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作文中心 > 二年級作文 > 雪化了變成什麼?大綱

雪化了變成什麼?大綱

推薦人: 來源: 閱讀: 2.1W 次

聽過這樣一個故事:小學一年級的一次考試中,有這樣一道題:雪化了變成了什麼?孩子們的答案是五花八門,有答水的,答變成泥的,答變成冰的,都得了分。有一個孩子答雪化了變成春天,他一分也沒得。 雪化了變成春天,這是一個多麼精彩的答案呀!除了那個孩子,我們又有誰能想出這麼富有詩意的答案呢?是的,雪融化,變成水,抑或變成冰,滋潤了大地,養育了草木,也就加快了春天的到來,這麼說來,雪化了難道不是變成春天嗎?然而,這最難得的答案,卻在閱卷老師那裏不吃香,甚至比不上那些最一般的答案。這又是爲什麼呢?原因很簡單:因爲標準答案上沒有。

雪化了變成什麼?

多少年來,幾代人都被標準答案束縛着。在那扼殺人才的八股文消失後,我們仍然擺脫不了這種局面。到如今,真的是標準答案漫天飛了,無論是平時的小測,還是期末的大考,都無一例外地有標準答案可遵循。不管你的答案多麼地有創新,多麼地有深度,多麼地與衆不同,多麼地令人拍案叫絕,只要是不能與標準答案絲絲相扣,那麼對不起,你就只能得零分。這,也就是當前應試教育的一個弊端吧。

我們說美國的教育好,能培養人才,那他們的祕訣又在哪裏呢?簡單,他們看重的是孩子的創造能力,而不是死記硬背的功夫。拿美國學校的圖畫課本說吧,雖然也是照着一個模型畫,但從不苛求孩子的.模仿程度,無論你畫得多麼糟糕,在老師看來,那都是你的創作,是你自己的東西,在這個世界上絕對沒有第二個,因此這是彌足珍貴的。這無形中也增強了孩子的自信,而我們那種一味強調模仿程度的做法就起不到這個作用。說的也是,那麼小的孩子,你非逼着他畫得跟真的一模一樣,那又何必呢?你用照相機拍下來不就行了嗎?而中國孩子卻總是那句一成不變的“像不像”,一個“好”,一個“像”,這大概就是兩國教育的差別所在了。

寫到這裏,想起了報上登的一則趣聞。在國內某電視臺一個娛樂節目中,主持人問到《水調歌頭.明月幾時有》是那位詩人的作品,佳賓回答是蘇軾的,誰知主持人卻一本正經地宣佈答錯了,因爲答案給的是蘇東坡,話一出口,立刻引來鬨堂大笑。這,難道不值得我們深思嗎?

角度不同,答案也不同,因而答案是豐富多彩的。

現在讓我們來回答那個問題:雪化了變成什麼?你一定會說:“變成陽光,變成歌聲,變成希望,變成收穫,變成農民臉上那燦爛的笑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