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作文中心 > 六年級作文 > 有關六年級的作文300字合集五篇

有關六年級的作文300字合集五篇

推薦人: 來源: 閱讀: 1.38W 次

在學習、工作、生活中,許多人都寫過作文吧,藉助作文人們可以實現文化交流的目的。相信很多朋友都對寫作文感到非常苦惱吧,以下是小編整理的六年級的作文300字5篇,歡迎大家分享。

有關六年級的作文300字合集五篇

六年級的作文300字 篇1

有一句諺語是這樣說的:珍惜生命就要珍惜今天。

海倫凱勒是一位殘疾人,她從小就失去了聽力和視力,但是她沒有放棄,在老師的幫助下,學會了英語、法語、德語、拉丁語、希臘語等五種語言,成為了著名的作家和教育家,她寫的《假如只有三天光明》這本書,感動了世界各地的人們。她那種不屈不撓的精神,值得我們學習。

海倫凱勒雖然是殘疾人,但是她非常熱愛生命,因為聽不到和看不到,所以她用手來學習讀書和寫字。她的精神讓人敬佩,和她比起來,我真慚愧,平時做作業的時候,我老是管不住自己,老想玩一會再寫吧。海倫凱勒說:“有時我想,要是人們把活著的每一天都看做是生命的最後一天該有多好啊!這樣就能顯出生命的價值。”以後,我要從現在開始,刻苦學習。

生命是短暫的,我們要珍惜生命,珍惜今天,不能浪費時間。

六年級的作文300字 篇2

冬天的一個早晨,在繁華而又匆忙的大都市裡,發生了一個令人不解的畫面。

在一個車站上,插著一塊牌子,上面用醒目的大字寫著“母子上車處”。想必下面一定站著一群母子嘍!可往下一看,一群母子竟變成了大男人。

站在最前面的是一個大腹便便的人,他穿著名牌衣服,名牌皮鞋,一看就是一個養尊處優,家財萬貫的領導。此時,他正眯著眼,暗笑著,在心裡打著如意算盤哩!第二個人高高的個子,戴著軍帽,穿著大衣,肯定是個軍人,他閉著眼,嚼著口香糖,心裡一定在想著自己在戰場上的光榮歷史。第三個人戴著眼睛故意壓低了帽子,像個寒窗苦讀的高材生,他正在心裡暗暗地向想:我可是個近視眼,不可能看到那塊牌子上的字,唉,還是想想今天的試題吧!最後一個人戴著口罩,穿著白大褂,他心裡琢磨著:他們都在這兒排隊,我當然也能,唉,車怎麼還不來?每個人都有自己的心事,旁邊的那位母親嘆了口氣:“我還得排多長時間隊呀!孩子的病可不能耽誤。”孩子咳了兩聲,睜大了眼睛望著媽媽好像在說:“媽媽,我們為什麼不去排隊呀?”他們是被那四個男人擠下來的呀!

看了這幅圖,我不禁感嘆:這些人真無德!如果人人都獻出一份愛,世界將會更美好,更和諧。

  

六年級的作文300字 篇3

自由是什麼,自由是無憂無慮地玩遊戲還是沒有顧慮的花錢?這些都不是我想要的,自由應該是不受爸爸媽媽的約束下過日子才對。

“晚上九點半準時睡覺,放學時不能再外面逗留,玩電腦看電視只能在週六進行,週日還得學習……”這些都是老媽和老爸聯手製定的“不平等條約”天啊!這明顯是不給我活路啊!這些條約內容每天都會在我耳邊響起,為此,我經常找老媽“談判”但每次都以失敗告終。

之後每天我都在想“自由條約”的制定內容,只有一條那就是——不準父母管我不想讓他們管的事。當我說出來的時候,他們似乎有點驚訝,互看了一眼,之後又笑了一下,這種笑容讓我有種不好的預感。不一會兒老媽說:“你想要自由,可以,但是要靠做家務來抵消”不平等條約“比如洗一個月碗筷可以抵消”放學後不能在外面逗留“以此類推。”聽到這個訊息我真是哭笑不得啊!

我一定會獲得我想要的自由。

六年級的作文300字 篇4

相信大家一定吃過元宵(湯圓)吧!那你有沒有做過元宵呢?今天我就教大家做元宵吧!

今天下午,奶奶說要做元宵吃,因為今天是元宵節,所以我叫奶奶教我一起做,奶奶爽快的答應了。

首先,奶奶先把麵糰揉好,再把麵糰切成一小塊,然後把早已經買好的芝麻放在一個小碗裡。要開始做元宵了,我照著奶奶教我的方法,先把麵糰搓圓,再把它壓成小餅狀,用小勺把芝麻放在那兒,然後慢慢地收攏五指,並且不斷轉動麵餅,慢慢得就變成一個圓球了,再把多餘的麵糰摘去,繼續搓圓。幾遍做下來,我的`動作也熟練了,不一會兒,一個個元宵就包好了。包好後,要開始煮元宵了。只見奶奶把煮元宵的鍋洗乾淨,裝上了一點水,待水開後,把元宵一個個放下去,等元宵浮起來的時候就可以撈起了。

不知是自己做的還是什麼的緣故,今天胃口特好,不知不覺的多吃了幾個。

六年級的作文300字 篇5

每個人的家鄉都有自己特殊的風俗,當然,我的家鄉也不例外,我的家鄉的風俗是祭敖包。

祭敖包是蒙古族傳統的祭祀活動。每到這天,牧民們都要成群結隊地前往敖包祭祀,他們要在敖包上安放佛像,豎立經幡,並將牛羊肉、奶食品等一起供奉在敖包前。然後,喇嘛們開始焚香燃燈,誦經唸咒,乞求神靈保佑,群眾們則從左向右圍著敖包轉三圈,希望迎來豐收年。

敖包是蒙古語,意義堆子或鼓包。敖包通常設在高山或丘陵上,因為他們認為高大雄偉的山上,便有通往天堂的道路。敖包是用石頭堆成一座圓錐形的實心塔,頂端插著一根長杆,杆頭上繫著牲畜毛角和經文布條,四面放著燒柏香的墊腳石;在敖包旁邊還插滿樹枝,供有整羊、馬奶酒、黃油和乳酪等等。祭祀時,在古代,由薩滿教巫師擊鼓唸咒,膜拜祈禱;在近代,由喇嘛們焚香燃燈,頌詞唸經。

正因為有了各個地區不同的風俗習慣,才有了博大精深的中國文化,我們一定要好好傳承下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