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作文中心 > 八年級作文 > 【必備】初二春節作文合集5篇

【必備】初二春節作文合集5篇

推薦人: 來源: 閱讀: 1.4W 次

在平日的學習、工作和生活裏,大家都寫過作文,肯定對各類作文都很熟悉吧,通過作文可以把我們那些零零散散的思想,聚集在一塊。你寫作文時總是無從下筆?下面是小編幫大家整理的初二春節作文5篇,供大家參考借鑑,希望可以幫助到有需要的朋友。

【必備】初二春節作文合集5篇

初二春節作文 篇1

我的家鄉沒有北京那麼繁華,我的家鄉沒有上海那麼的美麗,但那裏的春節確深深地吸引着我,這裏過着不一樣得春節,這裏有着很普通的過年的風俗,在這裏會有很有趣的過年,在這裏我們有我們的過年方式。

每年到了過年的時候,我們那裏會變得很熱鬧,在小年的時候我們就開始準備過年需要的東西,奶奶開始蒸起了過年吃的東西,奶奶一邊蒸饅頭一邊想我要多蒸一些,然而爺爺卻在打掃院子,這可由一個說法,那就是哪一家如果把院子打掃的最乾淨,那一家會在就會在新的一年有新的氣象。

在我們那裏有很多風俗哦。在臘八吃臘八蒜了等等。

我記得每年過年的時候,我們小孩是最開心的時候,我們可以不說管束,自由在的玩耍,因爲聽老人說如果在過年的時候管孩子,孩子會在這一年中變得不受管教,每逢過年的時候,我們那家家非常的熱鬧。

好不容易盼到了大年三十,聽我奶奶說除夕是指每年農曆臘月的最後一天的晚上,它與春節(正月初一)首尾相連。“除夕”中的“除”字是“去;易;交替”的意思,除夕的意思是“月窮歲盡”,人們都要除舊部新,有舊歲至此而除,來年另換新歲的意思,是農曆全年最後的一個晚上。故此期間的活動都圍繞着除舊部新,消災祈福爲中心。周、秦時期每年將盡的時候,皇宮裏要舉行“大儺”的儀式,擊鼓驅逐疫癘之鬼,稱爲“逐除”,後又稱除夕的前一天爲小除,即小年夜;除夕爲大除,即大年夜我還記的在陝西關中一帶民間,流傳着有關春節的神奇傳說。傳說,玉皇大帝爲了治理人間,就派天宮的彌勒佛下凡。

這事被如來佛知道了,心想,我算佛主哩,爲啥不讓我去呢?於是,就找玉皇大帝論理,玉帝聽了,無言可對,只好說:“商量商量再說吧。”借商量的空子,玉帝便想了個解圍的他請來彌勒佛和如來佛,將兩盆花放在二佛面前,說:“這兩盆花你二位各務一盆,誰的花先開,誰就下凡去管理人間。”如來佛心眼多,點子稠,知道玉帝一定偏向彌勒佛,因爲他猜到玉帝怕出口之言難收,才以務花爲藉口來行此事。面前這兩盆花,恐怕玉帝已暗地作了安排,於是也想出個小計來。他借彌勒佛合目謝恩的機會,悄悄地把兩盆花換了個位置。

第二天,如來佛的花就開了,因此彌勒佛只管了一天人間,這天就是正月初一。傳說彌勒佛心善,這天他讓人們吃好穿好睡好,因而正月初一人們就歡歡喜喜,興高彩烈的過了一天。後來,人們爲了紀念彌勒佛,就把這初春之時,二佛交接的時刻稱做“春節”。有人說,因爲當初如來佛因偷換花盆留下了瞎瞎現象,直到現在,人間還有小偷小摸的事哩。

轉眼間,到了早上8點,奶奶有讓我們貼對聯,說是也有說法,在這個時候貼會讓這一年都順順當當的。10點鐘男人出去迎年。要把年迎回來,這樣才能過年。

一路的鞭炮聲,一路的問候聲,一路的歡笑聲,很快,我們就到了爺爺的墳前,爸爸點燃香燭、把預備的紙錢點燃,並且還放起了鞭炮,然後鄭重的磕了三個頭,把去年的收穫和今年的希望告知了爺爺的在天之靈。

年雖過了,但是我們在新的一年中變得爲懂事,讓我們來迎接下一個出界。

初二春節作文 篇2

這幾年來,家鄉的春節越發的變味了。

我還記得從前的時候,每年一到春節,家鄉里就熱熱鬧鬧的。這一天裏,每家每戶都燈火通明,家家戶戶都是一派團圓的景象。

只不過,家鄉里的春節隨着家鄉人口的外流,這幾年裏,家鄉越來越冷清了。就算是到了一年一度的春節,家鄉里大多數人家都是大門緊閉,也因此家鄉里的春節也就越發變得冷清,與沒有年味了。

就拿今年的家鄉來說,我隨着家人會了家鄉後,家鄉里很多人戶都沒有回來過年了。家鄉的馬路旁都長滿了雜草,甚至有些人家的屋檐下都爬上了蜘蛛網。這一副被遺棄的模樣讓人瞧着心裏都感到難受。

今年我回家鄉後,還特意數了數回家鄉過年的人戶,確實很少,已經只有不到十戶人家了。回家鄉的這幾天,我不時的就往外跑,我跑的地方是一個爺爺家。爺爺是一個獨居老人,這麼些年來,不管家鄉里的變化如何,也不管家鄉里的人進進出出,爺爺全都守在家鄉里。所以,每年裏,我一隨着父母回了家鄉後,我就喜歡跑去爺爺家,聽着爺爺給我講講這一年裏,家鄉里自然風景的變化,比如春天哪兒的花開得最美,夏天哪兒的荷花開的最旺,秋天哪片林子裏的果實最甜,以及冬天家鄉里的羣山全都染白等等。

爺爺講的很高興,我撐着腦袋也聽得津津有味。一年四季裏我也隨着父母在外,家鄉里的這些美景我已經忘得差不多了,只是依稀記得家鄉的四季景色很美。

因爲家鄉里的人變少了,也因此家鄉的春節也都變得簡單了起來。不過每年春節裏,我都會去爺爺家拜年,並且將爺爺喊到我家裏來一起吃新年飯。其實只要自己守住了家鄉的春節,家鄉春節裏的人流變化也似乎無關緊要了。

初二春節作文 篇3

八駿嘶風傳捷報,五羊跳躍展新圖。

花紅桃豔,金桔滿盤,喜氣洋洋華夏兒女策馬赴羊年,春節年年過,今年過節又不一般。俗話說“俗隨時變”,春節習俗傳承、演變到今天,在形式和內容上都有了許多變化,回望過去,每個時代都各有風格:

50年代的年夜飯:幾斤肉快活吃幾天。

60年代的瀟灑:在廣闊天地裏過年。

70年代的年貨:新奇玩藝造出來。

80年代的娛樂:看春節聯歡晚會。

90年代的拜年話:身體健康排第一。

現代社會花樣更多,過幾年一個樣,呼機拜年,電話祝福,短信傳情,餐館年夜飯,旅遊過大年。但這畢竟是少數時尚弄潮兒的好戲,大衆的呼聲是,年越過越淡了。可不是,這應是自然選擇的結果。

第一是社會生活的急劇變化,使得某些十分重要的春節民俗面臨危機。慶豐收,祭祖和驅鬼,這是春節的靈魂。如今的人們,特別是城市的新生代們,不僅擺脫了農耕,而且也遠離了宗法家族,春節慶豐收祭祖的意義消失了,人們現在相信科技,也不怕鬼敬神了,驅鬼也取消了。守歲,它是年節的核心。如果說,連它也省略的話,那肯定會影響到年節的地位,會減弱民衆的節日心理,使人們覺得節日跟常日沒有多大的區別,就會影響到節日的傳承。它本來的意義是爲了祈求長命百歲,現在人們已經失去了這樣的信仰,就不太願意熬夜了,但是我們把"守歲"當作一年中的不眠夜,大家在一起聊天、說話、娛樂、總結過去、暢想未來,這沒有什麼不好。

第二,20世紀以來中國的主流文化一直盛行激進主義。他們把現代化與傳統對立起來,把科學與信仰對立起來,反傳統、反宗教信仰;結果春節民俗中許多傳統內容、信仰內容被破壞。例如,把公曆第一天稱爲"新年",而把傳統的歷法新年改稱春節,淡化了、模糊了春節的"新年"含義。以致於有人想取消春節,用陽曆年取代春節。

第三,國外節日文化的引入對我國傳統年節產生了衝擊。物質享受爲主的春節氣氛淡化的一面,是以精神享受爲主的西方節日的興盛,現代生活的個性化與多元化,也需要多樣化的節日。不同層位的人們大可從那些節日中獲得情趣。越是多元化,本土固有的文化應該是最具有魅力的,一個民族的永久性,首先在於它文化的本土性。本土性越強化、越固有化,他的主導地位才能更突現出來。

第四,如今,平時工作日的縮短,休息、娛樂時間的增多,使得過年便不再是主要的甚至是唯一的休息、娛樂時間。城鎮人民溫飽基本解決,也不再等着過年吃大餐,穿新衣,走親戚,而是精神壓力尋求解放,想着可以哪裏去玩,玩什麼,怎麼玩?

時代不斷賦予春節新的內容,時代也不斷給予它新的挑戰,不同的時代雖然內容上不斷增新,但基本的'形式和主題卻始終保持不變,“風調雨順、五穀豐登、六畜興旺,國泰民安”,正是春節具有強大生命力和民族凝聚力的思想表現。無論怎麼變,它祝福吉祥如意的深層含義沒有改變。春節家庭團聚的習俗至今相傳,人們再苦再累,春節那幾天一定要好好過,這是個人生理調整的需要,也是心理調整與社會關係調整的需要。無論是旅遊過年、上網過年、還是晚會過年,人們尋求的還是人與人之間的溝通。人們在同一的時間以大致近似的方式作大體一致的選擇,是個人的需要,也是社會的需要與民族的需要。

一種民俗的傳承是需要民俗心理和社會生活環境的。當社會生活環境發生了變化,人們的生活方式發生了變化,民俗心理必然發生變化。然而這種心理變化並不似社會變遷那樣快,需要與新的生活方式進行長時間的整合。春節作爲一個民俗,在社會的發展逐步擺脫農業主導而向更高的層次邁進的時候,去與留就是純自然選擇,而不能人爲干預,其保留的也將是最有生命力的。

每個時代都爲春節增添新的魅力,塗抹上新的色彩,我們身處於一箇中華民族全面復興的偉大時代,自然應該爲春節這個古老的節日增光添彩,因爲民俗應該是民衆在生活中自發形成和傳承的,來體現民衆的文化訴求。我們只有在保持傳統與接受現代生活方式方面找到一個契合點,我們纔可能建構出一個新的民族文化體系,也就是在與時俱進的過程中,傳承我們的春節文化,強化它的本土性,再向世界進軍,讓它成爲世界人民同樂的佳節!

初二春節作文 篇4

今天是大年初五,雖細雨濛濛,可依然阻擋不了我去鎮上看期待了一年的龍燈開光大典的心情。嘿嘿,這河上鎮的龍燈可是有歷史的哦。

我在看龍燈之前,特地去了解了一下龍燈的由來。這龍燈也即板龍,始於南宋年間,板龍問世後,年年春節都會舞起來,這也成了河上百姓的一項重大節慶活動,也是目前蕭山延續時間最長的一項民俗活動。在20xx年還入選了國家級非遺項目名錄。這真是河上人民的光榮與驕傲呢。聽老人們講,板龍的製作工藝可是有很多講究的,從竹編、剪紙、布貼到繪畫,採用了多種民間美術工藝手法。板龍基本內容包括開光典禮、出燈、鬧元宵、化燈四大部分。而今天我要看的就是開光大典和板龍出燈遊老街。

煙雨古鎮遇見千年板龍,我內心滿心期待,腳步越走越快,還沒到目的地,就聽見不遠處傳來一陣陣鑼鼓聲,“咚-咚-嗆、咚-咚-嗆……”呀,開光大典開始了,我飛也似地跑去,此時廣場上已經是人山人海了,只聽鞭炮聲、鑼鼓聲、祈福聲、人潮涌動聲……好一番熱鬧的景象!咦,人實在太多了,我擠呀擠呀,總算擠進去了,一個站姿整齊的腰鼓方陣映入眼簾,阿姨們穿着喜慶的衣裳,兩手拿着長長的鼓棒,腰間跨着紅彤彤的腰鼓,個個精神抖擻地有節奏地敲打着鑼鼓,給龍燈廟會增添了別樣的風景。村民們紛紛拿着香在祈福。

隨着一陣陣鑼鼓聲,板龍要開始遊老街了。我又來到老街街邊上,等待着板龍到來。“咚咚嗆,咚咚嗆……“熟悉的聲音,板龍要來啦,我欣喜萬分,“龍來啦!”人羣中有人喊了起來。遠處走來了浩浩蕩蕩的板龍隊伍。只見那龍頭栩栩如生,龍頭上鑲嵌着五彩繽紛、絢麗奪目的一顆顆珠寶,烏溜溜的眼睛炯炯有神,兩顆獠牙更是顯示着它的威風凜凜,龍身彎彎曲曲的,它的鱗片漂亮極了,一片片閃閃發光,金燦燦的,猶如一隻只翩翩起舞的金色蝴蝶,緩緩地落在了長龍的身上,夾在龍身中間的還有十二生肖,個個都是活靈活現,好不容易看到了龍尾,板龍的尾巴翹得老高了,好像在炫耀自己的尾巴有多麼地富貴華麗,看得我直入迷。

“咚咚嗆,咚咚嗆……“板龍在瀝瀝細雨中,在古鎮的老街裏漸行漸遠。龍燈,寓意着來年風調雨順,吉祥安康,它給了我濃濃的年味,也給春節增添了無窮的節日氣氛,

初二春節作文 篇5

一年一度的春節終於來了!街上熱鬧非凡,每個地方有着各自的特色。你現在我給大家介紹一下我們鐵衝過春節的習俗。

每到春節的上午,家家戶戶的人都忙不過來。他們在忙什麼呢?當然是在貼春聯啦!春聯都是紅紅火火的,都代表着吉祥幸福。門上貼着春聯則有春味,無論再美的房子,就在春節不貼春聯,那也不顯得十分美觀。

聽!“啪啦啪啦——”這聲音十分美妙,它唱出了春節的喜悅與熱鬧!你再仔細看,只見眼前一片紅。就像一羣紅孩子在活潑亂跳。想必大家都知道它是什麼了。

每到春節的中午,家家戶戶的人都會敬神(一般都是敬死去的親人)一般敬神都要放置三碗飯和一些菜,然而這些菜不能是被吃過的,要不然是對神的不敬。

每到春節的下午,大家都要到墓碑前掃墓,都是懷着滿滿的孝心來看望親人

每當春節的傍晚,家家戶戶都有除夕守歲的習慣。守歲從年夜飯開始,這頓飯得慢慢的吃,大家邊吃邊聊家常話,老人們最遵守這個規矩了,他們一吃就吃到深夜,而我們這些孩子們則耐不了性子,就跑出去,在外面一起玩爆竹,傳來的歡笑聲把除夕推到了高潮。

吃年夜飯時,則少不了這兩樣菜:一樣是年糕,它是過年中最有代表性的食物,它也是我的最愛,因爲它很甜。還有一樣是魚,“魚”和“餘”的諧音一樣,是象徵“吉慶多餘,年年有餘......”

一時間,鐵衝的過節習俗說也說不完,如果你想了解更多,那歡迎你來到這裏,等你來到這裏時,你就能親身感受到它的魅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