼春聯,用刷子向盛滿漿糊的盆子沾一沾,再把刷子向牆上上下一刷,再把春聯向上一貼,就好了。除了貼春聯,咱們還要在門上貼一些四字成語比如“擡頭見喜、出門遇喜”等。

到了大年初一的早上。咱們就去每一家拜喜,遇見長輩拜一拜。遇見平輩道一聲:“新年好”過了一圈下來,咱們小孩子的包裏全是糖,花生,錢等等。

拜喜過完後,咱們就拿着鞭炮,紙錢去拜廟。

到了廟之後,先把紙錢燒完,接着出去放鞭炮,外面都是震耳欲聾的響聲,我和哥哥弟弟們躲在廟裏不敢出去,生怕有鞭炮炸到自己。如果把菏澤市的所有鞭炮聲加在一起,肯定能讓地球震三震。

拜廟完了之後,就開始吃餃子了,咱們那把做好的餃子給每一家送一碗。每家也會回敬咱們一碗餃子,意思是:互相給福氣,福福氣氣。

過完年之後的每一天又會有福氣,窗外鞭炮依舊,窗內是溫暖的海洋,大家在吃團圓飯,團團圓圓過年。咱們那的春節有意思吧!你們那呢?

春節的六年級作文 篇4

我的家鄉有很多獨特的習俗,炸油角和炸煎堆是其中之一。

俗語都說:“煎堆碌碌,金銀滿屋”每到過年時,放糖果等零食的桌面上總少不了兩種食物,那就是——油角和煎堆。過年前,我和奶奶都會一起做油角、煎堆,而且總會炸一大鍋。炸完後,無論誰到我們家來拜年,都會把油角、煎堆和糖果等拿出來,給客人們吃,如果油角、煎堆太多的時候,還會把其中一些送給客人們帶回家吃。因爲,它們都寓意着好兆頭。

除夕一大早,我們就回家鄉幫奶奶製作過年必備食品——油角和煎堆。雖然它們看起來很平凡,但是製作起來可不簡單呀,必須經過許多工序,才能把它們做的好吃又好看。做煎堆要準備:爆谷、糯米粉、粘米粉、花生、砂糖、芝麻等多種材料。煎堆的陷做起來比較複雜,要將花生、砂糖和爆谷加熱攪拌在一起,然後趁熱用雙手把它們捏緊,把它們捏成一個個圓球狀。這是一個考驗人的功夫,只有奶奶才能做好。我們就只能做簡單的油角陷,只要將花生和砂糖碾碎混在一起就行了。製作完內陷,就要做外皮了。將粘米粉和糯米粉按一定的比例混在一起,用開水攪拌,搓成粉團備用。

最令人開心的製作馬上就要開始了。每個人都要動手,奶奶就小木棍把粉團搓成薄薄的表皮,然後我們用它把內陷包起來,搓成一個個的圓球。包油角更可笑,每個人的手法都不同,形狀各異的油角很快就把桌面擺得滿滿的。由於我的手上沾滿了麪粉,不一會兒,就把小臉蛋弄成一個大花臉,引得他們哈哈大笑起來。

最後的工序就是下油鍋了。首先用猛火燒開油鍋,然後改用慢火,將包好的煎堆和油角放進油鍋慢慢翻滾,讓它們受熱均勻。不一會兒金燦燦的油角和煎堆就出鍋了。

製作油角和煎堆既費時又煩瑣,但卻是我們的春節習俗之一,人人都樂意去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