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作文中心 > 八年級作文 > 精選家鄉的風俗初二的作文合集十篇

精選家鄉的風俗初二的作文合集十篇

推薦人: 來源: 閱讀: 3.2W 次

在平日的學習、工作和生活裏,許多人都有過寫作文的經歷,對作文都不陌生吧,作文是由文字組成,經過人的思想考慮,通過語言組織來表達一個主題意義的文體。相信寫作文是一個讓許多人都頭痛的問題,下面是小編精心整理的家鄉的風俗初二的作文10篇,希望能夠幫助到大家。

精選家鄉的風俗初二的作文合集十篇

家鄉的風俗初二的作文 篇1

在剛剛過完的新年中,我的家鄉有很多風俗,如:穿紅衣服,貼春聯,包餃子……不過我最喜歡放鞭炮,下面我就來講一講我到底是如何放鞭炮的吧!

小年那天中午,我和爸爸在家鄉的大街上買了許多鞭炮,如:轉碟、大地紅、飛車……但我覺得最好玩的是大地紅、魔術彈和飛天火箭。一直到除夕前一天,我都會偶爾出去放鞭炮。等到除夕晚上只剩了大地紅、魔術彈和飛天火箭了。下面我來講講除夕晚上我放鞭炮的故事吧!

那天晚上,月亮被雲彩擋住了,風也很小,正是放鞭炮的好時機。我和爸爸拿着鞭炮走到了廣場,準備開始放鞭炮。我們第一個放的是飛天火箭,爸爸把它插入雪堆,然後拿打火機把它的引火線點燃,只見它不停地向地面噴火花,突然猛的一噴,“嗖”地一聲飛得足有10米高,還噴出一大串火花,好看極了!放完飛天火箭後,我們又放了魔術彈。放它的方法和飛天火箭一樣,只見它“砰”的一聲向上噴出一串火花,足有15米高!而且一次噴的是綠色的火花,一次是紅色的火花,我數了數,居然一共噴了30下!

爸爸一邊看放鞭炮,一邊講道:“其實放鞭炮的由來有一個傳說。從前有一隻怪物叫‘年’,它每年的除夕都來吃人!有一年一個老人在除夕的晚上等‘年’來了以後,那個老人放鞭炮把‘年’嚇跑了,從此‘年’便不敢來了。”我算了算,這是我第7次聽別人說這個傳說了!

聽完以後我改放了大地紅,因爲它的引火線很短,所以差一點炸到我!後來我發現可以先用打火機點燃一根小樹枝的尾端,再點燃引火線。所以,做任何事只有用正確的方法和好的技巧,才能把事情做好。

春節是我國民間最重要、最隆重的一個傳統節日,放鞭炮是它的風俗,可以烘托節日氛圍,但是隨着空氣質量越來越差,應該減少放鞭炮,從我做起,讓我們的家鄉每天都擁有藍天!

家鄉的風俗初二的作文 篇2

在中國這個古老而又巨大的國度裏,包含着許多小的城市,這裏的每個城市都有着自己歷史悠久的風俗。我的家鄉——哈爾濱,就是一個很有特色的城市。

說到哈爾濱,每個人都會想象到哈爾濱的冬天。在大多數人的心中,冬天是凋零的、荒蕪的,但是哈爾濱的冬天卻是一片繁榮的生機。這生機的背後,正是哈爾濱最有特色的風俗——冰雪盛宴。

每年冬天,萬衆矚目的冰雪盛宴就會來到。在這其中,不得不提的就是多姿多樣的冰雕,閃亮出衆的冰燈……

每個外地遊客來到哈爾濱,看到冰雕都會讚不絕口,爲何?只看那冰雕花樣奇多,別具匠心,一個冰雕,一個故事。你看那十二生肖的冰雕,一個個如真的一樣,彷彿在訴說着古老的傳說,讓人身臨其境。這其中有一塑龍狀的冰雕格外的吸人眼球,栩栩如生,好似一條真龍悠然地盤旋着,這不僅表現了手藝者的高超技藝,更體現了華夏兒女對於龍的傳說的敬愛與嚮往。

說完冰雕,我們來一起看看冰燈吧!每到冰雪節的夜晚,光明隨着夜幕照亮了這哈爾濱的大街小巷,帶來光明的正是那精製而又小巧的冰燈。冰燈的起源,是早年間,靠近松花江的漁民和農民晚間用來照明用的。後來經過工匠們的改造,成爲了現在人人喜愛的冰燈。做冰燈用的冰也十分考究,近其觀賞,見那冰白光四射,讓人不禁產生一種威嚴神聖之感,遠觀之,見那冰光晶瑩剔透,如那十分稀有的珍貴寶石一樣,讓人不禁想去觸碰、欣賞一番。那冰燈,讓人在這深夜中毫無睡意,只抱着一顆激動的心,對它戀戀不捨。

這就是我們家鄉的風俗——冰雪盛宴。因爲有了這些別具特色的風俗,我的家鄉變得更美、更迷人了。我愛家鄉,愛它的風俗。

家鄉的風俗初二的作文 篇3

進入臘月,家家都盼着過年。過年的準備忙碌而愉悅。大人們忙着採辦年貨,打掃除塵,祭拜先祖,忙活年夜飯。我們男孩子參與最多的是貼春聯和放鞭炮。

把所有的零花錢都換成鞭炮,和小夥伴找一空地一起放鞭炮。我拿出一根“老鼠尾”點燃,隨着手臂的揮舞,它開始翩翩起舞,在夜色中閃耀除一個個迷離的光圈。它一點點燃燒,不停的發出“吱吱”的聲響,我的手指也跟着一點點熱起來。看着它慢慢熄滅,只剩一股煙還在不屈不撓的繚繞。

另一個夥伴從褲兜了抓出一把響炮往地上一灑,其他人紛紛衝上去踩,看誰踩的多,踩中一個就發出“啪”的一聲。空地上一陣紛雜的腳步聲和此起彼伏的“啪啪”聲。夥伴們興奮的不得了,聞着空氣中嗆人的煙硝味也照舊樂開了花。

大人們放的自然不是同等級的小玩意兒了。他們放的“二踢腳”威力巨大,點着以後,“碰”的一聲躥上空中,灰白色的沉重晚雲中發出閃光,接着一聲巨響,如炸彈爆炸一般。小孩被大人們護着躲着看。震耳的聲音還未息,又來一個鞭炮,一而再,接二連三。

爸爸告訴我,這威力巨大的鞭炮古時候是用來驅趕年獸的。年獸平常在深海里睡覺,到了年底,它非常餓,就爬出海洋,到陸地上面來吃人。爲了趕走年獸,百姓們想了很多辦法。最後發現,年獸懼怕紅色的東西,火光和巨響。於是家家過年放鞭炮,貼春聯。年獸趕跑了,這年也就過了。

春聯不僅辟邪避禍,還寄託了人們的企盼和美好願望。家裏有孩子上學的,就貼”金榜題名“;家裏有老人的就貼”福壽安康“;家裏做生意的,就貼‘日進斗金’。

我看着這一派熱鬧忙碌的景象,腦海中浮現出王安石的詩:爆竹聲中一歲除,春風送暖入屠蘇。千門萬戶曈曈日,總把新桃換舊符。這正是過年的真實寫照啊。

家鄉的風俗初二的作文 篇4

“咚咚咚,啪咚咚咚咚!”大年初一的街上光景熱鬧極了,街上人流如潮,到處一片喜慶的紅色,聲音就像放鞭炮似的連綿不絕。

在我的家鄉,大年初一一定少不了劃綵船,更少不了圍觀的羣衆,一個人穿得花花綠綠的在踩船裏把腳伸出來,兩隻手抓住綵船兩邊,旁邊有兩個手拿紅綢帶同樣穿着花花綠綠的,三個人隨着旁邊唱的那個老爺爺的節奏,邁前邁後地扭動着,絲帶像是跳舞的蝴蝶一般上下飛舞,旁邊還有一套樂隊,敲敲打打,歡慶新年來到,並祝願明年有一個好收成。

每當街上一開始吆喝,我都會跑到樓下等待表演,街上沸沸揚揚,滿街的人都盯着他們,很快鑼開始敲了,“鐺一一鐺一一”有節奏地發出聲響,突然,一轉話風,鼓也加了進來,老爺爺拿起木棍,摸摸鬍子,開始唱道:“嘿呀!胡呀啦胡也!嘿呀!呼呼呀胡也!”走過的巷子無不歡聲鼓掌的,“啪啪啪”的掌聲在人滿爲患的巷子裏響起,過了好一陣子才停息。停頓片刻後,那老爺爺用頭大身細木棍輕輕地敲着,有一水盆那麼大的鼓,越敲越重,越敲越快,突然一停,人們的心提到了嗓子眼,一眨眼,管絃樂組做好了準備,樂器一起奏了起來,老爺爺唱歌像小雞啄米一般,字字清楚不含糊,在最高潮的時候,三個人同時從一間房門走出來,划起了綵船,調子又回到了開始的調子“嘿呀!胡呀啦胡也!嘿呀嗎胡呀嗎胡也!"也許這就是告誡人們勿忘初心的根本吧!

節目到了尾聲,唱歌的老爺爺聲音越來越小,劃綵船的人步子也放慢了!紅色的綵帶絲綢卻還舞得起勁,上下翻舞着。是啊!傳承的中國長河就如絲帶一般,永遠也不會斷掉,那些銘記的與永遠的,永遠會傳承下去吧!

家鄉的風俗初二的作文 篇5

俗話說:“百里不同風,千里不同俗”。我的家鄉在江蘇泰州,在我們家鄉有着自己獨特的風俗,小夥伴們,我就給帶大家感受下屬於我家鄉元宵節的狂歡吧!

元宵節作爲春節的一個非常重要的節日,雖然元宵節沒有大年初一那麼熱鬧,但是元宵節是春節的尾聲,過好元宵節,象徵的整個春節的圓滿謝幕!

正月十五鬧花燈、大街小巷張燈結綵,一家家點亮盞盞精緻的燈籠,照亮了城市的每一個角落,人們三五成羣,一家人早早的吃完晚飯,來到非常熱鬧的街市,東逛逛、西看看。街上的商鋪都鋪滿了有關元宵節的商品,大人和孩子們挑選着各自喜愛的東西,臉上洋溢着快樂的微笑,我想這就是屬於元宵節的狂歡吧。

元宵節自然少不了吃元宵、賞燈、猜燈謎。孩子們吃着以芝麻、白糖、豆沙等餡料,用糯米粉包的圓子,寓意着團團圓圓、吉祥如意;正月十五元宵節是一年中第一個月圓之夜,也是一元復始、大地回春的夜晚,象徵着春天的到來,人們都爭先恐後地走出家門,聚集在一起,欣賞着美麗的夜景、享受着春天即將到來的氣息。

元宵節除了吃以外,最有趣的習俗就數賞燈和猜燈謎了,相傳漢明帝永平年間,皇家爲祈求來年風調雨順,每逢正月十五便下令在宮中和寺院“燃燈表佛”,參拜神佛。此後這種風俗便流傳到民間,直至現代,人們爲了增加其賞燈的趣味,便在各種彩燈下懸掛着紅絲帶,在絲帶上寫着謎面,讓大家來猜謎底,大人們聚集在一起,互相競猜着,人們絞盡腦汁地冥思苦想,終於猜出謎底,臉上充滿了勝利和喜悅的笑容,我想這就是屬於元宵節的狂歡吧。

走在喧鬧的街上,大人們牽着小孩的手,小孩們手牽着各式花燈,盡情着享受着節日的快樂,以飽滿的熱情迎接着一年新的開始,享受着美妙的元宵節的狂歡。

家鄉的風俗初二的作文 篇6

我們這裏的民間風俗有很多,不過我想說的是過年貼福字這個風俗。

每逢過年節,家家戶戶都要在屋門上,牆壁上,門楣上都要貼上大大小小的“福”字。春節貼“福”字,是民間由來已久的風俗。福字現在的解釋是“幸福”而在過去則指“福氣”“福運”。春節貼“福”字,無論是現在還是過去,都寄託了人們對幸福的嚮往,也是對美好未來的祝福。很多人爲了更充分的體現這種嚮往和祝福,乾脆將“福”字倒過來帖,表示福倒(到)了。

當然,我們家過年也要貼福字。而且每次貼福字都少不了我,只要爺爺貼福字,我就會停下手中的事,去和他一起貼。

今年也不例外,除夕一大早,爺爺手裏拿了一堆福字,招呼我和他一起貼。我趕緊跑過去,爺爺把福字一一攤開,準備挑一張最大、最漂亮的福字貼在我們家的大門上面。看着大大小小的福字,突然,一張大大的帶着鯉魚的大福字映入我的眼簾,這應該是最大的福字了吧?我對爺爺說:“爺爺,我們把這個大福字貼在大門上吧。”爺爺笑眯眯地點了點頭。準備貼了,要知道這貼在大門上的福字走過路過的鄰居都能看到,因此一定要貼得端端正正的纔好。爺爺在前面帖,讓我在後邊幫他看着,這可馬虎不得,要是貼歪了可不行!我在後面指揮着爺爺:“爺爺,向右一點……”“奧,好……”“不對不對,再向左一點點,好,停——。”就這樣,我們把最大、最漂亮的福字都貼在了我們的大門上了。爺爺走得遠一些,又端詳了一下,對我的指揮表示很滿意。隨後,我們把其餘的福字一一貼在了門、窗、櫃的上面。整座房子裝飾得喜氣洋洋,充滿了過年的氣息。

這就是我們這裏過年最重要的風俗,當然,我也喜歡這個風俗。

家鄉的風俗初二的作文 篇7

俗話說“百里不同風,千里不同俗”,每個人的家鄉都有不同的風俗,我的家鄉也有許多與衆不同的風俗。

春天,冰雪消融,萬物復甦,小草從地下探出頭來,大地一片綠意盎然。各種樹木競相吐芽,香椿樹也不甘落後,一片片小小的有着短毛的葉子從枝頭冒了出來。等香椿葉長到一寸長的時候,人們會用一種帶鉤子的長杆把它們勾下來。嫩嫩的香椿芽用開水焯一下,切碎了和白白的豆腐、調料拌在一起,就做成了一道味道特別的香椿拌豆腐,嫩嫩滑滑的豆腐伴着香椿特有的香味入口,讓人回味無窮。

到了四、五月百花盛開的時候,一串串潔白的洋槐花掛在枝頭,空氣中瀰漫着淡淡的清香。這時,淘氣的孩子們用鉤杆把含苞待放的洋槐花一串一串擼下來帶回家。洋槐花被媽媽們一個個摘下來,洗的乾乾淨淨,然後撒上面粉拌勻,放入鍋中蒸上十幾分鍾,花香四溢的槐花不爛子就出鍋了。每年的春天,媽媽都會給我做“槐花不爛子”,吃上一口滿嘴都是槐花的香氣和淡淡的甜味,只吃一次就會讓人難以忘懷。

冬天,寒冷的北風不停地呼嘯着,人們穿着厚厚的棉衣,把身體裹得緊緊的。早晨,在一些寫着“頭腦”的飯館裏卻總是人頭攢動,有的甚至在門口排起了長隊。一些外地人看見總會不解地問:“‘頭腦’是什麼東西呀?”“頭腦”可是太原特有的風味早點。據說是傅山先生爲體弱多病的母親配置的藥膳,原名“八珍湯”,由羊肉、藕、長山藥、黃酒、中藥等八種材料製成,有強身健體的功效。寒冷的冬天喝上一碗“頭腦”身體立刻會變得暖暖的,再冷的天也不怕。

我的家鄉還有許多特別的風俗,真是說不盡,道不完。我愛我的家鄉,更愛家鄉的風俗。

家鄉的風俗初二的作文 篇8

我的家鄉貴州貴陽有一項風俗,每年春節初二上山去拾柴,回到家以後再吃一頓熱騰騰的酸湯火鍋。

我還記得20xx年春節,我和爸爸媽媽初二一大早就去黔靈山公園拾柴,那一天天氣晴朗、陽光普照。我們到公園門口時,售票處已經人頭攢動、車水馬龍,進到公園裏面更是人山人海,湖邊、山坡、山頂到處都是人流,滿山的樹叢中都看得到人的身影。公園裏到處聽得見杜鵑鳥、布穀鳥、喜鵲嘰嘰喳喳的叫聲,就好像在演奏一支交響樂;看得見黃色的迎春花、粉紅的櫻花、純白的玉蘭花盡情地開放,還散發出一些沁人心脾的清香,使人恨不得湊進了狠狠地聞一兩下。人們三五成羣,在賞花、跳舞、唱歌、演奏、登山,最重要的是在山裏面拾柴。因爲柴火的柴跟財運的財諧音,所以人們把上山拾柴就當成是上山拾“財”,回家再拿紅布把它包起來,就寓意着來年會發財。我們隨着人流逛了大半個公園,然後也撿了幾根柴回家了。

回家以後,我們在家裏吃了一頓酸湯火鍋。在鍋裏燒開水後,倒入用西紅柿熬成的底料,再根據個人的口味加入配菜。酸湯顏色鮮紅,寓意着來年的生活紅紅火火、熱氣騰騰。酸湯並不辣,反而酸酸甜甜的,只要一湊近,這酸湯濃郁的'香氣,就會從鍋中傾瀉而出,闖到鼻孔中,讓人沉醉在這香氣中。這酸湯裏煮出來的東西,也被這酸湯的酸甜給“渲染”了,在自己的本味中摻雜着酸湯的氣味,使得整個酸湯火鍋更加開胃可口。

拾柴和酸湯帶給了人們許多的好運,所以這項風俗很受人們的歡迎,只可惜今年受新型冠狀病毒疫情的影響,人們不便出門,公園也關閉,無法上山拾柴了,我多麼希望這場疫情趕快過去,人們可以繼續在陽光下的公園中享受美好生活。

家鄉的風俗初二的作文 篇9

做事情做的疲勞的中年人,喜歡吃優雅的下午茶的中年人,工作一天回來的中年人,一提起安吉的白茶,誰不是立刻想到一杯碧綠、清澈的白茶水,還有那淡淡的白茶香。

每年的3月25日至清明節左右,是最熱鬧的時候。這幾天,遠在外地的親人都會趕回安吉採茶葉。凌晨五點,天還矇矇亮,正是人們睡覺的時候,但在這兒,家家戶戶都已經起牀了。清幽的小路上時不時會閃過許多人影。他們無一例外,都是要去茶山上採茶的。

我們這裏的茶山,特別多。每家每戶都能分到一塊“領地”。那些茶葉,全市淡綠色的。一些嫩綠的小芽在茶樹的腳邊生長,彷彿在尋求茶樹的庇護。所有人都眼疾手快的採摘着,只剩下我們在旁邊玩耍了。

烘製茶葉可費時間和力氣了,要準備上一個大的工具(茶扁),再把大家辛苦摘來的茶葉撒在上面,晾乾後才能送上機器烘炒。炒好的茶葉要先挑渣,就是挑出那些有殘缺的茶葉。剛剛炒好,大人們就如火如荼的幹起來了。碩大的茶扁裏的茶葉被分成了好幾堆,大家的兩隻手是一刻也不得閒,總是一大把一大把地抓,兩隻眼睛更是不會停下,抓來多少檢查多少。茶葉就像落花流水般往下掉。這邊好的那邊壞的居然不會走錯門。

我把包裝袋打開,弟弟塞入防潮劑,小姨和叔叔往袋子裏裝挑好的茶葉,媽媽給茶葉稱重,外婆用工具把包裝的口子封上——大功告成了。然後包裝好的茶葉就會有三個命運:一個是被我們賣掉,一個是拿出去送人,最後一個是自己喝了。咦,爺爺呢?原來是被我們遺忘在了一旁,正悶悶不樂地喝着茶呢!

拿點白茶泡上,你就會看到一杯碧綠、清澈的茶水在你面前,還能聞到淡淡的清香。喝下去沁人心脾,白茶是提神醒腦、清涼解渴的飲品。

白茶,和我們,和安吉聯繫在一起,白茶已經融入了我們的生活。

家鄉的風俗初二的作文 篇10

“小孩兒小孩兒你別饞,過了臘八就是年;臘八粥,喝幾天,哩哩啦啦二十三”。說起我們東北的習俗,不得不提“臘八節”。

提起“臘八”,大家並不陌生。其實臘八節的別稱還有很多,因爲在這一天,相傳是佛祖成道之日,所以又稱“法寶節”、“成道會”、“佛成道節”等。

臘八節的節期在每年農曆十二月初八,主要流行在北方。“臘八”一詞源於南北朝時期。它本是佛教節日,後來經過演變也成了家喻戶曉的節日了。

在我們這,過“臘八節”必不可少的就是“臘八粥”了。臘八粥又稱“七味五寶粥”、“佛粥”、“大家飯”。臘八粥由多種食材熬成,活像一件由農作物製成的“工藝品”。臘八粥的食材因各地的產物而有所區別。但其中糯米、蓮子、白果、薏米必不可少。最多可放十餘種食材,可別小看這一碗臘八粥,它盛滿了溫暖,圓滿,和諧,吉祥,健康,感恩等美好的感覺。喝起來甜甜的,糯糯的,苦中有甜,甜中有酸。喝了臘八粥就證明已經做好了迎接新年的準備,並且好運很快就會降臨,因爲它象徵着幸福。所以在節日間,我們這的鄰里鄉親、親戚朋友都會互相贈送臘八粥,送的人要客氣地說是請對方嚐嚐自家的味道,並把好運帶給對方,這不就是圓滿嗎?

在北方,臘八節的美食除了臘八粥,還有色如翡翠的臘八蒜,那味道別有一番風味。

臘八意味着拉開了過年的序幕,所以過了臘八大家就會好好歇一天,然後做好過年的準備!辦年貨,大掃除,貼春聯,穿新衣,還有更多忙的事情等着我們哩!

這就是我家鄉的臘八習俗。其實不論是喝臘八粥還是吃臘八蒜,這背後蘊含的都是每個人對於未來生活的美好期盼。那麼,你的家鄉有什麼獨特的風俗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