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作文中心 > 散文 > 童年的蟬散文隨筆

童年的蟬散文隨筆

推薦人: 來源: 閱讀: 2.72W 次

“吱”一縷尖尖的、細細的聲音如一根針刺在我的耳膜上,引起一種尖銳的驚覺:哦!蟬來了,2009年的蟬。

童年的蟬散文隨筆

情不自禁的,那些與蟬有關的記憶如擰開閥們的水流,一路低吟淺唱著直抵心頭。在那些令人懷念的童年時光裡,當日子按部就班的走進立春,邁過雨水,跨過驚蟄後,我們這群孩子便個個都伸長了脖子,掰著手指頭數著春分、清明、穀雨,一直數到節氣抵達春的深處。終於可以看到夏的影子了,我們開始整日豎著耳朵,都渴望著一年的第一聲蟬鳴跌落在自己的耳朵裡,然後循聲索蹤,逮住那耐不住寂寞、愛買弄歌喉的傢伙。那一個夏天,這第一個逮到蟬的孩子也就有了炫耀的資本。

這就是二十年前我們這群農村孩子對蟬的情結,直到現在,當我攜著文字再度走進那些與蟬有關的日子,我還能深切地感受到我們這群孩子對蟬的那份痴迷與投入。蟬,實在是夏天饋贈給我們這些農村孩子最好的玩具。

一直喜歡一句詩:“意欲捕鳴蟬,忽然閉口立”。簡練的文字中一個捕蟬的孩子躍然眼前。夏天裡,當蟬正匍匐在某一根枝幹上時,一個孩子睜著賊溜溜的眼睛,惦著一雙小腳尖,跳著農村孩子的土芭蕾,悄無生息地來到蟬身邊。孩子窩起手來慢慢靠近蟬,在接近蟬的一剎那,手迅速罩上去,靜若處子,動如脫兔。或如願以償逮到蟬,或蟬兒從樹與手的縫隙中展翅高飛。想必袁枚詩中的那個牧童應該就是用這種手逮的方法吧。

那時候,為了逮住更多的蟬,我們這群孩子雖然不知道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的哲理,卻也在實踐中捕捉到一些模糊的資訊,無師自通的發明了一種捕蟬工具。尋一根細長的竹竿,一截20釐米左右的鐵絲,將鐵絲彎成橢圓形,兩端插入竹竿頂端的孔中,然後在鐵絲上纏一層蜘蛛網,形成橢圓形的蜘蛛網面,這一道工序著實具有競爭性。所謂先下手為強,為了得到幾張蜘蛛網,我們這群孩子不知道犧牲了多少睡眠,也不知道攪了多少蜘蛛的清夢,剝奪了多少蜘蛛的勞動成果。清晨,太陽尚在東邊的山上沉睡,我們已經舉著半成品的捕蟬工具,房前簷後到處竄著尋覓蜘蛛網了。

有了工具,捕蟬也就成了手到擒來的事。一旦發現目標,我們立即持竿投入“戰鬥”。一雙小手把持著竹竿的一端,心懷叵測的將另一端悄悄地向蟬挺進,再挺進,直至有把握逮到蟬了,雙手隨即加力下壓,等到蟬反應過來為時已晚,蜘蛛網面已經牢牢地把蟬的兩翼粘住了。

也有幸運的`蟬,不是因為我們慈悲的放生,而是遊戲本身的必然結果。這個遊戲裡蟬越多越好,我們將捉來的蟬放進敞口的器皿裡,用一個蓋子罩住,在“小鬼頭頭”一聲“放”的指令聲中,我們紛紛開啟蓋子,蟬爭先恐後奔向自由。我們歡呼跳躍著,為這自己創造的巨集偉的飛翔場面。

童年的那些蟬一如風過留白,隨著那些流逝的夏天一起溶入生命的深處,偶爾掠過心頭,如一汪清泉為庸常的日子帶來一絲清涼的快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