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語文基礎 > 日誌 > 社工走訪日誌怎麼寫(精選8篇)

社工走訪日誌怎麼寫(精選8篇)

推薦人: 來源: 閱讀: 8.58K 次

在平凡的學習、工作、生活中,說到日誌,大家肯定都不陌生,這時候十分有必須要寫一篇日誌了。如何寫好日誌呢?以下是小編幫大家整理的社工走訪日誌怎麼寫,歡迎大家借鑑與參考,希望對大家有所幫助。

社工走訪日誌怎麼寫(精選8篇)

社工走訪日誌怎麼寫 篇1

20xx年7月29日 星期一 天氣:晴(26-37)

近期重慶地區的天氣都非常的炎熱,江津的氣溫已經連續幾天超過40度高溫了,但是不管太陽多麼的強烈,都不能阻擋住江津陽光社工家訪長壽老人的腳步,社工走訪日誌。

今天去的是大西門長壽老人袁婆婆家,袁婆婆今年87歲了,雖然袁婆婆一頭的銀髮,但婆婆的身體很硬朗,剛到她家時,袁婆婆正在削南瓜皮,袁婆婆說,這是她準備的午飯呢!

看到我們的到來,袁婆婆放下了手中的活計,大步回屋,拿了一個小盒子糖盒出來,給我們社工和志願者們一人發了一顆糖果,袁婆婆說,這是喜糖,她一直沒捨得吃,放著的,今天給我們的志願者們吃,祝願好人有好報!

我們給袁婆婆測量血壓時,袁婆婆有些許的緊張,一直看著我們的社工,手微微有點顫抖,測量的小張輕輕的握住了袁婆婆的手,測量結束,測量結果血壓有些偏高,陽光社工問袁婆婆是否定期檢查血壓等,袁婆婆說血壓是很久以前檢查過的了,但知道自己有糖尿病,兩年前檢查出的,現在就是有關節炎,手膀有些疼,其實的就沒有再詳細檢查了,我們告訴了袁婆婆的測量結果,血壓有些偏高,請婆婆在以行活動的時候要注意一下節奏,一個人在家不要動作太快,要輕慢一些等高血壓需要注意的日常事項,並告訴袁婆婆,我們會定期來給她做檢查的,以便監測血壓的變動,請袁婆婆放心,袁婆婆聽得很仔細,對於我們後期要來的事情非常歡迎。

袁婆婆平日的作息很有規律,也很愛運動,她平日裡一個人住在家裡,上午在家做清潔、做飯,下午就會到旁邊小區的老人活動中心去玩,去和其它老人們聊天或是打打牌,晚上還會和社群的年輕老人們一起跳跳舞。但是袁婆婆說,她沒有文化,不能看書看報,她也希望能學習一些養生保健的知識,希望能聽聽一些養生保健的知識講座。

通過今天的家訪,我們確定了對袁婆婆後期的跟進計劃,我們會每月定期來給袁婆婆測量血壓,並把一些高血壓常識和注意事項整理成冊給婆婆帶來,還有養生保健知識整理出來,每月來讀給袁婆婆聽,也會邀請袁婆婆參加我們的一些專家講座和小組活動,為了讓社群長壽老人的晚年生活更健康更美好,江津陽光社工會一直努力,發揚長壽文化,傳承江津文明!

社工走訪日誌怎麼寫 篇2

火熱的太陽就象陽光社工關愛老人那一顆火熱的心,為了瞭解社群長壽老人的真實需求,收集長壽老人們最精彩有故事,陽光社工走在社群長壽老人家訪的路上,範文《社工走訪日誌》。

今天的家訪物件是89歲的謝婆婆,謝婆婆現在自己一個人住在房管所的廉租房中,我們到謝婆婆家時,她正一個人躺在床上,因為房門開著,我們徑直的走了進去,謝婆婆看到我們,努力的坐了起來,瞭解我們的來意後,謝婆婆特別高興和激動,沒等我們開始我們的調查問卷,謝婆婆就拉開了話匣子,和我們聊了起來。

婆婆說,她有一兒兩女,現在都不在身邊,現在是自己一個人住,每月有一千塊左右的社保工資,但自己因為有高血壓、心臟病、冠心病等疾病,每月都需要買藥,餘下的錢過生活就有些欠缺了,孩子們的經濟條件也不好,所以自己的生活現在過得很清苦,自己常常是吃白糖兌飯或是醬油兌飯吃,說著還開啟床邊小碗蓋著的一碗白飯給我們看。

婆婆說,她現在因為有病,發病時會抽搐,最多時一天要發6、7次,走路時特別容易摔跤,上個月頭上才被摔了一個包,說著,她還把她的額頭給我們看,為了避免摔跤,她現在基本上都不出門,但即便是這樣,她說她還是會摔跤,因為是自己一個人住,摔倒了也沒有人扶,鄰居的關係也不太好,上次摔跤,她叫鄰居幫忙,鄰居都沒有來,她覺得很苦惱。

最讓婆婆傷心的是,婆婆的兒女沒有在身邊,婆婆很想自己的孫子,還有8歲曾孫子,她說她的兒子女兒1、2個月來看她一次,她很想念他們。

婆婆一邊說一邊開始流淚了,社工小張靠近奶奶,握著她的手,對婆婆說,婆婆,彆著急,一切都會好的,聽您剛剛說,對門鄰居跟您關係不太好是嗎?那其它的鄰居呢?婆婆聽了,趕緊說,嗯,對面樓的好,對面樓的樓長小秦常常來看我,幫我做飯,還給我端飯來吃呢!還有對面3號樓的賴婆婆也很好,她92歲了,住6樓,身體很好,她也常常來看我!

婆婆說著這些好心人,情緒也慢慢穩定了,社工小王給社工小張招了招手,帶著兩個志願者出門了,小王和志願者來到社群超市,給謝婆婆買了油、米、雞蛋還有米花糖,然後還買了些菜,他們想為謝婆婆做點好吃的,兩個志願者的手藝是真的不錯,不一會兒就做好了蕃茄雞蛋湯,細心的小潔還為婆婆挑出了蛋湯內的花椒。

志願者小剛聽婆婆說她的捌杖有些滑,不好用,馬上就拿著婆婆的柺杖出門了,當婆婆開始喝蛋湯時,小剛才回來,捌杖修好了,婆婆拿著柺杖特別的開心,不住的說著謝謝!

看謝婆婆喝著志願者做的雞蛋湯,不停的說著好喝,社工和志願者們都感覺特別的滿足,看著婆婆那寫著蒼桑的臉露著微笑,社工們都特別的開心。

家訪結束,對於謝婆婆的家庭情況,後期,陽光社工會與婆婆的家人取得聯絡,請婆婆的家人能多來看看老人,對於老人的生活給予更多的關心,陽光社工也會組織志願者對婆婆進行每週的探訪,努力協調婆婆與家人和鄰居的關係,讓婆婆能放心的養老。

社工走訪日誌怎麼寫 篇3

今天是週一,所以早上我們很早就來到了白雲社群辦公室進行專業學習。

主要就是通過輪流朗讀的方式學習,將夏姐從內大借回的兩本社工專業書我們幾個人輪流著讀,一開始我們心裡還很好奇,好久都沒通過這樣一種方式來閱讀課本了,夏姐是第一個朗讀的,我們都聚精會神的聽著,心裡也在思考著在社工實務工作中我們應該本著怎樣的價值觀念,要想做到真正的價值中立是非常困難的。學習過後突然發現這樣的學習方式還蠻有趣的,讓每個人都能集中精神來聽。下午6點我們小組如約來到惠民社群,夏姐留下問卷就去忙了,今天王主任沒有跟我們一起來,心裡還有些忐忑,心想居民會不會信任我們,會以什麼樣的態度對待我們,我們按照摘抄的戶籍資訊一家一家的敲門,從一樓爬到五樓,有好多家都沒有人,不過我和馬浩今天完成了拿的三份問卷。

社工走訪日誌怎麼寫 篇4

萬安縣五豐鎮白沂村,一個美麗而偏遠的小山村。在來此之前,自己從未想過能為它的脫貧攻堅奉獻一份力量。細數來此扶貧的日子,已有近一年時間。近一年來,經常深入到貧困戶家中,為貧困戶脫貧致富奔走,雖疲憊不堪,卻也收穫不 少,尤其是近一個多月以來。

按照局三年定點包扶貧困村工作規劃,局組織機關幹部駐村蹲點推進扶貧工作小分隊分批次陸續進駐白沂村開展扶貧工作。四五月的萬安縣,正值雨季,村裡晝夜溫差比較大,空氣溼度也很大。每天,局領導帶隊,我們腳踏自行車走村串戶,馬不停蹄地奔走在鄉間田野,詳細瞭解貧困狀況、致貧原因等情況,傾聽群眾訴求心聲,幫助解決群眾最關心、最直接、最現實的問題。白天走訪調研,晚上彙總研究。從村落民情摸底到產業扶貧規劃,從專案前期論證到督導專案進展,從慰問困難村民到送醫支教下鄉,扶貧小分隊真情的扶貧舉動和紮實的工作作風,感動了村民,更感動了我自己。

我很慶幸自己能夠被單位選派到這裡開展扶貧工作。能夠與這樣一群辛勞勤勉、作風紮實的扶貧小分隊隊員們一起共事,一起成長,是我的榮幸。在這裡,我能學到在機關裡學不到的知識,見到在辦公室遇不到的事情,尤其是跟隨扶貧小分隊,讓我對精準扶貧工作有了更為直觀的感受,對如何改進工作作風有了切身的體會,對地礦工作如何更好地服務經濟社會發展有了更深刻的理解。

在遠離城市的鄉村安靜下來,自己惟有克服所有困難,帶著感情、帶著責任、帶著囑託找準自己的定位,融入角色,安心做事,靜心學習。並牢記扶貧的責任和使命,工作儘量主動些,思考問題儘量全面些,困難估計儘量充分些,把自己擺在“學生”的位置上,虛心向小分隊成員學習,向鄉村幹部瞭解工作,儘可能做到多聽、多看、多幹。把青春和汗水,把激情和希望灑在白沂村。因為,來到這裡,不是讓大自然來洗滌我的塵垢,也不是讓幽靜來陶冶自己的情操,而是,如同一把火,一盞燈,讓這黯然的鄉村明亮起來,活躍起來,如同一雙力量之手,希望之帆,用嚮往來撫摩這裡沉重的呼吸,開啟一扇扇通往外面,連線發展的大門。

社工走訪日誌怎麼寫 篇5

那天晚上,我們走訪村裡的老幹部、老黨員。晚飯後出去時,天還挺亮,往回走時夜色已濃。空氣中溼度很大,伴著雨後的降溫,習習的風中讓人感覺絲絲涼意。路燈亮著,雖然沒有城市街燈的密集,卻也把硬化的村內道路照得清晰可見。踏著聲聲犬吠,深邃的夜晚顯得更加靜謐。延續著在農戶家聊起的話題,感受著村莊的脈博、聆聽著農民的心聲,彷彿自己的心跳和著博動。

我們走訪的第一家,是村裡的老支書,今年已經72歲,一家6口人,老伴61歲,兒子、兒媳都在村裡的非公企業上班,老倆口操持著全家2畝4分口糧田,餵養6只羊,由於當過村幹部,每年有些津貼補助,在村裡老支書家的收入水平屬於一般。老支書看上去不象70多歲的老人,穿著中山裝,頭髮梳得很整齊,雖然顯得有些瘦,卻很精神。說起村裡的事情,滔滔不絕,十分熟悉,不象一個離開村幹部崗位多年的老人。他說現在村裡的幹部比自己當書記裡要辛苦很多,事情做起來難度也大了許多,現任的書記和村長能力很強,自己也正派、正氣,要作出大的決定之前,都要聽取老黨員、老幹部的意見,為了村裡的發展,為了村裡百姓的生活環境和生活條件的改善,這兩年確實做了很多的事情,村裡面貌改變了,農民的生活變得好起來了,村幹部的威信也提高了。

看得出,老支書對村裡的幹部充滿了信任,對村幹部的工作作風很是欣賞,對村裡這幾年的變化十分的滿意。作為一個老人,作為一個勞動力步入快速衰退期的老人,也給我們談起了農村老年人養老保險和生活保障的問題;以及農村老黨員、老幹部的生活補貼和照顧問題。從老支書的表情和話語來看,他對自己的未來生活並不擔憂,而是希望各級政府從制度安排上能夠為越來越多的農村老人提供生活保障。當他聽到市裡今年把這個問題作為市委、市政府重大調研課題,縣委、縣政府已經準備開展試點工作,以利於總結經驗,指導面上工作的展開。老支書臉上洋溢著欣喜的笑容。

當晚走訪的第三戶戶主姓施,年齡47歲,兒子去年參加高考,被錄取在山東省煙臺市的一所軍事學院。說起兒子,今年44歲的母親情不自禁地流露著驕傲的神色。在交談中,我們瞭解到這個村所屬的鄉鎮是管道婆的故里,傅雲龍的家鄉。管道婆是趙孟畹鈉拮櫻趙孟鈑謝始已統,是宋太祖趙匡胤第十一世孫。偏安江南的孝宗皇帝趙眘登基,賜第趙伯圭於湖州,祖籍河北涿州的趙氏從此有了湖州(吳興)的分支,趙孟釧煳湖州人。每日臨池不輟,可寫一萬字,至老不廢,下筆極快,落筆如風雨,篆、隸、籀、真、草、行書無不冠絕古今,自成一家,世稱“趙體”。他的妻子管道昇同樣擅長書法,並工畫墨竹、墨梅、蘭梅,亦擅詩詞。難得的是,趙孟詈凸艿郎這對藝術家夫婦,感情還相當和睦。趙孟一時開不了口,就把心思寫在紙上:“我為學士,你作夫人;豈不聞王學士有桃葉、桃根,蘇學士有朝雲、暮雲?我便多娶幾個吳姬、越女無過分。你年紀已過四旬,只管佔住玉堂春。”管夫人看後,回了首《我儂詞》:“我儂兩個,特煞情多!譬如將一塊泥巴,捏一個你,塑一個我。忽然歡喜啊,將它都打破。重新下水,再團再煉再調和,再捏一個你,再塑一個我,那其間,我身子裡有了你,你身子裡也有了我。”趙孟疃樑蟾械椒淺P呃ⅲ從此打消了納妾的念頭。這是一段流傳於世的佳話。福雲龍喜研究軍事。清同治間入任兵部主事,後升郎中。光緒七年(1881)任《順天府志》分纂,撰《方言考》。十三年,經總理各國事務衙門考試,錄為外交特使,出使日本、美國、祕魯、智利、巴西、加拿大、古巴、厄瓜多等11國。其間,蒐集各國地理、風貌、物產、資源等資料,編寫圖志。十五年歸國,呈獻書稿,得到光緒帝褒獎,出任機器局會辦兼海軍衙門幫辦。不久,升機器局總辦。二十七年卒於滬,贈一品封典。作為管道婆的故里,傅雲龍的家鄉,這裡尚書重禮的傳統一直延續到今天。農家子女考上縣重點中學、考上大學的為數不少。村裡一貧困戶姐弟兩個都考上了大學,儘管現在生活很困難,但對未來的生活充滿了希望。這也使我想到了房東家那摞書、那個書房,還有與網路連線著的電腦。新農村需要有現代文化、需要有高素質的`現代農民,在這裡我們看到了希望,看到了農村文化的深厚底蘊和在新時期的發展。

村裡的支書和村委會主任,還有鎮裡聯村的副鎮長和我們一起走訪農戶。順著市長和我們詢問的一些問題,不時地為我們介紹著村裡面上的一些情況以及其它一些相關農戶的情況。這些年的工作經歷,讓我知道,村裡的幹部最瞭解農村基層的情況,然而,當我看到不僅是村的幹部,而且包括鎮裡的領導對村裡的情況、對農戶的情況都能如數家珍地娓娓道來,著實感受到現在農村基層幹部工作作風的深入。而這一點,從我們走訪農戶時,因為我們的到來而好奇地圍攏過來的鄰居們很親切、隨意地與村鎮幹部的招呼中得到了印證,可以說,他們對情況的瞭解不是臨時抱佛腳突擊出來的,而是在日積月累積澱下來的。由此,我們也有足夠的理由相信,我們聽到的老黨員、老幹部以及農民群眾對村幹部的肯定和稱讚不是事先安排的,是真實可信的。

走訪的第四家農戶是一水產規模養殖戶。通過土地承包經營權的流轉,承包經營著30多畝漁塘。承包經營面積在全村45戶規模養殖戶中不算最大,因為兒子、兒媳在村裡的非公企業上班,一個在照明器材廠,一個在木作品加工廠。所以30多畝漁塘由戶主一個人操持著。說起養魚,他的話匣子就打開了,從苗種引進、漁塘消毒、飼料採購、投食餵養,到疫病防治、聯絡銷售侃侃而談。記得去年蹲點時,一位水產養殖大戶告訴我,養魚的效益比種糧食要好很多很多,承包了200多畝漁塘,一年下來可以淨賺30多萬,但養魚也是一件十分辛苦的活,不僅餵食要掌握好,及時換水、灌水也非常重要,夜裡要巡塘怕魚缺氧,還要守夜,怕人偷盜。那時,他家裡正在造新房子。他說現在有錢了,也想住得好一點,但因為要養魚,真的造好了也沒福氣去住,選擇了養魚,註定只能常年住在塘邊的窩棚裡。這是不是一種普遍的現象呢,這裡的戶主告訴我們,養魚夜裡要巡塘這是必須的,巡塘一般每晚兩次,當然很辛苦,但,這裡不用守夜,因為在這個村,從來沒有發生過被偷盜的事情。

他說,養魚雖然很辛苦、很累,可與早些年相比已經好了很多。他說現在累點、苦點沒什麼,只要養出來的魚能夠賣個好價錢就行。我們為農民群眾的純樸、勤勞感動,為其簡單而實在的苦樂觀歎服。然而,仔細想來,當比較效益充分展示了效益農業發展給農民群眾帶來的實惠與福祉時,農民的勤勞卻也掩飾著許多農民無需承擔而實際承擔著的勞作。他們對黨與政府總是報著感恩的心態,在感謝黨和政府的政策時,沒有提出更多的要求。應該說農民專業合作組織如同土地聯產承包責任制一樣,是農民群眾在實踐中的創新改革,當它成為一種發展趨勢、成為現代農業發展的必然要求時,卻由於我們的宣傳不到位,由於實際工作的具體指導跟不上,在擁有45家水產規模養殖戶的村裡,卻沒有一家農民專業合作社。農技服務、農資供銷服務、農民創業發展融資服務等等都需要農民自己去努力,遇到的問題需要農民自己去解決。想起我們剛剛到村裡時,村支書說過的一句話,他說這次市、縣、鎮三級領導,特別是市長到村裡來蹲點調研,是村裡有史以來的第一次。當時,我還真為自己能夠成為這填補歷史空白的一員而沾沾自喜,此時此刻,我卻為農民辛勤勞動背後社會公共服務不到位,以及這種不到位背後透射出來的我們工作的飄浮而心悸。

社工走訪日誌怎麼寫 篇6

今天是車步趕圩的日子,也是中圳村的“圩日”,因為這一天,中圳新的村部就要正式啟用了!這真是值得紀念的一天。

20xx年,在駐村的一年多時間裡,我們工作組主要以群眾關注的焦點為“三送”工作的突破口,辦實事,惠民生。通過籌資興修水利、道路等基礎設施,我們在中圳村建設新村部的問題上也積極表示會盡最大力量幫助中圳村一年內完成新村部主體建設。沒有壓力,就沒有動力,為儘快完成這一任務,我們就建設新村部事宜進行了公開承諾,接受群眾監督。構想是如此美好,但過程卻總如此艱辛。在新村部建設預算中,除了上級配套的幾萬元資金,仍差20餘萬元資金缺口,20萬的資金籌措任務,我相信對任何一個部門而言,都是一個艱鉅的任務。為了儘早啟動工程,工作組和村幹部想盡了一切辦法,帶頭捐一點、通過私人感情向老闆討一點,向社會募集一點……在籌資的過程中,我們碰過壁、遇到過冷臉,但我們最終堅持下來了。今天,終於看到了累累碩果。

為了向村裡表示祝賀,我們選派了5名幹部趕赴中圳。剛一進村,就聽到了喜慶的歌聲,遠遠地還看見了新村部樓頂飄揚的彩旗,大門口還聚集很不少群眾,都是幫村裡招呼客人的。從他們的笑容裡,我看到更多的是希望,是整個中圳村的希望。遠遠地望著這棟辦公樓,還有這群質樸的人們,那時的心情,欣喜與感動並存。

望著大門前自己選定的對聯,我凝視良久。不光是欣賞書法者瀟灑的筆鋒,更是在體會聯中的含義。正如此聯所書:中華錦繡育千秋人傑,圳成水流潤萬栽物豐。願中圳的明天更美好!

“劉主任,我房子的問題解決了,謝謝你們!”昨下午,江北區石馬河街道瑜康社群,居民王月森專程向工作人員致謝。原來,困擾老王家幾年的下水道問題被寫進社群“民情日記”,經社群努力很快得到解決。

王月森家住明瑜恆康小區,兩年前開始,下水道常被堵,後來發現是房子下水管太小需更換。但要從樓上向下換水管,涉及家庭多,十分麻煩,問題一直也沒能解決。

前幾天,水管又堵了。老王聽說社群有個“民情日記本”,專門記錄生活中的事情,便去社群反映。沒過兩天,社群就派人上門把困擾許久的問題解決了。

從20xx年xx月開始實行的“民情日記”,已記下厚厚一本,本子已翻得脫頁。第一項是明瑜恆康127—2—1的低保戶王婆婆反映的記錄。她認為水電費幾個月累積收取,單次繳費過高,難以承受,希望按月收取。不久她的建議得到採納。

“民情日記”大多記錄居民們諮詢政策、法律知識,反映家庭矛盾或鄰里糾紛,以及生活困難尋求幫助等內容。劉主任介紹,社群工作者每天一個重要工作就是及時閱讀這些意見,儘快為居民解決。同時社群還推出焦點公示欄,把居民需要了解,或得到解決的資訊,及時公佈在社群的公共宣傳欄內。

昨下午,社群居民呂子玉和一位朋友來到公示欄前檢視資訊。她說:“我們反映的很多問題都能解決,比較實在。”

社工走訪日誌怎麼寫 篇7

今天是陽光明媚的一天,久違的太陽終於露出了笑容。陽春三月,草長鶯飛,走在鄉村的田埂小道,處處聞聞春天的氣息,讓人心曠神怡。

中午時分,正是中飯時間,我來到了謝英朋家。他還沒回來,他老母親在家,聽老人家說謝英朋夫婦一大早就去車步圩賣豆腐去了,要等片刻才會回來,每天都這樣。老人家熱情地端茶倒水,招呼我們坐下了來,還要我們在她家邊吃中飯邊等。我們就一邊和老人家聊著家長裡短,一邊等他們夫婦回來。

十二點半左右,謝英朋夫婦回來了。一輛摩托車載著妻子,後面貨架上高高的一壘豆腐架足足有十多個,妻子肩上還挑著一擔籮,沒有較高的騎車水平還真騎不了呢。看著夫妻倆滿臉的喜悅和高興,我知道他們今天的生意很好,這麼早就賣完了全部豆腐。

一停下來,老謝就趕忙熱情地招呼我們,並和我們聊起了他的生意和他們忙碌而有滋有味的一天的生活。他們每天都凌晨四點鐘左右要起來磨豆腐,早上六七點夫妻倆就載著幾十斤豆腐出發趕到車步圩,逢圩日就在圩上賣,不是圩日就要走村竄戶賣,一般平時每天要磨四五十斤,過節日的時候就要多些。他說,因為現在整個車步磨豆腐賣的只有一兩家了,所以生意好做些,一般每天都在十一二點就可以賣完,中午回家吃中飯,下午就是妻子收拾一下家裡,幹一些農活,種菜澆地,他自己為第二天磨豆腐做一些準備工作,磨豆皮、浸豆子、處理豆腐渣、搞衛生等等,就這樣忙忙碌碌就忙到了天黑。

我們邊聊邊詢問他家的收入和打算,他們夫妻倆說雖然每天都起早貪黑,從早忙到晚,雖然苦點累點,但收入還不錯。我們明白從他們的言語間和他們的臉上都寫滿了喜悅和自豪,也對未來充滿著信心!

不知不覺,我們聊了一個多小時。走出他家庭門,看著和煦的春光,真的感到很欣慰:“三送幹部全覆蓋、為民服務零距離”是“十二五”期間黨和政府為民做出的一件實事,相信以後會有更多更好的舉措,讓人民群眾真正感覺黨和國家的關懷與溫暖。到達車步村後,我首先走訪了田間地頭、新屋下組及部分村民。隨後,來到村辦公室,和村支兩委、村民代表進行交談。在座的村幹部、群眾代表積極發言,共話發展。據村黨支部書記鐘有良同志介紹,車步村屬江西省“十二五”規劃省級貧困村,現有人口1886人,外流人口625人, 19個村民組,總戶數422戶。村民長期以來以種植禾筍、養殖生豬為主,近年來受自然災害以及土地貧瘠,缺少創業致富帶頭人,很多年輕人都外出打工,村裡經濟發展緩慢。尤其是5。7洪災以來坡上的農作物基本絕收,很大程度上影響了群眾生產生活,積貧、返貧現象比較多。

經過一個多小時二十分鐘的交流,我感覺到全村上下創業致富的慾望很強烈,都在積極探索發展的新思路,努力尋求發展的好載體。針對該村自然災害多、土地貧瘠、勞動力富餘的現狀,我建議該村大力調整產業結構,強化基礎設施建設,盡力發展、儘快發展、提速發展。一是鼓勵村幹部發動群眾連片種植禾筍,形成規模,以便統一管理,統一經營,形成產業;二是充分發揮村幹部的“雙帶”作用,鼓勵農戶大力養殖生豬,與大世界、萬家惠大超市形成產銷鏈條;三是協助該村與歷市鎮政府和定南縣水利部門聯絡,搶抓今年加強水利基礎設施建設的大好機遇,全力擴寬河道;四是建議認真監督實施好村組公路硬化工程,使之成為群眾滿意工程,改善村民生產生活環境。下一步打算曆市鎮民政所協調適當給村裡解決部分低保戶、五保戶物資,並向鎮領導請示在七。一之際多慰問幾名參與抗戰的老黨員。

臨近端午,但烈日灼熱。頂著火熱的太陽,經過熱情的交談、走訪、詢問,對該村群眾願望、觀念、思想,對村級經濟狀況、發展思路、發展難題等有了一定的瞭解,不經意間太陽已開始偏西,拖著滿身的汗水、懷著戀戀不捨的心情開始顛簸在離開“差別人一步”的車步村。一路上,怎樣幫助群眾領會精神、理清村級發展思路,解決村民實際難題、化解農戶扯皮糾紛,如何促進統一思想、促進科學發展、促進增比進位、促進和諧穩定,時時在大腦中迴盪……

社工走訪日誌怎麼寫 篇8

10月21日星期一 天晴

今天是星期一,八點從家裡出來,匆匆坐車到鄉里已過九點。上星期五鄉上的馬書記和梅鄉長因為有事,我們去彙報工作時他們都不在,所以我們決定今天早上去彙報。是星期一的緣故,鄉政府辦公樓內辦事的群眾很多。見到馬書記和梅鄉長後,我簡要的彙報了近期開展的工作,並把上週編髮的簡報呈給了他們。臨走時馬書記說他待會去我們村上轉轉,我趕緊說你早上儘量還是不要來,因為我們住宿的村委馬主任夫婦在xx縣城,早上我剛從他們手裡拿的他家鑰匙,你鄉上的“一把手”來了,我們恐怕給你倒不上一口開水!馬書記笑著說如果不方便那改天去。

離開鄉政府,我們走了半個多小時就到了村上。開啟村主任家大門,他家的四隻小花貓這兩天可能餓壞了,見到我們“咪嗚、咪嗚”的叫個不停。我讓小孟和小羅生爐子,仲副鄉長幫忙,我去洗洋芋準備中午飯,大家自力更生,體驗生活。我的炒洋芋絲準備的還算快,但是他們幾個生爐子可不那麼如意,一會兒燃著了柴火,一會兒又滅了,折騰的我們都哈哈大笑。正在這時,馬主任夫婦騎摩托車到了。馬主任夫人走進廚房一看我們,吃驚地說:“胡大啊!你們自己做飯嗎?”,我說我們也體驗體驗在農村做飯的感覺。她邊說邊重新生爐子,在她的手裡爐子很“聽話”,三下兩下爐火就熏熏燃燒。不一會兒,麻利的主任夫人已端上了中午飯——一大盤我準備的洋芋絲,另加一盤牛肉炒青菜,主食是米飯。也許是我們自己參與做飯的原因,大家都吃得很香,好多人還吃了兩碗米飯,盤裡的菜也一掃而光,真正的“光碟行動”。

吃過中午飯,我們開始走訪農戶。馬主任在家有事,村支部馬書記陪我們走訪。我們按照計劃,首先到了二社社長冶有志家中。他家莊廓較大,但住房陳舊,看上去家庭經濟條件不大好。社長是個大個子,精神矍鑠。因為我們前兩天開會時見過面,所以這次見面顯然是熟人了。他說二社原先有40來戶,現在許多農戶自發搬遷外出,常住的只有20戶。問起他家的情況,他在嘆氣!他說自己沒兒子,只有四個女兒。三個大女兒先後都出嫁了,最小的招了上門女婿,但前些日子女婿離家出走,可能是因為他家經濟條件不好,人家不願做上門女婿。兩個月前,女兒又生了一胎,是個男孩。說到這裡社長臉上放佛掠過一絲喜悅。但他又嘆氣說,現在這個女兒是計劃生育物件,馬上要採取絕育措施,但女婿跑了,讓我咋辦?我們都聽了十分同情。仲副鄉長是主管計劃生育的,所以他給社長說要不你先讓女兒到鄉上放置宮內節育器,等以後女婿來了再做絕育手術。社長顯得十分激動,連聲說感謝。談到對村上工作的意見建議,和上次在村幹部會上說的一樣。但是說到村學校教育時,他給我們反映了一個新情況,就是聽說現在學校在冊的老師還是三名,不知什麼原因,現在實實在在上班的只有一名正式教師,一名代課老師。我和仲副鄉長商議,改天到中心學校詳細瞭解一下,因為現在誤了學生,就等於誤了他們的一生,這是大事。

接下來,我們走訪了村委委員、老黨員冶青賢家。他家較社長家情況相對較好,和他攀談中得知他的兒子學xx已拿到xx資格證,在外開學一年多,收入也不錯。家裡種了三十幾畝地,其中種植玉米22畝,前兩天秸稈和玉米棒子一齊按青飼草賣出,每畝收入了1500元。我和他粗略算了一下,他家今年在種植業方面可收入40000元以上,除去成本,純收入在30000元左右。我心裡想種莊稼有這樣的收入很不錯,因為在我的印象中農戶的種植業收入只能養家餬口。說到這裡他說種莊稼有這樣的收入還是感謝政府大力推廣種植玉米,要不然這裡的耕地大部分已撂荒了。

隨後我們又到了老黨員冶建福家。進門前聽包村幹部老謝講,冶建福是上屆村支部書記,這屆落選了,可能有些怨言。但是我們和他談的還是合得來,沒有怨言也沒有牢騷。聊完一些家常,他還建議我們充分利用村內的玉米秸稈在村內發展牛羊育肥產業,我們認為這是個好建議。xx村現在大面積種植玉米,玉米秸稈很多,不是當柴燒就是喂牲口,可他們家家僅有的幾頭大牲畜吃不了多少,因此發展牛羊育肥產業很有潛力。走出他家時,已五點多,我們結束了今天的走訪。回村委馬主任家的路上我想,走訪調研還是很有效果,如果不深入農戶,我們不可能全面瞭解群眾疾苦,也聽不到群眾的真正心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