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作文中心 > 高三作文 > 實用的高三了作文彙總6篇

實用的高三了作文彙總6篇

推薦人: 來源: 閱讀: 3.06W 次

在學習、工作、生活中,大家都不可避免地要接觸到作文吧,作文是經過人的思想考慮和語言組織,通過文字來表達一個主題意義的記敘方法。那麼你有了解過作文嗎?以下是小編整理的高三了作文6篇,僅供參考,大家一起來看看吧。

實用的高三了作文彙總6篇

高三了作文 篇1

我終於把凌亂的房子收齊了,我的整個高三最後只換得五塊二毛三。

那些練習冊和演草紙就亂七八糟的堆在地上,我有點不明白,爲什麼那麼多的紙最後都沒辦法爲我換來一紙錄取通知。

看了我的英語練習冊,上面紅筆密密麻麻的寫着單詞的意思,我覺得自己並沒有虧待過他,又何苦給我這樣一個悲慘的結局。

所有的課本又一次回到書櫃,我不得不再一次面對高考,前輩們說:沒有經歷高四的人生是不完整的人生。我不知道是該慶幸還是難過有機會擁有“完整”的人生。

每個人都在問我考多少,都在問我要去哪讀大學,一個電話接一個,我卻只能告訴他們去高四。沒有人不想讀大學,可是我卻沒地方讀。

我坐在家裏,冷靜了一晚,幻想了無數辦法,想了無數種出路,翻了無數本報大學的書,卻悲哀的發現分數堵死了除卻補習的所有路。

看了很多人寫的高考經歷,我羨慕他們,第一年就有一個極好的結局。

記得《讀者》上有一篇《你憑什麼上北大》,又看了一遍,猝不及防,一整晚都覺得心裏堵得慌。

好多人都叫我去讀大學,說上一本就去讀了,沒必要回來,明年競爭更激烈。我不知道,但不甘心。

生命總有種不可預知的殘酷性,我不知道讀大學未來會怎樣,補習又會怎樣,只是有種執念,不想就這樣糊里糊塗地去讀大學。

今早下雨了,到學校拿報考指南,我第一次發現學校到家這麼近。

我混亂了一晚,還是想要回來,我總是那麼固執,卻不知道自己到底在執着於什麼。

昨晚回憶了我的高三,買了很多練習冊,卻還有一半空着,一下子心裏就平衡了,我的確沒付出那麼多,又憑什麼去奢求考高分。

我把高三賣了,還是決定重來。

高三了作文 篇2

真好!朋友送給我一盒樂高積木,是一輛拼裝賽車!

盒子上的圖片一下吸引了我的眼球!白色的車身很是醒目,兩扇黃色的車門中間有一個大大的藍色“1”字,鮮紅的反光鏡,加上車頭和車尾4個黃、紅色的“車燈”,使得整輛看上去俊俏亮麗極了。

這輛賽車由320塊小積木拼搭而成。啊,“320”塊?這麼多塊,要拼到何時才能拼好呀!雖然畏難,可我哪裏禁得住完美賽車的誘惑。嘿嘿,有了。我轉過身扯開了嗓門:“媽媽,你來幫我拼吧。”

媽媽一眼就看出了我的心思:“看上去難,未必真難,你只要有耐心,總是能拼好的。兒子,看看說明書,你準行!”

我按着說明書一塊塊拼接着,時間就在我拼拼拆拆中流逝着。眼看成功在即,只要把反光鏡拼好一切就OK了呢。

咦,爲什麼拼接上去後這麼鬆,難道沒按緊?用力按一按,不管用。拆了再裝,反光鏡還是搖搖晃晃的。這究竟是怎麼回事啊!

不行,我再試試,我把拆下的反光鏡換了個角度想重新按上去,誰知一用力,它竟調皮地蹦到了地上。

“我不幹了!”見我甩手不幹了,媽媽走到了我身邊,說:“萬事開頭難!只要細心,肯下功夫,就能成功。”我聽了,信心百倍。雖說,後來還是在媽媽的幫助下完成了,但看着和圖片上沒啥兩樣的車子,我還是高興地跟什麼似的。

高三了作文 篇3

手機給我們帶來了方便,也給我們帶來無法想象的冷淡。

我們可以走在大街上,看視頻,可以攝影照相,可以聊天在QQ上,聽音樂這些自然不必說。它改變了我們的生活。可是我們又能得到什麼?

絕大多數人被手機勾了心靈,開始活在一個虛擬的世界裏,沒有愛,雖然有許許多多的言語,卻腐蝕了內心,開始與周圍的人有距離,冷漠,快樂與高興反覆無常,無所事事,能力也會因此退化;更爲嚴重的是:爲了玩手機,偷錢,搶,與父母的溝閡越來越大,還因此入獄,或者還得了精神病。

手機雖然它的優點很多,玩的過多,喪失心性,或是心性紊亂,手機的優點你真的能好好利用嗎?讓它成爲提升自己的工具?我一句話:小玩怡情,大玩傷心。

手機是爲了讓我們方便生活,不是讓我們沉醉於它。我們沉醉於它,會心性紊亂,傷害愛我們的父母和朋友,如泉涌一般的信息,就算是你修行一輩子,也很難與之化境,只能受它擺佈,唯一的方法只有拒絕。

我有一個朋友,家裏還是挺富裕的,父母給她買了一部手機,可是她不用,大體上因爲是高考,她需要一個清靜的環境,所以還是用的老式手機,單純地生活,成績還是棒棒的,人際關係也是十分良好,對父母也是孝順,挺和氣溫暖的一個女孩。

其實,放下手機,感受溫暖,感受生命,感受自然,去思考,去辨別,來理智而感性地生活,千萬不要讓手機迷失了自己。你會後悔終生,要進去,做手機的主人,做一個優秀公民,爲祖國盡一份力。

高三了作文 篇4

包裹心靈的繭殼被慢慢剝落,綻放出前所未有的絢麗光彩。

—題記

步入初中,我對班主任趙老師是不屑的,以至於只記得他模糊的樣子:戴着一副眼鏡,梳着一頭整齊的短髮,一套乾乾淨淨的衣服,以及在黑板上行雲流水書寫的背影。

現在,我讀懂了他,從恨到愛,從憎惡到感謝……

我的成績總是鶴立雞羣,同學們羨慕的眼光,親朋好友的稱讚,鑄就了我驕傲的性格,讓我以爲我就是璀璨的'明星,我就是鮮豔的花朵。

可是那次考試,我的數學成績居然未得滿分,對於試卷上的小錯誤,我已經犯了不止一次,不但沒有後悔傷心,反而矇騙自己說是粗心大意。趙老師在評講時,心情特別激動,特別是在評講我錯的這道題時,大聲說:“許鴻儒!你——給我站起來!”憤怒的氣焰烘烤着他的話語,“說說你怎麼又漏掉這個符號了?”突如其來的批評讓我難以適應,在同學嘲弄和驚訝的唏噓聲中,我面紅耳赤地站起來,深深地埋着頭。趙老師疾步走到了我的桌旁,奪過試卷,眼睛一掃,教鞭夾雜着刺耳的聲音炸雷般落到我頭上——“不是第一次了吧!”腦袋在當時雖然已麻木,但我清楚地記得,從小到大,這是老師第一次這麼打我。瞬間,委屈和羞愧一齊涌上了心頭……

晚自習後,趙老師把我叫到辦公室,語重心長地說:“我批評你、打你並不是對你失望,而是想讓你記住這個教訓,讓你那顆浮躁的心平靜下來……”那天,我終於明白趙老師的良苦用心。

趙老師,您的鞭打讓我這隻驕傲於自己美麗羽毛的鳥兒學會了謙虛。

趙老師在生活上對我要求也十分嚴格。我一直都是一個懶懶散散、磨磨蹭蹭的人,可趙老師不知是故意還是無意,居然“發配”我去做苦工——打掃清潔區。

一日,我正怡然自得地啃着包子,猛然想起該我掃清潔區了,把包子胡亂塞進嘴裏,奔向教室,抄起掃把就往清潔區衝。當我姍姍來遲時,清潔區衛生已接近尾聲。趙老師朝我戲謔道:“又忘了吧!”我連忙把頭埋下去,羞赧地忙給其他同學幫忙。

一切都打掃完畢時,我轉身欲逃,卻被趙老師逮住,他指着裝得滿滿的垃圾桶,輕描淡寫地說:“去把垃圾倒了。”“什麼?就我一個人?”我惱怒地小聲嘀咕一句。可是趙老師好像聽見似的,狠狠地瞪了我一眼,態度強硬地說:“多勞動對你只有好處,沒有壞處!”以後,幾乎每次擡垃圾都有我,有時甚至是我主動,因爲我已把這當成一種歷練。

久而久之,趙老師幫我甩掉了懶惰這頂帽子,讓我學會了熱愛勞動,學會了做事。

趙老師,您一層層剝落了我心靈上的繭殼,將我像玉一般經過細細打磨,讓我褪去驕傲,丟掉懶惰。您的批評、您的教誨,時時激勵我去創造更美好的人生。

高三了作文 篇5

繁華落盡又是一季涼秋。心裏少了些本該有的緊張與興奮,嘴上少了些不該有的豪言壯語。高三,我就這樣從容而平靜地走向了你。

如果高考是一道龍門,那正處於高三的我們一定是一隻只急切的想要越過龍門的小鯉魚。我們奮力的向上衝,因爲越過龍門後的巨大蛻變。站在龍門下,我貪婪的汲取着知識,積聚着力量,感受到了知識帶來的快樂,也感受到自己正變得成熟。

“高三”一個多麼沉重的字眼,這代表苦與累的一年,承載着老師、家人無限期望的一年。高三雖然充滿的是艱苦和勞累,但它也讓我得到了很多。

走進高三,讓我明白不經一番寒徹骨,哪得梅花撲鼻香。

高三激烈的學習競爭中,我懂得了努力、奮鬥的重要。走進高三,少了些“昨日之日多煩憂”的抱怨;少了些“對酒當歌,人生幾何”的哀嘆;少了些“天生我材必有用,千金散盡還復來”的幻想。在“徹骨之寒“中得到更多的是拼搏中的快樂與滿足。正是因爲高三,我明白了奮鬥者未必都能成功。但成功者沒有一個不經過奮鬥的道理,更加堅定了我追尋夢想的決心。

走進高三,讓我多了一份“天空中不留下鳥的痕跡,但我已經飛過”的坦然。

一次次的考試,一次次的失敗,讓我難以承受,無法釋懷。但是當我進入高三,我忽然明白一個道理:許多事,得失成敗我們不可預料,也承擔不起,我們只需要盡力去做,求得一份付出過後的坦然和快樂。雖然前面的路就像河水一樣總也看不清是深是淺,不知道屬於自己的將是泥沼坎坷還是金光大道,但是,我堅信:命運牚握在自己手中,幸福不是毛毛雨,夢想也不是紅蜻蜓。即使黑暗中的苦苦掙扎,並不一定迎來燦爛的黎明。但只要努力了,就無怨無悔。

高三的生活就像一杯醇香的咖啡,你細細品味,就會慢慢嚐出在蜜甜味道下還暗藏着一絲絲苦澀;高三的生活又像一碗香氣十足的“酸辣粉”,酸和辣造就了它獨特的美味。如果你仔細品嚐高三生活,你肯定會擁有不同感覺和不同味道。

走進高三,是一種蛻變。

窗外那流動的金色光束彷彿在舊時光中穿梭。陽光透過明亮如鏡的教室玻璃斜射進來,斑斕如同珍珠,一切如此美好。

高三了作文 篇6

早晨醒來,一邊洗漱,一邊聽着電視裏的新聞;上班途中,坐着擁擠的電車,仍不忘用手機玩玩小遊戲;工作間歇,打開瀏覽器閒逛站、各大論壇現代化的生活中,人們邁着最匆忙的步子,用着最瑣碎的時間,做着最休閒的事情。當我們感慨我們多麼抓緊時間時,我們突然懊惱地問:時間都去哪兒了?

當我們邁進信息時代,享用着最先進的科技成果,我們以爲有了科技便有了更多的空閒時間,便可以過閒適自由的生活。是的,我們可以隨時隨地溝通交流,可以暢通無阻地瞭解這個世界,但我們擁有更多的空閒時間了嗎?沒有。

我們生活在現代化的生活中,有科學高效的社會保障體系。現代化意味着高效,意味着花更少的時間換來更多的成果。因此,我們有理由減少工作時間,更何況《勞動法》中有明確的條文保障我們的休息時間。然而,我們有更多的空閒時間了嗎?沒有。

當人們在問時間都去哪兒了時,這往往會演變爲對時代、對現代文明的痛斥。這個時代給予了我們最優越的條件,爲我們增加休閒時間提供了全方位的保障。當你在空餘時間玩手機遊戲,逛站時,你怎能怪罪科技搶走了你的時間?當你本可以依照勞動合同在家休息時,你卻依然去加班夜戰,你又怎能痛斥現代社會搶走了你的時間?當你把殺死時間的罪名推給科技、社會時,爲什麼深夜裏商業大廈徹夜不熄的燈光還如此刺眼?這不就是在享受着現代文明的同時,又在痛斥着現代文明嗎?

爲什麼我們打着利用時間的旗號,實質上卻把時間消耗於無用之處?爲什麼我們要在休息時仍需爲名利奔波?因爲我們要得太多,我們太貪婪了:我們既想要休閒,又想要獲得更多的利益。然而,這兩者往往不能兼得。爲了滿足我們的貪婪,我們只好擠佔休閒時間去實現我們的慾望。殊不知,人的貪慾是無法滿足的,所以自然進入惡性循環中,自然會發出時間都去哪兒了之問。

像嵇康,放棄仕途的爭鬥,過彈琴打鐵的生活;像好利來總裁羅紅,放棄商業帝國,搞熱愛的攝影。放棄對名利的追逐,把追逐名利的時間分給自己熱愛的生活,時間便回來了。懂得放棄,不再貪婪,我們就擁有了時間。

時間都去哪兒了?放棄貪心,尋回時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