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作文中心 > 推薦作文 > 距離產生美作文共八篇

距離產生美作文共八篇

推薦人: 來源: 閱讀: 2.71W 次

【篇一:距離產生美】

距離產生美作文共八篇

當你隔著一層紗,又或者是隔著一面乾淨的玻璃看世界時,你是否會覺得那是另一種美,比原來的世界更美!坐著車透過玻璃看外面的青山綠水時,是淡淡的綠,不加修飾的、朦朧的美。陽光明媚時看到的山是耀眼的、華麗的綠,遠不如雨中山景那麼清淡,浪漫。這時你不免會有同感:距離產生美!

時常聽說某某夫妻鬧離婚的事。可是到底是什麼原因呢?他們開始的海誓山盟,相約天荒地老,海枯石爛又哪去了,被遺忘了?“山無稜,夏雨雪,乃敢與君決”般的誓言是否也被遺棄了?據說很多人都是因為性格不和終日吵鬧而離婚的,他們婚前對彼此不瞭解,有距離,於是有種朦朧美,想要接近對方吧。可是一但結婚,近距離接觸後,如果兩人的性格不和就可能產生矛盾,家庭不和,甚至離婚。這種美建立在有距離之上,一但越過界限或許就會失去原來的美。

同學之間的關係也如此。兩個同學在班上處得很好,可是當他們成為同桌時,對彼此的性格,缺點是瞭如指掌,自然他們會少了以前的那種敬慕感。兩個同學的性格不同,近距離接觸時,意見不統一,不免會發生小矛盾,如果兩人都不主動道歉,事情將會很嚴重,兩人可能從此賭氣不理對方。這樣的人,當他們近距離接觸時產生的有可能不是美,而是矛盾。但也有些是例外的。

沒有任何事物是完美的,有好的一面也就有不好的一面。世界很美,也有很多醜陋之處,。當人們深入這個世界時,你是否看到了汙濁,看到了醜陋?這時我們看世界時不要看得過深,不然可能會給你帶來傷害。我們學生還是純真的孩子,至少我是這麼覺得。雖然不可避免我們會踏入社會,但這也是我們的必經階段。可是我們的純真不能丟棄,即使看到了深處,看到了不美,也不能夠人云亦云,隨波逐流,我們需要改造不美之處,讓不美變美。讓我們眼中的美多些,世界更和諧。

美需要我們去尋找,去創造!距離—人們眼中的美!

距離產生美,你是否也覺得如此?

【篇二:距離產生美】

“凌晨四點起來,發現海棠花未眠。”川端康成這樣寫道,海棠本來便是日夜開放,為何凌晨四點起來便可以產生到別樣的美感呢?那便是因為白天裡海棠花徹底融入了我們的生活,我們埋著頭,或學習,或工作,那近在咫尺的美卻悄然溜遠。而當我們退一步,保留那與海棠花的距離,便會如川端康成一般領略到不一樣的美麗。

距離為何產生美呢?大概是由於距離讓人可以巨集觀地把握事物,更重要的是距離帶來了未知的神祕,引發了人們的美好幻想。

在美國登月之前,中國早已流傳著嫦娥奔月等關於月亮的美麗的傳說。然而,當宇航員帶回來幾塊冰冷的石頭,發回幾幅月球“滿目瘡痍”的圖片,童話、傳說便不復存在了。從此,人們說起月亮,腦海中只會浮現出一個荒涼的大球,而不再有玉兔,廣寒宮與吳剛了。

遠觀月亮,人們產生了美好的遐想;近觀月球,人們得到的卻只有幾塊冰冷的石頭。這便是距離的奇妙作用吧。

那麼在我們的生活中又如何去退出來去體會被忽略的美呢?

人是不可能說突然集體移民月球,在月球遠望家園。然後去感受什麼不同的美麗。此處距離便是心靈的距離。在物慾橫流的社會人們的心靈總被功名利祿緊緊裹住,以致無法體會身邊的美。所以我們要與功利保持距離。

當我們不再為考試的分數而學習時,我們會發現書本中的知識是如此有趣;當我們放慢上班、上學的腳步時,你會發現街邊蒼翠的大樹多麼富有活力。生活中處處皆詩意。人們缺乏的便是適宜的距離。

當我們的心靈得以解放,保持與外物的距離,我們會發現天空,是給了我翱翔的渴望的天空;大地,是承載著萬物的地大地;海洋,是孕育了最初的生命的海洋。

讓我們退一步,保持適宜的距離,身邊的美好就會紛紛呈現。

【篇三:距離產生美作文】

當你隔著一層紗,又或者是隔著一面乾淨的玻璃看世界時,你是否會覺得那是另一種美,比原來的世界更美!坐著車透過玻璃看外面的青山綠水時,是淡淡的綠,不加修飾的、朦朧的美。陽光明媚時看到的山是耀眼的、華麗的綠,遠不如雨中山景那麼清淡,浪漫。這時你不免會有同感:距離產生美!

時常聽說某某夫妻鬧離婚的事。可是到底是什麼原因呢?他們開始的海誓山盟,相約天荒地老,海枯石爛又哪去了,被遺忘了?“山無稜,夏雨雪,乃敢與君決”般的誓言是否也被遺棄了?據說很多人都是因為性格不和終日吵鬧而離婚的,他們婚前對彼此不瞭解,有距離,於是有種朦朧美,想要接近對方吧。可是一但結婚,近距離接觸後,如果兩人的性格不和就可能產生矛盾,家庭不和,甚至離婚。這種美建立在有距離之上,一但越過界限或許就會失去原來的美。

同學之間的關係也如此。兩個同學在班上處得很好,可是當他們成為同桌時,對彼此的性格,缺點是瞭如指掌,自然他們會少了以前的那種敬慕感。兩個同學的性格不同,近距離接觸時,意見不統一,不免會發生小矛盾,如果兩人都不主動道歉,事情將會很嚴重,兩人可能從此賭氣不理對方。這樣的人,當他們近距離接觸時產生的有可能不是美,而是矛盾。但也有些是例外的。

沒有任何事物是完美的,有好的一面也就有不好的一面。世界很美,也有很多醜陋之處,。當人們深入這個世界時,你是否看到了汙濁,看到了醜陋?這時我們看世界時不要看得過深,不然可能會給你帶來傷害。我們學生還是純真的孩子,至少我是這麼覺得。雖然不可避免我們會踏入社會,但這也是我們的必經階段。可是我們的純真不能丟棄,即使看到了深處,看到了不美,也不能夠人云亦云,隨波逐流,我們需要改造不美之處,讓不美變美。讓我們眼中的美多些,世界更和諧。

美需要我們去尋找,去創造!距離—人們眼中的美!

距離產生美,你是否也覺得如此?

【篇四:距離產生美】

星期天來到公園裡看荷花,滿塘的荷花把夏日季節裝扮得如此的五彩繽紛。遠遠看去,這正如朱自清先生在《荷塘月色》裡所描繪的“曲曲折折的荷塘上面,彌望的是田田的葉子,葉子出水很高,像亭亭舞女的裙……”,然而當我們划船過去細細欣賞時,細莖粗葉,沒有一點遠眺時的風致風韻,當然也不如遠看時迷人。

這件事對我感觸很深,遠看荷葉如畫,近了卻風景全無,距離產生美,這道理一點也不假。其實生活中和人生中很多事情都是這樣,如果我們能給親情、友情、愛情一點距離,一點空間,我們就會發現親情是如此的溫馨,友情是如此的真切,愛情是多麼的長久。

給親情一點距離吧,親情因為有了思考的時間和空間,會更多地引起我們的感動和感恩。生活中我們總是抱怨父母親不能理解我們,不給我們更多的自由。小時候我也有同感,尤其是初三到高一這段人生最為“叛逆”的時期,這段時間,父母每天對我的籲寒問暖,對我學習的關心,對我生活無微不至的照顧,對我交朋處友的干涉……都被我認為是干涉了我的自由,我特別的反感,由此我與父母的關係也很緊張,但我上高中寄宿後,不能天天回家,與他們的距離遠了,我於是有了重新發現愛感悟愛的時間和空間,孤獨的心開始體會到親情的寶貴,家庭的溫暖,我把對他們的想念通過書信傳給出去,讓父母感動得熱淚盈眶。給親情一點距離,我懂得了親情的包容、理解和溫暖。

給友情一點距離吧,友情因為距離而思念,因為思念而讓人回味,友情變得無私和純潔,恆久而偉大。翻開秦磚漢瓦,回憶唐詩宋詞,有如此之多的朋友送別的詩詞讓我感動不已。從《詩經》的“昔我往矣,楊柳依依,今我來思,雨雪霏霏”纏綿,到李白的“孤帆遠影碧空盡,惟見長江天際流”的豪邁,再到“今宵酒醒何處,楊柳岸曉風殘月”的悽惋……若無離別的距離,沒有千山萬水的阻礙,又哪來友情的珍貴?距離讓友情如歌,不會因歲月的流逝而遠去,距離讓友情如詩,不會因年華的不返而老去,距離讓友情如畫,更不會因關山的阻礙而褪色。給友情一點距離吧,這樣就會少一點矛盾,多一點珍重!

給愛情一點距離吧,愛情將在彼此的對視與守望中從青澀的蘋果變得成熟和甜美。在歲月的洗禮中恆久彌香。中學生正是感情的萌芽期,如果這段時間把大量的時間花在花前月下,請問又何來時間和精神來面對任務繁重的學習?又何來良好的經濟條件設計兩人明天的幸福?生活是現實的,也是殘酷的,為了將來的前途,讓我們給愛一點距離吧,把時間花在該花的地方,把精神用到需要用的地方,這樣更為理性,也更為明智,也是心態成熟的表現。在這方面,馬克思與燕妮對愛情的處理也許可以作為我們的榜樣。距離讓過早的愛情更美,也讓將來的幸福更加天長地久。

其實生活中很多事情當我們置身太近,有時反而感受不到實際存在的東西,要把握某一事物,有時需要跳出這一事物。距離產生美,距離給了生活理性思索的空間和時間。既然這樣,當我們困惑時,當我們迷茫時,當我們痛苦時,我們何不給生活一點距離,給人生處世一點春風,那麼收穫的定然是一個萬紫千紅的明天。

朋友,請你記住一個終生受益的道理:距離產生美。

【篇五:距離產生美】

世界上最遠的距離不是我不愛父母,而是我不知道該如何去愛他們;世界上最遠的距離不是我不能想家而是想念卻無法回到它的懷抱中。或許也是因為這最遠的距離,讓我明白瞭如何愛,讓我如此想念這個家。

又是這樣的一個星期五,又是這樣的天空,又是這樣的心情,又是那麼多的行李,又是——-這樣回家。拿著行李袋,手臂一顫一顫的,肩膀畸形的歪向一邊,慢慢地走向那我最希望他出現的校門口。走到校門口,我自然的垂下頭,一路無語,天知道,我是那麼渴望在這種時候,他能給我一個驚喜,突然從我面前冒出來,接過我手中千斤般重的行李袋。然後笑嘻嘻地接我回家。雖然我知道這種可能性連0、001%都不能實現,但是我始終盼望著,祈求著哪一天他能想起今天該回家的我,來接我一程。這個企盼我不願意將它扼殺,雖然我知道這是不太可能的。但每次心中都想著無數次他來接我回家的情景。當然,我不會直接要求他或祈求他來接我回家。我渴望的是哪一天他能突然自己想起來,然後笑呵呵地來。

以前,我整天呆在家裡,天天面對著他,似乎一切都有了慣性,有了天天見到他的慣性。現在,我離開他了,獨自一人踏進了校門,一星期才回一次家,我才發現這僅僅四個車站的距離拉扯了我對他的無限思念。其實,誰知道我會如此渴望他能來接我回家呢?我記得在開學的那一天,他因為跟我冷戰而沒來送我,我的心就一直那麼空著,總覺得少了什麼。都後來,我才明白我少了他那一刻該給我的溫暖,我的愛。我一直都知道自己該長大了,這些應該沒什麼好在乎的了,我不應該再像小孩子一樣什麼都依靠他了,但人有時候,偏偏就是這樣,心都不受自己控制了!特別是當我提著沉重的行李邁出校門看到別人父母眼中焦急的眼神時,我是那麼地希望那站著的'人就是他啊!

四個車站的距離原來會觸動我的心毛窩幻想著哪一天我的願望能實現,填補我那個殘缺的心。

四個車站的距離原來是眼淚的催化劑,我是那麼努力地將它變成廢製品,這樣就不用流淚了。

四個車站的距離原來產生了美,我是那麼地想念,那麼地渴望……

【篇六:距離產生美】

森林中有十幾只刺蝟凍得直髮抖。為了取暖,它們只好緊緊地靠在一起,卻因為忍受不了彼此的長刺,很快就各自跑開了。

可是天氣實在太冷了,它們又想靠在一起取暖,然而靠在一起時的刺痛,又使它們不得不再度分開。就這樣反反覆覆地分了又聚,聚了又分,不斷在受凍與受刺兩種痛苦中掙扎。最後,刺蝟們終於找出了一個適中的距離,可以相互取暖而又不至於會被彼此刺傷。

現代的人際關係越來越微妙,刺蝟的這一法則在一定意義上給我們以啟示。

距離產生美,好朋友為什麼會因為太瞭解而分開?我們為什麼對親人的關愛熟視無睹?因為零距離!

適度的距離不是兩者之間的隔閡,留有隱私是自己的權利。正如兩塊粘在一起密不可分的磁鐵一樣,雙方誰都無法體現自己那特有的磁性,為對方留有一份空間,同時也是給自己留有一份自由。

距離產生美,這種美成為一種嚮往,一種追求。因為距離,得不到的東西永遠都是最美麗的,越得不到的越盼望擁有。或許,人就是這樣,喜歡憧憬那些不曾擁有的美好事物,一旦擁有了之後,眼前的事物不再新鮮、不再神祕,想象與零距離之間的接觸甚至增添了失望和遺憾之感。

距離產生美,遠處的山為何模糊而神祕?西下的夕陽為何遙遠而注目?夜幕的星辰為何閃爍而迷人?都是因為有了距離。

“一日不見,如隔三秋”,距離醞釀了優美纏綿的思念之美,因為思念,所以缺點被淡化,好處被記起;“君子之交淡如水”,距離培育了清純牢固的友誼之美,因為距離,彼此缺少了世俗的勢力;“兩情若是久長時,又豈在朝朝暮暮”,距離演繹了天長地久的愛情之美,因為距離,昇華了真愛的意義。

有了距離,才會充滿新奇;有了距離,才會感覺神祕;有了距離,才會彼此惦記。

美是一種追求,美是一種藝術,無論友情、愛情,還是親情,都要尋找一個適中的距離,有了距離才會更完美。作文

【篇七:距離產生美】

如皋中學高二19每每走出喧鬧的教學樓,總有一陣淡淡的清香,縈繞於鼻尖之上,不似玫瑰、月季那般濃烈,但卻有著幾分清雅脫俗,是桂花香啊!我慢慢走近它,驚奇地發現:香味有些刺鼻,太過濃厚,過多的芬芳參雜在一起,使它的清新變了質。我靜靜地看了看這棵隨風搖曳的桂花樹,漸漸明白:是距離,讓它的芬芳更加清新迷人。

唐代著名詩人韓愈的“天街小雨潤如酥,草色遙看近卻無。”不也是相同的意境嗎?看來,一定的距離能夠感受超越實際存在的妙處,這妙處或許是花兒的芬芳,或許是草兒的青翠,或許是……而這一切都是美的體現。

但是美的體現就僅僅侷限於視覺的享受抑或是人的生理器官所感知的呢?不,它更多的情況在於人與人心靈的碰撞。“有一種愛叫做放手。”父母信任孩子,與孩子保持適當的距離,給孩子一片自由的空間,這樣孩子才能飛得更高,飛得更穩,親情的羈絆將會更加堅不可摧。

但是並非任何的距離都有利於美的產生,只有適當的距離才能讓美的程度最大化。親子距離太近,就會讓孩子感到緊迫感,產生壓力,有的父母打聽隱私,偷看日記,這不僅不能讓孩子健康快樂地成長,使得孩子飛翔的翅膀被死死銬住,而且孩子會產生厭惡的情緒,父母與孩子的代溝就會越大,又怎能有益於父母與孩子的關係呢?距離太遠,更不必說,父母與孩子的關係只會更加疏遠。當然,除了父母與孩子之間,戀人之間、朋友之間,這一切不都需要距離嗎?看來只有適當的距離才會產生美。

羅曼羅蘭曾說過“世界上不是缺少美,而是缺少美的眼睛。”而這產生美的“眼睛”是什麼呢?是心境,一種恬淡的心境。走出教學樓的我能夠領略到“美”,是因為脫離煩躁的學習,心緒更加澄澈、透明,難怪在教學樓內無法感受?當然孩子與父母的相互信任也是基於這種恬淡的心境,能夠更加理智地看清現狀,這樣“美”自然在“距離”的呵護下茁壯成長嘍。

還是走遠點吧,我再次感到那淡淡的清香從我肌膚的每一個毛孔滲透進去,溶於血液的迴圈之中,讓我的心緒更加平穩淡然,距離產生美,真的沒錯!

【篇八:距離產生美】

這世上存在許多美的事物,不同的距離產生不同的意境。生活中處處皆是美,而造就這些沒就需要適當的距離。

“天街小雨潤如酥,草色遙看近卻無”是唐代詩人韓愈的名句。在滋潤如酥的初春細雨中,春草發芽,遠望一片淡綠宜人,可是走近一看,卻只有稀疏的草,感覺不到綠色了。置身太近,有時反而感受不到那種驚心動魄的美;置身太近,有時反而會因為現實而遺憾;置身太近,沒有加入想象力,便也平庸了。古時的山水畫,也都拉遠視界與山水的距離,使人覺得山也朦朧,水亦空濛,真的是“清和靜”。也許事實不是如此,山或許遭人砍採,水或許已枯涸,但美亦然。適當的距離,產生美。

人與人的交往,有距離也會更好些。“君子之交淡如水”,隔著距離,讓人巨集觀地理解對方;隔著距離,才看不到那些可忽略不計的瑕疵,讓人彼此交往更融洽。正如席幕容所說:友誼像花香,還是淡一點才好,越淡才會越持久,越淡才會越使人留戀。適當的距離,兩隻刺蝟也可以相互溫暖對方又不傷害彼此。適當的距離裡,人們的友誼像酒一般,若有似無的酒香,愈加香醇。理性之美產生於適當的距離。

是從什麼時候起,我們眼中再無“疏影橫斜水清淺,暗香浮動日黃昏”的朦朧之美?一昧地探究,有時也不一定是好事,探究月球,只還了我們一個滿目瘡痍的世俗。那些近在咫尺的美我們已同樣觀賞不到,可是,只要我們退後一步,保留一點距離,我們便能像川端康成一般“凌晨四點起來,發現海棠花末眠”的別樣美麗。一如荷花,沒有花的那些嬌豔與魅態,但它有清新、綠意之美,遠遠地站在那池塘邊,看那隨風鼓動的荷葉,伴著蓮的清香,意境何其美哉。但若你非要走前細究,腐水淤積,殘缺破敗,不免掃興。留點距離,美頓生。

耶穌得道後,回鄉佈道,許多人都從四方八方趕來,成為他忠實的信徒。人們都把他當作高高在上的神之子。可後來人們認出他是木匠的兒子後,眾門徒一鬨而散。失去距離的屏障,人們對美的敬畏也就蕩然無存,我們對偶像的崇拜往往是因為他們的人格美。但少了距離,他們便也平庸了,少了舞臺的光芒,少了音樂的聲音,他們也不再閃耀。適當的距離,加入了未知,美也就誕生了。

距離是視覺的另一個方向,保持距離也就留給彼此一點空白,讓交往更加淡如水卻永不完結。保持距離,也就為這景觀蒙上一層薄紗,使它更為神祕且炫麗。保持距離,也就站在一種新視度,發掘出事物不一樣的別緻美。距離產生美,適當的距離中,生活中許多美也就浮現出來了。保持距離,讓更多的美呈現世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