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作文中心 > 高一作文 > 精選高一春節作文彙總五篇

精選高一春節作文彙總五篇

推薦人: 來源: 閱讀: 1.37W 次

在現實生活或工作學習中,大家對作文都再熟悉不過了吧,作文是經過人的思想考慮和語言組織,通過文字來表達一個主題意義的記敘方法。寫起作文來就毫無頭緒?下面是小編整理的高一春節作文7篇,僅供參考,歡迎大家閱讀。

精選高一春節作文彙總五篇

高一春節作文 篇1

春節的文明 春節到了,家家戶戶都在燃放着喜慶的煙火。 按照中國的習俗,除夕時,大家都會在自家門前放鞭炮。

那天早上,我剛起牀就已經聽到了零星的爆竹聲,到了晚上,煙花爆竹聲更是此起彼伏。當我仰望天空,眼前盡是五顏六色的禮花,它們在一聲聲緩慢而響亮的爆竹聲中綻放出一朵朵彩色的花,照亮了城市的夜空。這些煙花也算是除夕夜的一大景點吧! 遠處,一個煙花熄滅了,它的最後一朵“花”迸發出來的火花在空中漸漸消失。接着,在它的周圍出現了一團團灰黑色的濃煙。 有時,我的周圍盡是這種濃煙,我就被嗆得流下眼淚。還止不住的咳嗽,難受極了。 這些烏雲還不算最糟,最可惡的是地上的垃圾,那些人們在盡情地狂歡之後,卻頭也不回地走進了家門,讓那些煙火的包裝盒像個被遺棄的嬰兒一樣,孤單地留在冰冷的地上。 到了午夜,我們又來到家門口,點燃了爲迎接新年而準備的鞭炮。

在這噼裏啪啦的鞭炮聲中,大家送走了舊的一年,迎來了盼望已久的新年。每個人都在歡笑,希望在新的一年裏大吉大利,擁有更加幸福、美滿的生活。 凌晨,是一個熱鬧的時刻,也是一個喜慶的時刻。這時候,滿城都是爆竹聲,而在這一切都結束後,剛剛還在興高采烈地跳舞的鞭炮碎片隨着人們的離去也安靜下來,於是,滿地都是這些凌亂的紅紙片。 它們就這麼呆呆地坐在地上,沒有人理會它們,也沒有人把它們送回家——垃圾箱。 第二天早晨,下起了20xx年第一場春雨,雨水落在地上,於昨日留下的紅色紙片混在一起,它們被雨水衝擊成黃色的泥漿。當人們去走親訪友的時候,踩在泥漿上。 於是,地上出現了越來越多的黃色腳印,他們成了清潔工叔叔的負擔。 看,就因爲人們這些不文明的行爲,這些垃圾從去年,艱難地走進了今年......

後記: 朋友們,當我們看見滿地的垃圾,看見骯髒的大地,你會想什麼;當我們看見滿地的垃圾,就請彎彎腰,把垃圾撿起來。亂扔垃圾,對地上的垃圾置之不理,這些行爲將會使我們人類自己,這美好的世界,甚至垃圾成爲受害者。

高一春節作文 篇2

在我的記憶中,每年的春節都是差不多的,熱鬧、喜慶而祥和。

在我們家爸爸、媽媽、爺爺開始準備過年,他們從超市買來許多好吃的,這時候也是小孩子最憧憬的時刻。過年的前昔,要乾的事情多得驚人:大掃除和挑水還有醃泡菜等等;每一次幹活總會把我累得虛脫,以至於我那幾天,不僅肚子餓和我“鬧革命”,還因爲餓着沒有力氣“光榮”的評上了懶漢的罪名。每天的大掃除是必修課,一大早便會從被窩拉到掃把前,往往一天打掃一個屋子,那樣的打掃對於灰塵和頭髮絲確實有效,連空氣中的灰塵都像長了腳了一用,不敢侵犯進屋子。在春節的各個日子中,初一可是我的最愛。早晨,一起牀就開始放鞭炮,男孩子們歡喜得蹦來跳去。我也樂在其中,點燃了一支沖天炮,哪料一時沒鬆手,我的銷售開花了,燙得我只“哇哇”大哭。鞭炮一直放都中午,一大堆爆竹的包裝紙成了座山。我便隨爸媽到親戚家去走人戶去了,要一直到第二天才能回來。

初一過後的幾天,並沒有什麼新鮮事:每天都吃上一頓的剩菜,等到把剩菜吃完了,又吃老早就住好的菜,只是不曾吃過而已。元宵的時候家家都吃湯圓,象徵着團團園園。晚上還得一宿不睡,我哪管什麼破規矩,倒頭便睡。

高一春節作文 篇3

推開家門,爸爸那熟悉的背影,媽媽那慈祥的面容如今看起來略顯憔悴,就如父母見到自己的孩子,即便重了幾斤也會輕撫兒子說廋了,原因兩點:一是久別重逢,人總是有些變化的,二是爸媽心疼自己的孩子想讓孩子多吃些家中的飯菜,學校的哪比得上家裏的好。我心中一陣暖流,對着爸媽幸福的笑了。

無意間朝廚房看了一下,我驚訝的發現廚房已經變了模樣,裝修得整潔、乾淨,四面牆壁雪白得耀眼,新買的櫥櫃,整修後的`洗菜池,重新擺放的傢俱,我看得張大了嘴巴,媽媽得意地說道:“我故意不告訴你,給你個surprise!”我樂了。接着,我關上房門,一道明亮的光斑閃過我眼睛,我驚愕的發現門後不知何時多了塊鏡子,我更加樂了,問:“這是又一個驚喜吧?”媽媽笑着點了點頭。看着鏡子裏的自己亂亂的頭髮,一個浪子模樣,而且還是個不浪的浪子,心裏滿是歸屬的溫馨。接二連三的驚喜是爸媽精心的設計,很是讓我感動。

高一春節作文 篇4

春節是我國各民族的傳統節日,100多年前,民間藝人“百本張”曾在他的曲本中這樣寫道:“正月裏家家賀新年,元宵佳節把燈觀,月正圓,花盒子處處瞅,炮竹陣陣喧,惹得人大街小巷都遊串。”這歷史上關於歲首春節的生動定照。

相傳堯舜時期,我國就有這個節日,殷商甲骨文的卜辭中,亦有關於春節的記載,有慶祝風首春節的風俗,但當時曆法,是靠“觀象授時”,是否準確,尚難確定,到了公元前104年漢武帝太初元年,我國人民創造了“太初曆”,明確規定以農曆正月爲歲首,從這時起,農曆新年的習俗就流傳了20xx多年,直到新中國成立,改用公元以後,這個節日就改爲春節。

在我國最古的文字記載中,有許多關於歲首的故事,臘月和新春,然後正是“秋收冬藏”以後的農閒季節,漢鄭玄也說過,歲未年初“勞農以休息之”。拿我們這天的話來說,就是勞逸結合的意思。

那麼春節到底是怎樣來的呢?相傳,在很久以前,有一個名叫萬年的青年,看到當時節令很亂,想把節令定準,一天,他上山砍柴,坐在樹陰下方休息,樹影的移動啓發了他,他設計了一個測日影計天時的日晷儀。但是,天陰雨霧,影響測量,之後,山崖上的滴泉引起他的興趣,他又動手做了五層漏壺,天長日久,他發現每隔三百六十多天,天時的長短就會重複一遍。

那時的國君叫祖乙,天時風雲的不測,使他很苦惱。一個名叫阿衡的大臣,爲討好皇上,奏稱要設天台敬祭天神,祖乙認爲有理,便帶領百官去祭天,卻無濟於事,萬年明白後,忍不住帶着日晷儀和漏壺去見皇上,對祖乙講清了日月運行的道理。祖乙聽後龍顏大悅,然後感到有道理。於是把萬年留下,在天壇前修建日月閣,築起日晷臺和漏壺亭,並派了十二童子服待萬年,祖乙對萬年說:“期望你能測準日月規律,推算出準確的晨夕時光,建立曆法,爲天下的黎民百姓造福。”

有一次,祖乙傳旨要阿衡去了解萬年測試曆法的進展狀況,當他登上日月壇時看見天壇邊的石壁上寫了一些字,阿衡看見後,明白萬年的歷法已研究成功,怕皇上重用他,於日派人刺殺萬年,結果刺客被士衛抓住了,祖乙明白後,懲處了阿衡,親自登上日月閣看望萬年,萬年指着天象,對祖乙說:“此刻正是十二個月滿,舊歲已完,新春復始,祈請國君定個節吧。”祖乙說:“春爲歲道,就叫春節吧。”

冬去春來,年復一年,之後,萬年經過長期觀察,精心推算,制定了準確的太陽曆,之後爲了紀念萬年的功績,便將太陽日命名爲“萬年曆”封萬年爲日月壽星,然後以後,人們在過年時掛上壽星圖,據傳說就是爲了紀念萬年的。

此刻我們過年也有一些習俗,如倒貼“福”字,放爆竹,拜年等等。

高一春節作文 篇5

雲南的春節習俗

大家都知道,春節是中國人最重要的節日,其隆重程度不亞於外國人的聖誕節。中國各個地區的春節習俗都與衆不同,有着自己的傳統色彩。今天我將要與大家說說關於我的故鄉——彩雲之南的春節習俗。

雲南的春節習俗與北京的春節截然不同,從大年三十到元宵期間纔是春節,元宵過了,春節也便完結了。雲南沒有臘月之分,也不吃臘八粥,所以我至今都沒有嘗過北京的臘八粥和臘八蒜的味道。

先來說說大年三十這天吧!這天早上我們必須去集市趕集,購買年貨和做團圓飯的食材。小孩去山上撿松葉。下午要把棉被、衣服洗了,還有把渾身上下都洗乾淨,因爲我們那裏有個禁忌——從正月初一到正月初三都不能洗衣物和洗澡。大年三十晚上便是除夕夜,這是過春節的高潮。大家忙做團圓飯,家家戶戶的煙囪直冒白煙。團圓飯做好後,大人把孩子們撿的松葉鋪在地上,當孩子們看見自己的戰利品被大人誇獎時,總是要驕傲地手舞足蹈。吃團圓飯前我們還得燒紙錢祭祖,飯後才把紙灰倒掉。等這一切準備好了,大家席地而坐,毫不拘束地享受春節的團圓飯。吃完後,大人忙着撿碗,收桌子。小孩子歡歡喜喜的開始他們的“鞭炮大戰”,大人圍坐在電視機前守着春節聯歡晚會,不想看春晚的大人就擺桌子打麻將。這其樂融融的景象持續到深夜十二點,昏昏沉沉的人們點燃爆竹,震耳欲聾的鞭炮聲響徹雲霄,迎來新的一年。鞭炮放完了,忙活了一天的人們倒牀而睡。

睡到近午夜三點時,人們又得陸陸續續從牀上爬起來,做飯吃飯。這是四點鐘的“迎春飯”,因爲正月初一是一年中的第一天,所以要吃飯迎接。吃完飯人們又回到被窩,一覺睡到大天亮……

正月初一不能去別人家,只能到外面逛逛,這也是雲南一大奇怪習俗。初二我們就去逛縣城,就跟逛北京的廟會一樣,縣城裏琳琅滿目的商鋪和千奇百怪的玩意兒讓我們留戀不已。元宵節大家不吃湯圓,照樣好酒好菜,不掛燈,但照樣熱鬧,一家人去山上跳腳,也看別人跳腳。

春節過後,該幹活的幹活,該回深圳的回深圳。熱鬧過後的鄉村,又恢復了往日的平靜、和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