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作文中心 > 記敘文作文 > 記敘文作文彙總5篇

記敘文作文彙總5篇

推薦人: 來源: 閱讀: 1.82W 次

在日常學習、工作抑或是生活中,大家都不可避免地會接觸到作文吧,藉助作文人們可以反映客觀事物、表達思想感情、傳遞知識信息。相信寫作文是一個讓許多人都頭痛的問題,以下是小編整理的記敘文作文5篇,歡迎閱讀,希望大家能夠喜歡。

記敘文作文彙總5篇

記敘文作文 篇1

窗外的夕陽把坐落在依山傍水的小村莊籠罩在一片溫暖而迷人的橙色光芒裏,那個村莊,就是我的家鄉……

我沿着小道走去,這是一條灰白色岩石鋪就的筆直的小道,道路的年代十分久遠了吧,已經在風雨和歲月裏被磨出了細緻而光滑的石面來,陽光通過石面反射,讓我覺得好溫暖。

我愛走這條小道,不單單是因爲石頭,還有周圍的美景。道路兩邊之前是結實的`茸茸綠草,而眼下已經到了初冬時節,草坪已經枯黃一片,風捲起枯草碎屑,揚在空氣裏,陽光照耀其上,像金色的沙塵,無論春夏秋冬,總是那麼美。

沿着小道望去,望也望不到盡頭,前方黑黑的,大樹遮着陽光,散發着的寒氣讓人直打哆嗦。前方就像黑洞,那麼局域吸引力,那麼神祕。小時侯不敢去,因爲害怕。現在,我緩緩走去,忐忑不安的心在胸口咚咚直跳,忽然發現前方有一道光,我疾速飛奔而去。一瞬間,我的眼睛被照亮了,眼前是一潭湖水在樹的襯托下,湖水更加的綠。有幾隻鳥還在湖邊喝水呢!我擡起頭,發現湖的上方碧空如洗。這,真是仙境啊,這個湖被樹層層包着,不知是刻意的,還是自然生長。我陶醉其中。

家鄉的小道,小草,樹木,深深刻在我的心中。那個人間仙境更加讓我難忘。風景,這邊獨好。

記敘文作文 篇2

我的奶奶家在田園,每次有機會,我就會去奶奶家,因爲在田園裏,有許多的趣事。

這不,週末,我又來到了奶奶家,我沒迫不及待地把東西放進屋裏。我們每人拿起一把小鏟,急匆匆的跑去挖紅薯了。一來到地裏我就把紅薯藤拔掉,我用勁將鐵鏟斜插入土裏,再使勁把土裏的紅薯往外掘。或許是勁太大,或許是插錯了位置,那可憐的紅薯被挖出來時已經斷成兩截,我氣得直撓頭。隨後,我又發現了一個露在外面的紅薯藤。

這次有了經驗,我就小心翼翼地把鐵鏟插了進去,先挖掉一層土,露出了一塊小紅薯,然後再來一鏟子,把它挖了出來。我一得意又想再挖一個,就又一把插進去,用盡力氣猛的一下向上掀,紅薯就像土行孫從土裏飛了出來。我拿鏟子接住了飛起來的紅薯,把我的'勞動成果遞給了爸爸。

這就是我去奶奶家的原因,在這裏有許許多多的田園趣事,我喜歡這裏,喜歡這裏帶給我的快樂。

記敘文作文 篇3

炭火盆,我永遠的溫暖之源。

晚上,從湘西菜館吃完飯出來,也許是湘西菜館的辣子平白與人在北方深冬的寒夜添了幾分熱辣氣息,熱氣騰騰地出去,乍一推開飯店的門,冷風一嗖,忍不住一個激靈。裹緊了身上的大衣,鑽進車裏,飛速地回了家。打開家門,有暖氣,也是暖暖的氣息,攜裹而入的寒氣騰昇成霧。然,年年塞北的冬,於南方長大的我,總覺缺點什麼。遍尋與冬有關的記憶,“夢入江南煙水路,行盡江南”,不得其蹤。直到夜來與友散淡聊天裏無意蹦出三個字:炭火盆。疑雲頓散。我尋的,不過是江南一個燒得正旺的炭火盆。

炭火盆,幾乎綿延了我的整個童年與少年。那時候,就算是城市裏也沒有空調和少有電暖氣,更別說大山深處的土家山寨。而且,山裏的房子都是就地取材,木質吊腳樓,一點都不封閉,四面透風。南方的冬雖遠不及北方的寒冷,但是深冬也需要穿着母親親手縫製的棉衣棉襖才行。山裏,冬夜的取暖,便是一個四方的火坑裏燃了木柴,紅紅的火焰,東家的大嬸,西家的大娘,甚至還有河對岸的大伯五叔打了手電過得河來聚在一起圍在火坑旁邊,嘮嗑。嘮着今年的收成,嘮着農家的長長短短:誰家的大兒子怎麼有出息,誰家的小姑子要出嫁,訂婚的彩禮有多少,誰家的婆媳又吵嘴了,媳婦太厲害,要遭天譴的莊稼人說話的嗓門大,偶爾的朗聲大笑裹着一年的辛勞冬日的閒適舒放和木柴噼啪燃燒的嫋嫋青煙,在木質的樑上縈繞。我們小孩子先是在院子裏玩,累了,冷了,跑到自己爹孃的身邊斜着歪着倚着靠着。爹孃握了冰冷的小手讓靠近火坑邊沿烤火暖着。火坑是最原始的炭火盆,整齊矮小的坑沿是一色的小青石砌成。柴火是母親在尚暖的季節伺弄完莊稼從山上順手捎回的'一捆兩捆的積攢,陳放後早已沒了水分,燃燒起來自是熊熊。冬日的鄉村因有了噼啪燃燒的喧吵便也少了許多的清寂,熱鬧紅火起來。

母親是勤勞的,木柴燃燒過後,未盡的部分,母親用水噴滅,就成了木炭,揀拾起來,裝在自制的火籠裏留着白日裏我讀書寫字的時候用。火籠大多是廢舊的鐵桶截的。把木炭放在裏面,用燃燒的木柴引然,放在讀書寫字的桌子底下,腳下,穿着母親親手做的棉鞋,可以雙腳踩在火籠的邊緣,這樣的炭火是怎麼燒也不旺的,只是溫溫地暖,由腳底蔓延到全身。冬天上學的時候,幾乎每個學生除了書包以外手裏都會拎着一個火籠子,大大小小,圓圓方方,參差不齊。不過,簡陋的,窗戶上玻璃殘缺四面漏風的教室也因了這千姿百態的火籠驅散了寒意,變得其暖融融。鐵桶做的火籠雙腳踩在上面不穩當,常常忘了,

只把一隻腳先拿下來,火盆扣翻了,在鞋子上燒個大洞,燙了腳,那是常有的事。後來,母親上集,給我買了一個鎮上鐵匠打製的火籠,四方的,邊緣很寬,腳可以很舒適地放在上面,長長的鐵絲拎手,不至於拎着燙手。讓同伴們好生羨慕了一陣子。

木柴燃燒得來的木炭畢竟是有限的,而且熔得特別快,火也不旺。父親便上山,砍了荊棘雜木,在離家不遠的山坡上,挖了一個窯,每隔一段時間便去燒製一些木炭。雜木燒成的木炭是最好的,不僅耐燒,而且火旺。母親的嫁妝裏,有一個紅漆的炭火盆,(那時候新媳婦過門都會帶來一個)四方的寬木沿,中間鑲着一個鐵質的淺底鍋,炭火就在中間的淺底鍋裏燃燒。這個炭火盆,母親一般是不用的,只是每到冬天,我和弟弟要洗澡的時候,母親才把炭火盆拿出來,把炭火燒得旺旺的,放進我們要洗澡的房間,先關上房門等上一會兒,讓屋裏有些暖意,然後才讓我們進去洗,炭火盆就放在離洗澡盆不遠的地方,紅紅的炭火驅趕着冬日的寒,也爲我們屏擋着的人生中的悽風苦雨。我前年冬回家,母親,依舊用了那個炭火盆,揀了父親自己燒製的木炭,放進去,將火引燃,旺旺的炭火將母親對離家兒女的愛和牽掛映照得一覽無餘。

離開母親遠走之後,是城市的姑姑家,姑姑家有電暖氣,也有炭火盆。我去的時候,炭火盆閒置已久。可我不喜歡電暖氣,甚至有點害怕那個被電炙烤得通紅的傢伙。姑姑看我總也不用,問起緣由。後來,姑父託人買來一麻袋的木炭,重新在冬日裏爲我燃上了炭火。我喜歡把腳放在炭火盆的邊沿寫字看書的愜意。炭火盆的暖是從腳底開始的,讓人覺得塌實而溫馨。

不過,那時候在學校住宿,上了中學,學校爲了防火,是禁止帶炭火盆的。沒課的時候,只好鑽進被窩裏,趴在被窩裏寫字,看書。只有週六,週日回姑姑家時才又能溫故炭火盆的暖,格外的親切舒服。

從師範畢業出來後,申請去了一個鄉村學校教書。很封閉的地方。學校給每個教師都發了一個炭火盆,還給發了一兩麻袋的木炭。初戀的他偶爾會過來看我。如是冬日,燃得旺旺的炭火,映得我的臉頰紅豔豔的。正值青春年華的美,看呆了他,握着我的手,軟語暱噥。或者,逢了我回他那裏的日子,早早,他便將炭火生好撥旺,然後再到山道口接我,攜了我的手,回去他的小屋。小屋裏,不知是炭火盆早早生好的緣故,還是因了他掌心的暖熱,竟是滿室春意的濃情蜜意。

偶還會有同學從鄰地遁了逶迤山道到鄉里的學校來看我,未有相迎的盛禮,只將炭火盆生旺。圍着暖暖的炭火盆,將山道的風露清寒拋卻陋室外,薄酒淡茶青菜裏將那些曾經共有的風華旖旎歷歷過目,會心會意的靈犀和懷念,今世此間的情誼默契與旺旺的炭火知遇交融。夢想抱負的遠大,也在炭火盆的熊熊裏真切真實起來。

而今,江南已是夢裏的煙水嵐霧。炭火盆也已遠遠拋在了生命的他途。炭火盆邊的他還有他們都已次第遠去,此生,他,已永無再見。他們,許會再見,許也是行遍江南再難遇的離人。只是,炭火盆的暖依然是年年異鄉的冬夜燈火闌珊處的眷念回眸。

記敘文作文 篇4

我記憶中的清明節是很模糊的。印象中爸爸總會在每年清明前後帶我們去爬一座山,算是過節吧。也只有這時候爸爸纔會和我們全家人團聚,所以小時的我很期待這一天的到來,因爲那樣就可以見到日日思念的爸爸了。

記憶中那座山的山頂上有一棵孤獨的木棉樹。每年去的時候它都開滿了花,很美很美。今年國家把清明節定爲法定假日,可是,爸爸卻再也不會帶我去爬山了,因爲爸爸沒等到這個法定的節日就先離開了我們。爸爸走後,我曾兩次去爬過那座山,可我始終沒有到過那棵木棉樹下,因爲前往那棵樹的路我已記不清了,而那棵開滿木棉花的樹也就像爸爸的身影一樣突然之間就在我的`視線裏消失了,再也找不到了。

今年的清明節是爸爸走後我獨自經歷的第一個清明節。節日裏我有了可祭拜的親人——爸爸。可惜他靜靜地躺在冰冷的墓穴裏,聽不到我哭泣的聲音,看不見我孤獨的模樣。其實,更孤獨的也許應該是爸爸,他就像山頂那棵木棉樹,永遠成了我的記憶,再也不會走近我的身邊。

清明節裏,我挖來一些萬年青,一鍬土、一盆水、一把淚,用心把它栽在爸爸的墳墓旁,託它給爸爸遮擋陽光。其實我是怨爸爸的,你爲什麼這麼早就拋棄我們,竟獨自前往天堂?難道你就不怕尚未成人自立的我在不可抗拒的風風雨雨中忘記了你嗎?記得你在時,每隔好長一段時間就回來給我們開個家庭會,會上,你總是喜歡開玩笑說:“我再不回來和你們開家庭會,你們怕連我是誰都忘了。”如今,這句話竟成了現實,成了回味,成了我心中的謎。你怎麼就知道有一天你會不回來給我們開會呢?是冥冥中的註定,還是偶然的巧合,這些雖然不得而知,但你九泉之下放心,我永遠不會忘記你,失敗的時候我會哭喊你,成功的時候我會想起你,清明節裏我來祭奠你。

按說,爸爸走後應該還由親人與我們聯繫的,那就是爺爺,但我恨爺爺。他爲何要那樣對待爸爸,難道是爸爸對他不夠好嗎?可在我們眼中爸爸是個十足的孝子。有時可以說是愚孝,爺爺要什麼爸爸給什麼,這並不是爸爸的錯。爺爺養大爸爸不容易,爸爸孝敬爺爺是應該的,可他也不能這樣對爸爸啊!爸爸每年都會接爺爺到家裏小住,可是爺爺每次來都挑爸爸的不是,總是不能好好和爸爸說話。我不知道他想要爸爸怎樣,他總說爸爸不幫我的那些姑姑們,我不清楚他還要爸爸怎麼幫他們。要工作,爸爸找;要錢,爸爸給。只要能幫的都幫了,我不知道他還想怎樣,或者明說了叫爸爸養他們好了。最恨的是爸爸在住院時,他一次也不來看爸爸,爸爸每次打電話給他,他還很不開心的說些無關的話語。不斷的責備爸爸。直到爸爸臨終前他還在罵爸爸,一至於爸爸走得那麼悲涼。我恨,我真的好恨。我跟媽媽說了,以後那老頭子死了,我是不會回去送終的。我要讓他也走得遺憾。

爸,清明節裏我不知道該怎麼回憶你。我的心裏真的好亂,對於我而言,再回首,有那麼一段時光是如此幸福。再回首,我的記憶裏多了一個身影。一個曾是那麼熟悉,而現如今卻找不着看不見的影子。

爸,希望您在天堂那一邊過得好,不要把我們忘記,您會一直住在我們的內心深處的。我們愛您,不僅僅在清明節這一天。

記敘文作文 篇5

生意人的賬簿,是收入與支出,兩數相減便是盈利;人生的賬簿,是愛與被愛,兩數相加,便是成就。

——題記

老王是村裏屈指可數的熱心腸。他家門前有幾顆大垂柳,村裏的人都愛到他家門前乘涼、閒聊。老王呢,整天讓老伴燒壺開水放在樹下,大家口渴了,隨時有茶水,因此,大傢伙更愛來柳樹下敘話了。這不,柳樹下不缺人,啥時來,都熱鬧。老王看着柳樹,樂呵呵地想:樹結民心啊!

一年半之後,村裏的那些泥土房不見了,建起了平房,甚至小樓。大傢伙依舊到柳樹下聊天。只是,今年的柳樹沒有前幾年翠綠茂盛。村民從閒聊到談生意,穿着上也發生了變化,逐漸洋氣起來。與之相比,唯獨老王沒變。老王天生快活,不圖富,只要能和聚一起,就滿足。一天,成爲大款的`老李拉着老王的手走到柳樹下,悄悄地說:“老王啊,咱是哥們,我告訴你一條致富的門路。”老王愕然,因爲他從來沒考慮這麼多。老李接着說:“不如下個月你到海南去幹一年,保證富起來。”“我……”老王剛想說什麼,卻被老李打斷:“老王,我知道你捨不得家,不在乎錢。可是,人要有理想嘛,要有追求嘛,你好好想想,明天再給我答覆吧。”老王笑着想:也對,不如就去幹一年吧!於是,就答應了老李。第二天便跟着老李下海南了。

此刻,柳樹葉被微風吹落,如信花子落入塵埃。

眨眼之間,一年過去了,老王沒回來。

又一年過去了,老王依然沒回來。

第三年,身着西裝,腳穿皮鞋,手佩名錶,脖戴黃金的老王回來了。可是,一個星期過去了,沒人來與他閒聊,這可急壞了老王。對着鏡子,他反思:現在,我變了嗎?我不是還是以前的我嗎!看着鏡中的自己,老王恍然大悟。第二天,他找了工人,在柳樹旁建了一個涼亭,還擺上盆花。

老王依舊象三年前那樣,提壺開水,坐在涼亭下,等村民到來。老王身着舊裝,腳穿布鞋,名錶、金鍊不見了,村民再看到的依舊是樸實的老王。果然,大傢伙又像以前一樣,來柳樹下閒聊、喝茶。奇怪的是,已經凋零近三年的柳樹,一夜之間發生了變化,居然綠了,密了。第二年,同往年相比更綠、更密,更壯了。

望着柳樹,老王深情地說:“錢乃身外之物,它差點矇蔽了我,讓我成爲一個虛僞的人。如今看來,只有走進別人,接納別人,別人纔會走近你,接納你!”

微風乍起,一片柳絮落到老王的額頭,老王含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