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作文中心 > 五年級作文 > 【精選】五年級實驗作文10篇

【精選】五年級實驗作文10篇

推薦人: 來源: 閱讀: 2.04W 次

在日常生活或是工作學習中,大家或多或少都會接觸過作文吧,藉助作文人們可以反映客觀事物、表達思想感情、傳遞知識資訊。寫起作文來就毫無頭緒?以下是小編整理的五年級實驗作文10篇,歡迎閱讀與收藏。

【精選】五年級實驗作文10篇

五年級實驗作文 篇1

昨天晚上,我做了個實驗。我先在杯子裡裝滿小石頭,再裝進小石子並同時震動杯子。小石子鑽到小石頭之間去了,就這樣直到裝滿為止。接著我又加進一些沙子,跟前面一樣震動杯子,沙子又下去了,我繼續加進沙子直到加滿為止。最後,我又把水灌進去。杯子裡的沙子又下去了一些。

從這個實驗中,我明白了一個道理:小石頭、小石子、沙子之間有空隙,我們只要經過震動,它們就可以壓實些。這不就像我們學習一樣,不管學習怎麼緊張,時間還是可以擠出來的。

同學們,一寸光陰一寸金,多擠出時間來學習吧!

五年級實驗作文 篇2

今天我在一本書上看到可以自制一個小火箭。那個實驗就像一塊磁鐵,它緊緊地把我吸引住了。我激動的心都要跳出來了,立刻跳下沙發去找材料,準備親手實驗一下。

我找來了一個帶蓋子的塑料瓶,一瓶醋和一袋小蘇打粉,小心翼翼地往塑料瓶裡倒了半瓶醋,然後又把小蘇打粉倒在一張衛生紙上,把衛生紙裹成一個小團兒,然後就是尋找試驗場地。

我找了一個人少的地方。想著我的小火箭就要上天了,我的心咚咚直跳,就像裝著一隻小兔子。我深吸一口氣讓激動的心平靜下來。我小心翼翼地把包著小蘇打粉的紙團輕輕地放進裝了醋的塑料瓶裡,迅速蓋上瓶蓋,把塑料瓶頭朝下放好。只見瓶子裡咕嚕咕嚕直冒氣泡,我屏氣斂息,目不轉睛地盯著,剛過5秒,只聽“嘣”的一聲,瓶子和蓋兒就分了家。瓶蓋兒在原地紋絲不動,瓶子卻像火箭一樣飛上了天。喔!我吃驚地張大了嘴巴站在原地,愣愣的還沒反應過來。我的“火箭”真的飛上了天!我簡直不敢相信自己的眼睛。再看瓶蓋兒被一個圓圈圈在了中間,而那個圓圈裡面都是反應後的泡沫渣子,甚至瓶蓋兒上都是。它就像一朵盛開的禮花,彷彿在慶祝我的成功。

真是不做不知道,一做嚇一跳。這是為什麼呢?原來是小蘇打和醋酸反應,產生大量二氧化碳在塑料瓶中膨脹,達到一定程度就把塑料瓶噴上了天,產生了火箭的效果。

做實驗,學新知,真是一舉兩得呀!

五年級實驗作文 篇3

一次次的考驗,一次次的磨練,都是對生命的尊敬,只是真正的“破繭成蝶”,才能取得最終的“成功”。

記得科學老師為了讓我們更加深刻的瞭解“蠶”這一小小生物,特地準備了一個實驗,讓我們記憶深刻,我至今都銘記著那次實驗帶給我們的道理。

那天,科學老師邁著輕鬆愉快的步伐走進教室,沸騰的教室立即“冷卻”了下來,我們靜靜地等待著老師,誰知,老師佈置了一個出人意料的任務:“今天我佈置了一個小小的實驗,同學們回家後,準備兩隻蠶繭,一隻把口切開,一隻則靜靜等待,讓它自己破繭。一週後,我們來等待實驗結果。”教室裡立即炸開了鍋,有些人疑惑地問老師:“不管怎樣蠶蛹只要在一定環境下都會存活,這次實驗沒有任何意義啊!”老師沉默了良久。就在我們以為老師不會回答時,老師卻搖了搖頭說:“你們等著看吧,每個實驗都不會毫無意義,只是你還沒發現。”

回到家,我按照老師的話,認真準備了實驗。一日、兩日、三日,我靜靜地等待著蠶蛹出殼,可它們一點也沒有動靜,我無奈地攤了攤手,心想:老師,有時也不全對呀!我餘光一瞟,只見那兩隻蠶繭輕輕地晃動了起來。我聚精會神地望著兩隻蠶繭,只見其中一隻慢悠悠地爬了出來,彷彿只是出門散步,而另一隻蠶繭卻不停地掙扎著,我望著它憑藉著自己微薄的力量,努力地啃咬著,掙脫著……它艱難地鬥爭,漫長的時間過去了,功夫不負有心人,它終於成功了,它悄悄地探出頭,對著熟悉而又陌生的世界充滿了好奇。我凝視這隻小小的蠶蛹,回想著剛剛強烈的對比,心中彷彿突然明白了些什麼,一股慚愧油然而生。

蠶雖小,卻充滿了力量,剛剛的實驗不就好像我們嗎?依賴著父母,依賴著朋友,依賴著老師,好像我們從未真正的獨立,原來老師對我們給予了深深的希望,時間一分一秒的流逝,我仍在沉默。

小小的蠶卻蘊含著強大的能量,這次實驗帶給我的道理,我永遠不會忘記。

五年級實驗作文 篇4

有趣的一次實驗 時間像流水般流過,不知不覺中,一個學期快過去了。這學期,科學老師在課堂上做了不少實驗,每當我回想那一次實驗,我就會情不自禁地大笑起來。

這天下午,科學老師並沒有像往常一樣給我們發下科學書,而是抱著兩瓶未裝滿的水,裡面還有一些我們不知道的東西浮在水面,神神祕祕地走進來了。我們班最調皮的陳彥儒大聲地說:“老師,你要請我們喝水呀!可水不夠分。”全班聽了,頓時大笑起來。老師幽默地說:“這是生水,不能請你們喝,下次吧!”“好了,我來給你們表演一個魔術吧!”老師笑著說。我們開心地說:“好!”說完,同學們立即安靜下來。“這水裡的東西不是浮上來的嗎?我有辦法讓它沉下去,你們相信嗎?”“不相信!”我們全都用懷疑的眼光望這老師。老師給我們證實了一下,就給我們表演魔術了:老師用手輕輕地捏著瓶子,那東西竟沉下去了。然後老師一放手,它又浮上來了。“怎麼會這樣?”我們驚訝地說。老師跟我們說:“這東西叫浮塵子,它是靠空氣的擠壓才沉下去的,只要你一放手它就會浮上來了。”“哦!原來是這樣啊。”同學們像撥開雲霧見青天似的。這是,陳彥儒搞笑地說:“老師,下次記得要我們喝水呀!”“哈,哈……”全班再一次大笑起來。

這真是一次有趣的實驗呀!讓我明白:科學處處在我們身邊,只要我們認真仔細地去發現,就一定會有許多的收穫。

五年級實驗作文 篇5

午後,陽光暖洋洋地灑進落地窗,懶洋洋地讓人昏昏欲睡。

捧著一本《走進科學》愜意地享受這美好的“賞賜”。“自制碳酸飲料?”我的瞳孔被放大,以前只是在商店裡買過,親手製作?這也太不可思意了吧。研究表明,許多重要的發現和研究成果都是通過實驗得到的,看我“露一手”,給你們看看。

我從冰箱裡拿出涼白開250G,檸檬汁1.5g,白糖8g,小蘇打1.5g和一個500ml的飲料瓶以及適量果汁。準備好材料就開始我“偉大”的探究旅程。

我小心翼翼地將8白糖放入事先準備好的飲料瓶裡,接著又向裡面注入適量的果汁。下面就是放小蘇打了,最後我把250g的涼白開一骨腦地倒入,隨及旋緊瓶蓋滿意地看了看,才放人冰箱.

在焦急等·帶了·半小時後,我迫不及待地開啟冰箱,黃橙~的檸檬味碳酸飲料就從我手裡“誕生”啦,鑑賞完“色”後,接下來便是嘗“味”啦,我擰開瓶蓋,聽到一陣熟悉的“呲——”聲,瓶內產生了一串一串的氣泡,他們好像頑皮的孩子,剛剛匯聚到一起,不一會兒又消失得無影無蹤了,然後我美美的喝下一口,清涼甘甜,喝商店裡的比起來,既便宜又衛生這樣成功的實驗效果讓我嘴裡就像打翻了蜜罐一樣甜。

我擰上瓶蓋,一蹦一蹦地準備和弟弟一起分享我的勞動成果,瓶內的飲料因為受了力,也上下跳了起來,剛剛消失的氣泡又跟我玩起了“捉迷藏”,當我停下來的時侯,過不了多久,它們又會消失,那麼這個氣泡裡到底是什麼氣體呢?我一臉的不解。“書本是我們最好的老師”募地,我的耳畔響起老師的教誨,我飛奔過去,捧起書本——《走進科學》研究起來,在書上我找到了答案 ,原來碳酸氫鈉與檸檬酸反應後生成了二氧化碳氣體,二氧化碳與水·反應生成碳酸,原來這就是碳酸飲料的由來呀。而那些頑皮的小氣泡其實就是二氧化碳,我恍然大悟。

為了更進一步得到更準確的實驗結果,我想到了用化學的.方法查出瓶裡的氣體是否是二氧化碳,我跑到學校裡請求化學老師解老師與我一起證明猜想。我們先用排水法蒐集了一些瓶內氣體,接著滴入幾滴澄清石灰水,並輕輕震盪,我清晰地看到,石灰水變渾濁了。根據二氧化碳能使澄清石灰水便渾濁的理論,進一步確定了我的猜想,這下心裡的疑團全解開了,我恍然大悟。

小小的一瓶飲料中就包含了那麼多的學問,看來我們身邊處處是科學呀!而實驗是痛向真理的唯一道路。同學們,讓我們一起努力,瞭解科學,掌握科學,齊心開啟通往真理的大門嘔!

五年級實驗作文 篇6

紙杯能燒水嗎?今天,我帶著這個疑問走進了學校。一走進教室,老師就把投影打開了,說:“同學們,今天我們要做一個有趣的實驗——紙杯燒水。”

老師先拿出實驗需要的物品:一個打火機、兩根蠟燭、一根鐵絲、一個紙杯加上一杯水。開始做實驗了,老師先把蠟燭固定在桌子上,可是怎麼也直立不起來,該怎麼辦呢?同學們絞盡腦汁,怎麼想不出什麼好辦法來。最後老師把蠟油滴在桌子上,又把蠟燭按在蠟油上,兩支蠟燭都被固定住了。接著,老師小心翼翼地點燃蠟燭,再把鐵絲纏繞在水杯上,之後往水杯裡倒半杯水,做成了一個“水桶”,最後把水杯放到蠟燭上方。

過了一會兒,水杯底下的兩根蠟燭就像兩條貪吃蛇一樣,把水杯底“舔”成了黑乎乎的一片。這時,同學們都好奇地圍過來看。大家議論紛紛,有的說水杯會燒著,有的說不會燒著。這時,煙從水杯裡漸漸冒了上來。突然,杯底的邊被燒著了。“啊!紙杯燒著了,老師您快吹滅它呀!”那一刻,大家急得就像一群熱鍋上的螞蟻。老師二話不說,一把提起杯子,一口氣吹滅了杯底的火。火滅了後,老師繼續把水杯放到燭火上燒。沒過多久,水沸騰了,杯底的小氣泡一串串地冒了出來,數都數不清。

這時老師公佈了原理:“水在燒的同時把杯子的溫度也吸收了,達不到紙杯的燃點,所以不能把杯子燒成灰。同學們知道了嗎?”“知道了!”大家異口同聲回答道。

多麼有趣的實驗,多麼好玩的紙杯燒水,還讓我們學到了科學知識,希望以後我們能多上一些實驗課。

五年級實驗作文 篇7

上課了,徐老師笑著對我們說:“這節課,我們來做實驗。”頓時,教室裡熱鬧非凡,像油鍋裡撒下了一把鹽似的炸開了。徐老師開始做實驗的準備了。她拿來一個透明的小塑料袋和一根蠟燭。然後,神祕地對同學們說:“一會兒,老師在講臺上點燃蠟燭,用透明的小朔料袋罩住蠟燭,同學們要注意觀察,它們有什麼變化,並想一想是什麼原理?”頓時,同學們睜大了眼睛,等著看徐老師究竟要變什麼魔術?實驗開始了,只見徐老師先把蠟燭點燃,接著用塑料袋罩住蠟燭,塑料袋罩住蠟燭,塑料袋慢慢膨脹。”咦!怎麼脹起來了?”我說。忽然老師一鬆手,塑袋子就飛了起來。教室裡沸騰起來:“奇怪,塑料袋怎麼飛起來了?”同學們你一言我一句,議論開了。徐老師趁熱打鐵,讓大家說說熱空氣上升的原理。這時候,教室裡鴉雀無聲,大家都你瞧瞧我,我瞧瞧你,都怕說不準。這時候,黃維舉手發言,他說:“因為熱空氣比冷空氣輕,所以熱空氣會上升。”立刻,教室裡響器瞭如雷的掌聲,大家都向黃維投去讚許的目光。接著,同學們紛紛發言。這節課真有趣啊!它讓我們懂得科學有著無窮的奧祕,等著我們去探索。

五年級實驗作文 篇8

咦,這節作文課四班的王老師站在我班講臺前,一臉的神祕,他要幹嘛呢?

只見王老師小心翼翼地彎下腰,從講臺下面拿出了一個粉紅色的包包。同學們議論紛紛,有的說是吃的,有的說是化妝品。王老師微笑著從粉紅包裡拿出了兩套燒杯,燒杯裡還各有小玻璃瓶呢。這又不是科學課拿燒杯幹嗎?難不成要做實驗?我們腦子裡充滿問號。

果然,王老師開始做實驗了。他先給一號大燒杯盛滿自來水,又給小瓶子裡也灌滿水,接著從口袋裡取出了一支鋼筆,擠了四摘墨水在小瓶子裡,然後大拇指按緊小瓶子拼命搖晃,直到水和墨均勻混合在了一起,最後,拎著小瓶子上系的線,輕輕地,直直地,慢慢地放進大燒杯裡,就像細心的媽媽把小嬰兒放入搖籃一樣。“要溢位來了。”有同學忍不住說。可是,奇蹟出現了,小瓶子裡的墨水竟然絲毫沒有滲出來。

五年級實驗作文 篇9

在這美麗的地球上,隱藏了許許多多的小祕密,一代一代的人們在探索各種各樣的祕密,並通過各種各樣的實驗一步步的找尋答案。

我們在科學課中老師帶領我們做了很多小實驗,並通過小實驗學習到了許多小知識。我也很想自己單獨做個實驗,看看是否能夠成功。

今天我準備做的小實驗,名字叫做“火山爆發”。首先我要準備材料:小蘇打一份;玻璃杯一個;洗滌劑一份;醋一杯。我先把小蘇打和洗滌劑放入玻璃杯內,充分的、均勻地攪拌後,把醋放在玻璃杯內。哇!奇蹟就出現了,加入了醋後的液體就慢慢膨脹起來,從側面看起來就好像“火山爆發”。怎麼個爆發法呢?我好好給你們講講:它先慢慢地鼓起一個小包,然後慢慢地,小包越鼓越大,越鼓越大,突然小包“嘭”的一下,炸了開來,裡面又冒出了許多小泡泡,小泡泡越聚越多,就像火山爆發時岩漿噴發的情景。

我興奮極了,第一個自己單獨完成的實驗成功了!哈哈,好開心哪!可是,為什麼會產生這樣的反應呢?我一直想不通這樣的原理。我問媽媽,媽媽說:“你自己去找找答案吧!”於是,我就到網上去尋找答案。

原來小蘇打和醋倒在一起,會產生中和反應,形成大量的二氧化碳,當瓶子裡放入洗滌劑時,小蘇打和醋產生的二氧化碳將瓶子裡洗滌劑吹出大量的泡沫,於是火山就爆發了。

後來,我又動手做了好幾個實驗,從實驗中得到了很多知識,這些實驗可太有趣了,你們也可以來試試做做喔!

五年級實驗作文 篇10

“嘿嘿,快看快看!冰塊終於‘上鉤’了!”我興奮地喊著。

或許大家還沒迷惑過來——這位今天是怎麼了?好好的“釣”什麼冰塊啊?哈哈,那你可就想錯了,我呀,是在做一個實驗,名字叫“食鹽凝結劑”。有興趣的朋友們不妨和我一起來動手做一做這個簡單又有趣的小實驗吧!

首先,我們不打無準備之仗,做這個實驗所必備的材料有:食鹽、線和杯子一個。

萬事俱備只欠做實驗。我們現在就開始做實驗吧!

首先,我們將冰塊放入杯子中。然後呢,把線頭放在冰塊上面。“我放,我放......”嘿,我就不信了,就這小小的一個線頭,怎麼就是放不上去呢?唉,調皮的靜電又在“搗亂”了。

“怎麼辦呢......嘿,有辦法了!”這時,我靈機一動,之所以會有靜電,就是因為屋內空氣中乾燥,只要把線用水弄溼了,不就能把靜電趕跑了嗎?說幹就幹!於是,我把線弄得潮潮的。哼,看靜電還怎麼“搗亂”!

嘿嘿,這個方法果然管用,就這樣,我輕而易舉地把線的一頭放在了它該放的位置。

下面就要主角——食鹽“閃亮登場”了!想罷,我毫不猶豫地往冰塊上撒了好多鹽。

好,是時候見證奇蹟了!過了大約十秒鐘,我小心翼翼地把線提起來......

啊哈!成功了!冰塊“上鉤”了!

實驗雖然成功了,但是我的心中又多了個疑惑:難道這鹽真的有那麼神奇嗎?居然能把線和冰塊連在一起!

少囉嗦,我們還是問問網路這位萬能的老師吧!

其實原理是這樣的:因為將食鹽放在冰上時,冰在低於0℃的溫度下也能被融化。所以,把食鹽撒在冰塊上時,結冰點就會更低,在0℃下結冰的冰塊便開始融化。也就是說,撒有食鹽的部分,冰被融化,變成小水窩,將線埋於其中。但是,隨著冰塊的融化,鹽的鹹度逐漸下降,使水的結冰點重新被提高而結冰。於是線就被凍到冰塊裡面了。

其實,冬天路面結冰時,路上灑的融雪劑也是運用了這個原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