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作文中心 > 八年級作文 > 關於八年級寫景作文集錦8篇

關於八年級寫景作文集錦8篇

推薦人: 來源: 閱讀: 3.65W 次

在學習、工作、生活中,大家都接觸過作文吧,寫作文可以鍛鍊我們的獨處習慣,讓自己的心靜下來,思考自己未來的方向。相信很多朋友都對寫作文感到非常苦惱吧,以下是小編幫大家整理的八年級寫景作文8篇,僅供參考,希望能夠幫助到大家。

關於八年級寫景作文集錦8篇

八年級寫景作文 篇1

下雨了,總是聽別人說:雨後會出現美麗的彩虹,但我從來沒有看過彩虹,但那一次,我看見了,我看見了真正的彩虹。清晨,我推開窗戶,看見外面正,在下雨,我獨自打着傘,朝海邊走去,看着雨點掉落在大海里,和大海融爲了一體,我坐在岩石上,望着調皮的浪花不停地拍打着我的腳,軟軟的,很舒服。

雨漸漸變小了,再過一會,雨姐姐消失了,而天空也想水洗過一般,格外湛藍。彩虹出來了,我高興的立刻站起來,彩虹原來這麼漂亮,她好像很調皮,故意躲着我似的,我只要前進一步,他就後退一步。她是弧形的,若隱若現的躲在藍天的盡頭。看着這美麗的彩虹,我不禁懷疑:那絢麗的彩虹是不是仙女灑下的珍珠;是不是神仙的珠寶;是不是老天也看到人們在辛勤的勞動,所以臉上有了燦爛的微笑……那彩虹像仙女的絲帶,飄飄柔柔的;這彩虹又像一座成功的橋樑,打上成功的人,走向勝利。彩虹,你是最美麗的;彩虹你是最精彩的;彩虹你是最溫柔的,總之,彩虹你就是一個驚喜,總是讓人不經意間興奮,彩虹如同一架“天橋”,是不是牛郎織女相會的地方呢?當然了,這是不可能的,也許,牛郎與織女也是一個傳說。

彩虹,你是我見過最美麗的風景,我會永遠的記住你!

八年級寫景作文 篇2

海勃灣區位於內蒙古自治區西部、烏海市東北部。西隔黃河與烏達區相望;南至四眼井與海南區相連;北與鄂托克旗蒙西鎮交界。

當你一進入海勃灣時,你不妨去看看在黃河岸邊狼圖騰的影像。在黃河岸邊,你可以聽到遠處的機器聲,人聲嘈雜。在近處望黃河,將近三年的水利樞紐工程已有很大的進展,可以看見清晰的模樣。寬闊而筆直的馬路一望無際。沒有人告訴你,或許你還不知道,這就是幾十年前荒涼的沙漠城市——海勃灣。往日海勃灣有很多綠化工人在種花種草,就是爲了美化沙漠之城——海勃灣。人們想了想以前的海勃灣,又看看現在身處的海勃灣,僅僅幾年的發展,讓身居此地的人們感到震驚。

政府基礎設施建設力度不斷加大,如南、北立交橋、萬客隆商廈、濱河圖書館、體育館、偉勝酒店等一座座具有現代氣魄的建築展現在人們眼前

在濱河大道兩側的高樓上,寫有不同書體的“愛”。這裏的愛字,在夜晚霓虹燈的交織下顯得格外漂亮。讓居住此地的人們享受着城市建築的別番韻味。

在物質生活上人們得到了滿足的同時,海勃灣的精神文化生活也在悄悄地改變。如那奇絕絢麗的太陽神圖案、和世界神筆等,成就了海勃灣人多少的自豪和驕傲。

再過5年、10年、30年……海勃灣又將是一個什麼樣子?我無法預料,但我確信,未來的烏海,一定會成爲一個環境優美,人民安樂,經濟繁榮的城市。

人們坐在長廊裏,品嚐着晶瑩剔透的葡萄,無處都享受着溫暖的陽光,欣賞着書法之城,這時讓我們說:海勃灣,我們沒有理由不熱愛你,我的家鄉——海勃灣。我們爲你驕傲自豪。

八年級寫景作文 篇3

我喜歡海,特別是熱帶的海,那裏的海是有沙灘的,我喜歡讓海水輕輕地吻着我的腳,更喜歡光着雙腳,在沙灘上奔跑。

清晨,海邊上飄着薄霧,像給大海鍍上了一層金黃。當天色稍稍亮一點時,粗獷的海螺聲響徹雲霄,驚醒了一大羣海鳥,海面上響起一片海鳥的叫聲。過了一會兒,人漸漸多起來了,現在細紗不見了,換上的是金光和那一隻只海鳥。

近午,太陽比較強烈,海面上波光粼粼,一些淺海動物在海里時隱時現。海浪在輕輕拍打岩石,像母親撫摸着自己懷裏的孩子。

黃昏,那藍紫色的道道霞光給大海染上了亮麗的光芒。當天色再晚一點,太陽全落山時,海面上條條夜航船掛起了燈,站在海邊遠遠望去,海上繁星點點,大海卻是一片黑色。當你坐在海邊的礁石上,靜靜地沉思時,你會覺得大海如此安詳、寧靜。如果你遇上不愉快的事時,你可以對着大海傾吐,大海發出“嘩嘩”聲,好像是對你的安慰……

我喜歡海,就是這樣美麗、神祕的大海!

後記:每個人都有自己的愛好,有的是一件事情,有的是一個地方,還有的是一個人物。我們可以在合理的情況下,盡情的追求自己的愛好!愛好是平凡的,愛好又是偉大的!

八年級寫景作文 篇4

“下週,我可能就要回去了。”

坐在長椅上正聊着天,她卻突然冒出了這麼一句話。我側過頭去望着她,細碎的陽光悄悄從樹葉中探了進來,在地上映出了點點光斑。本該是個愜意的午後,可現在,空氣中都流淌着淡淡的憂傷。可這憂傷的氣氛卻又一次被她打破了。她一邊從口袋裏掏出兩塊糖來,分了一塊給我,邊跟我說“還好我當初給了你那塊糖,否則我怎麼會認識你這個損友。”

聽了她的話,思緒便好像回到了從前,眼前出現了兩個迷迷茫茫的身影。

那時,我一個人坐在飯店的大廳裏,不想回去,那裏全是大人嘈雜的談話聲,而且話題總是那麼枯燥無味。我只能望向遠處,可那平凡的`夜景根本就吸引不了我。“喏,這個給你。”說着,一直拿着塊糖的手就出現在了我面前。轉頭一看,原來是她。

她坐在了我旁邊,那時我只知道她是媽媽朋友的女兒,其他全然不知。卻不知是爲什麼,我們聊得很歡,彷彿是十多年的老友,從爲自己喜愛吃的零食拉票到悄悄議論那些大人,從自己的愛好到學校裏的瑣事。這時如果有人經過,一定會認爲我們是很久不見的朋友了吧。

那邊是初見,漸漸從往事中緩過神來,發現她也擡着頭,望着天,似乎在找尋着什麼的記憶。

手中的糖,已被握的有些發軟,輕輕打開包裝。我知道這包裝上總會有一句話,而這次的是。

“友誼天長地久。”

我向她揚了揚手中的紙,我們都笑了。此時已快黃昏,微風伴着陽光,溫暖又帶着一絲涼爽。嘴裏的甜味正在繼續蔓延着,就如同我們的友情,只要去感受,不必多言已心照不宣。就算明天就要分離,但相信那份由一顆糖開始,也如糖般的友情永遠不會變。

八年級寫景作文 篇5

誰都說春天來了,可春天在哪兒呢?

看吧!放眼看吧!看小草,它們從土壤裏,從石縫裏探出了嫩芽兒,它的夥伴遍及天涯;看田野,黃燦燦的油菜花正吐着芬芳;看樹枝,枝頭,枝幹上冒出了嫩黃的小葉片;看柳樹,柳樹抽出了新的枝條,長出了嫩綠的芽兒;看花枝,葉片中間一張張燦爛的笑臉正對着我們微笑;看人們,人們脫下了厚厚的棉襖,換上了單衣;農民伯伯在田間勞作,一滴滴辛勤的汗水灑入田間,一滴汗水將是一個希望的誕生。

你聽窗外,“撲沙撲沙,嘰嘰喳喳……”,聲音奏成了動聽的交響曲,這是大自然的聲音嗎?是的。不信你看,鳥雀成羣結隊地從天空中飛快地掠過,翅膀扇動時是音樂的節拍奏響了。鳥兒在樹枝上歡快地歌唱着,你聽,這嘰嘰喳喳的聲音不正是動聽的歌曲嗎?風姐姐來了,它搖曳着大地的一早一木,這“沙沙,沙沙……”的聲音是大自然的曲調。

一陣微風過去後,漸漸瀝瀝的春雨又接踵而來。春雨落在大地上,喚醒了大地母親;春雨落在小草上,小草向春雨點頭微笑;春雨落在花瓣上,潤甜了花姑娘的心;春雨落在葉片上,洗去了它往日的塵土;春雨落在樹根上,樹根趕快吸收了水份,這場春雨來得真及時。

哦,原來春天就從這些不經意的事物中流溢出來了!這一切是多麼生機盎然啊!

八年級寫景作文 篇6

我的家鄉在白洋澱,或許你聽說過但是想不起來是在哪裏,那麼我提示一下,這裏是小兵張嘎的老家。

今年回到了家鄉,我對家鄉有了全新的認識。

前幾年,由於缺水,白洋澱成了乾涸的大坑。1987年在黨和政府的領導下,家鄉的人民爲白洋澱引來了水,白洋澱又生機勃勃地活了起來。

回到家鄉的第二天清晨,我便約了兒時的夥伴騎車前往我日夜思念的白洋澱。

一路上,林木茂密,鳥語花香,空氣清新,柏油路寬闊筆直。來到白洋澱大閘,哦,這裏萬頭攢動,人聲鼎沸。這裏有農民,也有城裏人,有賣食品的,有租遊船的。我驚奇地問:“這裏怎麼變得這麼熱鬧了?”夥伴們告訴我:“咱這裏已開闢爲新的旅遊點了!”

我站在大閘上往澱裏望去,只見水面上停泊着排排龍舟,十分壯觀。夥伴搞來一條小划艇,我們向澱中心劃去。白洋澱水清見底,成羣的魚蝦在水中穿梭,五顏六色的水草浮在水中。遠處大片大片的蘆葦向水天相接處伸展着。夥伴告訴我,如今,蘆葦塘承包以後,長勢非常好。蘆葦成了白洋澱地區人民發家致富的寶貝。

荷花也是白洋澱的“特產”。我們的小船劃到了荷花潭,只見四周有蘆葦的天然屏障,中間瀰漫着鮮豔的荷花。粉的、白的,亭亭玉立,花瓣上露珠滾動,真是動人極了。

快中午了,我們上了岸來到我的姑媽家。村裏青瓦房舍連成一片,昔日搖搖欲墜的茅草土坯房不見了蹤影;姑媽家中的擺設也由往日的一張桌子、兩個凳子和一個火炕,變得現代化了,彩電、冰箱、新式傢俱,已遠遠超過了城市人的水平。姑媽說:“自從白洋澱有了水,這裏就一天比一天富足了……”白洋澱得天獨厚的自然條件,加上這裏人民的艱苦奮鬥,換來了白洋澱五業興旺的今天。

白洋澱變了,我的家鄉變了,變得更美了,更富了!

我深信隨着改革開放,隨着黨的富民政策,白洋澱會越變越美。

八年級寫景作文 篇7

圓明園是圓明、萬春、長春三園的總稱。始建於1709年,歷時150年陸續建成。清王朝傾全國物力,集無數精工巧匠,填湖堆山,種植奇花異木,集國內外名勝40景,建成大型建築物145處,內收難以計數的藝術珍品和圖書文物。在這些建築中,除具有中國風格的庭院外,長春園內還有海晏堂、遠瀛觀等西洋風格的建築羣,被譽爲“萬園之園”。

令中華民族抱恨千古的是,這一世界園林藝術的偉大傑作,於咸豐十年(1860年10月末)被英法聯軍野蠻地摧毀了。據史載,園中收藏的罕見藝術珍品被洗劫一空,強盜們又放火焚燬了這座舉世無雙的園林——圓明園的大火火光燭天,三晝夜不熄……圓明園被毀後,仍爲皇家禁園。慈禧太后曾授意同治皇帝擇要重修,因財力所限,修復工程時斷時續,規模有限。後來,慈禧太后挪用北洋水師經費去修了頤和園。1900年(光緒二十六年),八國聯軍攻入北京,慈禧挾光緒皇帝逃離。圓明園內殘存及陸續修復的共約近百座建築物,又遭八國聯軍駐軍、宮監以及地痞惡霸的洗劫,此後的40多年間,殘存下來的木料石材、文物雕刻不斷地被拆毀、盜運到各地,使這座世界上最輝煌壯麗的園林成爲一片廢墟。

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後,對圓明園遺址採取了保護措施,1956年起着手在園內有計劃地進行綠化,有效地改變了長期以來的荒蕪現象。1983年8月,開始對遺址進行整修,修築了圍牆、新園門、部分園路、橋涵,同時疏浚了福海。1987年9月,恢復了長春園的萬花陣景區。園內,福海、綺春園山形水系、長春園山形水系均基本恢復原貌。福海中心蓬島瑤臺東島的“瀛海仙山”亭和西島庭院、別有洞天的四方亭、綺春園的新宮門、以及西洋樓的歐式迷宮(黃花陣)、綺春園的仙人承露臺、鑑碧亭和浩然亭、福海等,均已在原址按照原樣修復。

圓明園遺址公園的核心部分——西洋樓遺址的西半部,基本保持着殘垣斷壁的原貌,向世人述說着一代名園的興衰榮辱,警醒着國人“振興中華”、“勿忘國恥”……圓明三園整個東半部(200餘公頃)已建成遺址公園,向社會開放,成爲國內外遊人憑弔和遊覽的場所。

八年級寫景作文 篇8

幾處早鶯新燕皆是春中獨有的美景,送春春去,幾點杏花雨。把心情鎖在一片春光裏,今朝風雨過,人在何處,春歸同路亂花先雪,最是“一半春休”,春日裏的坦坦蕩蕩使即使有風雨的日子亦是芬芳而寧靜,綠枝傾寒,嫩的似結了煙霧,柳枝經雨重,嬌豔不知世事。春光遊移在山河大地,處處得聞,時時浸潤

處在如此妙曼的陽春時光,那些心底的理想似是能被奉上再被注入暖暖希望。如果可以有一片樹葉的堅韌,做着衝向天空的自由,這世界之大,不可拘泥於一隅。春天就是被放飛了的憧憬,春光度人,人亦度春光。

一切生命的始端在於春,意味着可以想象一個盎然的春色,冬去春來,往復輪迴,生命的勃勃脈動都在引領着我們大步向前,不回頭亦不猶豫,很多事都沒有重來的機會,我們才學會了珍惜,如此這春光大好,萬不可辜負。

路上處處得見春光,它小到微末毫枝,卻有大氣到可淋漓盡致,一夜綻花千樹,春光與爾同度,美哉,妙哉!花開到極瘋時愈妙不可言,極是清渺,也極是瑰麗。蒼靈時節,桃李皎潔,芳下成妍。

“筍迸苔錢嫩綠,花偎雪塢濃香,誰把金絲裁剪卻,掛斜陽。”

古之仁人大抵獨愛清閒又幽祕的春光。幾絲暖陽斜漏,融融意,念念情。復甦的生機袒露於陽光下,舒展着身軀與靈魂。此等妙味不足爲外人道也。洗禮過暖春的人皆曉得陶潛那句“此中有真意,欲辨已忘言”適用於一切大自然下鬼斧神工的造化,心神的震顫像柳葉撥弄着叮咚的溪水,癢癢的觸感溜到嘴邊出口只化作嘆息的輕風。不可說,不可多說。

草色青青惹人垂憐,浮生若夢爲何幾歡,霜降月落歲歲年年,我只記着花開不記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