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語文基礎 > 問答 > 春遊曲的賞析是什麼?

春遊曲的賞析是什麼?

推薦人: 來源: 閱讀: 3.55W 次

整體賞析

春遊曲的賞析是什麼?

桃紅柳綠,鶯歌蝶舞是詩人筆下常狀之景,這首詩不同流俗的是寫桃,首句“上苑桃花朝日明”不用其紅,而是用一“明”字,突出了桃花的鮮豔,也點出了陽光的明媚。宋代陸游的“柳暗花明又一村”的“明”字,或許也借鑑了此詩吧。“蘭閨豔妾動春情”,身居“蘭閨”的“豔妾”,是詩人自稱,“豔”既說她姿色的美麗,又示她盛裝的打扮,或許可以理解為她賞花前特意梳妝,心情極佳的狀態,也映證了萌動的“春情”,又或許她潛意識裡刻意盛裝打扮,豔壓滿苑春色。可以想見,春和日麗,上林苑中桃花明豔,滿苑飛花澹盪,喚起了端莊美貌的大唐皇后那顆爛漫的少女心。

泉井上剛剛綻放的桃花灼豔明媚,好似敷上了胭脂,驕傲的皇后認為那定是偷了她的面色;飛簷邊剛剛發芽的御柳纖細漫脫,自負的皇后認為那必是學了她曼妙的身姿。“井”有指泉水之意,《呂氏春秋·本味》曰“水之美者,三危之露,崑崙之井”,高誘則注“井,泉”,故“井上新桃”可想象上苑泉水叮咚,桃花臨水開放的含露嬌態,嫻靜而美好。“偷”與“學”採用了擬人手法,也對照了上句的“豔”。與“人面桃花相映紅”不同,人面桃花是人花相映,花照人紅,而“偷面色”則是說桃花是偷得了自己的面色才如此豔麗,人比花紅,這是何等的自信!“簷”, 房頂伸出牆壁的部分,當處於高處,“嫩柳”,始發新芽的柳枝,少了柳葉的累贅,更顯纖瘦,可見簷邊垂掛的柳枝不僅纖細而且修長,同時“簷”的呆板襯托了“柳”的靈動,靜中有動。這兩句不禁令人想起《紅樓夢》中關於黛玉的容貌描寫——“閒靜似嬌花照水,行動如弱柳扶風”,可見這位大唐皇后不僅豔比夭桃、身材高挑,而且靜如處子、動如脫兔。

更為新穎的是以她的紅潤臉色喻桃花顏色,以她的輕盈腰身喻柳樹的纖細,一反以桃面喻人面,以柳腰喻人腰的寫法,新鮮活潑,生動形象。既頌了桃柳之美,更讚了人之美。構思巧妙,一舉兩得。中唐詩人李賀的“小紅長白越女腮”《南園十三首其一》的比喻,或許就是受了此詩的啟迪吧。

滿苑桃花競綻,萬枝紅雪繁極,迷蝶流連翩躚,悠然自得;御樓細柳依依,千條軟絲無力,流鶯繞樹清啼,閒散自在。“來去”二字形容她花間穿行如蝶,“長短”明寫柳枝繁多,暗指啼鶯和鳴,清亮的鶯啼,猶言她歡笑如鶯。“看”、“聽”二字,讓讀者時時感到遊春之人充滿感情地欣賞美景的情形。詩歌就這樣以美人喻美景,以美景襯美人,突出了人之美。可以想見,大唐皇后流連於桃樹下拈花弄蝶,拂了一身衣香,發乎內心的吟吟笑語如林間宛轉的鶯啼般動聽。其悠然肆情之狀,無不彰顯她身為上苑女主之尊。

“不必向遠處打聽這林下之人是誰,她出眾的風韻情致早已聞名”。結句含而不露,耐人尋味,須細參“林下”、“風流”二詞,意即林下之風。《世說新語·賢媛》有言“王夫人神情散朗,故有林下風氣。”王夫人指謝道韞,東晉王凝之妻,被時人譽為“有林下風氣”, 後因稱婦女態度閒雅、舉止大方為林下之風。[9] 魏晉人物神情散朗的風采,為唐人所推許,這當是初唐貴婦的一種追求與考評。結尾以問答形式誇耀了這裡的出眾風流,而這“風流”二字,既指景又指人,一語雙關,讚美這裡的景好人美,點出題旨。

這首詩名為“春遊”,實際是借春遊寫一位美女,很有特色。詩中明寫春色,卻暗喻人物,非常巧妙。桃花偷色,暗示她人面桃花;嫩柳學身輕,隱喻她身柔似柳;花中舞蝶,兼示她穿行如蝶;樹上啼鶯,猶言她歡笑如鶯。前兩句是景的人化,後兩句則是人的景化,從而將景美、人美、情美合二為一。結句長孫皇后以“林下”、“風流”自許,反映出一種志得意滿、躊躇灑脫及與她皇后身份地位完全吻合的心態。加之正值韶華芳齡,一時忘情,一時收斂,含而不露,耐人尋味。就連唐太宗也覺著妻子的描寫很是貼切、生動,“見而誦之,嘖嘖稱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