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作文中心 > 高一作文 > 我的航天夢高一作文

我的航天夢高一作文

推薦人: 來源: 閱讀: 2.79W 次

在學習、工作、生活中,大家都寫過作文吧,寫作文是培養人們的觀察力、聯想力、想象力、思考力和記憶力的重要手段。作文的注意事項有許多,你確定會寫嗎?下面是小編收集整理的我的航天夢高一作文,歡迎閱讀,希望大家能夠喜歡。

我的航天夢高一作文

我的航天夢高一作文1

在地球以外的銀河裏,有着無數的星球,也有着無數個未知的謎題等着人類去探索,在20xx年以前,我國對月球有着無數的猜測,直到20xx年的10月24日18時05分,我國研製的“嫦娥一號”發射成功,這顆我國繞月人造探測衛星,以中國古代神話人物嫦娥命名,這個寄託了十三億中國人民的期盼,寄託了十三億中國人民希望的實驗終於成功了,這個第一顆人造探測衛星的發射,爲我國航天領域做出了一個轉折。

航天之夢中國夢歸根到底是人民的夢,十三億國人的夢,匯聚成一個大的中國夢。如今,雖然美國航天科技處在我國前列,但我相信,在不久的將來,在十三億中國人民的努力下,我國的航天技術一定會趕在美國的前列。

時候的我,也有着一個小小的航天夢。望着藍藍的天空,我會想像太空的樣子,那裏一定會有許多大大小小的.星球,和美麗的銀河,要是我到了太空,我一定會先去看看土星,看看它那美麗的的土星環,看看它所屬的太陽系。雖然我不是一名宇航員,但我對外太空充滿了憧憬。

我不但對太空充滿了憧憬,我還對太空有着許多疑問。爲什麼只有土星有土星環?宇宙黑洞是怎樣行成的?既然宇宙的地球上有人類存在,在外太空是否也有外星人的存在呢?

外太空有着太多的謎題存在,只有通過飛上太空才能知道,航天計劃的意義也正是如此。原來,人們對於太空感覺像是一個謎題一樣的存在;像是一個無法預料的猜測;像是一個充滿可能的領域。如今,我們對於外太空的基本行星都有大概的瞭解,對於各個星系也有了認知。在經過無數人的努力下,航天計劃會向我們展示更精準的數據、更清晰的圖片,爲我們解開宇宙的奧祕。

藍色之夢,航天之夢,我們的中國夢!

我的航天夢高一作文2

日曆翻到了20xx年。這時,全球人數已達到了30多億。溫室效應急劇加快,海平面上升,大量土地被吞噬,綠色越來越少。地球上除了河流湖泊之外,大部分被公路、房子佔滿了。人們連呼吸都覺得有些吃力,吃飯更成了問題。地球已經無法滿足人類的生存,因此,中國嘗試到月球上探索居住的地方。

我很幸運被這次探索行動選中,因爲此時我已經是一名卓越的航天科學家。我和其他幾位科學家懷着激動的心情坐上了“神州30號”。我們雖然都身穿厚厚的宇航服,但行動還是很靈敏,因爲這航天服是特殊材料製成的,很輕便。“轟隆,轟隆”幾聲巨響,我們離開地面,升入空中,地球離我們越來越遠,飛船穿過雲層向月亮的方向前進。我透過窗戶往外看到一片浩瀚的宇宙,我看見火球一般的太陽,它最大。接着看到地球。哦,那就是我們的地球,看上去是一片藍色的'汪洋。鄰邊有金星、木星、水星等。

哦,到吃飯時間了。船長給我們每人發了一盒壓縮餅乾,這能吃飽嗎?我們幾個都疑惑地看着他,他點點頭。嚐了後,才發現原來這種餅乾不同於普通餅乾,是壓縮而成的,密度大,熱量高,營養豐富,是專門爲我們製作的。船長讓我們做好降落的準備,因爲馬上就要到達月球了。

月亮並不像晴朗的夜晚時,我們看到的那麼明亮,當飛船在月球落定時我們就好像達到了一個無聲的漆黑的世界,這裏到處坑坑窪窪,沒有土壤,沒有水,沒有植被。我們下了艙,小心翼翼地踩在月球上,開始了我們的勘探行動。我用手掰下一塊礦石,遞給其它幾位科學家。我們一起回到艙裏,進行了化驗。結果令大家欣喜若狂,這裏真的有可以孕育生命的物質存在。多好啊,我們真的可以搬到月球上去住了。我隨手把一面紅旗插到月球上。心裏想:哈哈,這是我們中國人的又一次登月!

“叮咚,叮咚”可惡的鬧鈴吵醒了我,我揉揉眼睛,哦,原來不過是美夢一場。不過我覺得夢想,一定會實現的!

我的航天夢高一作文3

我曾做過一個夢,夢到自己當了航天員。坐在嶄新的飛船中,準備飛向美麗的宇宙。小時候,我總認爲宇宙是個可怕的黑洞,飛向宇宙更是不敢想象,可是在20世紀的時候,一位蘇聯的航天員加加林卻將這變爲了事實。1961年莫斯科時間4月5日2時18分,俄製“聯盟—FG”運載火箭將“聯盟TMA—21”載人飛船發射升空。4月7日凌晨,這個被命名爲“加加林號”的宇宙飛船比預訂時間提前了10分鐘與國際空間站順利自動對接。這個可以稱爲奇蹟的事情就這樣的發生了。

不過第一個登上月球的可不是他哦!第一個登上月球的宇航員是美國的尼爾。阿姆斯特朗。尼爾·阿姆斯特朗曾是一位美國國家航空暨太空總署的航天員、試飛員、海軍飛行員,以在執行第一艘載人登月宇宙飛船阿波羅11號任務時成爲第一名踏上月球的人類而聞名。

21世紀,中國也首次飛向了宇宙。坐在這個中國製造的第一個火箭神舟五號當中完成任務的是一名叫楊利偉的航天員。楊利偉,曾是一名軍人,在1983年,他考入空軍第八飛行學院,畢業後成爲一名殲擊機飛行員。1998年1月,作爲中國首批航天員中的一員,楊利偉來到了北京航天員訓練中心。他從《載人航天工程基礎》《航天醫學基礎》和《星空識別》等課程學起。最初兩年,每天夜裏12點之前沒有睡過覺。在做超重耐力訓練的離心機項目時,楊利偉在承受8個G的重力負荷的同時,還必須保持頭腦的清醒,敏銳及時地作出各項正確判斷。

我們21世紀的新少年,在今天,早已可以來到美麗的.宇宙,暢遊宇宙。天啊,有時我真的不相信,不相信中國的高科技時代,不相信航天事業的快速發展。可這一切,都是真的!都是真的!在這些的背後,該有多少的付出啊!是這些努力,汗水,纔打造了今天的輝煌。

在他們身上,我看到了堅持不懈的精神。我們這些少年,一定要向他們學習。努力實現自己的夢想,爲祖國的航天事業早些做點貢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