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作文中心 > 六年級作文 > 六年級冬至吃餃子作文

六年級冬至吃餃子作文

推薦人: 來源: 閱讀: 2.26W 次

  篇一:

六年級冬至吃餃子作文

下午,我和媽媽在家裏一起包餃子。

媽媽準備好了餃子餡、麪糰、麪粉、擀麪杖、菜板等。媽媽先給我做了一個示範:她先把麪糰搓成長條,然後揪成一個個小麪糰,把它們揉得圓圓的,接着拿着一個小麪糰,沾點麪粉,用擀麪杖擀成薄薄的餃子皮,然後挖一勺餡放在餃子皮上,把餃子皮捏得緊緊的,最後把餃子放在手上,用兩手夾着餃子的邊緣使勁掐一下,一個餃子就這樣包好了。

我看着媽媽麻利地包好了一個既好看,又飽滿的餃子,十分羨慕,迫不及待地喊道:“媽媽,讓我來試試吧!”媽媽答應了。我拿起一個沾着麪粉的小麪糰,試着想用擀麪杖把它擀成餃子皮,可沒想到皮全粘在擀麪杖上了。媽媽見後笑着告訴我:“你的方法不對,擀餃子皮是有技巧的,你要先往小麪糰上粘點麪粉,用手把它按成扁平狀,一隻手拿好麪糰,另一隻手拿擀麪杖擀,手還要換餃子皮的方向,中間擀的要稍微厚一點,以防止餃子下到鍋裏漏湯。”我照媽媽說的去做,果真把餃子皮擀好了,我不禁喜出望外。接着,我又挖了一勺餡放在餃子皮上,再捏餃子皮。可沒想到,我沒捏好,餡都露出來了,餃子好像在開口笑我,我羞愧極了,恨不得找個地縫鑽進去。媽媽過來對我說:“餡不能放多了。”我吸取了這次的經驗教訓,又包了幾個餃子,一個比一個好,媽媽誇我很有進步。晚上,我吃着自己包的餃子,心裏樂滋滋的。

通過這次包餃子,我明白了一個道理:我們無論做什麼事,只要有一顆恆心,失敗了不氣餒,不斷努力去做,就一定能做好。

篇二:

還在兒時就知道冬至這天必吃餃子,當時不明白其中的真正含義,只記得媽媽的那句話:冬至吃餃子不凍耳朵,那個年月餃子是很好吃的食品。

一般情況下是吃不上的,所以很期盼冬至的到來可以有餃子吃了,這是我家的傳統習慣一直沿續到現在。隨着社會文明的發展和進程,古老的傳統文化節日,不斷的被國民所認同和傳承。

冬至,是中國農曆中一個非常重要的節氣,也是中華民族的一個傳統節日,早在二千五百多年前的春秋時代,中國就已經用土圭觀測太陽,測定出了冬至,它是二十四節氣中最早制訂出的一個,時間在每年的陽曆12月21日至23日之間,這一天是北半球全年中白天最短、夜晚最長的一天,中國北方大部分地區在這一天還有吃餃子、南方吃湯圓的習俗。

民間諺語:冬至到吃水餃,這種習俗是因紀念“醫聖”張仲景,冬至舍藥留下的。

張仲景辭官回家鄉時正值冬季,他看到鄉親飢寒交迫,不少人的耳朵都凍爛了,便搭起醫棚;支起的大鍋,在冬至那天舍“嬌耳”醫治凍瘡。

他把羊肉和一些驅寒藥材放在鍋裏熬煮,然後將羊肉、藥物撈出來切碎,用麪包成耳朵樣的“嬌耳”分給來求藥的每個人兩隻“嬌耳”;一大碗肉湯。人們吃了“妖耳”;喝了“祛寒湯”,渾身暖和,兩耳發熱,凍傷的耳朵都治好了。後來人們學着“妖耳”的樣子,包成食物,也叫“餃子”或“扁食”。醫聖張仲景距今已有1800年了,但他的“祛寒嬌耳湯”的故事一直在民間廣爲流傳。

冬至吃餃子,是不忘“醫聖”張仲景“祛寒嬌耳湯”之恩。至今仍有“冬至不端餃子碗。凍掉耳朵沒人管”的民謠。

現今人們講究進補養生保健,在嚴冬季節裏進補是多數人的選擇。從中醫養生方面講,冬令進補也是在冬至前後;三九天開始。民間早就有“冬補三九”的說法。冬至是數九的開始,因此民間認爲,在冬至前後進補爲最佳。

冬至過後,各地氣候進入一個最寒冷的階段,也就是人們常說的“數九寒天”,我國民間有“冷在三九”的說法。

《九九歌》就是從冬至這天算起,以九天作一單元,連數九個九天,到九九八十一天,冬天就過去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