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語文基礎 > 日誌 > 讀書的日記8篇

讀書的日記8篇

推薦人: 來源: 閱讀: 3.11W 次

忙碌而又充實的一天又過去了,相信你一定有很多值得分享的經驗,是時候寫好總結,寫好日記了。可是怎樣寫日記才能出彩呢?下面是小編收集整理的讀書的日記9篇,僅供參考,大家一起來看看吧。

讀書的日記8篇

讀書的日記 篇1

20xx年5月11日星期一晴

一想起這件事,我的臉上就發燒。

昨天是星期天,老師要我們把《雷鋒日記二則》讀熟,讓家長檢查簽字。吃過午飯,我就準備讀書,書還沒開啟,就見好朋友陳峰興沖沖跑進我家,說演馬戲的來了,叫我一起去。我說:“還有書沒讀呢,再說還要家長簽字!”陳峰卻不以為然:“有啥讀的,字我幫你籤。”想到那精彩的馬戲,我的心動了,就讓陳峰在課文後簽上“王銀香檢查”幾個字,然後,我倆便一溜煙兒跑了。

今天早晨,組長檢查時發現書上的字是陳峰籤的,就告訴老師了。老師把我和陳峰叫到前而,先讓我讀《雷鋒日記二則》,結果我結結巴巴好半天才讀完,羞得真想鑽到桌子下面去。接著,老師又問陳峰:“你為什麼簽字?”陳峰只得說出要看馬戲。最後,老師語重心長地說:“好朋友要互相幫助,不該一起欺騙老師。”這時,我覺得自己的臉燒得發燙,看看陳峰,他也是滿臉通紅。

我真後悔這樣做。

讀書的日記 篇2

名著總有一種輝煌的經典之美,總能被這些文字的精靈帶到那個特定的年代與社會中,去領略當時的人文氣象等,感覺大手筆的確是有別於一般的作品的。

讀再好的學校也沒有吸優質的空氣來得實惠啊。

文化,有的時候是翅膀,也有的時候是羈絆,關鍵是你處在什麼樣的情境之下,也就決定了文化會帶著你飛翔還是束縛你的手腳。

二十一世紀,教育瘋了。孩子們是什麼?是二、三十年後共和國大廈的樑柱啊,如此把這代孩子逼到瘋的道路上,把家長們的心力、精力、財力都搭給孩子,去幫助教育部門榨取孩子們的健康血液,這不是精神法西斯是什麼?簡直就是人性的悲哀。人們是那麼盲目,盲從,還在幫著學校加碼,去給孩子原本就加上的腳鐐又捆上了一根麻繩,以加固原有的束縛。這是幹什麼?孩子們成了什麼樣的人了?這代孩子還能稱作人嗎?是人的機器,是被雙重擠壓的豆餅。社會和家長在無情地摧殘他們,卻美其名曰地說什麼這是素質教育,這是提高民族素質,有這種提高法嗎?中學生,十四歲的中學生,每天晚上睡眠不足六小時,還怎麼提高素質?素質是空空的嗎?是凌駕於肉身之上的嗎?

知識不管是從哪個渠道而來,最後總歸是要流入智力的大海的,不管人是少年還是青年,抑或是老年,真可謂學無止境啊。

在我眼裡中,第11版《新華字典》,有著一副十分厚重而神氣的架勢。我就相信萬物皆有靈的說法,或者說是自己心甘情願地賦予萬物以靈性。一本默默無聞的卻內容厚重的字典,它是怎樣一副紳士的風度和博學家的風骨啊?你喜歡他,他就喜歡你,給你相應的回報,讓你飽學多識。你若淡漠它,它絕對不主動跳到你的手心裡讓你來翻閱它,翻閱著它,或許在你看來是幹吧吧地面對每一個黑黑的方塊小字,而相對於一個熱愛文字並急需查閱某一個字詞的人來講,《新華字典》就是開啟心靈之窗的神來之手哇!它在你的指尖下十分積極地配合、領引你去奔赴一個奧祕,去解開一個謎團,表面看,那可能不過是一個小小的生字或是叫不準的多音字而已,實際上,正是這樣一個又一個的小小的黑色的精靈為你的智慧添加了看不見的羽翼,然後,它們在人類大師藝術的思維與加工下,帶著眾多的那樣的精靈組成一個個精神世界,讓你去品味那裡的一切美好。即使是現實世界,你能離開文字嗎?你能忽略它們一次又一次新新的組合嗎?二十一世紀,漢字的`應用與數字的應用讓這個世界更加豐富多彩,更加變幻莫測。這樣想著,我的眼前就影現了一本比《新華字典》大出多倍來的封面十分典雅,內容十分翔實,新增添了那個新的面孔——漢字的“〇”的一本紙質寶典。

讀書的日記 篇3

姐姐她對書是那樣感興趣,不信,你看:太陽暖暖的照著大地,我興高采烈地奔向姨媽家。我喜滋滋的想,今天是週末,又是中秋節,姐姐一定會陪我玩個痛快。“叮鈴——”開門的是我姨媽。“姐姐呢?”“那個書呆子又在屋裡看書”“什麼?節日也不休息?”我直奔姐姐的房間,推開門一看,姐姐端坐在書桌前,捧著一本《昆蟲記》,埋著頭,津津有味地讀著,他雙眼盯著書,眨也不眨一下。“姐姐!姐姐!”我連喊了好幾十聲她才抬起頭來,忘了我一眼,又低下頭看了起來……20分鐘、半個小時、一個小時……姐姐似乎忘記了時間,忘記了自己,忘記了我的存在……直到姨媽喊吃飯了,她才依依不捨的放下書……

讀書的日記 篇4

讀書是一種享受,我讀書時,感覺彷彿是久旱逢甘露,那會讓我感覺心曠神怡。知識也需要新陳代謝,每當我看完一本書時,那裡面豐富多彩的內容與知識,將會在智慧中被篩選,每當看到更新更科學的內容,我便將以前書的內容刪去,灌輸新的知識。“以銅為鏡,可知儀表;以古為鏡,可曉歷史;以天為鏡,可知風雲;以木為鏡,可斷春秋;以書為鏡,可知真我!”

20xx年9月17日星期一晴

讀書的日記 篇5

站、要有站相,坐、要有坐相,讀書、則要有讀書的模樣。各人有各人的讀書姿式,歐陽修先生曾在其《歸田錄》裡這樣論及:“錢思公雖生長富貴,而少所嗜好,在西洛時,嘗與僚屬言平生性好讀書,坐則讀經史,臥則讀小說,上廁則閱小辭,蓋未嘗釋卷也……”

枕上、馬上、廁上為常見的三種讀書姿式,代代沿襲,讀書人樂此不疲。不過,馬上讀書怕機會少了,代之以車上船上飛機上。

“坐則讀經史”,那些玄奧的文字,是要認真對待的。現代人,坐讀經史的機會少了,坐讀,也大多是學生一族的讀書姿式。讀的是語文、歷史、地理、政治之類的教科書。

“上廁則閱小辭”。天疑是說,如廁之時的要讀些輕鬆的文字,把蹲坑之苦化為心靈的愉悅,尤其那些便祕者,更應該讀些“忍把浮名,換了淺基斟低唱”之類的小令。

“臥則讀小說”。其實,絕大多數書,都是可以臥著讀的,不僅僅是小說。因為,這時候人的按需分配得到了最大程度的放鬆,思維也就活躍多了,腦子裡一片澄靜。甚至,臥著也是有講究的,有好事者考證過:人與床處在37度角的時候,是最佳讀書姿式。否則,角度過大或過小,都不能達到最佳閱讀效果。當然,我們不能躺在每張床上,都要擺出個37度角。這樣,就有些好笑了,彷彿不是在讀書,而是玩一種並不好玩的遊戲。

讀書的姿式很多,我覺得大概可以歸納為兩種:攤著讀與捧著讀。攤著讀是指你將書放在桌上或者膝蓋上,用一種審視的目光,對那些文字進行檢閱。人對書,有一種居高臨下的感覺。這樣的讀書,有些認真的味道。我曾從朋友的口中瞭解到:著名山水詩人孔孚先生,生前酷愛讀書,但不論什麼樣的讀物,他都要攤放在桌上讀,每一本書,都像張開翅膀的白鷺,孔孚先生必須讓它們憩息於書桌的水田,心,才能釋然、安然…捧讀,無疑是一種最美的讀書姿式,無論你站著抑或坐著、躺著,只要你把書捧在手裡了,哪怕你讀不了三頁五頁,也對得起書了。像孩子捧著夢想,像草葉捧著露珠,像風捧著小島的翅膀。一個捧字,似乎可以道出讀書人對書的尊重。不管這世界有著怎樣的爭鬥,生活,有著怎樣的暗礁,但,只要偶然看到一片小樹林裡,還有一位捧著書本、倚樹而立的少女,做出了一副沉醉的閱讀狀,我就會感到天仍是那樣的藍,生活,還是那樣的美好。把書捧在手裡,是一種多麼優美的姿式啊!就像青草捧住了羊的嘴脣,湖水捧住了馬的下巴,或者,花瓣的手指悄悄攤開,輕輕地,輕輕地捧住了一隻蝴蝶……

其實,不管各種讀書姿式,都是為了更好的閱讀。可以說,姿式是次要的。倘若,你讀書的姿式非常非常的優美,是那種天鵝飲水般的美,但,人在曹營心在漢,手裡捧著書,腦裡卻想著“黃金屋,顏如玉”什麼的,那我只能說這樣的讀書是功利的、近視的。這樣的讀書,大概也就只剩個姿式了。

有時候想想:書,是多麼的完美、寬容。不吃你的,不喝你的,還淨交給你這樣那樣的知識。尤其那些平民化的書,更是陪你走過寂寂旅途,伴你度過漫漫長夜……

一本開啟的書,就像一個人張開了雙臂,隨時隨地、都可以擁你為友。它在等待你的閱讀,蹲、踞、坐、臥……無論哪一種姿式,它都不會拒絕。

讀書的日記 篇6

如果我是一個畫家,我一定會用紅黃藍綠青靛紫繪出讀書的悲傷與快樂。

可惜我不是。

如果我是一個作曲家,我一定會用優美的旋律譜出讀書的憂傷與歡喜。

可惜我不是。

如果我是一個雕塑家,我一定會用手中的刻刀與石灰刻出讀書的孤獨與興奮。

可惜我不是。

我只是一箇中學生,我所擁有的只是一支筆、一張紙而已。

於是――

我只能用手中的拙筆寫出讀書時的淚與笑。

讀書是一種養分。在書籍的土壤中,成長著種種心情。

喜愛高爾基的《母親》。母親是一個高貴的角色。傳說上帝創造母親時,為其製作了六雙手,靠剩飯與剩菜充飢的肚量。上帝說:“我無法到達各家各戶,因而我製造了母親。”因為無法面對母親渴望的目光透露的太多無奈,我只好用淚將自我包裹。

欣賞曹禺的《雷雨》。從周家的際遇看到了中國逝去歲月的歷史悲哀。夢總有醒的時候,紙始終包不住火,雷雨交加時,我們看清了一切。因為同情,我落淚了。

感嘆莎士比亞的《羅密歐與朱麗葉》。我不得不說這的確是世界上最偉大的悲劇。莎翁所要表達的不僅是男女之間的纏綿悲壯,更是對人與人之間感情的頌揚。因為讀書,我多了一份遺憾,因而我落淚。

我很慶幸,今生擁有了淚水,因為淚水凝聚了我的情與愛,同情與感動,悲愴與憤怒。而我所擁有的,離不開所帶來的。

但是,淚只是暫時的,笑才是永恆。笑、淚,這同樣微妙的神情,好似遊絲一般,飄飄漾漾的合了攏來,栓在一起。

喜愛《紅樓夢》裡或溫柔,或潑辣的女子,驚歎她們一眸一笑間吐露出的或是高貴或是媚俗的神色。有時,會對著鏡子模仿書中女子的舉手投足,試著更好的揣摩曹公賦予她們的性格。然後,看著鏡中自己滑稽的表演又哈哈大笑。

有時,僅僅是書中的情節就足以讓我笑上一會兒。看塞萬提斯的《堂吉歌德》時,堂吉歌德的際遇讓人啼笑非凡,但是笑完後又有一番額外的啟迪。

此時心境光明澄清,如登仙界,如歸故鄉。笑浮現在懷中,而後,融化在夢境中看不清了。

文字所勾勒出的樂與悲是任何形式都無法代替的。

讀書是一種養分,在笑與淚中我學會了成長。

讀書的日記 篇7

為什麼說書和我是朋友呢?下面請聽我講吧!

當我第一天揹著書包跨進教室的時候,老師就發給了我許多新書,當時我高興的不得了,我終於有朋友了——書。

書是我的良師,更是我的益友,在它的引導下我漸漸長大,它給了我不少東西,列如:給了我豐富充滿的智慧,給了我永遠學不完的知識,書這位老師不僅讓我們學到了知識,還教會我們怎樣做人的道理。

書太可愛了,我真的離不開它了,我每天晚上一放下手中的作業,我都會把我最心愛的書一遍又一遍的讀著,書裡面總有我不知道的東西。每到圖書館,我就像一匹貪婪的惡狼,如飢似渴的讀著,好像要把書中的知識全都吸收完。

書,你是我的好朋友,我不會離開你的。你每天都給了我許多的知識,給了我更高的情緒和希望。所以,我一定要好好的珍惜你,愛護你!

書,我特別的愛你,沒有你,我的生活將失去了樂趣,我的好朋友,你會永遠胚盤我嗎?我真的需要你!

讀書的日記 篇8

今天早上,我和媽媽去陝西省圖書館,進去以後,我和媽媽去了兒童區,然後,我在看書,媽媽在挑書。我看了6本書,其中:丁丁歷險記我最喜歡看,尤其丁丁在剛果的那本,特別有意思。

不知不覺到了中午,我又借了4本書準備回家看。爸爸來接我們了,我們在煎餅店吃完飯就回家了。我今天借到了我喜歡的書,我今天很開心!