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作文中心 > 高一作文 > 有關包容的高中議論文作文

有關包容的高中議論文作文

推薦人: 來源: 閱讀: 3.67W 次

包容是一種修養,一種境界。佛經有言:“一念境轉。”下面是本站小編收集整理的有關包容的高中議論文作文,歡迎大家閱讀參考,希望大家喜歡!

有關包容的高中議論文作文

  篇一:包容

哲學家康德說:"生氣,是拿別人的錯誤懲罰自己。"別人犯錯了,我們爲此雷霆萬鈞,那犯錯的該是我們自己了。

我覺得包容就是在心裏上接納別人,理解別人的處事方法,尊重別人的處事原則。雖然要想做到包容不是那麼簡單,但是我們還是應該儘自己最大的努力去做。從身邊的一點一滴做起,那樣你離包容就越來越近了,經過不斷的積累,最後你就會達到你的目的--包容。

人應該學會包容。多一些包容就少一些心靈的隔膜;多一份包容,就多一份理解,多一份信任,多一份友愛。

有句話說:“謹慎使你免於災害,包容使你免於糾紛。”我們待人理應如此,要學會包容別人。如果我們在別人遇到困難的時候不伸出援手,那你的生活將毫無意義!

有這樣一則寓言,說的是兩匹馬同行,一匹將另一匹的脖頸咬傷了,結果被咬的反而主動安慰因咬傷自己而羞愧不安的那匹馬。故事雖小,卻揭示了天地間動人的品德,那便是包容。

寓言中動物的包容是以德報怨,佛教中彌勒的包容是“肚裏能容天下事”,在我們的現實生活中,怎樣來理解包容呢?其實,包容是一種境界。

通常的“包容”,即原諒他人一時的過錯,不去斤斤較,不耿耿於懷,和和氣氣地做個大方的人。包容在遇到矛盾時往往比過激的報復更有效。它就像一捧清泉,款款地抹去彼此一時的敵視,使人們冷靜下來,從而看清事情的本來緣由。同時,也看清了自己。寓言中那匹被咬的馬理智地選擇了包容,最終兩者和好如初。試想一下,倘若它針鋒相對,以同樣的方法還擊對方,那麼除了兩敗俱傷,頭破血流之外,還能帶來什麼呢?因此可以說,寓言中的國馬其實是很明智的,它的明智在於“以德報怨”。

包容別人是對別人的理解,是一種放得下的大度,是一種與人爲善的觀念釋然。而包容自己則是一種豁達,冷靜與理智,包容自己並不是放縱自己。

包容是一種非凡的氣度、寬廣的胸懷,是對人對事的包容和接納。

包容是一種仁愛的光芒,是對別人的釋懷,也即是對自已的善待。

“得饒人處且饒人”“忍一時心平氣和,退一步海闊天空”,都是教導我們要包容別人。因爲因包容而產生的力量是巨大的。包容,能化解人與人之間的恩怨;包容,能使事業興旺發達。

“處己何妨真面目,待人總要大肚皮。”這句話也告訴你要懷有一顆包容的心這個道理。反之,如果世上的每個人都不會包容,只會斤斤計較,那整個世界可能終日血雨腥風,暗無天日。

俗話說:宰相肚裏能撐船嘛!我們應該用禮貌去待人。若無寬恕,生命將永遠被永無休止的仇恨和報復所控制。我們只有善於團結,纔會得到友善的回報!

一個班級體,理應是全班同學團結一致,共同努力。可是,卻恰恰相反,不但不能團結一致,還分門別類,總是抓住別人的小辮子,只因爲他某件事情的過失,就來判定一個人的好壞善惡,是萬萬要不得的。我們應該懷有一個寬廣的心胸,去原諒朋友,原諒生活中的人!

在我們的人生道路上,發生的決不是兩匹馬這樣簡單的事。生活,往往紛繁,又常常平淡。正因爲包容就像水,使紛繁經過過濾變得純淨。

  篇二:學會包容

一百多年前,法國的雨果曾經這樣感嘆:“世界上最寬廣的是海洋,比海洋更寬廣的是天空,而比天空更寬廣的,是人的胸懷。”古老的東方,人們也世代傳承着一句淺白的俗語:“宰相肚裏能撐船”。法國人的浪漫和中國人的實在碰撞在一起,於是人們發現,包容,超越了國家、語言、民族和文明的界限;包容,是這個美麗星球的子民所共同擁有和讚美的品德。

包容是一種智慧,一種氣度。英諺有云:“世上沒有不長雜草的花園。”金無足赤,人無完人,對他人的包容,正是建立在對他人的體諒和理解之上。藺相如對廉頗的包容,成就了“將相和”的佳話;鮑叔牙對管仲的包容,成就了“九合諸候,一匡天下“的壯舉;李世民對魏徵的包容,成就了“貞觀之治”的盛世;而宋朝君主對士子學人的包容,則迎來了繼戰國之後中國歷史上第二次思想解放、文化繁榮的高潮。包容的意義,絕不僅僅停留在個人層面,它對整個社會的存在和發展,同樣有着巨大的能動作用。

包容是一種修養,一種境界。佛經有言:“一念境轉。”同是面對他人的過錯,耿耿於懷,睚眥必報帶來的是心靈的負累,真正仁者覺者會選擇一份包容,一份泰然。越王勾踐“十年生聚,十年教訓”,終於能夠興師復仇,一雪前恥。他可以忍受臥薪嚐膽的苦楚,卻在滅吳後下令誅盡吳國宗室。他懂得隱忍,卻不懂得包容。齊王韓信未發跡時有過“胯下之辱”,但在統一之後,再見到當初侮辱自己的無賴兒郎,卻能不記前嫌地任命他爲巡城校尉。僅從這個角度來說,韓信的人格,要比勾踐健全得多。

魯迅先生的“一個都不寬恕”未免失之偏執,但那是在喪失了迂迴的耐心後對黑暗現實的極端反抗。他還說過“渡盡劫波兄弟在,相逢一笑泯恩仇”,這就是他包容的一面。他筆下的阿Q,聽到人家說“疤”、“瘌”、“禿”、“光”就要和人拼命,到了後來甚至連“燈”字也不許別人提了。“天地本寬,鄙者自隘”,一個心胸狹隘的人,必然是一個諸多忌諱、性情偏執的人;而一個連“清風不識字,何故亂翻書”都無法容忍的社會,也註定是一個病態的社會。然而,包容不等於放任和縱容。人類社會是由潛在的規則加以維繫的,無節制的縱容同樣會造成社會的畸形。包容也不等於隱忍不發。“忍”是心上刀,是刻意的制怒和壓抑,遲早有爆發的一天。包容則意味着不自知的恬靜和淡然。包容更不等於沉默和忘卻,因爲“忘記過去就意味着背叛”。真正的包容,應該如伏爾泰對其政敵所說:“雖然不贊同你說的每一個字,但我誓死扞衛你說話的權利。”

包容是海納百川,包容是厚德載物,包容是淡泊明志,包容是寧靜致遠。康德告訴我們“只有兩樣事物能讓我的內心深深震撼:一是我們頭頂璀璨的星空,一是我們心中崇高的道德法則”,如是我聞;當今世界、種族、宗教衝突不斷,“只要人人都多一份包容,世界將變成美好的人間”,如是我願!

  篇三:包容是陽光

哲學家康德說:“生氣,是拿別人的錯誤懲罰自己。”優雅的康德大概是不會有暴風驟雨的,心情永遠是天朗氣清。別人犯錯了,我們爲此雷霆萬鈞,那犯錯的該是我們自己了。

現代的戴爾·卡內基不主張以牙還牙,他說:“要真正憎惡別人的簡單方法只有一個,即發揮對方的長處。”憎惡對方,恨不得食肉寢皮敲骨吸髓,結果只能使自己焦頭爛額,心力盡瘁。卡內基說的“憎惡”是另一種形式的“包容”,憎惡別人不是咬牙切齒饕餮對手,而是吸取對方的長處化爲自己強身壯體的鈣質。

狼再怎麼扮演“慈祥的外婆”,發“從此吃素”的毒誓,也難改吃羊的本性,但如果捕殺淨盡,羊羣反而容易產生瘟疫;兩虎共鬥,其勢不俱生,但一旦英雄寂寞,不用關進柵欄,兇猛的老虎也會退化成病貓。把對手看做朋友,這是更高境界的包容。

林肯總統對政敵素以包容著稱,後來終於引起一議員的不滿,議員說:“你不應該試圖和那些人交朋友,而應該消滅他們。”林肯微笑着回答:“當他們變成我的朋友,難道我不正是在消滅我的敵人嗎?”一語中的,多一些包容,公開的對手或許就是我們潛在的朋友。

三峽工程大江截流成功,誰對三峽工程的貢獻最大?著名的水利工程學家潘家錚這樣回答外國記者的提問:“那些反對三峽工程的人對三峽工程的貢獻最大。”反對者的存在,可讓你保持清醒理智的頭腦,做事更周全;可激發你接受挑戰的勇氣,迸發出生命的潛能。這不是簡單的包容,這包容如硎,磨礪着你的意志,磨亮了你生命的鋒芒。

雖然我不同意你的觀點,但我有義務捍衛您說話的權利。這句話很多人都知道,它包含了包容的民主性內核。良言一句三冬暖,包容是冬天皚皚雪山上的暖陽;惡語傷人六月寒,如果你有了包容之心,炎炎酷暑裏就把它當作降溫的空調吧。

包容是一種美。深邃的天空容忍了雷電風暴一時的肆虐,纔有風和日麗;遼闊的大海容納了驚濤駭浪一時的猖獗,纔有浩淼無垠;蒼莽的森林忍耐了弱肉強食一時的規律,纔有鬱鬱蔥蔥。泰山不辭杯土,方能成其高;江河不擇細流,方能成其大。包容是壁立千仞的泰山,是容納百川的江河湖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