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作文中心 > 高一作文 > 高一春節作文彙總3篇

高一春節作文彙總3篇

推薦人: 來源: 閱讀: 2.87W 次

在平凡的學習、工作、生活中,大家都嘗試過寫作文吧,作文是人們把記憶中所存儲的有關知識、經驗和思想用書面形式表達出來的記敘方式。相信寫作文是一個讓許多人都頭痛的問題,下面是小編爲大家整理的高一春節作文7篇,歡迎大家借鑑與參考,希望對大家有所幫助。

高一春節作文彙總3篇

高一春節作文 篇1

我的家鄉是一個少數民族的地區,聚焦着回漢560萬人口,是一個具有民族特色的“塞上江南”之鄉。在這裏過春節可熱鬧了,對於孩子的我是樂趣無窮的。我們穿着新衣,與家人共同分享新年的快樂。家家都掛着紅燈籠,貼着喜慶的春聯,把福神請到家,處處都洋溢着節日帶給我們的歡快氣息。

大年三十,是我最喜歡的日子,因爲這一天我可以像小鳥一樣自由自在地到處玩了。和哥哥、妹妹在樓下放着各式各樣的煙花炮竹,歡快地奔跑着。而家人呢?這時,都在忙忙碌碌地準備着年夜飯。今晚的年夜飯特別豐富:有我愛吃的腰果、魚、大螃蟹和香味十足的烤鴨,中意還有一盆家鄉的特色菜餚——清燉羊肉,真是美味極了!這可是奶奶和大舅的功勞啊!我們邊吃邊聊着,開心地互相與家人舉杯拜年,真是其樂融融,幸福極了!晚上8點,春節晚會開始了,全家人目不轉睛地觀看電視節目。春節晚會的節目豐富多彩:有相聲、小品、歌曲大聯唱……每個節目都博得大家的歡聲笑語。不知不覺,晚會接近了尾聲,主持人高呼:“十、九、八……二、一”。鐘聲敲響,新的一年開始了,而外面的禮花這時也在空中隨處飛舞,星光燦爛,整個天空被照耀地如白晝一樣。

新年是家人歡聚一堂的日子,我們共同祝福新年好,家家幸福、快樂!

高一春節作文 篇2

塵封在記憶中多年的老家,今天也該拿出來晾曬一番了。但一提到老家,竟不知從何說起。那就還有從中國人最期待、最盛大的節日——春節說起吧。

一說到春節,大家印象裏都是什麼張燈結綵了,什麼團團圓圓了,沒錯,我的老家也確實這樣。

但我覺得,說春節就要從年前的二十三說起。沒有那幾天的準備,怎麼能算得上是春節呢?首先,得掃房子。經過了一年的時間的洗禮,時間怎麼着也得留點痕跡,所以,掃房子便成爲了必不可少的準備。對於這掃房子,我對它的記憶實在是少之又少,因爲大人們總會把我們趕出去玩,記憶較清晰的`僅是大人們會拿出一根長長的竹竿,它可能也是時間的產物吧,泛黃的身子上刻着幾條皺紋,似乎是經不起這番折騰的。再一步就要把掃帚和竹竿“牽紅線”了,再然後,我們就被趕出門外了。每次回來。空氣中仍瀰漫着塵土的味道,可擡頭一看,房子卻沒有了任何灰塵。掃房子就這樣一筆帶過吧,還是談談我最喜歡的吧——做炸貨。

做炸貨需前一晚準備好原料:麪糊、豬肉、藕、帶魚、紅蘿蔔、饅頭、醃製的扁豆、剁成塊的鯉魚等多種豐富的材料。這些材料炸完後可一直吃到初七呢!做炸貨的前一晚,正是我們姊妹三個最高興的時刻。隨着桌上的材料一盆一盆的增多,我們眼裏的興奮也隨之增多。新鮮紅潤的豬肉在爸爸的“屠龍刀”下分散成了許多小塊,只見爸爸又換爲另一把刀,把左手放在豬肉上,一刀一刀的慢慢往下切,不一會兒,肉條便切好了。再就是紅蘿蔔了。用擦子把紅蘿蔔擦成短短的紅蘿蔔絲,也就一釐米長。我嘗試過擦紅蘿蔔絲,一開始還是很好操作的,用手控制着整根紅蘿蔔在擦子上滑動着,盆子下面便會鋪有一層薄薄的紅蘿蔔絲,但越到後面,蘿蔔越小,直至剩下一個小蘿蔔頭,這樣便難控制了,稍不留神,便會劃傷手指。我不幸掛彩,在媽媽的斥罵聲中,我便下陣了。最令人興奮、恐懼的莫過於爸爸殺鯉魚了。我想看又不敢看,不看又好奇,所以,我認爲當時的我肯定是:頭偷偷偏向爸爸殺魚的位置,用手捂住眼睛,但卻留下了一條縫隙。當爸爸用剪刀剪開魚肚時,我的臉一定是扭曲的。當爸爸要拉出魚肚子中的內臟時,我又一下轉過頭來,再回眸,已經被處理乾淨了,只見爸爸手起刀落,鯉魚便被剁成了幾塊。奶奶已經把醃製的扁豆、麪糊等準備好了,就等待明天的到來了。

冬天的被窩總是賴人的,就連做炸貨這樣具有誘惑的事都叫不醒我。直到聞到了第一鍋炸貨的香味,我才迅速穿好衣服,臉也不洗,牙也不刷,頭也不梳,拖着拖鞋就跑到廚房,品嚐這第一鍋美味。第一鍋永遠是炸藕,也永遠是最美味的。用兩個手指輕輕夾起一塊炸藕,迫不及待地將它送入口中,用牙齒將酥脆的麪皮撕開,裏面冒出了騰騰熱氣,再咬一口,酥脆的麪皮,鬆軟的麪糊,爽脆的藕片,混在嘴裏,在舌

尖上打架,這滋味真是妙不可言。每年,炸紅蘿蔔丸子是我必點的炸貨,甘甜可口的紅蘿蔔搭配上酥脆的面衣,放在嘴裏輕輕嚼着,鬆軟的麪糊似在舌尖跳舞,紅蘿蔔特有的清香在嘴中瀰漫開來,中和了油的膩味,很是清爽。油炸的東西對胃的刺激也是不小啊,大飽一餐後的我胃開始不舒服,只好放棄了這些美味。

過完了這舒服又不舒服的一天,第二天終於要進行最重要的準備了:貼春聯、掛燈籠。我總是爸爸和爺爺的好幫手。在爺爺掛燈籠時,我會給他遞扳手、關電閘。開電閘;在爸爸貼春聯的時,我會給他遞粘好漿糊的春聯、專門平整春聯的掃帚。經過了這幾天的準備,終於可以正式過年啦!

過年的餃子需在大年三十的晚上包好,以便明早一起來就可以下鍋煮餃子。每次包餃子總會趕上春晚,但我卻自告奮勇去擀餃子皮,卻總會因看春晚而耽誤了幹活,所以每次我都會被媽媽趕去看春晚。看春晚可舒服極了,學着爸爸的樣子,泡一大杯茶,抓一把在、瓜子,坐在電視機前,時不時地和爸爸討論一下節目的好壞,愜意啊!我每次都信誓旦旦地說要熬到春晚結束,可總是不到十一點鐘便睡下了。

早上三四點鐘,媽媽便會叫我起牀,我半眯着眼穿上了新衣服,再在媽媽的催促下洗臉、刷牙,這精神才能清醒過來,這事,我便去“禍害”弟弟妹妹了。我會先捏住他們的鼻子,再高聲喊道“起牀啦!”,這招百試百靈,他倆一下便醒了。我們家有條不成文的規矩:過年起牀後不到時辰不得大聲說話。我直到現在也沒搞懂這是爲什麼,可能是怕擾到神明吧。吉時到了,便開始放鞭炮,我總會早早地捂好耳朵,透過玻璃窗看爸爸點鞭炮。一陣“噼裏啪啦”後,又迎來了一陣“噼裏啪啦”,爲什麼?因爲全村都在放鞭炮呀,這一個個小鞭炮們,你方唱罷我登場,好不熱鬧!

放完鞭炮後,餃子在鍋裏沸騰了,媽媽把它們組成一個個“小隊”,放在名爲“盤子”的操場裏。白胖胖的小餃子肚子裏的料可不少:白菜、韭菜、豬肉。羊肉、紅糖。熱氣騰騰的更惹人喜愛。沾上泡臘八蒜的醋,酸中帶辣,辣中帶香,總會使人胃口大開,小餃子們都沒有“倖免於難”。

春節的習俗我的老家就是這樣了,我就這樣過了十多年也不覺得厭煩,因爲這其中的滋味只有我才能品味得到。

高一春節作文 篇3

小時候的春節是齊家一起吃飯,看春晚,放各式各樣的煙花,熬到十二點放大禮花。

小時候的春節總和朋友拿着一盒又一盒炮竹,一杆又一杆子彈槍在後庭裏瞎鬧。

小時候的春節和大人出去拜年,拿着一個又一個紅包欣喜,可最終都塞進了父母的腰包。

時間在跑,春節也在變。沒有了煙花和鞭炮,放下了子彈槍,紅包換成了微信轉帳,而我卻也能從變化找到永恆——春節餃子的味道。

對我這樣一個著名的“餃子勺”,春節沒有餃子,沒有奶奶親手包的餃子,何成方圓?還好,奶奶瞭解我,每次年夜飯,餃子都必不可少。奶奶包的餃子說起來也無特別之處,同樣是菜市場買來肉和皮,同樣打着皺,同樣下水煮,我還是能一口辨別最熟悉的味道。

奶奶做的蛋餃也是一流的。蛋皮剛好煎到金黃,厚厚的蛋皮下是一團敦敦的肉餡,一口下去,還有湯汁流出,弄的每人的嘴巴都油膩膩的,在燈光的照射下惹得讓人發笑,而每個人卻樂此不疲,一盤又一盤,消失的是餃子,不變的是親情。

要說親情最濃的時候,是那包餃子的時候。全家可以一個下午圍在桌前包餃子,談笑風生。而每個人的餃子也各有特色。媽媽的餃子包的最均,賣相也最好;爸爸的餃子總有個縫忘合;我的餃子總是皮包不住肉,而且一煮就散;妹妹的餃子只有皮,沒有肉;奶奶的餃子皮最厚,肉也足,煮也不會散,獨得我的恩寵。每當大功告成,冰櫃裏塞滿了餃子後,我和妹妹又會將多餘的麪粉抹向對方的臉,甚至捧着一團麪粉散向媽媽,媽媽也先假裝生氣地說兩句,然後又滿臉無奈的拍拍衣裙,而在一旁幸災樂禍的爸爸就會在下輪遭到我們的突襲。

爆竹聲在外此起彼伏,我知道這是鄰居們吃年飯時的特殊慶祝,我家也不例外。爸爸撿一根最長的鞭炮,我則匆匆跑到廚房,看着那口白氣蒸騰的大鍋,聽着“吐嚕吐嚕”的水泡聲,我的心中有一頭小鹿亂撞,這是多少年沒變的心情。炮聲響起,餃子也傾盆而一,在沸騰中翻滾,分離,一鍋湯也漸漸變成醬色,我知道那是我和爸爸的餃子的功勞。餃子逐漸散開,但一家人的心也逐漸連在一起,能在這般溫馨的家庭中成長何嘗不是件益事?

春節,縱使時代在變,總有永恆的味道,不變的是餃子,不變的是親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